600 likes | 766 Views
第二章 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 第一节 鱼类人工繁殖场的建设 第二节 亲鱼培育 第三节 催情产卵 第四节 受精与授精 第五节 孵化 第六节 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指标. 第一节鱼类人工繁殖研究概述. 我国继 50 年代在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取得成功后,相继在鲤科鱼类其它的种类上繁殖取得了成功。 淡水鱼类人工繁殖品种有:四大家鱼、长吻鮠、鲟鱼、黄鳝、鳜鱼等等 . 80 年代我国开始真鲷、牙鲆、黑鲷和大黄鱼等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批量育苗研究,全人工工厂化育苗技术达到生产规模。. 第一节鱼类人工繁殖场的建设. 一、场址的选择 二、繁殖场的规划与设计 三、繁殖场建设的主要内容.
E N D
第一节 鱼类人工繁殖场的建设 • 第二节 亲鱼培育 • 第三节 催情产卵 • 第四节 受精与授精 • 第五节 孵化 • 第六节 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指标
第一节鱼类人工繁殖研究概述 • 我国继50年代在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取得成功后,相继在鲤科鱼类其它的种类上繁殖取得了成功。 • 淡水鱼类人工繁殖品种有:四大家鱼、长吻鮠、鲟鱼、黄鳝、鳜鱼等等. • 80年代我国开始真鲷、牙鲆、黑鲷和大黄鱼等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批量育苗研究,全人工工厂化育苗技术达到生产规模。
第一节鱼类人工繁殖场的建设 • 一、场址的选择 • 二、繁殖场的规划与设计 • 三、繁殖场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场址的选择 • 1、地理因素 • 靠近鱼类主养区 • 落差取水, • 地势平坦 • 海水鱼繁殖场要水源盐度稳定在25‰以上
2、自然条件 水源充足、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光照充足;海水鱼繁殖场要尽量不受台风影响,海水潮差小,易于抽取水。 • 3、基础设施 交通便利,电力、通讯条件完备;治安状况良好;生活条件便利。
二、繁殖场的规划与设计 • 1、规划 • 因地制宜,留有余地; • 节约成本,重视配套; • 力求适用,勿贪大求洋。
2、设计 • 1)先确定鱼池或生产车间的水平位置和标高,再确定附属建筑的位置,绘出平面规划图。 • 2)根据鱼池、生产车间和附属建筑的设计形状、大小和使用功能,分别绘制施工图。 • 3)设计要求
三、繁殖场建设的主要内容 • 1、鱼苗孵化区 • (1)产卵池 圆 形 产 卵 池
椭 圆 形 产 卵 池
(2)孵化环道 圆形孵化环道
2、亲鱼、苗种培育区 • 1)亲鱼培育池 • 2)鱼种培育池
(3)鱼苗培育池 • 室内水泥池 • 室外土池
(2)过滤系统 沉淀池 过滤池 蓄水控温池 用水单元
3、饵料培育区 • 1)单胞藻培养池
4、办公、实验区: • 水质分析及生物观察室
第二节亲鱼培育 • 一、亲鱼的选择 • 1、亲鱼的来源 • (1)捕捞天然亲鱼 • (2)捕捞天然幼鱼+人工蓄养 • (3)全人工繁殖后代+人工选择
2、繁殖期雌雄鉴别 • (1)婚姻色和追(珠)星 雄鱼鳃盖和胸鳍上的珠星
3、选择一般标准 • (1)种质优良 • (2)适龄个体 • (3)生长性能良好、个体硕大、体质健壮。
二、亲鱼的培育 • 1、亲鱼放养的密度
2、亲鱼培育的方法 • (1)淡水池塘培育 • ①鲢、鳙亲鱼的培育 • ②草亲鱼的培育 水质清瘦、精青搭配、适时注水 • ③青亲鱼的培育 水质清瘦、荤精结合、适时注水 • ④长吻鮠亲鱼培育 营养强化、激素促熟、注水刺激
(2)海水亲鱼培育 • 海水亲鱼培育一般在网箱中进行,也有些种类在池塘中进行。网箱水质条件好,有水流刺激,有利于促进性腺发育。 • 目前养殖亲鱼的网箱多为浮动式网箱,便于观察、挑选亲鱼,也利于对亲鱼进行注射催产等操作。放养亲鱼时,可根据亲鱼的体长来选择合适的网箱规格。体长50cm以下的亲鱼,可放养于规格3×3×3m3的网箱;体长大于50cm的亲鱼,要放养于规格5×5×3m3以上的网箱,为亲鱼的成熟发育提供自由空间。网箱的网目,越大越好,以最小的亲鱼鱼头不能伸出网目为宜。
第三节催情产卵 • 一、亲鱼成熟度鉴定 一看二摸三挤:成熟度好的雌鱼腹部膨大,轮廊明显,生殖孔松驰,腹部松弛而富弹性;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遇水散开,即为成熟度好的雄鱼。
四挖:采用挖卵观察,可更准确地判断亲鱼成熟的程度。将挖卵器轻轻插入亲鱼生殖孔,然后偏向左侧或右侧,旋转几圈抽出,便可得到少量卵粒。若挖卵器在靠近生殖孔就能得到卵粒,且卵粒大小整齐、饱满、光泽好、易分散,大多数卵核已极化或偏位,则表明雌亲鱼性腺发育进入最佳催产期。若亲鱼后腹部小而硬,卵巢轮廓不明显,生殖孔不红润,卵粒不易挖出,且大小不整齐,不易分散,则表明性腺成熟度不够。反之,若亲鱼腹部过于松软,无弹性,卵粒扁塌或呈糊状,则表明亲鱼性腺已退化。这里需说明的是青鱼雌鱼往往腹部膨大不明显,只要略感膨大,有柔软感即可。还要注意检查草亲鱼时,需停食2~3天,以免过食后形成假象。四挖:采用挖卵观察,可更准确地判断亲鱼成熟的程度。将挖卵器轻轻插入亲鱼生殖孔,然后偏向左侧或右侧,旋转几圈抽出,便可得到少量卵粒。若挖卵器在靠近生殖孔就能得到卵粒,且卵粒大小整齐、饱满、光泽好、易分散,大多数卵核已极化或偏位,则表明雌亲鱼性腺发育进入最佳催产期。若亲鱼后腹部小而硬,卵巢轮廓不明显,生殖孔不红润,卵粒不易挖出,且大小不整齐,不易分散,则表明性腺成熟度不够。反之,若亲鱼腹部过于松软,无弹性,卵粒扁塌或呈糊状,则表明亲鱼性腺已退化。这里需说明的是青鱼雌鱼往往腹部膨大不明显,只要略感膨大,有柔软感即可。还要注意检查草亲鱼时,需停食2~3天,以免过食后形成假象。
二、人工催产 • (一)催产激素种类 • 1、脑垂体(PG) •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 3、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 4、高效催产合剂 • 5、A、B型混合催产剂
(二)催情 • 1、针数和针距 • 2、配制注射液 • 3、注射时间 • 4、注射 • (1)体腔注射 • (2)肌肉注射
三、效应时间 • 亲鱼注射完最后一针催产剂后到开始发情所需的时间叫效应时间(effective time)。
两次注射家鱼催情、发情及人工授精时间控制表两次注射家鱼催情、发情及人工授精时间控制表 注:①水温低或亲鱼成熟度差时应延长针距,并进行微流水刺激;②通常上午注射第一针,夜晚注射第二针,产卵时间控制在次日凌晨。
四、产卵设施 • 1、产卵池 • 2、鱼巢 • (1)植物型人工鱼巢 • (2)洞穴型人工鱼巢 • (3)担架(鱼夹) • (4)脸盆、毛巾、 羽毛杆等
第四节受精与授精 • 一、受精过程 • 亲鱼经过催产处理后,移入产卵池,不间断流水。由于受激素的作用,经过一定的时间,雌雄亲鱼出现相互追逐的现象,水面常出现大的波纹或浪花,并不时露出水面,多尾雄亲鱼紧紧追着雌亲鱼,有时并用头部顶撞雌鱼的腹部,发情高潮时,雌雄鱼尾部弯曲并颤抖着胸、腹鳍产卵、射精。让亲鱼自行把卵产在池中自行受精的称之为自然产卵受精。在产卵池收卵槽上挂上一个收卵网箱,通过水流的带动,将受精卵集于收卵池中,再将收卵网箱中的受精卵用小盒或手抄网移到孵化池中孵化。当网箱中出现大量鱼卵时,要及时捞卵,以防鱼卵在网箱中沉积太多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授精方法 • 用人工方法采取成熟的卵子和精子,将它们混合后使之完成受精过程即叫人工授精。进行人工授精需密切注意观察发情鱼的动态,当亲鱼发情至高潮即将产卵之际,迅速捕起亲鱼采卵采精,并立即进行人工授精。 • 1、干法人工授精 将普通脸盆擦干,然后用毛巾将捕起的亲鱼和鱼夹上的水擦干。将鱼卵挤入盆中,并马上挤入雄鱼的精液,用羽毛搅动,使精卵混匀,再加少量清水拌和,静置2~3分钟,慢慢加入半盆清水,继续搅动,使其充分受精,然后倒去浑浊水,再用清水洗3~4次,待卵膜吸水膨胀后移人孵化器中孵化。 • 2、湿法人工授精 脸盆内装少量清水,由两人分别同时将卵和精液挤入盆内,并由另一人同时用羽毛轻轻搅动或摇动,使精卵充分混匀,其他同干法人工授精。 • 3、半干法人工授精 将精液先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再与挤出的卵混合的授精方法。
三、影响受精率的主要因素 • 受精率=受精卵数/检查卵的总数×100% • 1、精卵质量精卵质量高,受精率自然较高,精卵不成熟或过熟,都会影响到受精率。 • 2、精子数量(雌雄鱼配比) 一般情况下精子的数量远无高于卵子数量,能保证卵子都能受精,但当雌雄比例严重失调或雄鱼产精量严重不足时,会制约受精率。 • 3、授精过程授精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到受精率,比如挤精挤卵同步性、光照、避免血污、擦干水分、混匀等。
第五节孵化 • 一、漂流性卵的孵化(以家鱼为例) • 漂流性卵在静水中为半浮性,在流水中呈漂流状,故名。漂流性卵一般在环道中冲水孵化,放卵密度为100万粒/m3。环道中安装一圈鸭嘴喷头,持续向环道内注水,水流速度不要太快(0.15~0.30m/s),以卵刚好呈漂浮状为宜,在仔鱼脱膜后要尤其注意调节水流。孵化过程中会产生污物,和后期脱落的卵膜一起聚集在过滤纱窗上,导致水流不畅,要注意清除,防止溢出。孵化过程中要遮阳。出膜后并不立即移出,而是待到鳔充气(出现“腰点”),卵黄囊基本消失、能开口摄食后再出苗。
二、黏性卵的孵化(以鲤鱼为例) • 1、池塘孵化 目前生产上多直接使用鱼苗培育池进行孵化,以减少鱼苗转塘的麻烦和损失。将粘有鱼卵的鱼巢放人池中水面下10厘米并固定,每亩水面可放25~30万粒卵左右,若以60%的成活率计算,每亩鱼苗的密度为15~18万尾。鱼苗刚孵出时,不可立即将鱼巢取出,此时鱼苗大部分时间附着在鱼巢上,靠卵黄囊提供营养,为鱼苗能主动游泳觅食时,才能去掉鱼巢。 • 2、淋水孵化 将着卵的鱼巢放在室内悬吊或平铺在架子上,用淋水的方法使鱼巢保持湿润。此法能人为控制孵化时室内温度、湿度,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具有孵化速度一致,减少水霉危害,孵化不受气象变化影响等优点。当胚胎发育到发眼期时应立即将鱼巢移到孵化池内孵化,注意室内与水池温度相差不超过5℃。
3、脱粘流水孵化 • (1)泥浆脱粘法先用黄泥土合成稀泥浆水,一般5公斤水加0.5~1公斤黄泥,经40目网布过滤。将受精卵缓慢倒入泥浆水中,不停地翻动泥浆水2~3分钟,将脱粘后的卵移入网箱中洗去泥浆,即可放入孵化器中流水孵化。 • (2)滑石粉脱粘法将1.00克滑石粉即硅酸镁再加20~25克食盐溶于10升水中,搅拌成混合悬浮液,即可用来脱粘鲤卵1~1.5公斤。操作时一面向悬浮液中慢慢倒卵,一面用羽毛轻轻搅动,经半小时后,受精卵呈分散颗粒状,漂洗后放入孵化器中进行流水孵化。
三、浮性卵的孵化(以石斑鱼为例) • 石斑鱼产浮性卵,可以在环道中进行孵化,不过大多采用孵化桶在室内孵化。孵化密度为50~100粒/升,在桶中央放置一气石,气流速度以能使鱼卵或仔鱼较均匀悬浮在水中为度。由于为静水孵化,孵化用水必须清新,需经过沙滤,并最好用紫外光杀菌。孵化过程中的污物漂浮在水面上,可以用塑料管收集并吸附清除。海水鱼在孵化时需要注意调节盐度,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卵的沉浮状态不同。水温25~26℃条件下,当盐度低于25.6时,鞍带石斑的卵沉底;盐度高于27.1时,卵上浮。
四、沉性卵的孵化(以虹鳟为例) • 沉性卵比重较大,在静水中迅速下沉。因此,孵化时,必须加大充气量。但在仔鱼脱膜后,要将气量调小,其它同浮性卵孵化。虹鳟受精卵可铺在孵化盘里,然后放入孵化槽或水泥池里孵化。孵化用水要干净,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水温在8~10℃为宜。孵化时要防止日光直射卵上,还要防止受精卵受到振动或机械、化学刺激等。孵化管理中要及时拣出死卵,以免死卵发霉,直接影响好卵。水温在8~10℃,30~35天鱼苗孵出;在13~14℃时,24~26天鱼苗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