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陈国祥. 主要内容. 一、目前的研究情况 二、研究的焦点与问题 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科结合、资源建设、教师发展、新技术与平台 三、如何总结我们的研究. 一、目前十二五课题的研究情况. 1 、数量多、面很广. 小学共有 45 个课题,其中: 国家级: 6 个 省级: 11 个 区级: 28 个. 内容丰富. 涉及到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其中: 课程教学类的有 22 个。教学设计的 3 个;课堂教学的 7 个;学科结合的 12 个; 资源建设类: 10 个 管理文化类: 5 个 教师发展类: 4 个

uso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复杂视域下的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陈国祥

  2. 主要内容 • 一、目前的研究情况 • 二、研究的焦点与问题 • 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科结合、资源建设、教师发展、新技术与平台 • 三、如何总结我们的研究

  3. 一、目前十二五课题的研究情况

  4. 1、数量多、面很广 • 小学共有45个课题,其中: • 国家级:6个 • 省级:11个 • 区级:28个

  5. 内容丰富 涉及到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其中: 课程教学类的有22个。教学设计的3个;课堂教学的7个;学科结合的12个; 资源建设类:10个 管理文化类:5个 教师发展类:4个 技术平台类:4个

  6. 2、过程扎实 研究过程规范。开题仪式、学期计划和总结、课题组会议和培训、参加上级课题组活动等。 深入到课堂中。开设了公开课、研究课等,撰写教学反思,及时上传教学资源等。 研究意识正形成。理论学习和读书笔记、进行专题的研究、开设子课题组,撰写研究论文。

  7. 3、与学科相结合 能与语文、数学、英语、艺术、技术等具体学科相结合。 一些学校分学科成立子课题组,与备课组活动结合。 与学科具体的教学要求和环节相结合。 邀请学科名师参与到研究过程中。 关注到了特定学科的教学设计、资源选择和平台运用等。

  8. 4、体现技术发展 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外,还出现了PAD、云技术、Moodle、互动反馈技术、移动技术等新技术运用。 将微课程、E学习、云服务等概念引入到教育领域。 利用已有的技术开发了一些适用于教育运用的平台。 已经从技术角度来思考技术标准、平台选择等运用。

  9. 5、网络平台呈现 通过Ktwz.wjedu.net,呈现了大量的原始研究资料,充分反应了我们的研究过程。 存在有许多鲜活的素材,值得很好地挖掘。 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建共享,形成了很好的研究生态。

  10. 6、汇聚了大批志士同仁。 出现了一批有志于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专家、能手和新秀。 充满着草根的活力与实践的智慧。 为了同一个目的——让我们的学生觉得更快乐!

  11. 存在的问题 做得多、说得少,梳理和提升不够。 点多、线少、面窄,缺乏系列化研究。 学校之间、学科之间、不同研究主题之间存在着不平衡。 有些课题没有围绕着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来展开。 理论思考得不够,缺乏复杂性的视域。

  12. 二、关注的焦点与问题

  13. 准备过程 • 先按课程教学(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科结合)、资源建设、管理文化、教师发展、技术平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 然后对同类课题的研究网站进行了材料收集工作,选择的依据是:计划总结——实践反思——论文——方案。 • 选择一些大家关注较多的概念和主题,加入自己的理解,进行评述。 • 最后,检索了近几年来一些教育信息技术专家的文献,作一些概念与理论上的提升与拓展。

  14. 1、教学设计方面 • 关注点: • 电子备课系统的建设、运用和评价等。 • 交互式电子白板下的教学设计。 • 教学各环节中的教学设计(如导入、展示、总结、互动等设计)。 • 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的建设。

  15. 延伸出来的问题 • 集体备课与个性化备课的关系(二次备课) • 教学设计与学校教研活动如何结合? • 如何有效地防止电子备课作弊? • 教学资源库的分类与管理? • 如何让技术支持下和教学设计变得更规范、更有效、更易于交流与共享? • 技术支持下对备课的再认识。

  16. 观点 • 教学设计是一个教师的本职,值得花点心思去研究。 • “设计研究”视角是解决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两张皮的有效手段。 • 原来教学设计理论面临前复杂性的挑战。 • 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马杰的ABCD法。 • 笼统的ID1、ID2的设计模式。 • 繁杂的教学设计格式。

  17. 当前教学设计的新方向 从关注导入、目标等设计到关注问题、活动等过程性设计。 将作业、练习等评价性设计置前。 从单一性设计到成串性设计(问题串设计,活动设计,“板斧三串烧”) 从一节课的设计到关注单元、模块设计。 按课型指导来进行教学设计。 将学生视为“复杂人”的教学设计。

  18. 电子备课系统的设计 立足于本校。 最好不要单独成为系统,与其它共同形成案例库。 教学设计的模板要规范。 系统要提供版本控制。 与教研活动、听评课的结合。 广泛、迅速的资源获得途径。

  19. 2、课堂教学方面 • 关注点: • 白板技术带来的课堂互动及其观察。 • 有效课堂(教学)与教学质量。 • 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 课堂模式的构建 •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 技术与课堂教学环境

  20. 还有 小班化课堂教学 课堂气韵 课堂与生命 生成性课堂 课堂实在。真实、朴实、扎实、存实、实际、实践、如实。

  21. 引伸出来的问题 人的复杂视域与复杂性科学的兴起(新三论) 什么是课堂,如何理解课堂的存在与意义? 教师与学生的主体角色与定位? 师生的互动与生成? 该在什么意义下理解教学的目标、有效和质量?

  22. 复杂视域下的课堂 课堂涌现与混沌 课堂的自组织 教学的耗散结构 学习的非线性 思维的突变论

  23. 观点 关注课堂事件 关注教师的实践智慧 解释课堂行为 改进课堂的描述语言 避免二元式思维。 用技术打开课堂

  24. 3、学科结合方面 • 关注点 • 与许多学科进行结合,特别是语文学科。 • 具体到语文教学的阅读、写作等方面。 • 从学科名师处吸收营养。 • 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 初步形成了一些策略与方法。

  25. 延伸出来的问题 学科基本思想和性质是什么? 小学阶段的学科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科教学法有哪些? 载体变化会不会带来思想与知识本身的变化?

  26. 观点 技术一定要与学科结合。“深入学科”,只有这样,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才有生命力。 不要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不要以为现代比传统先进,一定要高、一定要好。要在两者的对比与分析中寻找学科应用的突破口。 从学科的角度来选择技术运用。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来创新应用。

  27. 好技术为课外阅读做什么 心情日记 数字故事 读书卡 听书 阅读反馈本 书香江苏 阅读QQ群 每日晨诵 掌上图书馆 ……

  28. 技术对作文教学 选择作文话题时,通过互动反馈器及时了解学生的感受。 利用DV、相机、手机等媒体设备,指导并帮助学生发现素材,积累素材。 借用思维导图等认知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整体构思。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批注、记录、视频捕捉等功能记录典型习作的修改过程。 利用网络平台发表学生习作,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9. 4、资源建设方面 • 关注点 • 资源库建设的平台选择 • 资源的分类与编码技术 • 资源的说明与检索 • 资源的应用,如课内到课外 • 生成性资源的建设(课堂练习、白板资源等) • 资源的重组与应用

  30. 延伸的问题 资源是否就是教学材料。 学科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资源的商业化运行。 校本资源的建设与管理(知识管理)。

  31. 观点 • 从资源建设到课程开发: • 课程目标的融入 • 可能的素材变成必须的学习内容 • 呈现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与过程 • 多种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 • 将平台与内容分开,可形成课程包 • 云存储和多样化终端支持

  32. 5、教师发展 • 关注点 • 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 • 课堂运用与教研活动 • 教学反思与撰写论文 • 课题网站的管理和维护 • 课题研究的考核 • 创建学科共同体

  33. 延伸的问题 教师技术能力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教师技术学习中的绩效激励。 校本培训的内容与体系。 理论与反思的提升问题。 教育技术能力是否为核心能力?

  34. PCK 舒尔曼教授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即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 格罗斯曼(Grossman)则定义PCK由四部分组成:“关于学科教学目的知识、学生对某一主题理解和误解的知识、课程和教材的知识、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呈现知识”。

  35. TPACK • 教师知识涉及到: • 学科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CK) • 教学法知识 (Pedagogical Knowledge——PK) • 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TK) • 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整合”形成一种新的知识,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

  36. 6、新技术与平台 • 关注点 • 多媒体技术 • 交互式电子白板 • 自主阅读平台 • 移动技术 • 少先队活动网络平台 • 互动反馈技术 • “魔灯”平台 • PAD

  37. 延伸的问题 • 技术背后的开发与设计理念是什么? • 在这种理念下社会关系的发展 • Web 2.0 • SNS • 对知识、学习和教育的影响又是什么 • 学习碎片化 • 零存整取 • 包容性思考法 • 知识嫁接学说

  38. 观点 加强对技术背景的了解。 运用技术名词,创新教育概念。 将研究结果概念化、技术化,推动技术的开发,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

  39. 三、如何总结我们的研究

  40. 1、围绕着课题来总结 • 分清楚自己的题目,倒底是研究什么的。 • 对照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来进行总结。 • 对照研究方法来总结。 • 行动研究的,要有行动的循环和环节 • 调查研究的,要有调查表和分析报告 • 文献研究的,要有文献综述的内容 • 实验、观察、统计法的,要有数据。

  41. 2、分类梳理已做的工作 对课题开展的过程要分分段,看看每一阶段主要做了什么样的工作。 对已经开展的研究课进行统计,看看可以分成哪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从中可以找到哪些闪光点。 对已经形成的论文、反思、案例等进行分类,看看有哪些内容值得归类。

  42. 3、总结形成模式或策略 通过模式或策略来总结研究成果,是重要的表达方式。 教学模式不仅包括教学的流程,也包括师生的变化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稳定性的结构。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往往具体的、条件性的。 尽量用框图、流程、数据等来表达上述内容。

  43. 4、提炼新的语言概念 语言是思维存在之家。语言创新的背后是思维的创新。 充分考虑到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人的主体性和生命化,尽量改变我们简单的、线性的、僵化的话语体系。 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概念化创造。

  44. 5、文本格式要规范 按照要求分为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工作报告主要是按时间线索总结已开展的活动。 研究报告主要按逻辑线索阐明研究过程,研究的成果和主要结论等。 研究报告的结构:1、研究背景;2、理论界定;3、研究目标和内容;4、研究过程;5、研究成果(结论);6、存在问题及后续研究、参考文献等。

  45. 期待大家在中期评估中取得好成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