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 地球的危機. 目錄. 1. 目錄 2. 定義 3. 環境污染 4. 全球暖化 5. 歷史上的全球變暖 6. 成因 7. 森林資源與全球暖化 8. 造成的影響 9. 如何防止全球暖化 10. 蒙特屢條約 11. 京都議定書 12. 巴塞爾公約 13. 生物多樣化公約 14. 結論 15. 資料來源. 定義. 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在 20 世紀,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上升了攝氏 0.74 度。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正是全球變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 環境污染.

uso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環境保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環境保護 地球的危機

  2. 目錄 1.目錄 2.定義 3.環境污染 4.全球暖化 5.歷史上的全球變暖 6.成因 7.森林資源與全球暖化 8.造成的影響 9.如何防止全球暖化 10.蒙特屢條約 11.京都議定書 12.巴塞爾公約 13.生物多樣化公約 14.結論 15.資料來源

  3. 定義 • 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在20世紀,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上升了攝氏0.74度。 •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正是全球變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

  4. 環境污染 • 近代的科技提供人類富足舒適的生活,不但使地球上的人口快速膨脹,也使自然資源超限的開發與使用。科技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反而危及人類的健康與生存,克服環境污染成為科技重要的問題。污染源  對環境污染問題而言,可將污染源概括分為:工業污染源、交通運輸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四大類。 • 大氣污染大氣污染常含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硫化氫(H2S),以及煤塵、粉塵、懸浮微粒等 ,對於植物的影響,大氣污染會毀損蔬果和植物組織,而導致枯黃、掉葉、死亡。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也是大氣污染主要原因之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將使地表溫度增加,進而導致氣候的變化,更加強了溫室效應;並造成酸雨的形成。 • 水污染水、空氣與土壤為人類賴以為生的資源,土壤若遭受污染,種植的作物亦將遭受污染,甚至於影響到地下水的品質,而威脅到飲用水的安全。工業廢水的鉛、鎘等重金屬污染了土壤,含汞的農業殺蟲劑進入土壤後,為稻米所吸收,最後為人所食用。  汽車使用含鉛汽油,其排放之廢氣中含有鉛化合物,經雨水沖刷沉積於土壤中,造成鉛污染,再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酸雨使土壤酸化,礦物質流失,影響作物之生長。  肥料大部分為無機鹽類,可溶於土壤中,因此過度使用化學肥料,造成土壤酸化,而影響作物之生長。 • 噪音污染隨著近代的交通運輸、城市建設、工廠生產,噪音的污染日益嚴重。噪音是無形的,但對人體之傷害卻是直接的。長期忍受噪音,身體將受到嚴重的危害,如食慾不振。長期生活在七十分貝的噪音中,會影響思考,降低工作效率,情緒不平穩,甚至於失去聽覺。

  5. 全球暖化 • 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在20世紀,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上升了攝氏0.74度。普遍來說,科學界發現過去50年可觀察的氣候改變的速度是過去100年的雙倍,有理由認為該時期的氣候改變是由人類活動所推動。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正是全球變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燃燒化石燃料、清理林木和耕作等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自從1950年,太陽輻射的變化與火山活動所產生的變暖效果比人類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還要低。這些結論得到30多個來自8大工業國家的研究團體所確認。第一次懷疑溫室效應會發生的觀測是瑞典化學家阿倫尼烏斯在1897年所做的。雖然當時沒有引發公眾討論,但自1980年代後開始引發公眾關注。全球性的溫度增量可能反過來導致其它方面的變動,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在數額上和樣式上的變化。這些變動也許促使極端天氣事件更強更頻繁,譬如洪水、旱災、熱浪、颶風和龍捲風。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後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農產量、冰河撤退、夏天時河流流量減少、物種消失及疾病肆虐。預計全球變暖所因致事件的數量和強度; 但是很難把這些特殊事件連接到全球變暖。雖然很多研究集中在2100年或之前的時間,但是預期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會在往後的日子仍然繼續。因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有50年到200年的壽命 。但是還是有不少氣候研究顯示為人類的行動在最近全球變暖中其實沒有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無論氣候變化的成因或結果為何,許多人是非常關心的;而且對於應付預言後果的政策應該如何實施,引起了全球廣泛的政治爭論、公開辯論及各種學術研究。這些政策討論重點是應該減少還是扭轉未來的暖化及怎麼應付預計的後果。

  6. 歷史上的全球變暖 • 根據儀器記錄,相對於1860年至1900年期間,全球陸地與海洋溫度上升了攝氏0.75度。自1979年,陸地溫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溫度快一倍(陸地溫度上升了攝氏0.25度,而海洋溫度上升了攝氏0.13度)。根據衛星溫度探測,對流層的溫度每十年上升攝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兩千年,雖然曾經出現中世紀溫暖時期與小冰河時期,但是大眾相信全球溫度是相對穩定的。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報告估計,自1800年代有測量儀器廣泛地應用開始,2005年是最溫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記錄高了攝氏百分之幾度。 世界氣象組織和英國氣候研究單位也有類似的估計,曾經預計2005年是僅次於1998年第二溫暖的年份。在人類近代歷史才有一些溫度記錄。這些記錄都來自不同的地方,精確度和可靠性都不盡相同。在1860年才有類似全球溫度儀器記錄,相信當年的記錄很少受到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從最近的千禧年內的多方記錄所展示的長遠展望,在過去1000年的溫度記錄中可以看到有關的討論及其中的差異。最近50年的氣候轉變的過程是十分清晰,全賴詳細的溫度記錄。到了1979年,人類更開始利用衛星溫度測量來量度對流層的溫度。 • 在2000年後,各地的高溫記錄經常被打破。

  7. 成因 • 氣候系統的改變來自自然或內部運作及對外來力量的改變作出的反應。這些外來力量包括了人為與非人為因素,譬如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及溫室氣體。多名氣候學家同意地球近年來已經變暖。近代氣候轉變的成因仍然是活躍的研究範疇,但是科學界的共識指出溫室氣體是全球變暖的主因。可是,科學界外仍然對此結論有爭議。在地球大氣層排放二氧化碳及甲烷,而其他情況不變下,會促使地面升溫,溫室氣體產生天然的溫室效應。如果沒有它,地球溫度會比現在低攝氏30度,使地球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在支持與反對這套變暖理論之間爭辯是不正確的,反而應該則重於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及甲烷含量的增加所產生的最終效果,什麼時候應該促進或什麼時候才同意使之緩和。舉一個重要的回饋過程的例子,就是冰反照率回饋。大氣層中增加二氧化碳暖化了地球表面,導致兩極冰塊溶解。陸地與開放水域便佔據更多的地方。兩者比冰的反射還要少,所以吸收了更多太陽輻射。這樣使變暖加劇,到頭來促使更多冰塊溶化,循環不斷持續。因為地球的熱力慣性與對其他間接效應的緩慢反應,地球現今的氣候在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下變得不平衡。氣候行為研究指出,縱使溫室氣體維持現今的水平,全球平均溫度可能仍然會上升攝氏0.5至1度。

  8. 森林資源與全球暖化 • 全球森林資源是有效防止全球暖化的工具。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生成氧氣和糖類。當人類將森林破壞後有一部分會被用作燃料使用用於供暖或是燒製成碳木。在使用的過程中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含量,進一步加重溫室效應,加速全球氣溫變暖。因此,一方面減少吸收二氧化碳這種主要溫室氣體的數量,另一方面又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破壞或是不合理使用森林資源資源是對環境的嚴重破壞,是全球氣溫上升的一大誘因。

  9. 造成的影響 • .由於海洋溫度增加,南極和北極的冰川會加速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會淹沒沿海低海拔地區 • 由於海洋溫度增加,水蒸發加快,大量水氣被輸送進入大氣,會導致局部地區短時間內降雨量突然升高,這樣暴雨天氣就會導致水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更加頻繁的發生,位於河流沿岸的城市和位於河流下游的廣大地區因此受到洪水的威脅,水災面積因為短時的強降水而迅速擴大,水土流失問題也比過去更加嚴峻。 • 由於大氣溫度升高,導致熱帶傳染病向高緯擴散,目前已有熱帶傳染病擴散的跡象。 • 由於大氣溫度升高,令蒸發量上升,在以往乾旱少雨的地區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 由於兩極冰山崩塌,北歐、南美近極地的地方溫度會迅速下降 雖然由於溫度升高,有部分動植物會加快繁殖,而如果食物鏈中的上層和頂層生物如果不作出相應變動就會嚴重危機到種群的繁殖和發展,整個生物多樣性會受到威脅,許多物種會加速滅絕的步伐。

  10. 如何防止全球暖化 • 樹木種植:二氧化碳最大的敵人就是樹木,他們利用陽光行光合作用,不但把二氧化碳變成氧氣,還給我們清新的空氣。 • 選擇電器用品時,請多多使用Energuide標籤的產品,使用能量效率電器用品能夠減少大量二氧化碳和電費喔!當使用完電器用品,我們也都要把插頭拔掉,其實拔掉插頭才可以真正的省電喔!

  11. 蒙特屢條約 簽訂日期:1987年9月 生效日期:1989年1月1日從1987年始至1993年,共召開5次會議。 控制氟氯碳化物(CFCs)排放量,明定CFCs和海龐的削減時程。 1994年1月全面禁止生產海龍。 1996年1月1日起,除了部份開發中國家,全面禁用CFCs。 成立「多邊信託基金」,援助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移。 有貿易報復條款。

  12. 京都議定書 1997年12月條約在日本京都通過,於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間開放簽字條約於2005年2月16日開始強制生效,到2005年9月,一共有156個國家通過了該條約

  13. 巴塞爾公約 全球每年產生有害廢棄物數量已超過四億噸,不同國家處置有害廢棄物的方式、技術及成本差異頗大,因此有害廢棄物的跨國越境轉移行為相當普遍。由於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引發的環保糾紛不斷發生,聯合國於一九八九年召集簽署巴塞爾公約,以系統管制有害廢棄物的運送、回收及處置來達成環保目的。而所管制的有害廢棄物從醫療廢棄物、金屬廢料到有機鹵化物等,涵蓋的種類相當廣泛。

  14. 生物多樣化公約 維護地球生態圈的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多樣性,是永續發展的基礎,然而人類活動卻造成基因消失、物種滅絕、生態體系劣化等現象。

  15. 結論 環境保護是每個人的責任,少開車 多走路 能減少二氧化碳。

  16. 資料來源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9052905167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110506420 • http://ttf.textiles.org.tw/news/news01.htm •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cs.xinhuanet.com/cqzk/02/200908/t20090807_2174403.ht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