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台灣民俗醫療 - 宗教信仰

台灣民俗醫療 - 宗教信仰. 基礎醫學研究所 博一 黃文彥. 台灣的醫療史. 明鄭時期 清朝時期 日治時期 戰後時期 全民健保. 台灣舊醫的歷史淵源(早期漢醫). 台灣是世界上少數有兩種不同型態的醫生並存的地區。中國傳統醫學傳入台灣的時期,史無可考。據有關文獻記載:明末永曆年間,來台避難的沈光文,寄寓在目加溜灣社時,曾從事教讀,兼以醫藥治人。 而清代官修諸府縣志,也載有沈佺期、徐恢鑽、吳廷慶、翁同敏、邱孟瓊、卓夢采等人,或以流寓台灣而寄跡於醫,或以儒學而兼施醫藥以濟世。他們從事的都是中國傳統醫術,但是人數有多少?在日人據台以前,沒有詳細的數字。.

ursa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台灣民俗醫療 - 宗教信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民俗醫療-宗教信仰 基礎醫學研究所 博一 黃文彥

  2. 台灣的醫療史 • 明鄭時期 • 清朝時期 • 日治時期 • 戰後時期 • 全民健保

  3. 台灣舊醫的歷史淵源(早期漢醫) • 台灣是世界上少數有兩種不同型態的醫生並存的地區。中國傳統醫學傳入台灣的時期,史無可考。據有關文獻記載:明末永曆年間,來台避難的沈光文,寄寓在目加溜灣社時,曾從事教讀,兼以醫藥治人。 • 而清代官修諸府縣志,也載有沈佺期、徐恢鑽、吳廷慶、翁同敏、邱孟瓊、卓夢采等人,或以流寓台灣而寄跡於醫,或以儒學而兼施醫藥以濟世。他們從事的都是中國傳統醫術,但是人數有多少?在日人據台以前,沒有詳細的數字。

  4. 清末的轉變(西方醫學在台灣播種) • 官方: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洋務運動試驗場台北官醫局(韓先)、台北病院 • 傳教士: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在旗後;馬偕(George Leslie Mackey)在淡水;蘭大衛(David Landsborough)在彰化 http://contest.ks.edu.tw/~taiwan/chap5/index561.htm http://203.65.117.106/project/people/main3_1.htm http://www.nioerar.edu.tw/basis1/706/02/02-09.html http://www.pcttcp.org.tw/Introduce/allp/rightp_hh.htm

  5. 傳教士與行醫 • 基督教宣教史稱醫療工作為「路加之門」;路加是新約聖經〈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作者,也是一名醫生。長老教會派遣宣教士來台是弘揚其「靈、魂、體的全人拯救」神學概念。 •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百年史》:自從宣教活動開始,無論在南或北,山地或平地,醫療傳道確實是宣教活動中的一個主要部門。即大多數情況下,福音的傳入往往是藉醫療而開始進行的。因醫療的事工往往有助於排除本地人對宣教師及基督教的偏見與反感,獲得不少人的感謝和思念,而這些都是直接地或間接地有助於傳教之工。

  6. 台灣社會的多元醫療體系 • 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台灣社會的醫療體系至今多元呈現。大致可分成西醫、中醫(漢醫)及民俗醫療,各有其理論、信仰、行為系統和功能,包括對生病之認知、解釋、命名、分類、治療、評價、預防與醫療者的訓練方式。三足鼎立,各有其求診對象,而且互相未能取代。

  7. 民俗醫療:一個民族的健康概念與醫療行為,常與他們的基本價值觀相關民俗醫療:一個民族的健康概念與醫療行為,常與他們的基本價值觀相關 • 每個社會的傳統醫療法,是以其潛在的民俗信仰作為邏輯基礎。也就是說,傳統醫療方法是一群人,根據他們特有的資源與訊息發展出來的,是一套和文化傳承互相吻合的處理疾病方法。 • 民俗醫療一般指的是一個民族對付疾病的方法,尤其是俗民大眾所使用的超自然、經驗、不成文。以及當地社群所孕育出來的醫療觀念和行為。

  8. 民俗醫療 • 民間流傳一些新興或與地方習俗傳統相關的醫療觀念和方式,直接或間接也具有身心靈照顧功能,相對於主流醫療體系而言,它們往往被歸類為所謂的「民俗醫療」。憑著對本地病歷史、民眾體質、飲食生活作息習慣、風俗民情等了解,民俗醫療人員有時能快速判斷病痛的種類、病人的得病背景、醫療方式等,在某種程度上幫助病人解釋病因和解決病痛。 • 只要是被主流醫學所放棄的病患和家屬,勢必有「第三醫療」的存在空間。

  9. 台灣民俗醫療 • 超自然信仰療法:與社群的宇宙觀、宗教信仰密切相關,如尋求身體、靈魂、人際關係,甚至整體社群改善的宗教儀式性治療。 • 自然療法:經驗式的傳承及口耳相傳的保健觀念 另類療法:生機飲食、尿療、刀療、水療、火療、 手療、斷食、生物能、磁場、水晶、顏色、芳香…等。 傳統療法:草藥、藥膳、藥浴、蜂針、跌打損傷、接 骨、推拿、氣功、香功、長生功、外丹功、保健、吐 納、靜座、刮痧、拔罐…等。

  10. 要人也要神—民間信仰的醫療觀(超自然療法)要人也要神—民間信仰的醫療觀(超自然療法) • 現代醫療科技並非萬能,人的身體亦非現代化可全面改造。面對人類對超自然信仰的永恆需要及終極關懷,當代學研究者不得不承認,醫療涉及一個民族的文化和身心靈協調的部分,這是許多文化共有現象和態度,而不單純市醫療水準高低與否的問題。

  11. 醫藥神 • 台灣民間信仰中,醫藥神是一個相當廣泛的指稱,傳說中歷代善於醫術、丹藥之士皆是,如:神農、扁鵲、淳于意、張仲景、華佗、孫思邈、韋慈藏、吳夲、呂洞賓等,民間將他們當作神明來崇拜。 • 民間信仰的諸多神祇,亦有可能被當成來醫治病的對象。以台灣乩童常駐的關帝爺廟為例,也擔當一些消弭痛苦的民俗醫療工作,但主神關聖帝君原是以武聖、伏魔大帝著稱;又如各媽祖廟中的媽祖藥籤,雖是一龐大的藥籤系統,然其在民間原以海神信仰為主,而非扮演醫藥神的角色。

  12. 保生大帝 • 本名吳夲,民間尊稱為保生大帝、吳真人、真人先師、大道公、花轎公或英惠侯。 • 宋朝(979-1035)、源於福建地區 • 相傳為一位醫術高明、救人無數的醫生,廣受地方百姓的尊敬,死後被民眾奉為醫神,視作病換和健康的守護神。 • 先民渡海來台之初,因水土不服、環境衛生差,醫生、醫藥普遍缺乏,常受瘴癘、瘟疫、惡疾之苦,又無法用人力控制,故常轉而尋求醫藥神祇的慰藉。 • 台灣目前以保生大帝為主神的廟宇,共約有276座,大部分集中在台南、嘉義及高雄等地。 http://www.taoism.com.tw/j006.htm http://www.ihp.sinica.edu.tw/~linfs/custre/layer6.field.htm

  13. 神農大帝 • 神農氏。我們常說自己是炎黃子孫,其中炎是指炎帝,也就是民間尊稱的神農大帝,又稱五穀先帝、五顯大帝、開天炎帝、五穀王、先農、先帝爺、粟母王、炎帝神農氏、藥王大帝、藥仙。 • 黃帝時代、源於兩湖地區。 • 傳說中,神農氏為了幫百姓治病,親嘗百草、替藥草屬性歸類,同時也是耒耜的發明者,教民拓荒種植榖類,使人們從狩獵為生演進到農耕為主的階段。善男信女尊奉神農氏為藥學和農業始祖,或視之為農民、糧商、藥商、醫師等職業的守護神。 • 目前,台灣奉祀神農大帝為主神的寺廟,約有176座,以屏東縣最多,高雄縣次之。 http://content.edu.tw/local/mauli/chushin/4/11-6-5.htm http://www.tchaa.org.tw/u1/u11.htm

  14. 藥王 • 凡傳說中或歷史上精於醫術的名醫,在民間信仰中皆可能被視為「藥王」。 • 有些廟宇稱神農、伏羲、黃帝是藥王;有些則稱戰國時代的扁鵲、東漢的華佗、隨唐的孫思邈、唐代的韋慈藏等為藥王。 • 一般是把藥王併在神農廟裡,或附祀在其他的寺廟中。 • 台灣地區唯一以藥王為主神的廟宇位在台南市。

  15. 孚佑帝君 • 呂洞賓民間稱為孚佑帝君、純陽祖師、呂仙公、文尼真佛、妙道天尊。 • 唐朝,主要信仰中心在長江流域一帶。 • 傳說中他為進士,在習得延命之術後,初居終南山,再遷鶴嶺,歷經各地,人莫能識,世人列為八仙之一。 • 台灣主祀孚佑帝君的廟宇約有51座,大部分集中在北部地區;醫療行為包括求取爐丹、仙水、藥籤等。 http://www.jnk.org.tw/ph01.htm http://www.jnk.org.tw/ph03.htm

  16. 王爺 • 王爺又稱千歲爺、五府千歲、代天巡府。 • 唐朝,源自福建沿海一帶。 • 王爺傳說相當的多。有稱王爺是冤死、捨身示警、覆舟遇難的書生或進士,總數達三百六十位,共一百三十二姓。王爺前常冠以姓氏,或稱某府王爺。早期台灣移民,衛生條件不佳,常流行傳染病,有人便供請王爺神位來消除瘟疫,以安定民心;於是王爺成了居除瘟疫的神。 • 台灣地區以王爺為奉祀主神的廟宇多達1794座,集中於台中以南之濱海地區及澎湖等地,主要活動為:送瘟神、王船祭、王醮等消除瘟災儀式。 http://jiali.tacocity.com.tw/folkimg/45.jpg http://www.fa.gov.tw/tfb8/fshvil/jpg/fvpt06.htm

  17. 三奶夫人 • 三奶夫人的大奶夫人陳靖姑,因主廟設在臨水,又稱為「臨水夫人」。 • 唐朝,主要信仰中心在閩江流域一帶。 • 傳說唐朝有道義三奶派的教祖-陳姓、林姓、李姓這三位婦女,曾以救產扶胎的法術,保佑童男童女及產婦平安,故被視為保佑產育、孩童的地方女性守護神。 • 台灣以奉祀臨水夫人與三奶夫人為主神的廟宇,各約十餘座。 http://www.ttvs.cy.edu.tw/kcc/91tainan/lin.htm http://victorian.fortunecity.com/blake/665/page5.htm

  18. 註生娘娘 • 註生娘娘又稱註生媽或授子神。 • 一說源於封神榜典故。 • 註生娘娘大多附設在觀音、媽祖、保生大帝等廟宇的偏殿。 • 民間信仰視其為掌管人間生兒育女的女神,認為她操縱生命的開始、成長與凋零,主司授子、安產、良緣及幼兒的正常發育。 • 台灣地區以註生娘娘為主神的寺廟約有6座,祭拜者多為求嗣之婦女、孕婦、產婦或初為人母者。 http://www.fg.tp.edu.tw/~nancy/Taiwan/A3-2.htm

  19. 藥師佛 • 藥師佛,又稱大醫玉佛、醫王善逝、藥師琉璃光如來等,為佛教三寶佛之一。 • 傳說曾許下十二個願望,拯濟眾生疾苦,以「藥師」為名,醫治眾生,且以闡揚長壽之道著稱。 • 台灣奉祀藥師佛為主的寺廟,約有20餘座,前來祈禱之民眾多為自身或家人患病者。 http://www.palyul.org.mo/page_14.htm

  20. 神通廣大-醫療神廟

  21. 民間信仰的病因解釋 • 民間宗教對於病因的解釋,兼採儒、佛、道、巫等信仰,如相信守儒家三從四德五倫,除可保存社會規範外,亦可預防疾病;再者,通俗佛教的三世因果及六道輪迴,以及漢人的天、命等觀念,亦常被用來解釋疾病的遠因。 • 因此生病時,除了要對症下藥、去除病徵外,亦會注意到五臟脈理的陰陽是否協調均衡,祖先、鬼神是否不滿而發出警告,時空系統秩序是否遭到破壞,像是沖到、煞到、壞風水、違規社會禁忌等。這些皆可能被解釋為生並的因素。

  22. 集體心靈的潔淨與健康-迎神賽會的醫療意涵 • 民間往往以廟宇或主神為主,舉行各種宗教信仰廟會活動,包括神誕祝壽、進香、出巡、繞境、建醮等儀式慶典,屆此定期將地方從「生病」、「骯髒」的狀態,轉變為「健康」、「乾淨」。年復一年再確認並重新安排人逡的社會關係,同時以紓解集體心理情緒、化解對為之的恐懼,並增強社群凝聚力。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oto02/94041007ps.jpg

  23. 宗教醫療的媒介者 • 通常人們無法和超自然直接溝通,所以轉而依靠宗教執行者或靈媒,來與神祇接觸。如民間信仰中的道士、法師、收驚仙/婆、乩童、先生媽、命卜師等,他們有的作法降神,扮演神人之間溝通的媒介;有的則透過脫魂或神靈附身的過程,來預測、診治或治療疾病。 • 神媒或靈媒的養成途徑如下:一為超自超自然的選召,而非本人意志可決定;二為家族的世襲職業;三為個人自由意志,或由部落、氏族所指定。訓練方式:一是學習進入恍惚狀態、即透過夢兆、冥想或其他方式;其次則是學習傳統儀式及用具操作、神靈名稱及司職、部落的神話及系譜,或是秘密語言等。 http://www.sulps.hlc.edu.tw/activity/temple.htm

  24. 藥籤與術數 • 各地寺廟中,設立的籤詩計有兩種:一為「運籤」或「命籤」,用來卜人命運的吉凶;二為「藥籤」,乃為提供病家用藥的配方。藥籤有其悠久歷史,也有其存在的社會背景;相傳最早是宋朝的時候,有一位醫生幫人義診,由於患者太多,於是將一些常用的處方刻在寺廟的牆壁上,教病人抄回去使用,藥籤便應運而生。也有人推論藥籤可能源自道教的「符籙派」。 • 民間傳統術數「山、醫、命、卜、相」五術,即風水、醫藥、命理、卜筮、相術,皆是企圖透過宇宙天、地、人、物等外顯的蛛絲馬跡,以了解人自身的種種關心,以解決人自身種種生存的焦慮。不同社會有各自的設計和詮釋,這些都可追究到一個文化體系內的複雜思想系統。 http://www.1518.com/1080/1083/2004726-21302.html http://www.lib.ntu.edu.tw/spe/taiwan/religion/lot/8/8-9.htm

  25. 統計 • 台中科博館三百份問卷(1998.11~1999.1): • 不舒服會求助的神祇或信仰方面:藥師王菩薩(51.0%);保生大帝(50.7%);基督或天主(40.0%);神農大帝(32.0%);藥王大帝(~30%);註生娘娘(25.3%);王爺(18.0%);千歲爺(21.0%);胎神(10.0%);其他(11.3%)。 • 曾聽說或知道採用方式為:收驚(77%)、治病符(51%)、藥籤(45.3%)、禱告(44.7%)、驅邪(43%)、改風水(36.3%)、觀童乩(30.7%)、靈療(23.7%)、補運(21.3%)、燒王船(14.3%)、押煞(12%)、觀落陰(7.3%)、栽花換斗(5%)、做獅(4%)、送流蝦(2.7%)、其他(算命/看相、光明燈/安太歲、靈媒、念經、吃香灰等)(7.3%)。

  26. 問題與討論 • 什麼是民俗醫療/另類醫療? • 民俗醫療的歷史淵源? • 宗教醫療的媒介人物是怎樣的人? • 科學與迷信? • 民間宗教醫療的社會文化現象的存在意義? • 台灣民間宗教信仰的特質?

  27. 參考資料 • 書籍:1. 台灣民俗醫療-漢人信仰篇 楊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 以台大醫院為主軸-台灣醫療史 莊永明 遠流出版3. 台灣醫療發展史 陳永興 月旦出版4. 台灣廟神傳 仇德哉 信通書局5. 非常醫療非常另類 陳玉梅 天下文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