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601 Views
第二篇 各论. 第八章 茎木类生药 第 1 节 概述 第 2 节 代表生药材. 第一节. 第一节. 概述. 茎木类生药是以植物 茎 入药的药材总称,通常分为 茎类 和 木类 二部分。. 木本植物 的 藤茎 和 茎枝 ,如 大血藤 。. 茎类生药. 茎刺 ,如 皂角刺 。. 草本植物藤茎,如首乌藤。. 茎 的 翅状附属物 ,如 鬼箭羽 。. 茎 的 髓部 ,如 通草。. 概述. 第一节. 茎藤入药. 概述. 第一节. 带叶的茎枝入药. 茎枝入药. 概述. 第一节. 茎刺入药. 概述. 第一节. 茎髓入药. 概述. 第一节.
E N D
第二篇 各论 第八章 茎木类生药 第1节概述 第2节 代表生药材
第一节 第一节 概述 茎木类生药是以植物茎入药的药材总称,通常分为茎类和木类二部分。 木本植物的藤茎和茎枝,如大血藤。 茎类生药 茎刺,如皂角刺。 草本植物藤茎,如首乌藤。 茎的翅状附属物,如鬼箭羽。 茎的髓部,如通草。 概述
第一节 茎藤入药 概述
第一节 带叶的茎枝入药 茎枝入药 概述
第一节 茎刺入药 概述
第一节 茎髓入药 概述
第一节 茎的翅状附属物入药 概述
第一节 木类生药,指采自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的木质部部分入药的药材,通称木材。 木材又分边材和心材。木类药材一般采用心材。 概述
第一节 1 性状鉴别 形 状 大 小 颜 色 表 面 质 地 横切面 折断面 气 味 其中表面纹理、颜色、气味、以及必要的水试或火试等特征较为重要。 概述
第一节 2 显微鉴别 • 一般多制成横切片、纵切片、解离组织片、粉末片等,进行观察。 • 1、茎类生药的组织构造:以茎入药的大部分为双子叶木本植物或草质藤本 • 表皮或周皮 • 皮层 • 中柱部分 概述
第一节 2 显微鉴别 2、木类生药的组织构造:应分别制作横切面、径向纵切面、切向纵切面等3个方向的切面。 ⑴ 导管 ⑵ 木纤维 ⑶ 木薄壁细胞 ⑷ 木射线 3、茎木类生药粉末特征 概述
第二节 第二节 代表性中药材 川关木通 沉 香 药材
第二节 关木通、川木通 Caulis Aristolochiae Manshuriensis(拉) Stem of Manchurian Dutchmanspipe(英) Caulis Clematidis Armandii (拉) Stem of Armand Clematis(英) 药材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关木通 • 科:马兜铃科植物 • 种:东北马兜铃 • 药用部位:藤茎。 川木通 • 科:毛茛科植物 • 种:小木通或绣球藤 • 药用部位:藤茎。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关木通 1 形状:圆柱形。 2表面:较光滑。 3断面:纤维性弱;木部布满小孔(导管),小孔直径大;髓不明显,条状。 川木通 1形状:圆柱形。 2 表面:有纵向棱线。 3断面:纤维性强;木部布满小孔(导管),小孔直径略小;髓圆形。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关于马兜铃酸的毒性 1一个时期,国际上所谓“生药肾病”(CHN)一说十分流行,主要是针对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 AA)的常用生药有肾中毒和致癌的问题。 2 2004年8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印发《关于加强广防己等6种药材及其制剂监督管理的通知》,决定加强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其制剂的监管。 (1)取消广防己(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药用标准,凡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有广防己的中成药品种应于2004年9月30日前将处方中的广防己替换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防己(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2)取消青木香(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干燥根)药用标准,凡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有青木香的中成药品种应于2004年9月30日前将处方中的青木香替换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土木香(仅限于以菊科植物土木香的干燥根替换)。 (3)含广防己、青木香的生药制剂必须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凭医师处方购买,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并定期检查肾功能。如发现肾功能异常应立即停药,儿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4)凡2004年9月30日以后生产的中成药中仍含有广防己、青木香的,一律按假药查处。 32005年版药典已取消了广防己、关木通、青木香的药用标准。 4马兜铃酸不等于马兜铃类生药。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第二节 沉 香 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拉) Wood of Chinese Eaglewood(英) 本品为较常用生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古本草记载:“木心与枝节不坏,坚黑沉水者,即沉香也。半浮半沉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细枝坚实未烂者为清桂香。其干为栈香,其根为黄熟香。其根节轻而大者,为马蹄香。此六物同出一树。” 药材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 科:瑞香科(Thymelaceae)植物 • 种: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 国产沉香 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 Roxb. 进口沉香 • 药用部位:含有树脂的心材。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白木香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 沉香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1时间:本品全年均可采收,割取有树脂的木材。 2 方法:选择树干直径在30cm以上的壮龄白木香树,在距地面1.5~2m处顺砍数刀,刀距30~50cm,深 3~4cm,待其分泌树脂(系伤口受曲霉菌感染而产生防御性树脂物质)而呈棕黑色(经数年后)将变色的木部削下,即为沉香药材。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1 白木香:含挥发油及树脂。挥发油中含沉香螺萜醇、白木香酸及白木香醛,具有镇静作用。 2沉香:含挥发油。沉香螺萜醇、沉香萜醇等。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1 形状:呈不规则块片。 2 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间有棕黑色斑块和黄白色不含树脂部分交互形成的斑纹,树脂渗出面,有裂纹和蜂窝状小洞。 3 质地:质疏松,断面刺状。 国 产 沉 香 4水试:大多入水不沉。 5火试:燃烧时发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 一般以体重、色棕黑油润、燃之有油渗出、香气浓烈者为佳。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1形状:圆柱状;两端及表面有刀雕痕。 2颜色:黄棕色。 3表面:密布断续棕黑色的细纵纹,可见黑棕色树脂斑痕。 4质地:质坚硬而重。 5气味:气味较浓。 6水试:能沉水或半沉水。 7火试:燃之发浓烟,香气浓烈。 进口沉香 一般以色黑、质坚硬、油性足、香气浓持久、能沉水者为佳。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组织特征 横切面 1木射线宽1~2列细胞,径向延长。 2导管呈多角形,往往 2~10个成群。有的含棕色树脂状物质。 3木纤维多角形,壁具单斜纹孔,木化。 5内函韧皮部薄壁组织呈长椭圆状或条带状,壁薄,内含树脂状物及丝状物(菌丝)。 白木香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切向纵切 1射线梭形,宽1~2列细胞,高4~20个细胞。 2导管为具缘纹孔,纹孔紧密,内含黄棕色树脂块。 3木纤维细长,壁较薄,有壁孔。 4木薄壁细胞壁薄,非木化。 5内函韧皮部薄壁细胞呈长方形。 白木香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径向纵切 1木射线排列成横向带状,高4~20层细胞,细胞为方形或长方形。 2纤维,径向壁上有单纹孔。 3其余同纵切面。 白木香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