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一個樂師與黑天鵝的愛戀

一個樂師與黑天鵝的愛戀. 詩如畫的明池迴盪著豎笛聲,人與天鵝成為大自然的一部份 。. 林源泉與叫「阿娥」的黑天鵝 交心 一聽到豎笛聲,阿娥便 緩緩游過來靜靜聆聽。曲目從世界名曲民謠「天鵝湖」、「歸來吧蘇連多」到中國民謠「送別」、台灣民謠「丟丟銅」、「望春風」 等. 明池山莊業者李孝盛 遂 聘 請他 在明池湖畔單人演奏 。 一年多來,不管池邊有沒有遊客,無 論風雨還是霧鎖山谷,林源泉固定 每周五. 天、一天兩場演奏 。. 歌謠開始的地方,黑暗退去. 歌謠開始的地方 ◎ 阿布司南 / 西藏人 《 聯合文學 ‧282》 歌謠開始的地方,黑暗退去 地平線打開,多麼新鮮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個樂師與黑天鵝的愛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個樂師與黑天鵝的愛戀 詩如畫的明池迴盪著豎笛聲,人與天鵝成為大自然的一部份。

  2. 林源泉與叫「阿娥」的黑天鵝交心一聽到豎笛聲,阿娥便緩緩游過來靜靜聆聽。曲目從世界名曲民謠「天鵝湖」、「歸來吧蘇連多」到中國民謠「送別」、台灣民謠「丟丟銅」、「望春風」

  3. 明池山莊業者李孝盛遂聘請他在明池湖畔單人演奏。一年多來,不管池邊有沒有遊客,無論風雨還是霧鎖山谷,林源泉固定每周五明池山莊業者李孝盛遂聘請他在明池湖畔單人演奏。一年多來,不管池邊有沒有遊客,無論風雨還是霧鎖山谷,林源泉固定每周五 天、一天兩場演奏。

  4. 歌謠開始的地方,黑暗退去 歌謠開始的地方◎阿布司南/ 西藏人 《聯合文學‧282》 歌謠開始的地方,黑暗退去 地平線打開,多麼新鮮 鳴叫的晨鳥牽動我的神經 兒童們走在通往明天的路上 野性十足的話語真實可信

  5. 歌謠開始的地方◎阿布司南/ 西藏人 我有些心不在焉 很多意識流的東西來得突然 皮膚黧黑、面部粗糙的人群 拿起合適的工具去養活自己, 而我的世界在哪兒? 我的家園在哪兒?我的方言在哪兒? 我必須找到自己的道路、山脈和河流

  6. 集體心靈共同鄉愁與慰藉 《百年思索》 ◎龍應台 每個時代都有它的情緒 我,還有我這一代人, 心靈裡的沉重與激越,是否有個來處?

  7. 自然歌謠:之一唸謠 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 唐山過台灣,心肝結歸丸 人情世事陪到到,無鼎和無灶 人生親像大舞台,苦齣笑料攏公開 生吃一粒土豆,較好死拜一個豬頭

  8. ◎烏秋 烏秋 烏秋 嘎嘎啾 死雞肉仔沾豆油 豆油 豆油 捧離走 烏秋烏秋嘛嘛號 ◎一二三 到台灣 一二三 到台灣 台灣有座阿里山 阿里山有神木 我們明年回大陸 ◎陳主顯 《台灣俗諺語典》 出版社:前衛 ◎莊永明 《台灣諺語淺釋全集 》 出版社:時報文化 ◎徐福全 《福全台諺語典》 自印

  9. 創作歌謠 日治時代和戰後 由台灣音樂家所創作 可得知作者為何人, 又具有台灣特色的歌曲 起源於1920年代,台灣非武裝抗日時期 蔡培火〈台灣自治歌〉、〈咱台灣〉是 最早的創作歌謠 成為日治時代台灣民族運動史的記憶 。

  10. 1932年~1940年是「日治時代創作歌謠」的興盛期 1945年~1960年,國民政府遷至台灣,這是創作歌謠的第二個興盛期,一般稱為「戰後創作歌謠」

  11. 回憶1943◎郭子究 (洄瀾音樂之父) 春朝一去花亂飛, 又是佳節人不歸, 記得當年楊柳青,長征別離時,連珠淚和鍼黹繡征衣, 繡出同心花一朵,忘了問歸期。 思歸期,憶歸期, 往事多少盡在春閨夢裡,往事多少,往事多少在春閨夢裡, 幾度花飛楊柳青,征人何時歸?

  12. 郭子究音樂回憶 1919~1999 ‧回憶 ‧你來 ‧月夜吟 ‧牧人的呼喚 ‧聽籟 ‧期望河水清 ‧牧歌 ‧山中的姑娘 ‧白翎鷥 ‧秋景 ‧教師頌 ‧蝴蝶 ‧習唱 ‧母之天國 ‧搖籃歌 ‧光明進行曲 ‧花蓮舞曲

  13. 台灣童謠的園丁 -- 施福珍 四十多年創作生涯總共累積了四百多首 作品。 1964年創作的作品《點仔膠》為台灣 最著名的童謠之一。 在五、六十年代的戒嚴時期,施福珍 藉著童子軍的團康活動,讓台灣頭至 台灣尾傳唱著一首又一首動人的台灣 童謠。

  14. 民歌採集運動 1967年,由作曲家兼音樂學家許常惠、史惟亮兩位發起「民歌採集運動」為現今的臺灣新音樂奠下深厚的根基。 兩位音樂學者從臺灣東、西兩路著手,帶著錄音設備和記譜,一鄉一鎮地訪談,上山下海地採集原住民、及古老的福佬系、客家族群等幾乎被遺忘的歌曲。整理出一系列臺灣不同族群的音樂資料,到今天都是作曲家不斷採擷的珍貴寶藏。

  15. 台灣歌謠劫難 ◎禁歌禁曲:三次查禁,總共查禁了 932 首歌 1949年5月19日起,台灣實施戒嚴 保安司令部查禁了237首歌曲 1961年6月,警備總司令部查禁了257首國語歌曲 1973年11月,新聞局又從警總的手中接管歌曲查 禁的工作,到1979年2月28日,共有438首查禁 在歷經這段「白色恐怖」時期, 許多曲譜早已軼失,成為老歌迷心中永遠的痛

  16. 政治凌駕文化藝術的悲情 歌曲審查制度:1979~1987 1979年,新聞局為了淨化歌曲內容, 開始實施歌曲審查制度。 凡是國、台語歌在上市前,要先送到新聞局審核,由 專人審查,未通過的要修改到合格才可出版。 審查歌曲每週一次,到1987年十二月止,共舉行了 320期,這期間送審的歌曲超過兩萬首;未通過之歌 曲占 6/1。 1987年民國解嚴, 主管機關為了順應時代 的變遷及民意, 廢除歌曲審查。

  17. ◎翁嘉銘《從羅大佑到崔健─當代流行音樂的軌跡》◎翁嘉銘《從羅大佑到崔健─當代流行音樂的軌跡》 凡屬於土地的, 再強的風也吹不盡; 再高的牆也要爬上去,和陽光相會。

  18. 校園民歌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華人民共 和國的政治活動,觸發了年輕人省視自我 文化,開始萌發「用自己的語言,創作自 己的歌曲,唱自己的歌」的想法 學生紛紛開始寫歌、作曲,拿起吉他唱出 自己的歌,這就是「校園民歌」

  19. 新台語歌 九O年代,年輕一代的創作者突破了過去的音樂 形式,以搖滾、藍調等西洋的曲風,呈現歌詞中 的意義,傳達抗議精神

  20. 1989年台灣新歌謠之父陳明章「黑名單工作室」 推出《抓狂歌》專輯,每首歌都反應當年政經社會的現象。 黑名單工作室賦予台語歌一種新風貌,也充分表達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更提醒了一個令台灣人省思的問題。

  21. 〈望花補月〉 詞/曲/演唱/ 豬頭皮(朱約信)1991 望春風 望春風 汝擱咧望春風 望春風我嘛咧望春風 望春風伊擱咧望春風 噯........〈望春風〉 益無來補破網 愈補著愈大孔 打拚無採工〈補破網〉 借一支螺絲嘛無通 攏總提去箍面桶 雨夜花 雨夜花 受風雨 吹落地 無人看見 瞑日怨嗟 花謝落土不再回〈雨夜花〉 月娘光光 風微微 更深無伴 獨相思 等待的人各佇東時 阮心頭酸 目屎低〈月夜愁〉 望春風......車輪破去攏無風 望春風......便所塞咧嘛沒通 望春風......幾百年擱咧望春風 望春風......新婦仔擋無著去找廟公〈望春風〉

  22. 台語歌謠專輯 的出版發行在1992年特別昌盛 陳明章的《下午一齣戲》 林強的《向前走》、《春風少年兄》 洪榮宏、張清芳、蔡琴等人對台語老歌的重新整理、詮釋 都給九○年代來台灣歌謠再度蓬勃興盛的契機

  23. 美濃音樂人林生祥 在大學時是從搭配電子吉他、打擊樂的搖滾開始,一次在家鄉演出的經驗,讓他下定決心要找回台灣的傳統聲音,並且將這種聲音帶出去。 這幾年帶著他來自美濃農村的客家歌曲,踏遍捷克、挪威、法國、美國等國家的專業舞台。 在2005年夏天,德國最大的TFF音樂節上,讓現場七萬名來自各國的聽眾為他的客家歌風靡。

  24. 原住民歌謠 台灣的原住民族: 阿美、泰雅、布農、排灣、魯凱、卑南、賽夏、鄒、邵、雅美、達悟、噶瑪蘭、太魯閣等,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歌謠,是台灣文化的瑰寶。 原住民歌手 胡德夫、高勝美、、張惠妹、紀曉君、溫嵐、范逸臣 、戴愛玲、秀蘭瑪雅、王宏恩、高慧君、 北原山貓(吳廷宏、陳明仁)、 動力火車(尤秋興、顏志琳)等, 在流行歌壇上表現優異。

  25. 現代台灣歌謠發展方向 多元文化、多元族群 樂觀活潑、朝氣蓬勃、生命力洋溢 不只是以「哭調」、「反抗」、「平反」的位置來賦予台灣歌謠意義 面對過去,昂首未來

  26. 偶像情結 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事情, 用孩子的心去體會歌聲裡的心情, 歌是歡樂的大道, 青春不是狹窄難行的獨木橋。 偶像崇拜中藏著典範學習的可能,偶像崇拜是青春期孩子長大成人的前奏。 認同孩子的偶像情結,用同理心去解讀歌聲,解讀孩子的語言,找尋共話題,陪他們一起成長。

  27. 肆、歌謠書寫的教案設計 教案名稱 乘著歌聲的翅膀 設計者 ◎陳麗明 教學活動 一、循著畫面中的歌聲 二、尋找在地 的歌聲

  28. 教案名稱 知音何處尋? 設計者 ◎徐千惠 教學活動 一、刻骨銘心的「最佳主題曲」 二、慧眼獨具的「最佳主題曲」

  29. 教案名稱 流行音樂你我他 設計者 ◎梁淑玲 教學活動 一、詩vs.歌vs.謠 二、民歌與搖滾樂 三、流行歌曲歡唱10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