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46 Views
認識太魯閣國家公園. 報告人 : 江明修. 前言. 看那太魯閣壯麗的風景 , 使我選擇這個地方. 資料來源 : kellytour.blogspot.com. 起源.
E N D
認識太魯閣國家公園 報告人:江明修
前言 • 看那太魯閣壯麗的風景,使我選擇這個地方 資料來源: kellytour.blogspot.com
起源 峽谷,一般泛指中橫公路從太魯閣至天祥這段將近20公里的峽谷路段。以雄偉壯麗、幾近垂直的大理岩峽谷景觀聞名。經過億萬年前的板塊運動而形成的大理岩,受到立霧溪長期侵蝕下切作用與地殼不斷隆起上升,終形成幾乎垂直的U型峽谷。由東段太魯閣牌樓入口處一路西行,峽谷愈來愈窄,燕子口到慈母橋這段為太魯閣的精華區,公路不是鑿洞穿行,就是由岩壁成「ㄈ」型路段,車輛行駛其間,真令人有「一線天」的感覺。沿線而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岩層和溪流等風光,遊人無不讚嘆造物者之鬼斧神工。太魯閣峽谷除了令人驚嘆的景致之外,這裡的古道空間也蘊含了許多關於原住民的故事。早在二、三百年前,原居於中部靜觀和廬山的泰雅族人發生內鬨,後經由狩獵時發現中央山脈東邊的廣大原野,故而自濁水溪上流翻山越嶺來到立霧溪流域內的河階台地,並與當時的平埔族爭奪地盤後定居於此,散居於太魯閣峽谷的泰雅族部落多達79處,彼此靠著山區如蜘蛛網般的步道往來。隨著1914年日人入侵,泰雅族人始遷居平地,部分古道則演變成為健行賞景路線。傳統的泰雅族人主要依靠農業維生,兼而從事狩獵、採集等活動,而文化上的成就,首推精巧的紡織技術。今天,太魯閣峽谷有許多泰雅族人的部落遺址,但大多數原住民已遷居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和卓溪鄉。暢遊太魯閣,除了沿著中橫公路欣賞峽谷風光外,不妨依自己的體力與時間,選擇太管處利用過去原住民行走的古道所整治成大眾化腳程的登山健行步道,深入遊覽 資料來源:http://www.poja.com.tw/travel/taroko/2009-08-27/338.html
位置 太魯閣國家公園座落於花蓮、臺中及南投三縣。其範圍以立霧溪峽谷、東西橫貫公路沿線及其外圍山區為主,包括合歡群峰、奇萊連峰、南湖中央尖山連峰、清水斷崖、立霧溪流域及三棧溪流域等,全部面積共計九萬二千公頃。 資料來源kellytour.blogspot.com
景點1 這碑樓為東西橫貫公路開拓紀念,獨特的中國宮廷式的建築風格,來過太魯閣一定會在這裡拍照留念。太魯閣國家公園座落於花蓮、台中及南投等3縣,範圍以立霧溪峽谷 、中橫公路沿線及外圍山區為主,包括合歡群峰、奇萊連峰 ... 最為人稱道之處,在於兼具人文、自然生態及觀光旅 遊等優勢,甚至合歡山更讓位於亞熱帶的台灣,擁有賞雪的美麗景點 資料來源http://www.hualientour.com.tw/tailuge.html
景點2 具有壯麗的大理石深邃峽谷奇景,相較於其他國家公園而言,強烈、明顯的地質作用是太魯閣公園的特色。立霧溪峽谷的壯麗與山水的刻畫,彷彿人間仙境,高山峽谷是使太魯閣名聞於世的地景,也是孕育園區內豐富獨特的自然、人文生態的重要因子。國家公園內並規劃了數條步道,來到這不彷將速度放慢,體驗一下大自然之美。 資料來源http://www.hualientour.com.tw/tailuge.html
景點3 花蓮太魯閣的岩壁都教人讚嘆驚奇,有機會一定要親自體驗一下,延路上都可以看到岩層的景觀,但要注意自身安全,小心落石與岩岸。南湖大山群峰也是台灣高山生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每年的雪季有4個多月,高冷的環境很適合高山動植物生存,因此保留了許多特有及罕見的種類,石灰岩植被和高山植物,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資源。欣賞風景時...也會出現一些小禮物唷!! http://www.hualientour.com.tw/tailuge.html
景點4 立霧溪峽谷的壯麗與山水的刻畫,彷彿人間仙境, ... 來過花蓮太魯閣一定會在這裡拍照留念風景照太魯閣的岩壁都教人讚嘆 驚奇。地跨台中、南投及花蓮三縣的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西起合歡山群、 東至清水斷崖、南抵奇萊連峰、北接南湖大山,總面積九萬二千公頃 。公園境內,由最高的南湖大山(標高三千七百四十公尺)到立霧溪出海口,地勢高低起伏大,具明顯的垂直溫差及氣候變化 資料來源 http://www.hualientour.com.tw/tailuge.html
景點5 • 當時的古陶塞溪自今日的竹村向西南流經梅園、蓮花池以西,轉至西寶、天祥至綠水向東流,並在流經區域形成許多河階,其中以竹村河階規模最大。第二期的河道變遷,一次大規模的山崩,當時的綠水、天祥甚至到西寶一帶,曾經形成寬闊的堰塞湖,此一時期陶塞溪河道遷移至第一期古河道的東方。第三期河道變遷,則是布洛灣地區發生山崩堰塞河道,造成立霧溪兩岸堆積性的低位河階,如布洛灣、合流及道拉斯等河階,後因堰塞湖潰決,立霧溪急速下切形成今日的天祥、文山等侵蝕性的低位河階。 • 立霧溪河道變遷的結果,形成許多平坦的河階地,這些河階在地勢陡峻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域內,成為重要的人文歷史發展地區,史前人類、原住民族與漢人均相繼留下許多活動的足跡。
結束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