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likes | 965 Views
依季節調整養生飲食. 中山社區大學 - 公民素養週. 周承俊 彙整. 時令 養生. 四季 規律 春生 夏長 秋收 冬藏. 二十四節氣. 春季: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夏季: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上工治未病. 老祖宗早就提出 “ 醫食同源 ” 食 補更勝於藥補 24 節氣循環 , 配合飲食調養 當令蔬果蘊藏著提升免疫力 正確 飲食預防疾病 ( 預防醫學 ). 四季氣候 合時飲食. 身體生理變化 飲食 搭配 調整
E N D
依季節調整養生飲食 中山社區大學-公民素養週 周承俊 彙整
時令養生 四季規律 • 春生 • 夏長 • 秋收 • 冬藏
二十四節氣 春季: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夏季: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上工治未病 • 老祖宗早就提出“醫食同源” • 食補更勝於藥補 • 24節氣循環,配合飲食調養 • 當令蔬果蘊藏著提升免疫力 • 正確飲食預防疾病(預防醫學)
四季氣候合時飲食 • 身體生理變化 • 飲食搭配調整 • 針對季節特點 • 當季盛產食材 • 適當營養需求
四季需求不同營養素 •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隨著氣候四季的變化,帶給人體不同的影嚮。 • 身體的各種營養素之需求,需隨季節轉換,調整飲食及進補方式。
廚房就是藥局 • 飲食是健康的第一道關卡 • 想擁有健康身體先確認三餐吃的食物 • 吃什麼的食物就會造成什麼的身體 • 依四季養生、防癌、抗過敏、慢性病飲食準則,適度調整飲食習慣、烹飪方法 • 善用食物的溫、熱、涼、寒屬性和當令蔬果做結合,料理出簡易健康的養生佳餚
本省諺語(農曆) • 正月蔥 • 二月韮 • 三月荇(莧菜) • 四月罋(空心菜) • 五月匏(胡瓜) • 六月瓜(絲瓜) • 七月筍 • 八月芋 • 九芥藍 • 十芹菜 • 十一蒜(蒜頭) • 十二白(大白菜)
春季暖和 萬物生發 • 人體的各組織器官功能活躍,需要較大量的營養素,以供給機體活動與生長發育之需求。 • 肝木應春,春三月肝氣生發、肝陽易升,宜吃有清肝、養肝作用的食物。
春宜甘平 春季飲食 • 忌油膩辛辣爆炒 • 少吃酸味食物 • 多食甜甘食物 • 防肝旺克脾 • 注意補充水分
春天飲食宜清淡 • 春天飲食宜清淡 • 進補以清補為主 • 雞湯是進補首選 • 多飲用黃耆茶 • 多食用山藥、扁豆、芝麻、百合等
春季忌大補 • 春季陽氣升發,胃腸積滯較重,肝陽易亢及春溫易發。 • 春季養生,陽氣應以生發為順 ,不宜大補,否則肝鬱氣滯而陽氣升發受阻,導致肝氣鬱結,忌大補。
山藥護膚甜湯益氣生血、養陰潤燥、保肺澤肌膚山藥護膚甜湯益氣生血、養陰潤燥、保肺澤肌膚 材料: 紫白鮮山藥共500g、日本鮮百合1/2粒、乾白木耳15g、福圓肉20g、紅棗(去籽)10粒、枸杞10g、水2000cc 調味料:米酒1小匙、冰糖100g 作法: 1.白木耳泡軟,去除雜質後剪小塊,備用。 2.山藥洗淨去皮切塊;百合剝開洗淨瀝乾。 3.百合、山藥、白木耳、龍眼乾、紅棗加水小火煮軟。 4.加入枸杞,再煮3分鐘熄火,依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米酒、冰糖。
玉竹春雞湯益智安神、理氣舒肝 材料: 仿土雞1/4隻 玉米筍80g 玉竹12g 西洋參15g 枸杞15g 蔥2根 薑2片 米酒10㏄ 高湯1500cc. 作法: • 雞剁塊汆燙洗淨,玉竹洗淨瀝乾,枸杞洗淨泡清水,蔥洗淨切段,備用。 • 鍋中放入雞肉、玉竹、米酒10㏄和高湯,開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30分鐘左右,加入玉米筍、西洋參、蔥段、枸杞再煮2~3分鐘,最後加鹽、冰糖調味。
養生小辭典 • 雞肉 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益五臟、補虛損 • 玉米筍 開胃益智、寧心活血、調理中 • 玉竹 滋陰生津、潤肺養胃、養顏潤膚 • 西洋蔘 能強化心肌、防止老化、平衡血壓和血糖、增強免疫力 • 枸杞 滋補肝腎、明目安神、益面色、長肌肉、堅筋骨 • 薑 溫經散寒、破血逐瘀
夏季無病三分虛 • 台灣的夏季漫長炎熱 • 人體消耗能量為最多 • 活動多、工作時間長 • 消化功能因炎熱減弱 • 容易食慾不振胃口差 • 特需補充能量與營養
夏季宜清補 養生法則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人體70%是水分 善用湯汁、茶水來調節 夏季盛產食料 以蔬菜瓜果為主 輔中藥材提性及調味 以食調養五臟神志
烹飪以清淡為上 清血去熱利水食物,如:薏仁、白木耳、綠豆、紅豆、黑木耳、冬瓜、絲瓜、西瓜、山藥等等 採用清淡平補,如: 牛蒡排骨湯 荷藕烏雞湯 冬瓜蓮子湯 魚翅瓜田雞湯 蘆筍黨參燉九孔
養生禁忌>猛灌冷飲 • 長夏酷暑傷津耗氣 • 夏月不宜食過寒 • 太寒則傷脾 • 脾胃的功能降低 • 易引起婦科疾病 • 日積月纍恐造早衰 • 飲食上勿貪涼 • 要以溫食為主
清熱消暑涼夏好茶 • 花旗枸杞茶 • 洋參翠衣茶 • 杭菊枸杞茶 • 山楂水梨茶 • 洋參蓮子茶 • 烏梅山楂茶 • 玫瑰普洱蜜茶
玫瑰普洱蜂蜜茶疏肝解鬱,潤澤膚顏,利腸通泄,抗衰老玫瑰普洱蜂蜜茶疏肝解鬱,潤澤膚顏,利腸通泄,抗衰老 材料: 玫瑰花7~8朵、普洱茶6g、蜂蜜適量 作法: • 燒一壺開水備用。 • 普洱茶放在杯中,注入滾燙開水,迅速將第一泡茶水倒掉不喝。 • 玫瑰花放入杯中,將滾水沖入茶杯,稍涼依個人口味加蜂蜜調勻。
養生小辭典 • 普洱茶減肥降脂、降壓、抗衰老。 • 玫瑰疏肝理氣、補養血氣、潤澤膚顏、疏氣活血,解除煩悶等壓力現象,女性在生理期間若有不適,飲用玫瑰花茶也可以得到改善。 • 蜂蜜 補中益氣、安五臟、潤腸通便。營養豐富而多樣化,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能防止皮膚皺裂、潤肌白膚、益壽延年。
和風醬秋葵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促進血液循環及加速代謝功能和風醬秋葵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促進血液循環及加速代謝功能
和風醬秋葵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促進血液循環及加速代謝功能和風醬秋葵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促進血液循環及加速代謝功能 材料: 秋葵12~18根、柴魚片6g、蔥花1T、熟白芝麻2T、植物油少許 醬料: 薑泥1t、日式醬油1T、冷開水1T、糖1t 作法: • 沸水加入少許油,秋葵入鍋汆燙,撈起後冰鎮,漂洗去黏液,擦乾水份後盛盤。 • 調味料調勻成醬汁,淋在秋葵上,撒上柴魚片、芝麻及蔥花。
秋葵 • 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脂肪、熱量低,但維生素A、B、C及微量元素應有盡有,又沒有膽固醇,它黏液裡的果膠可以降低人體對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是很有明星潛力的新保健蔬菜。 • 小叮嚀:秋葵燙愈久,黏質愈多,起鍋後要經過冷開水漂洗,才不會影響口感。
蘆筍黨蔘燉九孔清熱補氣、益腎養顔,清肝明目蘆筍黨蔘燉九孔清熱補氣、益腎養顔,清肝明目
蘆筍黨蔘燉九孔清熱補氣、益腎養顔,清肝明目蘆筍黨蔘燉九孔清熱補氣、益腎養顔,清肝明目 材料: 蘆筍300g、九孔 12個 、子排 300g、當歸2片、黨蔘 8~10片、枸杞25g、水10碗,薑片、蔥段各適量 調味料: 冰糖1小匙、米酒 1碗、鹽適量 作法: 1.黨蔘、枸杞洗淨備用;當歸洗淨後泡米酒備用。 2.水燒開放入蔥段、薑片,再放入九孔汆燙去腥,排骨亦汆燙洗淨備用。 3.水燒開放下排骨、黨蔘及米酒一起燉煮約20分鐘。 4.將九孔、當歸放入鍋中同煮 5 分鐘,起鍋前加枸杞、鹽調味熄火,淋入泡當歸的米酒即可。
秋天適當調養 •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秋氣之應,養收之道 • 入秋後要注意收神氣保持肺氣清靜。
秋季之養生 • 應順應節氣 • 收斂 • 降氣 • 潤燥 • 抑肺扶肝 • 增酸減辛
秋季飲食原則 • 天氣乾燥,易傷津液,秋季的飲食原則為選擇辛涼生津潤燥的食物,以達養生健體的目的。 • 少吃辛味的蔥、薑、蒜、辣椒,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多喝開水、豆漿、果汁,新鮮蔬果具潤燥通便的功能且富含水分,多食可補津液。
養肺食物可多吃 • 肺系統喜潤惡燥,易被秋燥所傷,尤其經常說話演講的人、呼吸系統較差的老人與過敏孩童等,秋季更應注意肺部保養。 • 中醫將核桃、胡麻、蜂蜜、白木耳、梨、山藥、百合、藕等等歸類為滋陰潤燥食物,可平緩秋燥,滋潤呼吸道的養肺食物,讓身體得到適度滋潤,可做點心或茶飲。
補冬不如補霜降 • 適當地調養好身體 • 不怕冬天身體虛寒 • 平和食補打好底子 • 營養須均衡全方位
極品杏仁茶健肺補肌、美白皮膚、潤腸通便、滋補養血極品杏仁茶健肺補肌、美白皮膚、潤腸通便、滋補養血 材料: 南北杏250g軟花生200g 豆漿500cc. 水1600cc. 調味料: 冰糖250g 鮮奶油500cc. 糯米粉180g 作法: 1.將杏仁、花生放入果汁機加水打勻後備用。 2.取鍋放入杏仁漿汁加水煮滾後轉小火續煮15分。 3.加冰糖、動物性鮮奶油調味,用糯米粉調水勾芡即完成。
杏仁 • 杏仁含有油脂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可以滋潤肌膚、潤澤毛髮,具有瀉肺解肌、除風散寒、降氣行痰、潤燥消積等功效。 • 依產地及藥性可以分為南杏和北杏兩種。南杏又稱甜杏仁,藥性較小。 • 北杏個頭較小,像指甲片,具有藥性也有微毒,苦杏味苦,其中含有的氫氰酸是微毒的來源,但加熱後這個成分會被分解,煮湯或煮糖水後可以安心飲用。
百柿鯽魚湯養肺益氣、健脾去濕、清熱止嗽 材料: 鯽魚2條、柿餅1片、鮮百合20g、麥冬12g、枸杞10g、薑片少許、蔥段1根、鹽少許 作法: 1.柿餅洗淨;百合剝開洗淨;鯽魚刮鱗、除去鰓及內臟後洗淨,備用。 2.將全部材料放入湯鍋中,倒入清水1000㏄,以大火煮沸,改中小火續煮40分鐘。依個口味加鹽調味,即可。
養生小辭典 柿餅 補虛勞不足、健脾胃氣,去除臉上黑斑。柿乾上的白粉是柿子內部葡萄糖轉化出來的柿霜,含有藥效,可治氣喘、咳嗽。 麥門冬養胃生津,助消化,抗菌解毒。 百合潤肺寧心、益氣調中。 鯽魚益神、健脾和胃、行水消腫、清熱解毒。鯽魚的蛋白質豐富,易於消化吸收,尤其適合病人、老人、兒童食用。
牛蒡百頁湯清熱除煩、健胃整腸、降膽固醇 材料: 牛蒡1根、百頁結150g、青江菜6棵、山藥150g、黃耆10g、紅棗10粒、蔥段2根、薑數片 調味料: 鹽適量、冰糖少許、香油少許 作法: 1.牛蒡、山藥去皮洗淨,切塊。其餘材料也分別洗淨,瀝乾備用。 2.鍋中放入牛蒡、百頁結、紅棗及素高湯1500㏄先燉煮10分鐘,再放、山藥、黃耆、薑片,續煮10分鐘。 3.最後放下青江菜、蔥段,加鹽、糖調味後立即熄火,盛碗淋點香油就大功告成。
養生小辭典 牛蒡 所含的寡糖及膳食纖維,可健胃整腸,消脹氣,改善便秘。此外,牛蒡所含的菊糖,很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牛蒡具有保肝與消炎作用,還有抑菌及降膽固醇等功效。 百頁結 含豐富蛋白質、鈣、鐵及植物性雌激素,可美白肌膚,促進激素分泌和新陳代謝,進而達到減重、降低膽固醇等功效。 黃耆 「神農本草經」的草本上品,主治內傷勞倦、脾虛泄瀉、盜汗、水腫等一切氣虛血虛之症。 山藥 養脾第一聖品,能增強調節免疫功能。
牛蒡牛肉湯清熱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 牛腩600g、牛蒡200g、胡蘿蔔150g、荸薺150g 青江菜3棵、薑2片、蔥段2根、水1800cc 調味料:冰糖15公克、鹽適量、米酒5㏄ 作法: 1.牛蒡洗淨切滾刀塊;胡蘿蔔、荸薺去皮洗淨切塊;青江菜洗淨汆燙;牛腩汆燙洗淨切塊備用。 2.鍋中放入牛蒡、胡蘿蔔、牛腩、薑片、蔥、冰糖及米酒,加水蓋過材料,先以大火煮滾後,改小火燜煮約40分鐘。 3.接著放入荸薺,續煮20分鐘,加入適量鹽調味,放入青江菜,熄火盛碗即成。
養生小辭典 牛腩是牛的五花肉,筋肉相連,適合燒、燉等烹煮。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等功效。 胡蘿蔔 可維護眼睛和皮膚健康,提高人體機能免疫力,降低血脂肪、血糖和膽固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食物。 荸薺俗稱馬蹄,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的美譽。具有清熱、止渴、開胃、清食、化痰、益氣、明目等食療功效。
冬不藏精,春必病瘟 • 秋宜養陰冬於藏精 • 冬在五臟中應於腎 • 滋養陽氣 • 精氣蘊藏於腎 • 使能化生氣血 • 活化身體免疫機能 • 增加抗病能力
冬宜溫補 • 熱量較高菜餚及溫熱食 • 有助促進血液循環,能提升身體的耐寒能力 • 增強免疫系統機能,為日後身體健康打好根基 • 男性冬補 • 重點在健脾和胃兼溫腎。 • 女性主要 • 在於活血補氣抗衰老。
身體容易虛寒的人,不妨多吃些溫性及熱性食物,例如桂圓、高麗蔘、羊肉、麻油、老薑,同時注意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纖維質。傳統進補湯品,如:十全大補、當歸羊肉、麻油雞、薑母鴨、藥燉排骨、、、等,有助提昇陽氣及禦寒。身體容易虛寒的人,不妨多吃些溫性及熱性食物,例如桂圓、高麗蔘、羊肉、麻油、老薑,同時注意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纖維質。傳統進補湯品,如:十全大補、當歸羊肉、麻油雞、薑母鴨、藥燉排骨、、、等,有助提昇陽氣及禦寒。 虛則補之寒則溫之
冬至後合理進補 • 冬天宜養精蓄銳,秋收冬藏,冬季要保養好身體,食好、睡穩、適當運動,減少無謂消耗,避免感冒著涼。 • 冬至一過,自然界的陰氣開始逐漸消退,陽氣漸漸的慢慢回升,抓緊這個時間合理進補,最能發揮補益功效,同時也是身體虛弱的人,可以好好把握調養身體的最佳時機。
核桃露潤澤肌膚、活血袪瘀、潤腸通便 材料:核桃仁120g、米漿花生50g、芝麻醬50g、 芡實粉20g、鮮奶油500cc、水750cc. 調味料:冰糖120g、糯米粉50g 作法: 1.核桃仁放入烤箱,溫度設定在100℃,烤60~70分鐘,核桃透出香酥的味道。 2.將花生、芝麻醬、芡實粉一起放入果汁機,加水攪打2~3分鐘。 3.倒入鍋中再加剩下的水,以大火煮滾,轉小火再煮10分鐘熄火。 4.加入鮮奶油、冰糖拌勻,以糯米粉水勾芡。
養生小辭典 核桃富含亞麻油酸及次亞麻油酸,是維持人體健康不可或缺的必需脂肪酸,尤其次亞麻油酸是屬於omega-3型式的脂肪酸,醫界已經證實它有助降低血脂及膽固醇。此外,核桃中也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如維生素A、E、C、維生素B1、B2、葉酸、泛酸、菸鹼酸等水溶性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多吃可以益智健腦,甚至預防老年失智,而它的豐富營養也讓它變成補陽虛的最佳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