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68 Views
挖掘通用技术课程内涵, 提高技术课程教育质量 — 青岛九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与开发纪实. 学 校 简 介. 青岛九中原名礼贤书院,学校创建于 1900 年,至今有 110 年的办学历史,是青岛市办学历史最长的学校。 1989 年加挂青岛市外语学校。 2008 年青岛市教育布局调整,将青岛八中、十一中并入青岛九中,现由南、北两个校区组成。
E N D
挖掘通用技术课程内涵, 提高技术课程教育质量 —青岛九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与开发纪实
学 校 简 介 • 青岛九中原名礼贤书院,学校创建于1900年,至今有110年的办学历史,是青岛市办学历史最长的学校。1989年加挂青岛市外语学校。2008年青岛市教育布局调整,将青岛八中、十一中并入青岛九中,现由南、北两个校区组成。 • 悠久的办学历史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在青岛教育发展史和文化价值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有许多校友在国内外影响较大,“两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王大珩等五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先后毕业于我校。也是青岛市中学出院士最多的学校。 • 长期的办学积累,使学校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见贤思齐”,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培养的学生“全面发展、文理兼通、外语见长”,故有“学在九中、院士摇篮”之说。
当 时 面 临 四 个 困难 • 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一门新设课程。观念转变不够、教学经验缺乏、师资力量短缺以及实验设施不足等困难。这也是每一所学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省、市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积极转变观念,克服困难,抓住改革机遇,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和课改实验,全力推进课程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省、市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积极转变观念,克服困难,抓住改革机遇,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和课改实验,全力推进课程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特别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与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定特色,现已成为青岛市通用技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开放示范学校。
一、提高认识、抢抓机遇,努力为通用技术课程的有效落实提供各种保障一、提高认识、抢抓机遇,努力为通用技术课程的有效落实提供各种保障
建立组织机构: • 2004年,学校成立“青岛九中课程实施与开发专家委员会”、制定“青岛九中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同时,就增设了技术教研组和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并制定了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新增领域的学科课程落实意见。 • 2007年,为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整合学科教学,发挥课程的实用价值,学校又成立了由技术组与综合实践活动组组成的综合研究小组,分管教学校长任组长。并且将办公场所安排在同一办公室,定期开展课程实施攻关、集体备课研讨等校本研究活动。
规范课程课时: •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数1800余人。高一年级14个班,高二年级12个班,高三年级12个班。 • 目前学校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安排通用技术课,每周1课时。高一年级开设《技术与设计1》,高二年级开设《技术与设计2》。一学年完成36学时,可以积得2学分,两年完成通用技术必修4学分。
组建优秀师资: • 学校现有专职通用技术教 师4人,兼职1人。其中, 一位老师是青岛市教学 能手、青岛市学科带头人; • 一位老师是青岛市青年 教师优秀专业人才、青岛市高中通用技术中心组成员、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 • 其他三位老师都是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 先后3人分别获得通用技术优质课比赛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和青岛市一等奖. 组内合影
完善硬件建设: • 目前,学校配有4个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其中,两个通用技术教室,一个通用技术试验准备室,一个科技教室。 • 主要仪器有:液晶电视、电脑,多种数码传感器、微型机床,演示用自动升旗系统、自动门系统、水塔水位控制系统等,加工工具有全套木工工具和金工工具。 准备室 学生在制作开瓶器
在涉及学科知识的试验时,能实现不同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如物理电学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的使用。在涉及学科知识的试验时,能实现不同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如物理电学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的使用。 电子试验-防盗电子铃声
青岛市教育局为局属高中配备了标准通用技术试验室,设备齐全、使用方便,极大的提高了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效果。青岛市教育局为局属高中配备了标准通用技术试验室,设备齐全、使用方便,极大的提高了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设备有:大屏幕触控式液晶电视、电脑、多种数码采集传感器、微型机床、自动升旗系统、自动门系统、水塔水位控制系统等,加工工具如手电锯、铁锯、丝锥及板牙、各种锉刀、铆钉枪、木锯,手摇钻孔器。控制与系统设计用的旋转木马、控制与设计套件即能搭建3D立体模型又能实现控制的各种方式如声控、磁控、触控、光控等各种控制手段。设备有:大屏幕触控式液晶电视、电脑、多种数码采集传感器、微型机床、自动升旗系统、自动门系统、水塔水位控制系统等,加工工具如手电锯、铁锯、丝锥及板牙、各种锉刀、铆钉枪、木锯,手摇钻孔器。控制与系统设计用的旋转木马、控制与设计套件即能搭建3D立体模型又能实现控制的各种方式如声控、磁控、触控、光控等各种控制手段。
足够经费保障: 学校每个学期为实验室购买大量耗材以及老师们自制教具所需要的部分材料。包括木板、木棒、金属板、金属棒、合页、螺丝、锯条、电阻、电容、电池、电路板等。平均每年每班需要1万元左右。 学校每学年为通用技术老师提供的外出学习参观等培训经费3万元左右。 资金来源:大部分是青岛市教育局调拨,另一部分由学校筹备。
良好的青岛教育大环境: • 青岛市还建成了全国第一所中小学素质教育学工实践基地,每年高二年级学生到学工基地实践一周。我校高二学生前期刚刚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学工实践,实践中学到了金工制作、电子制作、数控机床等科目,使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得以拓展,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技术领域学习的兴趣和价值认识。
学生制作电子对讲机 学生在印刷好的电路板上打孔 学生在制作电子温度计 学生课间在研究设计坐标
学生在选取电子器件 学生在研究数控机床 学生在学习使用铣床 学生在学习使用钻床
二、加强研究、积极实践,使通用技术课程的内涵得以充分挖掘。二、加强研究、积极实践,使通用技术课程的内涵得以充分挖掘。
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深入挖掘课程内涵。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深入挖掘课程内涵。 •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个以技术素养提高为基本目标、以技术设计为主要载体、以动作技能学习与心智技能发展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为基本特征、以国家课程为重要保证的通识性基础课程。它与以前的劳动技术课既有一定的联系,又在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等方面存在着本质区别。
通过学习,我们形成以下共识: • 首先,通用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提升技术综合素养创造有利条件。 • 其次,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2.加强教学研究,变革学习方式,探索有效模式。2.加强教学研究,变革学习方式,探索有效模式。 • 学校每年派出全体通用技术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的通用技术年会学习和相关培训,学校定期进行校本培训,综合研究小组定期举行视频学习和研究沙龙。
老师们定位准确,不断学习提升,积极进行改革尝试。老师们定位准确,不断学习提升,积极进行改革尝试。 教师学习陶艺制作 青岛市通用技术教研员林绍红老师来校指导工作
老师还结合教学需要探索自制教具的开发和应用。比如结构部分的人字梯,隼接方式展示教具等。老师还结合教学需要探索自制教具的开发和应用。比如结构部分的人字梯,隼接方式展示教具等。 隼接展示模型 结构稳定性模型 三视图用模型
学生通用技术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参与、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宽能力的过程。学生必须亲自设计,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亲自体验成功的操作过程而带来的喜悦。学生通用技术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参与、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宽能力的过程。学生必须亲自设计,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亲自体验成功的操作过程而带来的喜悦。 •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针对通用技术课程所涉猎不同层面的内容,老师们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积极进行有效教学模式探索,目前已经成型的教学模式有: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和辩论式教学模式。针对通用技术课程所涉猎不同层面的内容,老师们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积极进行有效教学模式探索,目前已经成型的教学模式有: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和辩论式教学模式。 教师集备—研究试验设置
经典案例: 《发现问题》 一段恶性事故频发的高速公路视频 情景创设 (1)情境创设式教学模式: 死亡高速视频观看 探讨发现 探讨公路发生事故的原因 交流讨论视频中发现的问题 共同评价总结 师生评价发现的问题及必要性 深入理解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总结提高 总结:不能发现问题,何谈解决问题。
图片案例展示 (2)实践探究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培养提升学生学会设计、积极动手实践操作的素养和能力。具体环节分五步: 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小组合作设计并动手实践 经典案例如: 《简单系统的设计》 交流解读评价作品 总结知识巩固提升
案例展示,如生活中的流程 独立思考分析 (3)辩论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思辨一些案例流程。 小组结合工业中的案例,分别讨论设计流程并辩论 经典案例如: 《生产生活中的流程》 提炼流程设计中的因素和目的 总结运用流程设计的意义
3.完善过程评价,健全激励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3.完善过程评价,健全激励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 首先,学校设有各种学生奖学金奖励制度。学校每年举办的“科技节”中有一项创造发明比赛,很多学生会借助于通用技术课学习的知识和兴趣搞一些发明创造,学校为此专门设计了奖项。
其次,学校坚持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制。 在技术老师的统一组织引领下, 将通用技术实验室、科 技教室、微机教室和电 子图书阅览室同步开放使用, 为兴趣小组的学生的学习研究 实践创设条件搭建平台。 • 第三,我校不断完善学生的过程评价和学分认定办法。目前,我校学生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与评价包括学习课时、学习过程和模块结业考试三项构成,每项必须均得到60分以上(含60分),学生方能得到改模块学习学分2分,否则没有学分。详见附表。
三、学科带动、强力辐射,提升通用技术课程的教育价值。三、学科带动、强力辐射,提升通用技术课程的教育价值。
1.学生社团自发形成。 由曾因“方便蒸盘”获得过技术专利的王泽同学发起的青岛九中科技社团,鼓励同学们发现身边的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自成立后科技社团已 经开始研究了多个解决社 会和环境中的问题的设计, 如“汽车尾烟清洁器”的研 究等。 学生科技发明竞赛 王泽同学制作的方便蒸盘获得青少年科技奖
青岛九中 王泽同学的“机动车污染排放特别是粒径小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展板。
2.通用技术竞赛成绩喜人。 2008年、2009年学校连续组织学生参加青岛市头脑风暴竞赛,每年都有30多位同学分别获得青岛市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2009年我校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了首届全国高中生技术设计大赛(由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课程法发展中心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其中有两位同学王冠寰和曲鸿儒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3.学科联动效应。 原本很多对物理和化学学习 感到困难、已失去兴趣的同学, 通过通用技术课的学习与实践重 新激发了学习物理与化学的兴趣。 如我校2007级同学郑义,在08-09学年参加头脑奥赛活动后,该生通过3个月的准备、制作、交流和参赛活动不仅在活动中获得了优秀成绩取得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而且对物理、化学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成绩提升很大,他自己总结经验时特别提到使通用技术学科的学习改变了他。
4.课题研究成绩显著。 2005年参与由全国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组专家顾建军教授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及校本研究》子课题”的课题研究; 2007年学校成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子课题实验学校”; 2008年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我国中小学技术教育体系建构研究”之子课题《“技术探究”性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珠海年会上与全国课标组专家程镐初老师合影 5.教师专业发展迅速。 2005年:我校孙岩涛老师参 加全国通用技术第二届年会 (广东),并在会上做了有 关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汇报。 同年举行《技术与设计的种 类》全市公开课; 2006年:在山东省暑期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培训会上我校孙岩涛老师又作了通用技术教学经验交流的报告。 2007年:纪慧英老师的教学设计《设计与技术的关系》获得省级一等奖。
孙岩涛老师《技术设计的种类》一课获得全国通用技术优质课比赛获得国家二等奖;在烟台师范学院举行的山东省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培训会上老师展示了一堂示范课并交流了经验。孙岩涛老师《技术设计的种类》一课获得全国通用技术优质课比赛获得国家二等奖;在烟台师范学院举行的山东省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培训会上老师展示了一堂示范课并交流了经验。 • 刘涛老师的论文《浅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获得省级一等奖,案例《控制的工作过程与方法》获得市级二等奖。
纪慧英老师的教学设计《设计与技术的关系》获得省级一等奖。纪慧英老师的教学设计《设计与技术的关系》获得省级一等奖。 2008年:李志杰老师其《控制的一般过程》获得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由山东教育学院编撰的案例集《走进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现场》收录了我校李志杰、孙岩涛、刘涛、纪慧英四位老师的教学案例。 2009年:刘涛老师又举行了《控制的手段》全市开放课。
总之,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兄弟学校的相互支持下,我校的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与开发逐渐走向成熟,积累了一定经验。我们将不断探索、努力攀升,为我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化,为全面落实新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总之,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兄弟学校的相互支持下,我校的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与开发逐渐走向成熟,积累了一定经验。我们将不断探索、努力攀升,为我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化,为全面落实新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