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895 Views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本章目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历史 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第四节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科学内涵与历史进程. 本节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课前思考题目:.
E N D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本章目录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历史 • 进程 •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科学内涵与历史进程 • 本节内容: • 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 • 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课前思考题目: •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 2、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 3、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 4、怎样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一、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1、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2、对中国出路的艰难探索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选择案例: 落日的辉煌—— 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为什么要提出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其次,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需要 • 案例:毛泽东的“民族化”情结 • 案例:抵制教条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在遵义会议之后,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之后。 • 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中,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张。
在毛泽东之前的一些非正式提法: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恽代英、张太雷、蔡和森等在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中,就已经提出过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 斯大林不同意中国共产党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说法,认为这一说法具有狭隘民族主义之嫌,其深层意蕴在于,认为凡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乃至他本人讲过的和他们著作与文献中写过的,一般来说都不能动,但是可以在运用过程中使之具体化。 • 两种提法表述方式不同,实质相同。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 1、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讲,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 2、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讲,与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 • 3、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并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中。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 1、历史进程 •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这个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这个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2、四大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 第一,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 第二,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 第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最新成果 •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2、旗帜问题至关重要。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节实践项目: • 请同学们查阅有关资料,或看有关录像,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大趋势,各世界各大国在历史发展大势中如何相继崛起,近代以来中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实际状况。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 本节内容: • 一、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 •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三、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体系 • 四、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和意义
课前思考题目: • 1、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 • 2、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与评价毛泽东思想? • 3、毛泽东思想体现出来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一、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 • 毛泽东的历史贡献: •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者,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者,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对祖国统一、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民族团结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人类的进步事业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 案例: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将永远保留下去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 第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 • 第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条件。 •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 第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阶段。 • 第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 • 第三,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 • 第四,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了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第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第四,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第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第六,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 这三个方面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之中。
四、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和意义 1、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重要性。 • 第一,从理论上看,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有利于克服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有利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第二,从政治上看,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和社会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 本节视频:《历史纪录片:走近毛泽东》
本节实践项目: 请同学们借阅毛泽东的有关传记,或看有关电视剧,了解毛泽东的成长历程,看看从中能学到什么?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具有什么品格、意志、精神、才华?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本节内容: 一、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和意义
课前思考题目: •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必然性在哪里? • 2、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主义一 • 脉相承的理论体系?3、邓小平理论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一、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 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 •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 案例:“三落三起”邓小平 • 案例:“后伟人时代”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 十四大报告中指出: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一,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 第三,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借鉴。 • 第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根据。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共十四大指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十四大报告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十四大报告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 •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 • 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 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 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 •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 •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 • 8、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依靠 • 力量问题 • 9、关于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战 • 略构想推进祖国统一问题
也可以概括如下: 1、社会主义本质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 4、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论; 6、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论 8、祖国统一论;9、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论; 10、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建设依靠力量论; 11、党的建设论。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有时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总之,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有时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三、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和意义 • 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的意义: • 1、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 • 学认识; •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科学指南; •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本节视频:《记录文献片:邓小平》
本节实践项目: 请同学们借阅邓小平的有关传记,或看 有关电影电视剧,了解邓小平的人生历程,看从 中能受到什么启发?青年人应该从一代伟人邓小 平身上学习什么东西呢?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本节内容: • 一、江泽民与“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形成 •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体系 •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和意义
课前思考题目: •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何现实意义 •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我党在党建思路上发生什么重大转变? •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什么长远意义?
一、江泽民与“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形成 • 1、江泽民简历 • 江泽民生于1926年8月17日,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从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55年赴前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0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他从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55年赴前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0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案例:“他改变了中国”
2、“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形成背景 • 世情变化: • 第一,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 • 第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 第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 第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
国情变化: 第一,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社会主义事业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 第二,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影响极大。 第三,三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尚未完成。
党情变化: 第一,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 第二,党面临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