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目的要求 1 、掌握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2 、掌握脾脏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3 、熟悉淋巴小结的结构;淋巴细胞再循环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及功能。 4 、熟悉胸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5 、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功能。 6 、了解扁桃体的组织结构。. 概述. 组 成. 由 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 构成。 淋巴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挑体 ; 淋巴组织:外周淋巴器官的主要成分 ,消化道、呼吸道等非淋巴器官;

umed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免疫系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目的要求 1、掌握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2、掌握脾脏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3、熟悉淋巴小结的结构;淋巴细胞再循环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及功能。 4、熟悉胸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5、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功能。 6、了解扁桃体的组织结构。

  2. 概述 组 成 由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构成。 • 淋巴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挑体 ; • 淋巴组织:外周淋巴器官的主要成分 ,消化道、呼吸道等非淋巴器官; •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浆细胞、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等; • 免疫活性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多种细胞因子等,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 以上成分虽分散于全身各处,但可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3. 功 能 ①免疫防御:识别和清除进入机体的抗原,包括病原生物、异体细胞和异体大分子; ②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表面抗原发生变异的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③免疫稳定:识别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 免疫系统功能的生理与病理表现 功能生理性反应(有利) 病理性反应(有害) 免疫防御清除病原性微生物超敏反应(过度) 和其它抗原免疫缺陷(不足) 免疫稳定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自身免疫病 免疫网络调控免疫反应 免疫监视清除突变或畸变肿瘤发生 恶性细胞持续病毒感染

  5. 免疫系统在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细胞或抗原时分子基础:免疫系统在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细胞或抗原时分子基础: ① MHC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分子):具种属、个体特异性。为自身细胞的标志。 分: MHC-I 类分子:所有细胞表面 ; MHC-II类分子:某些免疫细胞表面,有利于免疫 细胞之间相互协作,如抗原提呈。 ②特异性的抗原受体:T、B细胞表面,种类多, 但每个细胞只一种。

  6. 一、主要的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 分为三类: T细胞(胸腺依赖淋巴细胞) B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 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7. 抗原 抗原肽 1、T细胞 初始 T细胞(静息) -大淋巴细胞(活跃)-记忆性T细胞(静息) 效应T细胞(小,1W) T细胞分为三个亚群: 细胞免疫 ①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直接攻击异抗原细胞 释放穿孔素,使其膨胀破裂死亡; 分泌颗粒酶 ,诱发靶细胞凋亡 。 ②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辅助B细胞和Tc细胞进行免疫应答,本身也具某些免疫效应功能。 ③抑制性T细胞(Ts细胞)-少,分泌细胞因子可调节其它T细胞和B细胞,降低其活性,使免疫应答不致过于强烈。

  8. 2、B细胞 匹配抗原 初始B细胞(静息)-大淋巴细胞(活跃)-记忆性B细胞(静息) 体液免疫 抗体 (浆细胞 )效应B细胞 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降低了该抗原(如病毒)的致 病作用,又加速了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清除。

  9. 3、NK细胞 无需抗原提呈细胞的中介,可不借助抗体,即可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

  10. 意义:有利于识别抗原,促进免疫细胞间的协作,使分散于全身的免疫细胞成为一个相互关连的统一体。

  11. (二)巨噬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系统包括: 1、单核细胞 2、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3、骨组织的破骨细胞4、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5、肝巨噬细胞 6、肺巨噬细胞等

  12. (三)抗原提呈细胞 指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一MHC分子复合物,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并激发T细胞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主要有: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等

  1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 量少,分布广,具 MHC-II类分子, 多具树枝状突起,其抗原提呈能力强 于巨噬细胞。 包括 血液DC (形似单核细胞,源于骨髓 ) 郎格汉斯细胞(表皮和消化管上皮内) 间质DC(心、肝、肺、肾、消化管内) 面纱细胞(淋巴内,突起菲薄) 交错突细胞(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T) 是同一种细胞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14. 处理抗原 郎格汉斯细胞 血液DC 面纱细胞 交错突细胞 间质DC 抗原肽一MHC 数天凋亡

  15. 1、弥散淋巴组织:无明确 的界限,常有毛细血管后微 静脉,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 人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抗 原刺激可使弥散淋巴组织扩 大,并出现淋巴小结。 A、含有T、B细胞 B、有高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上皮不是扁平形,而是柱状或立方形。 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孔中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及其它免疫细胞。可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两种。 二、淋巴组织

  16. 2、淋巴小结(淋巴滤泡): 球形,1-2mm,边界清楚,含大量B细胞和一定量的Th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初级淋巴小结:无生发中心 次级淋巴小结:在抗原刺激下,形成生发中心,生发中心染色浅,其中的细胞大多处于分裂期。 淋巴小结增大增多是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标志。

  17. 生发中心分明区和暗区。 暗区:由大而幼稚的B细胞和Th细胞组成。 明区:由中等大小的B细胞和部分Th细胞构成,还有一些滤泡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组成。 滤泡树突状细胞 :无MHC-II类分子,有抗体的受体,可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并保留较长时间,在激活B细胞和调节B细胞的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小结帽:生发中心的周边一层密集的小淋巴细胞,含幼浆细胞、记忆性B细胞和初始B细胞 。 生发中心明区与小结帽交界处有较多Th细胞,它们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调节B细胞的增殖分化。

  18. 三、淋巴器官 可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主要区别如下:

  19. (一)胸腺 (一)胸 腺

  20. 1、皮质: 胸腺上皮细胞构成网状结构,网眼内含有大量的胸腺细胞和少量基质细胞 。 1)胸腺上皮细胞: 分布于被膜下和胸腺细胞之间,多呈星形,有突起,相邻上皮细胞的突起间以桥粒连接成网 ,胸腺上皮细胞能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为胸腺细胞发育所必需。上皮细胞表面具有大量MHC 分子。

  21. 淋巴 干细胞 早期胸 腺细胞 普通胸腺细胞(无免疫应答能力) 与自身抗原不相同, 则被灭活淘汰 → → → ↓ 与自身抗原相同, 则继续分化(5%) → 2)胸腺细胞:T细胞前身,密集于皮质内 。 分化过程

  22. 2、髓质:由大量的胸腺上皮细胞和一些初始T细胞 、巨噬细胞等。 胸腺上皮细胞:球形或多边形,桥粒相连,分泌胸腺激素。 胸腺小体:散在分布于髓质,由多层扁平胸腺上皮细胞围成的直径30~150 μm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嗜酸性小体,外周细胞幼稚,可分裂,往内细胞较成熟,中心的细胞角质化,细胞破碎,HE染色为红色。中心可见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胸腺小体的功能尚不太明确,但缺乏胸腺小体的胸腺不能培育出T细胞。

  23. 3、胸腺的血液供应 小动脉穿越胸腺被膜沿小叶间隔至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形成微动脉,然后发出分支进人皮质和髓质。在皮质内均为毛细血管,它们在皮髓质交界处汇合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其中部分为高内皮微静脉,成熟的初始T细胞穿过高内皮进人血流。髓质的毛细血管常为有孔型,汇人微静脉后经小叶间隔及被膜出胸腺。

  24. 血—胸腺屏障 1、连续性无孔毛细血管内皮及内皮间紧密连接; 2、完整的内皮基膜; 3、含有巨噬细胞的血管周隙; 4、上皮性网状细胞的基膜; 5、一层连续的上皮性网状细胞。

  25. 4、胸腺的功能 是形成初始T细胞的场所。[胸腺内的淋巴细胞称胸腺细胞,离开胸腺后称T淋巴细胞,胸腺形成大量T淋巴细胞的同时,其中绝大部分又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这可能与选择性清除那些能识别自身抗原的淋巴细胞有关。]

  26. 5、胸腺的年龄变化 • 胸腺在新生儿相对较大, • 青春期前最大, • 性成熟后逐渐萎缩。

  27. (二)淋巴结 淋巴结为哺乳动物所特有,呈豆形,成群分布 于肠系膜、肺门、腹股沟、腋下、颈部等淋巴回 流的通路上。

  28. 淋巴结表面有被膜,数条输入淋巴管穿过被膜通入被膜下淋巴窦。被膜伸入实质形成小梁。淋巴结一侧凹陷为门部,有血管、神经和输出淋巴管在此进出淋巴结。淋巴结表面有被膜,数条输入淋巴管穿过被膜通入被膜下淋巴窦。被膜伸入实质形成小梁。淋巴结一侧凹陷为门部,有血管、神经和输出淋巴管在此进出淋巴结。

  29. 淋巴结 皮质淋巴窦 浅 层 皮 质 副皮质区 皮质 髓 质

  30. 1、皮质: 1)浅层皮质 含淋巴小结及小结之间的弥散淋巴组织,为B细胞区。当淋巴小结发育成次级淋巴小结,体积增大,深入到深层副皮质区,并出现大的生发中心,这时的淋巴小结分成三部分:(1)帽 (2)明区 (3)暗区。

  31. 2)副皮质区 位于皮质深层,为较大片的弥散淋巴组织,其淋巴细胞主要为 T细胞,又称胸腺依赖区 。还有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 B细胞等。 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血液中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32. 3)皮质淋巴窦 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小梁周窦的末端为盲端,仅部分与髓质淋巴窦直接相通。 淋巴窦壁由内皮细胞围成,内皮外有薄层基质、少量网状纤维和一层扁平网状细胞,窦内有星状内皮细胞作支架,其中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在窦内缓慢流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33. 淋巴内的各种细胞(如面纱细胞)和淋 巴浆不断穿过或渗过内皮,进人皮质淋 巴组织;而淋巴组织中的细胞等成分也 不断进人淋巴,这样淋巴组织便成为一 种动态的结构,有利于免疫应答。

  34. 2、髓质: 1)髓索:索状淋巴组织,含B细胞和巨噬细胞。其中浆细胞主要由皮质淋巴小结产生的幼浆细胞在此转变形成,并在此分泌抗体。 2)髓窦:与被膜下淋巴窦相同,巨噬细胞相对较多。

  35. 渗入 渗入皮质淋巴组织 3、淋巴通路: 输入淋巴管→被膜下窦、小梁周窦 →髓窦 输出淋巴管

  36. 4、淋巴结的功能 1)滤过淋巴液:淋巴结对细菌的清除率可达99.5%。 2)进行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时,、淋巴小结增多增大,髓索浆细胞明显增多;细胞免疫应答时,副皮质区明显扩大,效应性T细胞大量增加。

  37. (三)脾 • 被膜 • 动脉周围淋巴鞘 • 脾 白髓 淋巴小结 • 边缘区 • 实质 • 脾索 • 红髓 • 脾窦

  38. 1、被膜与小梁 • 被膜伸入实质形成小梁, • 被膜和小梁内含有平滑肌, • 平滑肌收缩可调节脾的含血量。

  39. 2、白髓 1)动脉周围淋巴鞘 即围绕在中央A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淋巴细胞构成,还有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为胸腺依赖区,相当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无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中央动脉旁有一条伴行的小淋巴管,它是鞘内T细胞经淋巴迁出牌的重要通道。当细胞免疫活跃时,该区增大,细胞分裂相增加。

  40. 2)淋巴小结 (脾小体) 结构与淋巴结内的淋巴 小结相同。 3)边缘区 为白髓与红髓交界处, 含T、B细胞,以B细胞 为主,有较多的巨噬细 胞和和血细胞。边缘区 内边缘窦,是血液内抗 原及淋巴细胞进入白髓 的通道。

  41. 3、红 髓 脾索:为含血细胞的索状淋巴组织,连接成网,主要含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内含笔毛微A及其分支,其毛细血管常开放于脾索淋巴组织,少数直接通入脾窦。

  42. 脾血窦:形态不规则,串连成网,与脾索相间分布。窦壁由长梭形或杆状的内皮细胞平行排列而成,细胞间隙宽,基膜不完整,外有网状纤维环绕,形成栅栏状多孔隙结构。脾血窦:形态不规则,串连成网,与脾索相间分布。窦壁由长梭形或杆状的内皮细胞平行排列而成,细胞间隙宽,基膜不完整,外有网状纤维环绕,形成栅栏状多孔隙结构。

  43. 5、脾的血液通路: 脾A→小梁A→中央A→笔毛A(髓微A,鞘毛细血管,动脉毛细血管)→脾索和脾窦→髓微V→小梁V→脾V

  44. 6、脾的功能 1、滤血:部位是脾索和边缘区。含巨噬细胞,清除衰老的血细胞。 2、免疫应答:血液中的抗原被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捕获处理,提呈给T细胞引发免疫应答。体液免疫,使脾小体增多;细胞免疫,使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 3、造血:胚胎早期有造血功能,骨髓造血后,在严重缺血时可以恢复造血功能。

  45. 扁桃体 未角化的 复层扁平 上皮 隐 窝 淋巴小结

  46. 附:淋巴结与脾结构比较表

  47. 思考题 • 简述淋巴结皮质的组织结构、主要的细胞分布和功能意义。 • 简述脾白髓和红髓的组织结构、主要的细胞分布和功能意义。 •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意义。 • 何谓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是什麽? • 简述单核吞噬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物学意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