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600 Views
中小学 “ 温馨教室 ” 建设内容及建议. 教师进修学校德育室:张建华 2007 年 12 月. “ 温馨教室建设 ” 内容及建议. A 、市研究 “ 温馨教室建设 ” 专家组研究成果传达 B 、我县 “ 温馨教室建设 ” 的设想建议. A 、市 “ 温馨教室建设 ” 专家组研究成 果传达. 一、课题研究依据: (一)政策依据 1 、 《 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纲要 》 第十四条: 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和谐相处。 2 、 《 上海市生命教育纲要 》 的目标、内容中都有。
E N D
中小学“温馨教室”建设内容及建议 教师进修学校德育室:张建华 2007年12月
“温馨教室建设”内容及建议 A、市研究“温馨教室建设”专家组研究成果传达 B、我县“温馨教室建设”的设想建议
A、市“温馨教室建设”专家组研究成 果传达 一、课题研究依据: (一)政策依据 1、《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纲要》第十四条: 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和谐相处。 2、《上海市生命教育纲要》的目标、内容中都有。 3、市教委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六大工程”,其中有一个项目是针对普通教育的,那就是“温馨教室”建设。
一、课题立项的依据 (二)现实依据 1、(课题组)选择了8个区,对教师、学生作了大量的调查,了解教师学生有哪些需求?得出如下结果: ——教师学生共同的需求 • 营造良好的班级人际环境; • 愉悦的课堂教育环境; • 舒心的教室学习环境;
一、课题立项的依据 (二)现实依据 ——教师学生的需求也有不同甚至是碰撞的。 • 师生关系总体很好,教师基本做到尊重学生,相互信任鼓励。但教师的感觉与学生的希望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尚有一定的距离; • 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学习的中心主要是谋求知识,而对其他方面的培养得不到满足。 • 教师热爱自己的工作,认为基本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但感到工作压力太大,无法继续学习以满足职务发展的需要。 • 由于学校和教师平时对学生的安全十分关心。所以,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需求尽管仍有隐患,但总体令人满意。只是。过度的保护使学生少了许多体锻的机会,学生抱怨。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降低了; • 班主任要面对各种评比,为了得到牌子,温馨就忽视了; • 在谈到“温馨教室的建设时,教师较多关注的是硬件环境的布置,而学生则更追求软环境的营造。
一、课题立项的依据 (二)现实依据 • 共同的需求,使师生对“温馨教室”建设有了共同的话题。 • 不同的需求使师生在“温馨教室”建设中,各按本分、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共存共荣,从而为达到教育生态的平衡提供了可能。
一、课题立项的依据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人的本质的阐述:“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的,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一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是指导全面发展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含义: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领兼顾。
一、课题立项的依据 (三)理论依据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古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肯定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世,协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 • 在心与身的关系上,主张人之身心和谐,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 • 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主张和谐共处,协和万邦。
一、课题立项的依据 (三)理论依据 4、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要层次论“。 目前,师生除了生理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外,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缺失,实现师生人格的共同完善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5、人本主义强调“情感化的师生关系”。 “温馨教室”有利于培养师生的情感关系。 6、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生活的矛盾冲突在个体人格发展各阶段的作用”。这就告诉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应采取系统的科学的培养措施。这对个体人格的健全与发展、正确完善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和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
一、课题立项的依据 (四)实践依据 (1)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教师一般都对班级共同奋斗目标的设定、正确的集体舆论的营造、良好人际关系以及集体凝聚力等方面有着长期的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 (2)教师对班级建设有着长期的实践积累。在实践中锻炼了队伍。 (3)教师对温馨教室的建设有着天然的积极性。有方法有优秀的教师。 (4)出于自己的心理需求的满足和德育的自觉,不少单位闻讯而动。
二、“温馨教室建设”的意义: • 从传统文化层面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化,值得继承发扬。有教无类 和衷共济 • 从教育哲学层面看,是对教育本义的回归,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离不开育人,关于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中的重要问题。有什么样的关于人的学说,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 “温馨教室”的建设在乎的就是“人’,在乎人的合理要求,在乎人的幸福,在乎人的生命价值。
二、“温馨教室建设”的意义 • (日本)村井实:历史上三种不把学生当作人的教育模式: • 手工模式——把教育比喻为“制作”东西,把学生当作粘土,捏造成型。 • 农耕模式——把教育比喻为“栽种”东西,把学生比作植物,让其自由生长。 • 生产模式——把教育比喻为生产产品,把学生比作材料,按一定程序进行加工。 • 现代的教育模式,要把学生当成人。
二、“温馨教室建设”的意义 • 从社会学层面看,奠定着构建和谐社会人才基础的教育,追求教育自身的和谐,温馨教室建设有着长远的意义。和谐社会的人才,要靠自身和谐的教育来完成。 • 班级学校这种体现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和谐,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现实的意义。 • “温馨教室”的建设,讲究的就是“和谐”,讲究师生关系的和谐,讲究生生关系的和谐,讲究师师关系的和谐,讲究教和学的和谐,讲究自身的和谐。
二、“温馨教室建设”的意义 ●从心理学层面上来看,育人,最重要的是培养 适应良好的健康人格。 ●环境对人暗示浸染作用,人对环境也有利用、改 造的作用,一个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人,在主观上 会有幸福的情感体验;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 题都能够以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解决。 所以,从这意义上说,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为 了改变学生人格的适应不良,促进学生的人格得到 健康发展。 ● ●
三、关于“温馨教室”的内涵 • 温馨教室的界定: • 教室: • 这里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而是以班级形式存在的教育环境,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集中展示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才华;共同营造集体生活的精神氛围和风尚。 • “温馨教室”的建设旨在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室工作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
三、关于“温馨教室”的内涵 • 温馨教室的界定: • 内涵简介: • 教育环境也是师生在教育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网。 • 既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包括学生和学生的关系,也包括教师和教师(更多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关系,当这些关系的处理达到教育生态上的平衡时,即为和谐。(教育环境也是师生懒以生存发展的条件,包括群体人际环境的外部条件,也包括教育环境,也是师生在教育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三、关于“温馨教室”的内涵 • 温馨教室的界定: • 内涵简介: • 合理需求: • 从对象看,它既包括教师的合理需求,也包括学生的合理需求;从内容上看,既有安全、生理、享受等生物性需求,又有交往、依恋、尊重等基本社会性需求,以及成就、发展、贡献等高级社会性需求
三、关于“温馨教室”的内涵 • “温馨教室”是和谐校园的班级基础。 • “温馨教室”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温馨教室”的建设属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 • 作为和谐校园的班级基础,要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班级舆论氛围。
三、关于“温馨教室”的内涵 • 关键元素: 第一元素:班级人际环境:沟通协调讲诚信 人际交往见真情 ——平等、公正、真诚、互助 第二元素:课堂教学环境:教风、学风要严谨 求索创新入佳境 ——勤勉、笃学、活泼、宽松、 第三元素:自身心理环境:自我意识能稳定 顺境逆境好心情 ——自信、自尊、平和、乐观 第四元素:教室的物质环境:硬件设计讲人性 环境布置显温馨 ——安全、舒心、美观、宜人
四、温馨教室如何创建 (一)温馨教室建设的三个基本原则: 1、共建共享原则——共建师生成长的家园,共享温馨和谐的氛围;各区县、学校共建,成果共享。 2、关注过程原则——师生在过程中体验,是观念的不断转变,理念的不断提升,方法的不断改进,效果不断呈现的过程。让师生在过程中体验幸福。 3、自主创新原则——师生的共同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建设活动,凸显个性,形成工作特色。
四、温馨教室如何创建 (二)温馨教室建设的工作定位: 1、“温馨教室”的建设与“两纲”的关系 2、“温馨教室”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快乐中队建设的关系。 3、“温馨教室”建设和教与学的关系 4、“温馨教室”建设与创建和谐校园的关系
四、温馨教室如何创建 (三)“温馨教室建设的方法要点: 1、关于教育目的操作 ——教育目的要明确 ——教育目的要隐蔽 2、关于教育内容的操作 ——全面把握教育内容。 ——作用于教师和学生时,要因人而异,有不同的侧重。 ——同一内容,不同的年龄也有不同的度。 3、关于校级规划的操作 点—— 线—— 面——
四、温馨教室如何创建 • 终归校本 • “温馨教室”的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是权宜之计,要整体规划,纳入校本德育体系,最后归属于学校文化。 • 抓科学整合 抓深度理解。
四、温馨教室如何创建 (四)关于“温馨教室”建设的推进 1、宣传发动 满足自然需求和诱发社会需求相结合。 2、交流展示 效果的展示和操作理念的交流相结合 3、总结提炼 师生的实践反思和专家的专业引领相结合 4、组织推介 区县推介和市级巡访相结合
第一元素:沟通协调讲诚信 人际交往见真情——平等、公正、真诚、互助 • 平等工作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道德因素。表现在一视同仁,教师不以自己的好恶和私利为标准来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要体谅和宽容。在平等公正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真诚、互助,有利于班主任与课任老师齐心协力、融洽一致,对学生统一要求。这样,学生才能在这一氛围中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自信。 • 马卡连柯说:没有对孩子统一的态度,就不可能有任何教育。 • 在平等工作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真诚互动有利于师生彼此感情融洽,心情舒畅,促进师生人格健康发展。 • 同样,生生关系中,只有平等、公正、真诚、互助,才能遵守承诺,真情相处。 • “温馨教室”的建设有利于培养“情感化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第二要素:教风、学风要严谨 求索创新入佳境——勤勉、笃学、活泼、宽松、 • 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是校风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整体精神风貌的具体反映。编织一张既勤勉笃学又活跃、宽松的教学关系网,是推进“温馨教室”建设的重要内容。 • “勤勉、笃学”是一种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应贯穿于教师备课上课、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评定、学习成绩的检测以及辅导等环节。 • “活泼、宽松”是一种教学的环境,也是一种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创造和培育一种让学生讲话的环境,鼓励学生阐发问题,并自己寻求答案,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奉献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第三元素:自我意识能稳定 顺境逆境好心情——自信、自尊、平和、乐观 • 一个教师或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这是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 自尊、自信是健全的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是教师或学生成才和取得教与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自尊心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维护自我尊严的情感体验。教师或学生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有不断上进的动力。 • 中小学生容易自尊过敏,往往把自尊放在其他情感之上,一件很小的事情往往会导致走向极端。
第四元素:硬件设计讲人性 环境布置显温馨——安全、舒心、美观、宜人 • 安全既来自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来自于硬件建设。教育设施的设计和配备要以人为本,课桌椅,窗帘、挂钩向里等就是这种安全理念的反映。要靠一定的教育经费,又要靠师生的双手共同打造。 • 注意:安全不等于因噎废食。 • 舒心美观不是追求豪华,也不是装饰品越多越好,更不宜把教室布置得胡里花俏。 • 与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会产生温馨的愉悦。 • 幸福感更多地来自于内心的感受。
教育目的要明确 • 一定在要充分学习,理解“温馨教室”建设的理论和政策依据的基础上,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育目的。尤其是教师,“温馨教室”建设的意义要有充分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影响学生。
教育目的要隐蔽 • 对学生则要在明确的教育目的下,巧妙地将教育目的隐蔽起来,因为教育目的的公开度和效果往往成反比(至少不成正比)。对学生来说,主要的不是对“温馨教室”能说出多少道理和知识,而是学生在“温馨教室”建设过程中感受、体验其中的快乐,并乐而为之。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
点 • 可以以一个班级或几个班级为点,探索试点,然后再在年级或学校全面推进;也可以以某一个关键元素为点,先行突破,然后再推及其他元素;
线 • 可以理解为在一个班级或几个班级试点的基础上,向上一年级或下一年级推行,也可以理解为对某一个关键元素的要求列出的适合不同年级的序列要求。 • 线的纵向运动可以看成是年级的衔接或关键元素在要求上的延伸。
面 • 可以理解为在年级或全校所有班级的推行,也可以理解为对所有关键元素的全面落实。 • 面的纵向运动,可以看成是学校班级“温馨教室”建设的一种积淀。
B、我县“温馨教室建设”的设想和建议 一、明确要素、理解内涵做好“建设温馨教室”的宣传培训工作。 二、领导重视、总体构思“建设温馨教室”的学校规划。 三、转变观念、积极汇聚“建设温馨教室”的教育合力。 四、加强研究,有效促进“建设温馨教室”的实践推进
一、明确要素、理解内涵做好“建设温馨教室”的宣传培训工作。一、明确要素、理解内涵做好“建设温馨教室”的宣传培训工作。 (一)要素内涵: “建设温馨教室”的要素是四个方面8句话16个词: 1、班级人际环境——沟通协调讲诚信 人际交往见真情——平等、公正、真诚、互助 2、课堂教学环境——教风、学风要严谨 求索创新入佳境——勤勉、笃学、活泼、宽松、; 3、自身心理环境 ——自我意识能稳定 顺境逆境好心情―― 自信、自尊、平和、乐观; 4、教室的物质环境——硬件设计讲人性 环境布置显温馨——安全、舒心、美观、宜人。
一、明确要素、理解内涵做好“建设温馨教室”的宣传培训工作。一、明确要素、理解内涵做好“建设温馨教室”的宣传培训工作。 (二)宣传培训 1、德育主任首先要对“建设温馨教室’的理念、目的、意义、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其次,要在学校领导层面做好讲解、宣传、沟通工作。 2、德育主任应该认真向学校全体教师宣传”建设温馨教室“的理念、目的、意义、内容等。
1、班级人际环境——沟通协调讲诚信 人际交往见真情——平等、公正、真诚、互助 • “建温馨教室 创和谐家园”的核心是建立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融洽一致、团结互助的生生关系;建设有效沟通、齐心协力的班级教师集体。 • 平等工作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道德因素。表现在一视同仁,教师不以自己的好恶和私利为标准来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要体谅和宽容。在平等公正的环境中建立起平等、公正、真诚、互助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自信。 • 班主任要成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为建立班级尊师爱生、民主平等人际关系创建机制、搭建平台、组织活动,培养“情感化的人际关系,促进师生人格健康发展。如,班级学生教师集体恳谈会,班级学生目标交流会等,班级活动邀请课任教师参加制等。
2、课堂教学环境——教风、学风要严谨 求索创新入佳境——勤勉、笃学、活泼、宽松、; • 建设温馨教室 ”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是校风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整体精神风貌的具体反映。编织一张既勤勉笃学又活跃、宽松的教学关系网,是推进“温馨教室”建设的重要内容。 • 要积极培养师生“勤勉、笃学”的工作和学习的态度。要努力营造“活泼宽松”课堂教学氛围。 • 以师生课堂礼仪为抓手,营造互相尊重的课堂氛围。——推荐课堂礼仪:老师好!老师辛苦了!同学们好!同学们真棒! • 以师生课堂责任为核心,建立能够自律的课堂秩序——如:在讨论了解、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形成教师教学守则,学生学习守则。 • 以教师课堂规范为引领,形成严谨宽松的课堂环境——如,东门中学的“五多五少”教师课堂规范等。
3、自身心理环境 ——自我意识能稳定 顺境逆境好心情―― 自信、自尊、平和、乐观; • “建设温馨教室 “要重视师生心理健康的指导。 • 教育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 教育教学细节要考虑学生个性特征; • 教育教学评价要多元科学导向积极; • 教育教学活动要首尾兼顾张弛有度。
4、教室的物质环境——硬件设计讲人性 环境布置显温馨——安全、舒心、美观、宜人。 • 要重视学生在自主布置温馨教室环境的过程中体现和感受积极的情感。 • 如:图书角、生物角、星星榜、班旗、班徽、班级目标、班级公约、学生作品展、班级活动掠影等。
二、领导重视、总体构思“建设温馨教室”的学校规划。二、领导重视、总体构思“建设温馨教室”的学校规划。 • 学校领导要认真把握三种关系,用整合的理念,总体构思学校”建设温馨教室“的总体规划。 • 学校领导、德育处等中层应该成为学校“建设温馨室 ”的引领力量。 学校校长、德育主任,要充分认识班集体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重视班集体建设的氛围营造,重视评价激励机制的科学化制定。要有“下马探花”、和“蜜蜂采蜜”的精神,了解和研究班集体建设,要在学习、研究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引领能力,要在共建共享的实践中有效落实“建设温馨教室 ”的校本研究,有效推进学校的班集体建设。
三、转变观念、积极汇聚“建设温馨教室”的教育合力。三、转变观念、积极汇聚“建设温馨教室”的教育合力。 转变两个观念、建设两支队伍是 “建设温馨教室 ”,重要保证。 • 第一,“建设温馨教室 ”主要在课堂,所以她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也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让全体课任老师和班主任在“建设温馨教室 ”的实践中提高师德修养和教学技能。 • 第二,“建设温馨教室 ”,具有丰富的内涵,不是行为规范评比所能涵盖和替代的。 “建设温馨教室”的要素是班级人际关系、自身心理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室物质环境。四个“环境”中有许多内容是属于精神范畴的,无法量化,重要的是关注过程,让师生在创建过程中体验和感受温馨、习得合作、协调自我、提升人格。
四、加强研究,有效促进“建设温馨教室”的实践推进四、加强研究,有效促进“建设温馨教室”的实践推进 • “建设温馨教室 ”,县德育室打算以课题形式有序推进之,我们将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实践研究,也欢迎基层学校能主动选择子课题,加入研究的行列。 • “建设温馨教室 ”,学校领导要研究学校的现状,研究教师、学生的现状,要针对现状研究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途径、方法及操作要点,鼓励课任教师和班主任以课题形式进行有序研究。要指导班主任开好班级教师集体的协调会,要有针对性、引领性地规范和倡导教师温馨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