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第 12 章

第 12 章. 國際物流. 學習目標. 瞭解政府干預國際貿易的原因 檢視國際貿易文件及銷售和付款條件 區別國際貿易專業公司的特殊活動 檢視國際配銷中運輸及庫存的考量. 概論. 跨國銷售產品相關的物流活動,在以下情況發生: 商品或農產品出口,如出口造紙機到瑞典。 企業的原料進口,如來自加拿大的紙漿。 商品在某一國進行部分組裝後再送至另一國進行後續組裝與處理。 企業具有全球觀,將世界各地視為自己的市場、供應來源或銷售與製造據點。 因為地理因素,許多國內貿易也須橫跨國界。. 概論 ( 續 ). 相關挑戰 如下: 貨幣相對價值的變動等經濟狀況。

uma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2 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2章 國際物流

  2. 學習目標 • 瞭解政府干預國際貿易的原因 • 檢視國際貿易文件及銷售和付款條件 • 區別國際貿易專業公司的特殊活動 • 檢視國際配銷中運輸及庫存的考量

  3. 概論 • 跨國銷售產品相關的物流活動,在以下情況發生: • 商品或農產品出口,如出口造紙機到瑞典。 • 企業的原料進口,如來自加拿大的紙漿。 • 商品在某一國進行部分組裝後再送至另一國進行後續組裝與處理。 • 企業具有全球觀,將世界各地視為自己的市場、供應來源或銷售與製造據點。 • 因為地理因素,許多國內貿易也須橫跨國界。

  4. 概論(續) • 相關挑戰如下: • 貨幣相對價值的變動等經濟狀況。 • 各國規範、法律及法制的不同。 • 語言差異等文化考量同樣帶來國際物流挑戰。 • 例如:中國新年不是1月1日,因為中國新年以農曆為主,所以每年日期都不一樣(表12-1)。 • 貨品銷往國外時不能假設所有處理貨品的作業人員都看得懂英文。 • 貨品包裝上必須加上警告標示(如圖12-1)。

  5. 12.1 政府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 政府的角色比在國內貿易上更重要,買賣雙方無法不受限制地交易以符合需求。 • 圖12-3是一家國際航空公司提供的一般性指導書。 • 貿易上的政治限制 • 關稅(tariff) • 常見的政治限制,指政府對進口貨物課徵的稅賦。 • 用於保障本地的製造業者、農產品或養殖業者。

  6. 12.1 政府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續) • 關稅障礙(tariff barrier) • 一旦建立,要取消並不容易。 • 非關稅障礙(nontariff barrier) • 加諸在進口產品上不屬於關稅的限制。 • 進口配額(import quota) • 指某段時間內對某種產品進口數量的限制。 • 禁運(embargo) • 禁止與特定國家貿易往來。 • 美國在1950年代末期禁止與古巴進行貿易,當時卡斯楚(Fidel Castro)政權崛起,組成共產政府。

  7. 12.1 政府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續) • 政府在國際運輸上的角色 • 比在國內運輸上重要。 • 重要原因是國際海運與空運是一國的經濟活動延伸,也是主要的經濟收入。 • 透過貨物優先運送權(cargo preference)支持國內貨運業者,確保某一固定百分比的貨物必須透過該國國籍船隻運送。 • 許多國際航空公司均為國營。 • 如印度航空(Air India)、中國國際航空(Air China)。

  8. 12.2 國際貿易文件 • 「文件」可當作是一種非關稅障礙,所有文件必須在產品進港時備妥。 • 種類如下: • 產地證明(certificate of origin) • 載明產品的製造國家,政府可要求出示產地證明進行控制,或要求出口商證明製造地點。 • 商業發票(commercial invoice) • 和國內運輸的提單類似,摘要說明整個交易。 • 其中包括商品描述、銷售和付款條件、貨運數量和貨運方法等主要資訊。

  9. 12.2 國際貿易文件(續) • 出口申報單(shipper's export declaration, SED) • 包括相關的出口交易資料,如運輸模式、交易當事人及出口產品的描述。 • 出口運輸委託書(shipper's letter of instruction, SLI) • 通常和出口申報單一起準備,詳細記載貨運說明。

  10. 12.3 銷售和付款條件 • 銷售條件(terms of sale) • 包括選擇協商通路上的合作廠商、找尋其他可行的物流通路。 • 決定在哪裡與何時進行買賣雙方的貨品交易: 1. 實體商品(物流通路)。 2. 商品、運費與運輸過程中的保險付款作業(財務通路)。 3. 商品法定名稱(擁有權通路)。 4. 商品文件(文件通路)。 5. 家畜等商品運送途中的管控與照顧(物流通路)。

  11. 12.3 銷售和付款條件(續) • 工廠交貨(EX-Works, EXW) • 最基本的交易條件。 • 買方負擔貨物由賣方工廠運送至目的地的所有風險及成本。 • 貨交承運人(Free Carrier, FCA) • 買方須安排指定的貨運公司,賣方負責將貨物於指定地點交付給此貨運公司接管。 • 裝運港船邊交貨(Free Alongside Ship, FAS)

  12. 12.3 銷售和付款條件(續) • 賣方負責將貨物放置於靠近買方指定船的碼頭或接駁船上。 • 船上交貨(Free On Board, FOB) • Incoterms規定FOB只能用於海運,並定義此交易的分隔點為船上欄杆。 • 成本加運費(Cost and Freight, CFR) • CFR中的成本指的是商品成本,運費則包括出口清關到目的港的卸貨費用,但不含貨櫃裝船時的保險費用。

  13. 12.3 銷售和付款條件(續) • 運費付至目的地(Carriage Paid To, CPT) • 賣方於出口國某交貨地點交貨,並負擔貨物運送至目的地的運費。 • 買方則須負擔貨物裝船後的所有風險與損失。 • 成本、保險加海運費(Cost, Insurance and Fright, CIF) • CIF交易包括運費與保險費,賣方須負擔貨物到目的港卸貨前的所有風險。 • 此項貿易條件僅適用於海運。

  14. 12.3 銷售和付款條件(續) • 運費、保險費付至目的地(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CIP) • 這項交易條件與CIF類似,但主要用於收貨與交貨,不在裝卸碼頭的多國運輸交易(multimodal transactions)上。 • 目的港船上交貨(Delivered Ex Ship, DES) • 賣方負責於進口國目的港船上交貨,並負擔交貨前的一切風險及費用。 • 因為某些大型設備或大宗貨櫃的卸貨費用可能會超過本身的運費。

  15. 12.3 銷售和付款條件(續) • 目的港碼頭交貨(Delivered Ex Quay, DEQ) • 與DES類似,但貨櫃卸貨與進口清關費用由賣方負擔。 • 邊境交貨(Delivered at Frontier, DAF) • 賣方負責將貨物送至某指定邊境,通常是一國邊境,並負擔貨物的出關費用。 • 出口清關後,買家負責將貨物運送過邊境,並負擔進口清關與其他稅賦。 • 完稅後交貨(Delivered Duty Paid, DDP)

  16. 12.3 銷售和付款條件(續) • 使用於綜合運輸(intermodal transaction)的新式貿易條件。 • 賣方依契約將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目的地,這期間所有費用和風險都由賣方負擔。 • 未完稅交貨(Delivered Duty Unpaid, DDU) • 與DDP類似,但不包含關稅。 • 進口企業對本地海關較熟悉,適用於買家不想處理運輸與保險問題時。

  17. 12.3 銷售和付款條件(續) • 付款條件(term of payment) • 買方付款給賣方的方式,國際物流的付款方式比國內物流的付款方式更複雜。 • 不同的國際付款條件為買賣雙方帶來不同風險。 • 信用狀(letter of credit)是買賣雙方分擔風險的常見付款方法。 • 信用狀由銀行發出,若賣方遵守交易條件與條款,銀行保證付款。(圖12-4)

  18. 12.4 國際貿易 與供應鏈專業公司 • 國際貨運承攬業者 • 這些業者的功能大部分相同,主要業務如下。 • 信用狀收受建議 • 預定運輸貨櫃空間 • 準備出口申報 • 準備空運提貨單或提單 • 取得領事文件 • 安排保險 • 準備與遞送出貨通知書與文件 • 一般出口事務的顧問(圖12-5與圖12-6)

  19. 12.4 國際貿易 與供應鏈專業公司(續) • 報關行 • 功能與國際貨運公司相對但類似,負責讓進口貨品有效率地在海關與其他檢驗站之間移動。 • 盡量找出一、兩項適用於該貨品的敘述以降低關稅。 • 無船承運人 • 另一種型態的國際物流服務供應商,常與國際貨運公司混淆。 • 是一般貨運公司,必須善盡一般貨運公司「服務」和「運送」的義務。

  20. 12.4 國際貿易 與供應鏈專業公司(續) • 出口管理公司 • 這些業者代表美國企業找尋海外能代為生產其產品的製造業者。 • 能以外語聯繫銷售事務、確保國外標籤符合規定與提供其他專業功能。 • 出口包裝公司 • 通常位於港口城市,當出口商缺乏貨品包裝專業時,出口包裝公司就可以提供服務。 • 若出口商常常進行相同的出口作業,業者通常會自行處理包裝作業。

  21. 12.4 國際貿易 與供應鏈專業公司(續) • 兩項不同的功能: • 貨品迅速通關 • 通常關稅是以貨品含包裝的重量計算,因此要選擇較輕的包裝材料。 • 保護貨品 • 例如:康寶濃湯(Campbell's Soup)就在箱內放置乾燥劑,否則罐子在海上航行時會受潮生鏽。

  22. 12.5 國際配銷的運輸考量 • 若起運點或目的地沒有類似的處理設備,國際運輸就不可能有效率。 • 例如:若起運點及目的地港口缺乏處理貨櫃的設施,貨櫃運輸就不可行。 • 成本影響運輸方式甚鉅。 • 例如:圖12-7所示的駛上駛下船(Roll On-Roll Off, RORO),船尾與船邊都有大型出入門,裝卸貨物時,船會向港邊伸出一個斜坡道。 • 貨物透過這條斜坡道在卡車與貨船之間運送。

  23. 12.5 國際配銷的運輸考量(續) • 海運 • 約有六成左右的跨國貨運以水路運輸。 • 全球多數的貨輪用於石油運輸。 • 通常榖類、乾貨、礦砂、硫磺、糖、廢鐵、煤礦、雜物與原木等乾散貨(drybulk)會以全貨櫃方式包船運輸。 • 圖12-8為一艘散裝貨輪(bulk carrier)。 • 另一種特殊乾貨船是由出口業者所擁有。 • 日本的日產汽車公司就有好幾艘自動裝運船。

  24. 12.5 國際配銷的運輸考量(續) • 貨櫃船的裝載量不斷增加,主要可歸功於貨載中心(load center)的成長。 • 即上千貨櫃每週進出的港口。 • 貨輪體積越大,停靠多個港口的成本越高。 • 運輸公會和聯盟 • 運輸公會(shipping conference) • 1990年代中期前,美國各港口一般雜貨的海運費率由其制定。 • 該組織由一群在特定貿易區營運的海運業者組成。

  25. 12.5 國際配銷的運輸考量(續) • 運輸公會能提供穩定的費率,保證貨運空間。 • 1990年代中後期,運輸公會的影響力逐漸式微。 • 海運業者聯盟(ocean carrier alliance) • 1990年代中期出現另一種以貨櫃交易為主的聯盟,這些業者保有獨立個體,但互相合作。 • 目前三大主要海運業者聯盟: • 大聯盟(Grand Alliance) • 新世界聯盟(New World Alliance) • CYKH聯盟(CYKH Alliance) • 這些聯盟提供會員公司兩項主要效益: • 分享船隻空間及提供託運人更廣泛的服務網路。

  26. 12.5 國際配銷的運輸考量(續) • 國際航空運輸 • 有三種運輸作業: • 包機空運(chartered aircraft) • 非常昂貴,包機運輸已用於繁殖用家畜的運送作業。 • 航班空運(scheduled air carriers) • 國際空運業者的航班與航線是由這些業者所屬國家間的協調產生。 • 費率則是由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制定。(圖12-10) • 空運承攬業者(airfreight forwarder)的運輸量較大且能整合許多出口業者的運輸需求。

  27. 12.5 國際配銷的運輸考量(續) • 整合型貨運(integrated carrier)。 • 近年來的新發展是由UPS、FedEx與DHL等業者提供的國際包裹快遞服務。 • 這些快遞業者提供文件與小型包裹的陸上收送服務,且運輸機隊與設備介於包機空運與航班空運之間。 • 他國的陸上運輸 • 美國鼓勵開發多種模式的運輸方式,但國外只有少數國家擁有廣泛的運輸方式可供選擇。 • 多數國家運輸國有化的程度比美國高。 • 海運廣泛使用貨櫃有利於陸上貨櫃運輸的標準化。

  28. 12.5 國際配銷的運輸考量(續) • 歐盟正努力讓會員國的卡車尺寸標準化。 • 但瑞士與奧地利卻興起反卡車運輸的聲浪,希望這些貨物能以鐵路運送。 • 近海運輸(short sea shipping, SSS) • 利用內陸或沿海水道將貨物從國內港口送至目的地。 • 不僅歐洲大量使用近海運輸(圖12-11),在美國也有成功的應用。 • 例如:阿拉斯加和華盛頓州之間的貨物運輸。

  29. 12.6 國際貿易存貨 • 國際運輸常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誤會與延遲發生,因此需要更多安全庫存。 • 在國際配送作業中無法處理產品的銷貨退回。 • 在國際貿易環境中,企業較無法提供高品質的顧客服務水準。 • 存貨價值極難認定,因為價值會隨匯率不斷變動。

  30. 12.6 國際貿易存貨(續) • 倉儲是另一項與國際物流相關的存貨考量。 • 在已開發國家使用的倉儲設備目的在於滿足現代物流系統需求。 • 但其他國家的倉儲設備可能會是個問題。 • 缺乏倉儲實務會增加存貨、處理、庫存過時或損耗成本,進而影響存貨持有成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