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370 Views
高校 图书馆 文献资源建设 现状 及其发展 方向. 姜宝良 201 2 年 2 月. 内 容. 第一篇 现状 第二篇 问题 第三篇 践行 第四篇 发展. 第一篇 现状( 1 ). 基本现状:文献出版与采选品种数量 中文图书:出版 32 万, 适合 3-5 万。基本保障 外文图书:出版 140 万, 年购2000。 零星保障 中文期刊:大陆 1万 ,全面保障 。港台社科? 外文期刊:学术 3 万,纸本 500 ,电子 1.8 万 。 中外文数据库:205种(教育部标准)
E N D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姜宝良 2012年2月
内 容 第一篇 现状 第二篇 问题 第三篇 践行 第四篇 发展
第一篇 现状(1) 基本现状:文献出版与采选品种数量 中文图书:出版32万,适合3-5万。基本保障 外文图书:出版140万,年购2000。零星保障 中文期刊:大陆1万,全面保障。港台社科? 外文期刊:学术3万,纸本500,电子1.8万。 中外文数据库:205种(教育部标准) 关于我们:456万纸质馆藏,157万册电子书,2.8万种中外电子刊。2011年2000万元,2012年2400万经费。 采访方式:以目录为主,现场为辅,偶尔参照。 采访流程:招标-目录(现采)-查重-订购-到货-验收-编目-典藏-分配各分馆-流通阅览
第一篇 现状(2) 现状的标志性特征(1) 以服务引导资源建设理念形成共识:思想决定行动,态度决定结果,办馆思路清晰、服务全面周到、由想法到实践 文献资源建设生态圈趋于完善:教育部本科评估后,生态各环节交流与服务格局基本形成 呈现多种载体一体化、多种载体并重的建设局面:纸本、电子、多媒体、缩微等 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 CASHL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CADAL: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 DRAA:高校数字图书馆采购联盟
第一篇 现状(3) 现状的标志性特征(2) 文献资源建设人员群体化发展:个人—集体,个人行为到集体行为,个人决策到集体决策. 集体讨论大型文献购置。 文献资源建设制度化体系基本形成:文献资源发展政策:规定各个分馆(学科、文种、类型)文献分配的比例 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空前拓展:载体全面化、品种数量全面化发展等
2010年度,504所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购置费总额约为19.98亿元,馆均约为396万元,高于往年。排在前5位的是:清华大学图书馆,约3932万元,复旦大学图书馆,约3296万元;北京大学图书馆,约3282万元;浙江大学图书馆,约2940万元;武汉大学图书馆,约2739万元。2010年度,504所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购置费总额约为19.98亿元,馆均约为396万元,高于往年。排在前5位的是:清华大学图书馆,约3932万元,复旦大学图书馆,约3296万元;北京大学图书馆,约3282万元;浙江大学图书馆,约2940万元;武汉大学图书馆,约2739万元。
504所高校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购置费总额约为13.04亿元,馆均约为259万元,略低于前4年中的2006年。排在前5位的是:清华大学图书馆,约2620万元,北京大学图书馆,约2226万元,复旦大学图书馆,约2177万元,浙江大学图书馆,约1796万元,武汉大学图书馆,约1751万元。武汉大学图书馆,约1751万元。 所购图书中,中央社占53%,大学社占24%,地方社占21%
552所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采购费总额约为6.85亿元,馆均约为124万元,约占馆均文献资源购置费的48%,高于往年。排在前5位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约1568万元;清华大学图书馆,约1311万元;浙江大学图书馆,约1135万元;中山大学图书馆,1119万元;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约1106万元;复旦大学图书馆,约1098万元。552所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采购费总额约为6.85亿元,馆均约为124万元,约占馆均文献资源购置费的48%,高于往年。排在前5位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约1568万元;清华大学图书馆,约1311万元;浙江大学图书馆,约1135万元;中山大学图书馆,1119万元;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约1106万元;复旦大学图书馆,约1098万元。
第二篇 问题(1) 关于保障体系 需要的文献是不是买全了?全国581家出版社(42%在北京),每年32万种新书、发行71亿册;9884种期刊、35亿册;1939种报纸、500亿份。 所买的文献是否都买对了?精品:核心社、名作者、重内容。山东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核心社:机械、化学、清华、电子、科学、人卫等自然科学出版社前20占50-70%;三联、商务、人民文学、社科等社会科学出版社前20占40%。 流通与收藏的关系? 如何理解教师对图书馆文献的建议?
第二篇 问题(2) 关于纸质与电子的关系 电子资源的最新进展2011年国家出版的新亮点就是增加电子出版产品。,但是,标准、渠道、运行、技术、网络需要协调。 纯电子带来的图书馆功能定位的重新审视 电子资源与纸质图书的比例(经费、数量、内容、读者范围、保障程度) 电子资源(图书)的发展方向。 各类高校图书馆的目标和想法: 国内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情况: 使用量最高:SD,ACS,Wiley,IEE,Jstor
第二篇 问题(3) 关于资源同质化 全国与区域文献整体的趋同、电子与纸本文献的趋同、电子文献的趋同 你有的我也有,我没有的你也没有 如何构建山东大学图书馆的特藏? 文史类文献的收藏,多品种文献收藏(手稿)。
第二篇 问题(4) 关于数据库的问题(发展迅速、使用方便;价高重复、受限太多) 数量(近1000)、版权、内容、比例、使用性价比,各类图书馆买什么(DRAA团购120种)?涨价趋势 使用效果如何? 15馆的比较结果 用户满意度最高的数据库:SCI,Nature,SD.IEL,ACS
第二篇 问题(5) 如何完善招标工作 中文图书、外文图书、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回溯建库、各类加工、设备家具等全部经费支出必须招标(由资格标到价格标)。 国外数据库随标(DRAA-全国高校数字资源采购联盟)。
第二篇 问题(6) 采访人员的使用 合格的采访人员(学识、素质、精益求精) 对采访人员的要求(严谨、诚实、态度、责任) 如何对待学科馆员和教师推荐图书
第二篇 问题(7) 采购方式、采购途径 中文图书采购方式:预订与现采,受制约的程度,需要学科馆员采购吗? 电子资源全国(省)团采。 外文图书:今后需要加强数量和质量 外文期刊:纸本继承与更新的矛盾 港台社科图书:弱项,需要加强。 实体书店的消失和网购的兴起
第二篇 问题(8) 文献经费的分配、比例 高校图书馆职能而产生的学术性图书馆与本科生图书馆职能、专业图书馆、院系资料室问题。 不同文献类型的不同使用对象 哪个是适合自己的经费比例。1:1 如何处理普(特)、师(生)、中(外)、纸(电)的矛盾?
第二篇 问题(9) 缺藏的疑惑 图书馆因素:历史性缺藏:在某个时间段不符合我们范围、水平,但后来需要的缺藏;政策性缺藏:出于某种考虑,如处于协作、经费、馆舍等因素造成的,或政治因素造成的缺藏;渠道性缺藏:想买买不到的;失误性缺藏:该选没选的;出版社因素:宣传广度、印数、拒绝出版 渠道因素:信息能力、过滤、流通滞留等
第二篇 问题(10) 自己所做采访的质量如何?怎样评价? 有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比如,有科学、实用、明确和可供操作的预订审批程序,并有副馆长或馆长分管采访工作;有专家和读者代表,与采访人员共同组成的文献选择小组;有采访人员的岗位职责;有文献采选方针政策和其他有关采访工作规定;人均年进书量达到或超过系统规定标准;年进书种数与册数之比达到最佳状态,完成本馆计划;重点学科文献完整与连续得到保证;协作协调,广辟书源,加强交换和受赠;能系统收藏地方性出版物和学术性文献;能形成具有本地区、本校学科专业特色的馆藏体系。 所出版书刊应购进统计分析;读者借阅(点击下载)统计分析;重点学科重点书刊购买分析;学科重点出版社图书购买分析;与同类高校同学科文献比较分析等。
第三篇 践行(1) 抬升视野,宏观视角 从学校教学科研需求角度,加强重点学科文献保障和建设,做好基础工作。 寻找图书馆的定位:书本位、人本位? 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作好本职工作不仅仅是一句空话。(谁是图书馆的主人?我们的职责?)
第三篇 践行(2) 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建立全方位的直接指导实践操作的文献资源建设(采选)细则:加强各类特色书刊收藏。与博物馆的区别 认真研究读者: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科研人员的文献需求 认真研究统计数据:出版数据、资源建设的数据、读者服务的数据
第三篇 践行(3) 合作建设,共享信息 积极参加各类文献建设活动,承担重点大学的责任,达到共建共享共知。 了解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文献建设情况,制造自己的文献体系。 眼望北清、参照浙武,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第三篇 践行(4) 立足本地,打造特色 地域特色的文献 学校重点学科的文献支持(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全球前1%:化学、物理、数学、临床医学、材料、工程、生物和生化、药理毒理、植动科学) 人文社科的文献支持:2011年购置了《中国基本古籍库》。“985工程”、“211工程”项目经费给予很大支持。
第四篇 发展 由纸本电子双头发展成为纸本电子多媒体结合的综合体。 以文献为基础、技术为手段、特色普及服务相结合的方向。 参与共同行动,共建共享共赢。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做法。 满足一时之需;满足一代之需;满足一学之需,建立永久馆藏。
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和永恒的任务是:收集、保存、组织并传播这些知识和信息。谢谢大家!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和永恒的任务是:收集、保存、组织并传播这些知识和信息。谢谢大家! 感谢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图书馆同行的支持! 推荐《图书馆员》网刊 marketing@notefir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