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625 Views
科学教师同行们. 新 春 快 乐 ! 2008 年 2 月 22 日.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培训 主编:郝京华 路培琦. 三年级 (下册) 主讲: 《 科学 》 教材编写组 李丹梅 E- mail:ldm968@126.com.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单元主题结构表. 单元设置和课程标准. 生命世界 物质世界 地球宇宙 过程技能. 土壤和生命 植物的一生 固体和液体 关 心 天 气 观察和测量. 过程技能显性化. 《 土壤和生命 》. 我们周围的土壤 —— 实地考察土壤
E N D
科学教师同行们 新 春 快 乐 ! 2008年2月22日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培训 主编:郝京华 路培琦 三年级(下册) 主讲:《科学》教材编写组 李丹梅 E- mail:ldm968@126.com
单元设置和课程标准 • 生命世界 • 物质世界 • 地球宇宙 • 过程技能 • 土壤和生命 • 植物的一生 • 固体和液体 • 关 心 天 气 • 观察和测量
《土壤和生命》 • 我们周围的土壤——实地考察土壤 • 了 解 土 壤 —— 深入观察土壤 • 肥沃的土壤 —— 研究土壤中的腐殖质 • 土壤的保护 —— 学以致用,引发讨论
“土壤”的涵义——《说文解字》 土壤是地球岩石最表层经亿万年风化和生物活动所形成的物质。土壤是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的交汇点。土壤由固体颗粒、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三部分组成。
1我们周围的土壤(室外考察) • 引入: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 ——了解学生关于土壤的前概念 • 活动:挖开土层、观察土壤 • 观察表层土壤 • 观察土壤中的动植物 • 思考土壤和动植物的关系 • 重点: 让学生亲自接触真实环境中的土壤 让学生意识到土壤世界的丰富性 由表及里
2了解土壤(室内研究) • 活动(1):观察土壤 • 使用放大镜观察土壤; 用筛网过滤土壤 • 活动(2):研究土壤的成分 • 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沉淀 • 活动(3)研究沙和黏土的不同 • 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土壤的种类 • 研究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对比实验 • 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观察、触摸、和水…… • (拓展) 鉴别当地的土壤类型和常见的植物
3肥沃的土壤(了解腐殖质的形成) • 观察:土壤的肥力大多集中在其表层 • 读图:动植物是怎样增加土壤肥力的 • 活动:制作肥料袋,看到腐殖质的形成 • 饲养:饲养并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 • 拓展:了解土壤动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4 土壤的保护(落实行动) • 讨论(1):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 讨论(2):为什么有的地方寸草难生? • 实验(对比):没有植被的土壤和有植被的土 壤的保水性不同 • 讨论(3):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
——了解开花植物的身体构造及其功能 ——对植物的生命周期作连续性的观察 植 物 的 一 生
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 植物的种子 • 叶 吸收二氧化碳 • 吸收光能 • 制造养分 • 调节体内水分 • 茎 支撑植物身体 • 运送养分 • 运送水分 • 根 储存养分 • 固定植物身体 • 水土保持 植物的果实 植物的花 植物的叶 植物的茎 植物的根
开花植物的一生——生命周期 种子 植物的生命周期 果实 发芽 开花 植株
单元构成 • 果实和种子 • 根 和 茎 • 叶 和 花 植物和我们——综述六大器官植物对人类 的贡献 分述六大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暗含植物生长周期变化
1 植物和我们 • 观察:了解一株完整的植物的身体组成 • 调查: 植物以种子、根、茎、叶、花、果实等 向人类提供食物的有关信息 • 讨论: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衣、食、住、入药……
一棵50岁的大树究竟值多少钱 木材价格;最多300多美元 能产生氧气:31250美元; 能产出蛋白质:2500美元; 能减轻大气污染:62500美元; 能涵养水源:31250美元; 能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31250美元 共计:158750美元
2 果实和种子 • 观察:观察果实,了解果实的共同特征 • 活动1: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 活动2:设计实验,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 • 讨论:种子是怎样旅行的 • 拓展:自己提出问题,并设计关于种子发芽的实 验,进行研究(自由研究性质) • 后续:种植一株植物,连续观察一段时间,记录它的生长过程。
3 根 和 茎 • 活动:研究植物的根 比较根的形态——直根和须根 了解根的固定作用 • 活动:研究植物的茎 比较植物茎的不同形态 观察茎输送水分的作用
4 叶和花 • 活动:研究植物的叶 • 观察并归纳叶的共同特征;给植物的叶分类 • 研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散失的 • 探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活动:研究植物的花 • 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研究花各部分构造的功能 • 了解花的授粉
固体和液体 ——运用多种方式认识物质的性质
固体和液体单元内容: 混合和分离
单元结构:固体——液体——沉浮 • 认识固体 • 把固体放到水里 • 认识液体 • 把液体倒进水里 •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1认 识 固 体 • 活动:辨认固体和液体 • 把物体按照固体和液体分类 • 和面——既有固体又有液体 • 活动:研究固体的性质 • 用多种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 讨论:固体的共同特征 • 活动:研究固体的混合和分离 • 混合前后的重量变化 • 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 • 分离混合的固体
2 把固体放到水里 • 研究固体的沉和浮 • 先预测再验证 • 拓展研究:为什么一个小石子会下沉,而 一艘巨大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 • 研究固体的溶解与分离: • 把方糖和沙分别放入水中并搅动,观察现象; • 试做蒸发盐水分离出盐的实验 拓展: 结晶分离实验
3 认 识 液 体 • 聚 焦:说出知道的液体名称 • 动手做: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 探 究: 液体更多的性质 比较同体积液体的重量 研究不同液体的流动速度 研究不同液体在蜡纸上的形状 • 总 结:方法越多,认识的性质就越多
4 把液体倒进水里 • 导 入:把液体倒入水里,可以认识它们更多 的性质 • 动手做: • 分别将食用油和蜂蜜倒入水中 • 分别将洗洁精、食用油、蜂蜜、染色的酒精倒入水里,搅动几下;把这几种液体混合一下,再加入水里 • 拓 展: • 观察热水在冷水中的流动
5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 提出问题: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 浮起来呢? • 活动一:使铝箔和橡皮泥浮起来 • 活动二:制作竹排木筏来承载物体 • 活动三:研究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 • 活动四:使水中的鸡蛋浮起来
关心天气——核心概念 短期的 暂时的 突发性的 长期的 稳定的 规律性的 气象 天 气 气 侯 春 气 温 寒带气候 百叶箱 夏 湿 度 温带气候 秋 降水量 雨量计 亚热带气候 风力风向 风向标 冬 热带气候
单元构成:天气——气候 • 今天天气怎么样 • 气温是多少 • 雨下得有多大 • 今天刮什么风 • 气候与季节——气候对动植物的影响 了解常见的天气因素,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 今天天气怎么样 • 引 入:谁最关心天气? • 讨 论:从哪儿可以得到天气信息? • 设 计:如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 • 阅 读: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 现代的天气预报的诞生 古代的天气预报及谚语 • 讨论:天气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2 气温是多少 • 技能训练:温度的读写 • 实际测量:今天的气温有多高? 测量教室里各个地方的气温 测量阳光下和阴影下的气温 • 分析结果:发现一天气温变化的规律 • 引发问题:为什么全世界的百叶箱都是 一样的?为什么连记录的时 间都要一样?
3雨下得有多大? • 动手做:做一个头发湿度计; 做一个雨量器 • 讨 论:大家测量的雨量一样吗? 为什么? • 拓 展:用不同大小的雨量器量雨, 行吗?
4 今天刮什么风 • 感受风:了解风向和风级 风吹来的方向 风吹力的大小 • 动手做:制作风向标和风力计 • 拓展阅读:蒲福风级表 • 拓展活动:连续记录一周天气
5 气候与季节 • 观 察:建立秋天的气候特征; • 总结方法—— • 地区性、时段性、规律性 • 讨 论:概括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 思 考:不同季节里的动植物有哪些变化? • 实 践:连续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记录下它 • 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观察与测量 ——过程方法和技能显性化训练
观察与测量 (有目的的收集证据的活动) • 收集证据 (控制条件的观察) 观察 调查 实验 直接利用感官 测量 …… 鼻 手 眼 耳 舌 (引入数据、借助工具、进行定量精细观察) 借助工具观察 测量工具 (工具是人体感官的延伸) 测量单位 观察需要比较和分析 精确测量 观察需要记录和描述 测量种类 模糊测量
什么是观察? 对某个事物或现象,进行任何形式的观察都要有意识地寻找可能存在的每个特点,寻找各种异乎寻常的特征,特别是寻找见到的各事物之间,或是事物与过去经验中有关知识之间任何具有启发性的联系或关系;或在思考这一事物或现象的过程中提出了某种假说,这时,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才有意义。 因此,观察既包含感官知觉因素又包含思维因素在内。 ——《科学研究的艺术》威·伊·比·贝弗里奇著
1 观察(定性的描述) • 思 考:什么是观察?为什么要观察? 我们用什么器官来观察? • 动手做:尝尝调好的一杯糖水,然后自 己调一 杯和它同样甜的糖水; 猜声音 • 活 动: 品茶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感官) 辨别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 看、闻、摸、品,充分感知
2 测量(定量的描述) • 问题:我们的感官可靠吗? (精细观察需要借助工具来进行定量的测量) • 活动:测量身高、体重、力量,体会测量需要工具。 • 阅读:神秘难“测”的珠峰——(从8848到8844) • 讨论:认识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
测量——从模糊到精确的过程 • 活 动: 测量杯子里的水有多少?(精确测量) • 阅 读:古代的人如何测量时间? (由模糊到精确的测量) • 活 动:测量一片树叶的大小 (模糊测量——估算) 估计一亩玉米地的产量?(抽样)
结 束 语 • 本册教材的以观察与测量为训练重点,内容覆盖了三大领域; •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找活动材料,组织教学活动; • 各个单元的顺序可以根据本省具体的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科学活动记录,在学期结束的时候,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科学学习的一项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