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538 Views
林布蘭 · 哈爾曼松 · 范 · 萊因. 林 布蘭 生平 & 作品介紹. 指導老師 : 李佩勳 老師 王淑玲 老師. 目錄. 林布蘭生平.
E N D
林布蘭·哈爾曼松·范·萊因 林布蘭生平&作品介紹 指導老師:李佩勳 老師 王淑玲 老師
林布蘭生平 林布蘭生於荷蘭萊頓,父親是磨坊主,母親是麵包師的女兒,他們共有九個孩子。林布蘭14歲進萊頓大學;17歲去阿姆斯特丹向歷史畫家拉斯特曼學畫;1627年21歲時已經基本掌握油畫、素描和蝕刻畫的技巧並發展了自己的風格,回家鄉自己開畫室招徒作畫,期間畫了許多自畫像;1631年離開萊頓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畫家。他的肖像畫風格人物安排具有戲劇性,深深打動人心,他以神話和宗教故事為題材的作品供不應求。他對戲劇很感興趣,經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繪在陰暗背景下的人物。1650年代後,他的畫更為寬闊有力,利用疊色使畫面更加有立體感。
《聖彼得不認主》 《聖彼得不認主》爲倫勃朗的油畫真跡,是倫勃朗採取強烈的明暗對比畫法、用光線塑造形體創作的一個聖經故事。畫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對聖彼得內心掙紮的描繪,黑暗中,兩名士兵焦急地等待著聖彼得的回答:究竟他認不認識耶穌?倫勃朗通過隱蔽的光源照亮了聖彼得的臉,這束光來自左邊一個女孩子用手遮住的蠟燭,畫作生動展現了倫勃朗在嫻熟掌控光影之外的敘事能力。
《夜巡》 《夜巡》﹝Nightwatch﹞是林布蘭初期與成熟期的分界作品,畫中兩位主角人物,醒目的如同被舞台照明燈光照射到一般,加以他們大步邁向觀眾的動態效果,使得此畫成為阿姆斯特丹初期作品中巴洛克風格最明顯者,其色彩融合一氣,並帶有閃爍的黃金色調。
《席格之橋》 《席格之橋》是林布蘭訪問他在鄉下的朋友約翰席格﹝John Six﹞時,用了一個多小時完成的蝕刻版畫。 畫中這座橋是席格的財產。這幅畫的素描筆法十分簡單,少許筆畫,林布蘭了就完成了左邊生動的樹木,在右邊用一艘小船平衡畫面。小橋欄杆由深入淺的筆觸,引導觀賞者的視線一直延伸到遠處的天際線。
《杜爾博士的解剖課》 「群像畫」乃荷蘭繪畫藝術中的一個奇蹟,而這幅畫則代表了「群像畫」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當時一些協會、社團、公司常請藝術家們為其全體成員畫像,而林布蘭使群像畫的觀念發生決定性變化,使之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羅列千人於一列的做作肖像,而是成為一個有情節的舞臺場面,每位人物都是那個舞臺上的演員。油畫「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中,林布蘭便如此安排了八個人物,每人分別擔當一個角色,各自具有獨特的位置和引導作用,而整體的情緒基調則和諧統一。杜爾博士把剪刀伸進一具屍體的上肢進行解剖,學生們圍在他身旁,興致勃勃地或觀看操作示範或對照閱讀維薩里的解剖學課本。
心得與感想 看到了林布蘭這些作品,我覺得,我如果畫得出來,真是奇蹟(?)首先,他的自畫像採用的色彩,讓我驚嘆不已,因為我真的都沒有這些想法,他想像力真是好啊(?)不過,我也沒有想要當畫家的意願啊(?)每當我看一次林布蘭的畫,就是自嘆不如的時候(?)但是林布蘭竟然年紀輕輕,就會那麼多畫畫的技巧!真的是太超過了(?)林布蘭最後在1669年去世於阿姆斯特丹。如此偉大的畫家,竟然就這樣去世了,真是再可惜不過了(?)呃….以上就是我的感想˙˙銘謝惠顧-w-
資料來源: 林布蘭生平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82922275 林布蘭作品說明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rembrandt/rembrand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