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3

中国环境报 编辑技术指南与规范解读

中国环境报 编辑技术指南与规范解读. 第一章 编辑技术指南. 本报所刊登稿件应做到重点突出、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简洁。 鉴于本报来稿特点,编辑要对稿件进行文字修饰、删改,对结构进行调整,对关键部分进行改写。. 一、编稿前应弄清哪些问题?. 编稿前应弄清哪些问题?. 了解稿件的主要报道内容,写了一个问题,还是几个问题; 了解报道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 了解报道的内容是否与国家的政策导相一致,如果不一致,使用稿件就要慎重。 当然,对现行政策的不合理之处进行分析除外。. 1. 稿件报道了什么事? 是否符合政策导向?. 编稿前应弄清哪些问题?.

ulric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环境报 编辑技术指南与规范解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环境报 编辑技术指南与规范解读

  2. 第一章 编辑技术指南

  3. 本报所刊登稿件应做到重点突出、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简洁。本报所刊登稿件应做到重点突出、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简洁。 鉴于本报来稿特点,编辑要对稿件进行文字修饰、删改,对结构进行调整,对关键部分进行改写。

  4. 一、编稿前应弄清哪些问题?

  5. 编稿前应弄清哪些问题? 了解稿件的主要报道内容,写了一个问题,还是几个问题; 了解报道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 了解报道的内容是否与国家的政策导相一致,如果不一致,使用稿件就要慎重。当然,对现行政策的不合理之处进行分析除外。 1 稿件报道了什么事? 是否符合政策导向?

  6. 编稿前应弄清哪些问题? 一篇稿件应该围绕一件具体的事来报道,从不同方面、不同层面说清楚有关这件事的一些问题。但来稿中,往往报道了几件事,看似有联系,实际上两回事,造成主题不集中。

  7. 编稿前应弄清哪些问题? 就是判断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在哪里。一篇稿件写了很多内容,有的写了几件事,或者一件事的几方面,应该比较一下,哪个问题是核心问题,是读者最关心的。 2 新闻亮点有哪些?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8. 编稿前应弄清哪些问题? 最好的新闻是要表达思想、主张的,只不过用事实来表达。现在许多稿件是罗列事实,而没有对事实进行重组整合,这种重组整合就是寻找事物内部的联系,发现事件背后隐含的意义,实际上也就是记者对新闻的解释。 3 主题是什么?立场、 观点是什么?

  9. 编稿前应弄清哪些问题? 一篇稿件写了许多内容,但是重要的内容却没有写充实,没有抓住重点,没有展现一篇稿子的新闻价值。 作为编辑,要迅速抓住核心问题、重要事实,并要求记者补充或者重写。 4 重要事实是否表达清楚?

  10. 编稿前应弄清哪些问题? 采访、写作、编辑稿件要考虑从读者对象及其阅读兴趣。一是编辑感兴趣的,读者未必感兴趣;二是不同的读者群体的兴奋点是不一样的;三是考虑编辑部的立场 5 读者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11. 编稿前应弄清哪些问题? 考虑编辑部的立场: 想让读者关注什么,把读者引入编辑部设计的议程中,比如把舆论的关注点从一个问题引向另一个问题,或者引导读者去关注被忽视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编辑部采取手段进行引导、强化,比如利用标题、评论、连续报道、位置、字体字号、留白、线框等手段。

  12. 编稿前应弄清哪些问题? 一是所采访、选择的材料是否能表达报道的主题思想,有的时候会出现互相矛盾、题文无关或关联度弱、表达无力或者偏离主题的问题;二是各个部分的安排是否妥当,要不要调整结构。 6 逻辑顺序是否清晰?

  13. 编稿前应弄清哪些问题? 有时效性、当下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应该快点处理,当天能够上版的,应尽量上版,迅速反应。 由较高新闻价值的报道要放在突出位置,作为一般稿件处理就是弱化;没有重要位置,可以通过标题、加框、摘要等手段予以强化。 7 是否马上处理? 放在什么位置?

  14. 编稿前应弄清哪些问题? 对以上这些问题清楚之后,对稿件已经有基本的判断。对稿子怎么编辑,怎么处理,也有了基本思路。

  15. 二、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16.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好的作品需要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根据来稿实际情况,编辑需要根据新闻事实重新编写一个合乎要求的导语。 解释: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来稿中很多是没有导语的,或者是写得不好,很多见报的稿子,导语也是不合格的,因为没有修改。

  17.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消息类导语要求 直接表述最重要的事实 1 能够引出主题 2 只包含一个基本思想 3 使用具体的名词和生动的行为动词 4 字数最好控制在100字以内 5

  18.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事情的结果 最新进展 影响程度 最主要的事情 有趣的事情 1 直接表述最重要的事实

  19.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2 直接表达或者暗示,报道的主体部分就是对导语的展开,对导语中思想的具体阐述。 能够引出主题

  20.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本报讯 2月2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雾“裹”住了南京城。由于之前刚刚下过雨,近地层相对湿度较大,起雾也很正常。然而,怪就怪在这雾居然是酸的。

  21.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3 人的注意力在同一时间只能关注一件事,导语需要简洁的文字,目的就是告诉读者报道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内容多了,反而让人抓不到重点。 只包含一个基本思想

  22.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本报讯 湖北省环保厅最近对汉北河流域污染源总量调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并研究编制汉北河流域特征污染因子总量排放控制办法,针对流域各地的产业布局和环境特点,省环保厅将工作重心放在百姓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上,着力解决群众呼声强烈的污染问题。 这个导语内容有点多,说了三件事。

  23.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4 好的导语应该简洁有力、具体生动,而不是概括性叙述,不要用太多的修饰辞,或者复杂的句子。 使用具体的名词和生动的行为动词

  24.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禁止把“日前”、“近日”、“最近”、“不久前”等用词放在导语第一句句首。尽可能避免一开头出现“为了——”的句子,给导语“穿靴戴帽”。 5 特别提示

  25.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导语一:本报新德里2月14日电  “基础四国”第十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14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充分肯定了德班会议的成果,认为这是“基础四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结果。同时他重申了中方坚决反对欧盟单方面征收航空碳排放税的立场,认为欧盟的做法违反了国际公约和多边原则。

  26.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导语二:新华社电 由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组成的“基础四国”1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10次部长会议上共同反对欧盟强征航空碳排放税。 第二条导语比第一条好,一是简洁;二是把最重要的事实说出来了。缺点:句子长

  27.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导语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

  28.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导语四: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并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相关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29.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导语四比导语三好,具体点出了公众最关注的事情,就是PM2.5正式进入标准以及监测时间表;导语三比较笼统,属于概括性叙述,是本报的常见导语。导语不要为了简洁而变得抽象,导语的内容要具体一点。

  30.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导语五 本报长沙讯 湖南省常务副省长于来山在日前召开的全省环保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打好环境保护这场攻坚战。

  31.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本报这样的导语比较多,抽象而不具体,应该改写。 本报长沙讯 湖南省今年将在湘江流域打一场重金属污染治理硬仗,年底前630多家企业必须淘汰出局。

  32.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以一个事例、一则趣事、一个场景、一个人的话语等来制作导语 通讯导语要求 给读者留下悬念 2 暗示主题或表达主题的某一方面 使用具体的名词和生动的行为动词

  33.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例1: 中国近海环境沦陷 四大渔场已名存实亡

  34.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几乎都是填海填出来的。”10月中旬的某天,出租车司机指着仪表盘上的数字对记者说,“从锦州港到龙栖湾大约有十几公里”。

  35.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锦州市区原本离海边尚有30公里,但在迫切打造辽宁第二大沿海城市的“沿海突破战略”之下,原本大部分是滩涂和海面的龙栖湾通过填海造陆迅速崛起为一个崭新的工业、生活新区。其崛起速度之快,以至于在锦州地图上尚找不到龙栖湾新区的确切位置。

  36.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发生在锦州的故事,只是中国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海洋经济”的一个缩影。2006年以来,在向海洋要发展空间的思想指导下,临海省市纷纷制定各自沿海经济区发展规划,“蓝色经济”口号响彻大海之滨。中央亦顺势在今年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陆海统筹战略。

  37.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点评: 以一个地方的事例引出更大的报道话题,就是海洋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38.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例2: 欧洲光伏补贴扎堆猛跌 电站开发仍可期

  39.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从2月起,强烈寒流席卷了欧洲大部分地区,暴雪天气使多个国家迎来最寒冷的冬季。西班牙此时气温百年不遇地低至零下3度,刘佳勇不得不“躲”在酒店上网。

  40.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作为福能集团的董事长,刘最主要的业务就是帮助中国的光伏企业分销组件,并在欧洲各国承建光伏电站。但眼下的这场大雪将欧洲大地冰峰为冻土,和欧洲各国的同行们一样,刘手下的在建项目也都暂停施工。

  41.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点评: 用新闻人物的一个生活或工作场景开头。

  42.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例3: 习近平“强化”中美经贸关系 企业团采购271亿元美元大单

  43.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8盏水晶吊灯,34根红色大理石柱,近200只镶金酒杯,玫瑰花和红酒。 2月14日中午,美国政府在国务院富兰克林宴会厅高规格接待了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等中国嘉宾。在中美关系徘徊于滑向冲突边缘的当口,当天的互动备受瞩目。

  44.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点评 用一个华丽的场景描写开头,暗示中美双方高度重视、努力巩固双方经贸关系。

  45.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例4: 浏阳镉污染病理追踪: 暴利之诱与监管之缺

  46.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浏阳河是一首传唱的歌谣。但依河而居的,还有那些掌握重金属暴利的利益者们。

  47.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8月3日上午,浏阳市镇头镇双桥村。以湘和化工厂为圆心向外500米延伸,周围田野里的庄稼渐次呈现出深黄色、黄绿色、绿色三种不同颜色,晒在水泥地上的稻谷谷壳上透着黄褐色。离工厂300米开外,就是著名的浏阳河。

  48.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这是浏阳镉污染事件所表面能看到的。 新华社消息说,截至7月31日,在已出具的2888人的有效检测结果中,尿镉超标509人,这是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中不容易看到的部分。

  49.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点评: 直接点题,表明立场,就是追逐暴利造成了镉污染事故

  50. 稿件是否有吸引人的开头? 例5 赔偿方案难产 康菲石油挑战法律监管双重漏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