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577 Views
实验三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福建医科大学 省立临床学院 陈金花. 血细胞发育规律. 细胞体积: 由大逐渐变小。但巨核细胞则与此相反,胞体由小变大;早幼粒细胞可比原粒细胞稍大。. 血细胞发育规律. 细胞质: 量:由少逐渐增多。 颜色:由由深蓝色变浅染、甚至淡红,红细胞系最终变为橘红色。 颗粒:粒细胞系原粒细胞无颗粒,早幼粒细胞出现非特异性颗粒,中幼粒细胞以后则出现中性、嗜酸性或嗜碱性特异性颗粒;红细胞系胞质中一般无颗粒。. 血细胞发育规律. 细胞核
E N D
实验三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福建医科大学 省立临床学院 陈金花
血细胞发育规律 • 细胞体积: 由大逐渐变小。但巨核细胞则与此相反,胞体由小变大;早幼粒细胞可比原粒细胞稍大。
血细胞发育规律 • 细胞质: • 量:由少逐渐增多。 • 颜色:由由深蓝色变浅染、甚至淡红,红细胞系最终变为橘红色。 • 颗粒:粒细胞系原粒细胞无颗粒,早幼粒细胞出现非特异性颗粒,中幼粒细胞以后则出现中性、嗜酸性或嗜碱性特异性颗粒;红细胞系胞质中一般无颗粒。
血细胞发育规律 • 细胞核 • 大小:由大变小,核形由规则变为不规则,甚至分叶。巨核细胞系的核由小变大,红细胞核变小,始终呈圆形,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 • 染色质:结构由细致疏松逐渐凝集变为紧密粗糙。着色则由浅变深。 • 核仁:由清晰可见到消失。 • 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
血细胞发育规律 • 细胞核/细胞质比值: 由大变小,即由核大质少到核小质多。巨核细胞则相反。
原 红 细 胞Normoblast • 胞体大,直径15~22um,细胞外缘可见伪足,胞浆量少,呈深蓝色,部分核周可见淡染区,胞核圆形居中,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较原粒粗密着色深,核仁1-5个.
早 幼 红 细 胞Basophilic normoblast 胞体变小,胞浆量变 多变浅,仍可见淡染 区及伪足,核染色 质 聚集成小块状,核 仁消失.
中 幼 红 细 胞Polychromatic normoblast • 胞浆内出现血红蛋 白呈嗜多色性,核染色质 聚集成团块状,似车轮 状,可见副染色质.
晚 幼 红 细 胞Ortho-choromatic normoblast • 胞浆量多,呈粉红色, 核染色质聚集成大 团块状,染紫黑色.
原 粒 细 胞Myeloblast 胞体大,胞浆量少成淡 兰色,核圆形,核染色 质成细沙状,核仁 1-3 个清晰易见
早 幼 粒 细 胞Promyelocyte • 胞体较原粒大,核 染色质聚集,核仁可有可无,胞浆呈淡兰色,含有大小,形态,数量不一,分布不均的紫红色非特异性颗粒。
中幼粒以下阶段 胞浆中出现特异性颗粒,从核的凹陷程度来划分各个阶段,从特异性颗粒的不同划分为嗜酸,嗜碱性及嗜中性。
原巨核细胞 • 原巨核细胞:核 • 仁不甚清晰;胞 • 质量较少,深蓝 • 色,边缘常有不 • 规则突起。
幼巨核细胞 幼巨核细胞:胞体明显增大。胞核开始有分叶、核形不规则并有重叠,核仁模糊或消失。可有有少量嗜天青颗粒。
颗粒型巨核细胞 • 颗粒型巨核细胞: • 胞体明显增 • 大,胞核明显增 • 大,高度分叶,胞 • 质极丰富,充满大 • 量细小紫红色颗粒
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 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 胞质周缘部分已裂解 为血小板脱落
单核细胞系统 原单核细胞: 核仁大而清楚。不含颗粒。 幼单核细胞: 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可见许多细小、分布均匀的淡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单核细胞: 无核仁;胞质充满多数细小、分布均匀、细尘样淡紫红色颗粒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切迹、扭曲或折叠。胞质丰富,边缘常不整齐,有时可有伪足状突起
淋巴细胞系统 • 原淋巴细胞: 核仁明显,不含颗粒。 • 幼淋巴细胞: 核仁模糊或消失。可有数颗深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 淋巴细胞:
细胞学检查的内容:低倍镜 • 1 取材:骨髓特有细胞,骨髓小粒,油滴 • 2 涂膜薄厚 • 3 染色满意程度 • 4 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 5 观察巨核细胞 • 6 注意有无异常细胞
油镜观察 • 选择有核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着色良好的涂膜体尾交界部位作油浸镜检查 • 有核细胞分类计数:在油浸镜下连续分类计数200个有核细胞。累计粒细胞系总数和幼红细胞总数,计算粒红比例(G:E)。巨核细胞另行单独计数,故不计入;分裂、退化或破碎细胞在分类计数时也不计入,如这类细胞在涂片中较多见,则在检查报告中另作描述 • 观察细胞形态: 必要时还需注意有无寄生虫。
血片观察 • 估计WBC 数量 • WBC分类,形态描述 • RBC大小,形态,着色及有无有核红 • 估计血小板数量,形态描述 • 必要时注意有无寄生虫,如疟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