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k likes | 1.38k Views
科学整合教学资源, 提高复习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三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陆建生 联系电话: 18961189157 邮箱: scz16@126.com. 一、管理资源: 主要指制度、计划的管理以及教师的管理。. 语文总复习的计划性主要表现 :. 1 .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2 .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3 .有灵活性. 二、课堂教学资源: 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在数 外 理的夹缝中求生存,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因此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尤为重要。. 1 、 构建高三复习课的科学教学模式 2 、 克服复习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误区 3 、 进行有计划的专项系列化精细化训练.
E N D
科学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复习针对性和有效性―――高三语文复习备考策略科学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复习针对性和有效性―――高三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陆建生 联系电话:18961189157 邮箱:scz16@126.com
一、管理资源: 主要指制度、计划的管理以及教师的管理。
语文总复习的计划性主要表现: 1.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2.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3.有灵活性
二、课堂教学资源: 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在数外理的夹缝中求生存,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因此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尤为重要。
1、构建高三复习课的科学教学模式 2、克服复习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误区 3、进行有计划的专项系列化精细化训练
专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出示复习目标 解说复习要点 进行例题解析 归纳复习方法或解题方法 实施复习训练 反馈复习信息 采取矫正措施
三、教材资料资源: 科学利用课本,注意对接高考。 重点研究江苏高考命题走向。
【综述】江苏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点与题型稳定,语音、成语、病句中选考两题,为选择题;概括与表达各选一题,为主观表述题。 具体考查又有变化: 语音题,考查内涵稳定,考查外延拓展; 成语题,考查外延稳定,考查内涵拓展; 病句辨析题,考查外延稳定,考查内涵也稳定; 表述题,考查外延拓展,考查内涵也拓展。
语音考查:考查内涵稳定,考查外延拓展。 江苏高考从2004年单独命题至2010年,语音辨读是必考题,2011年空缺一年,2012年又恢复了语音考查。 考查重点是: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和意义的相关性。也就是说,主要区别声母与韵母的读音。 涉及范围: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 考查内涵:因义异或声母不同,或韵母不同,或声母韵母均不同。
但外延有所拓展:2006年2007年考查因义而定读音的多音字,2008年增加声旁异读的形近形声字,变成“多音字+形近字”的格式,而2009年2010年又回到纯考多音字辨读;2012年增加了同音字辨读,形成“形近字+同音字”的格式,有四组形近字,八组同音字。实际上是“形近字”“多音字”声母与韵母读音区别的一种转化。但外延有所拓展:2006年2007年考查因义而定读音的多音字,2008年增加声旁异读的形近形声字,变成“多音字+形近字”的格式,而2009年2010年又回到纯考多音字辨读;2012年增加了同音字辨读,形成“形近字+同音字”的格式,有四组形近字,八组同音字。实际上是“形近字”“多音字”声母与韵母读音区别的一种转化。
2012年考题。“忏(chàn)”与“阡(qiān)”,属形近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帛(bó)”与“悖(bèi)”,声母同,韵母不同,实际上要辨读形近字“脖”“勃”“悖”的读音,不要误读“悖”;“昭(zhāo)”与“着(zhuó)”声母同,韵母不同,实际上辨读多音字“着”(着数,着迷,沿着,着陆)的读音。再如,“濒临/彬彬有礼”,实际上辨读形近字“濒临”与“频繁”“频仍”的声母读音;“荒诞/肆无忌惮”,实际上辨读形近字“荒诞”与“蔓延”“筵席”,“肆无忌惮”与“殚精竭虑”“禅悟”“禅让”的声母读音;“复辟/刚愎自用”,实际上辨读多音字“复辟”“辟谷”与“辟谣”、形近字“刚愎自用”与“腹稿”“覆辙”“馥郁”的声母韵母读音。2012年考题。“忏(chàn)”与“阡(qiān)”,属形近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帛(bó)”与“悖(bèi)”,声母同,韵母不同,实际上要辨读形近字“脖”“勃”“悖”的读音,不要误读“悖”;“昭(zhāo)”与“着(zhuó)”声母同,韵母不同,实际上辨读多音字“着”(着数,着迷,沿着,着陆)的读音。再如,“濒临/彬彬有礼”,实际上辨读形近字“濒临”与“频繁”“频仍”的声母读音;“荒诞/肆无忌惮”,实际上辨读形近字“荒诞”与“蔓延”“筵席”,“肆无忌惮”与“殚精竭虑”“禅悟”“禅让”的声母读音;“复辟/刚愎自用”,实际上辨读多音字“复辟”“辟谷”与“辟谣”、形近字“刚愎自用”与“腹稿”“覆辙”“馥郁”的声母韵母读音。
复习建议: 语音复习,宜采用“精选读记辨析”法。 立足声韵精选多音字、形近字组成的词语(双音节词与成语),进行辨析性读的训练。先朗读词语或句子,重在多音字形近字的朗读,重在体会声母与韵母的区别;再进行默读辨析训练。
成语运用考查:考查外延稳定,考查内涵拓展。成语运用考查:考查外延稳定,考查内涵拓展。 成语运用正误辨析,除2009年外,也成为必考题。考查的内容已经突破考点“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2011年考查成语书写,2012年考查根据语境选填成语,实际上是近义成语比较选用。但都在理解成语意义这一范围内。现代汉语词语尤其成语,本来就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可见,成语考查涉及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具体有:成语书写,成语运用,成语比较选用,成语替换成语(误)、句子或短语。凡书写,与含义有关;凡运用,与理解含义和运用语境都有关。可见,成语考查涉及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具体有:成语书写,成语运用,成语比较选用,成语替换成语(误)、句子或短语。凡书写,与含义有关;凡运用,与理解含义和运用语境都有关。 理解成语重在:感情褒贬,使用对象,语境一致,形近混淆,前后矛盾,望文生义(前三种为重中之重)。 复习建议: 成语复习,应当利用好积累的复习经验,适当拓展:熟读含义,辨析语境;分类复习,综合训练。
“病句辨析”考查:考查外延稳定,考查内涵也稳定。“病句辨析”考查:考查外延稳定,考查内涵也稳定。 重点在辨析语义性错误和结构性错误,涉及六种典型类型。除2010年、2012年外,其余年份都考查了病句,而且有成语、病句轮考的倾向。由于考查比较稳定,复习时可以利用辨析病句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资料,但要摒除细琐讲解与大量练习的方法,筛选出一些有效可行的辨析方法。
复习建议: 由于考查比较稳定,复习时可以利用辨析病句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资料,但要摒除细琐讲解与大量练习的方法,筛选出一些有效可行的辨析方法。 一般可以从语句“表意”(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与“结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两方面出发,抓住有“特征”的病句与无“特征”的病句,按照“细类集中讲练→综合检测训练”的步骤,遵循一定的思路去辨析。指导学生通过典型的题目总结出这两方面的一些规律,再通过适量的训练巩固消化
语言运用表达题:考查外延拓展,考查内涵也拓展。语言运用表达题:考查外延拓展,考查内涵也拓展。 大体分两类:一是考查对某个语段内容和表达的理解,属中等难度题和难题,要求筛选信息,提炼整合,概括表达。所选材料既有社会科学的,又有自然科学的,多涉及社会关注的学术前沿话题。导向是关心现实,光泛阅读;提高理解能力;善于概括,简要表达。二是考查按要求进行语言表达,属中等难题和难题。要求符合语境,表达得体,采用一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为了增加区分度,这类题目涉及文化、文学方面信息的考查,体现语文素养。选材力求与当下重大事件相关。(江苏高考说明“简要说明”)
语言运用的一般考查都是第3题“根据要求概括语段要点”,第4题是“根据要求进行语言表述”,材料均为文字材料。概括要点或寻找关键词是江苏高考青睐的题型:2008年考查提取“战略环境评价”定义主要信息的三个关键词,2009年考查“概括说明‘洼地效应’”,2010年考查提取“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2011年概括“我国地震海啸发生可能性较小的主要理由”。2012年两题的考查有明显拓展,一改江苏高考青睐的“概括要点或寻找关键词”的题型,而兼及“理解并概括材料内容要点”与“根据要求进行语言表述”两个方面要求,材料涉及文字材料和漫画材料两种。语言运用的一般考查都是第3题“根据要求概括语段要点”,第4题是“根据要求进行语言表述”,材料均为文字材料。概括要点或寻找关键词是江苏高考青睐的题型:2008年考查提取“战略环境评价”定义主要信息的三个关键词,2009年考查“概括说明‘洼地效应’”,2010年考查提取“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2011年概括“我国地震海啸发生可能性较小的主要理由”。2012年两题的考查有明显拓展,一改江苏高考青睐的“概括要点或寻找关键词”的题型,而兼及“理解并概括材料内容要点”与“根据要求进行语言表述”两个方面要求,材料涉及文字材料和漫画材料两种。
第3题考查重点:在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整合,简要表达。第3题考查重点:在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整合,简要表达。 主要涉及概括语段要点(主要观点与结论或成果、主要依据与角度、分层要点或关键词);过程与变化的环节或阶段、定义或诠释,可能涉及新闻要点概括;理解语言的深层含意(言外之意)并概括、表达。 题型:“概括要点”,“提取关键词”“概念定义(诠释)”“语言转换(深意概述)”题型。其中,前两种是江苏高考青睐的题型,后一种是考查拓展的趋势。从阅读本质来说,都是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与综合概括。
第4题的考查重点:在明确表达要求的基础上,表达符合得体、规定的句式与修辞手法。第4题的考查重点:在明确表达要求的基础上,表达符合得体、规定的句式与修辞手法。 这是一道考查内容丰富、考查形式多样的题目,也是最能体现学生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的题目。主要涉及表达讨论式观点与理由、表达对现象和事实的留言式思考与感悟、祝愿语或按语、仿写或承接、图文解读、比较(文字或图表)、语言转换等内容。 主要题型:讨论类题型,感悟类题型,祝愿类题型,导语按语类题型,图文解读类题型,语言转换类题型,仿写承接类题型。前三类题型是重点,后三类题型是拓展趋势,最后一类逐渐淡出或并入其他类题型。考查中常带入文学文化常识。复习时可以按题型复习。
复习建议: 复习语言表述题,最好要改变原有遵循“考点”逐点复习的思路,从“概括”与“表达”两个方面,按照“概括或表达的要求”“选材与题型类别、特点”“思路与方法”等几个环节重新组织复习。
【综述】江苏高考文言文题材2008年前主要选自史书人物传记。2009年选用汪琬的《书沈通明事》,2010年选用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1年选用了苏轼的《陈公弼传》,2012年选用苏辙的《伯父墓表》。其倾向鲜明:选文逐渐由“史书”人物传记转为名家单篇,文章以叙为主(区别于加试部分的议论),带有评价;选文重记述个性鲜明、性格特异或品德杰出的人,可读性强。
文言文考查题型与考查内容、要求都保持稳定,讲究规范。文言文考查题型与考查内容、要求都保持稳定,讲究规范。 题目2005年前为5题,2006年开始稳定为4题,三题为单项选择,分别是实词解释、信息筛选与内容辨析,属容易题或中等难度题;另一题是翻译,有一定难度。翻译关键:注意重点实词、虚词的翻译,语气的表达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注意语境,要注意把握整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做到句不离篇,句意正确通顺。 应当是比较成熟大家也比较熟悉的典型考法。可以充分用好有效经验。
复习建议: 遵循原则设计复习:立足高考设计,活用教材教学,着眼课外训练,针对问题讲评,心系学生归纳,让学生在训练中积累,在讲评中提高。 强化三个意识:文言意识,语境意识,翻译意识。 分步熟悉掌握45个重点词、25个次重点词和20句典型句翻译。 前期复习要重视整体阅读指导,平时训练讲评要重视充分利用资料。
2012年:选材苏辙《伯父墓表》 考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多: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 C.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
实词考查是稳定而典型的题,大家比较熟悉,要求都为选误,重点考查常见而意义古今区别明显容易误解的词,以及活用、双音节构成的古今异义词。实词考查是稳定而典型的题,大家比较熟悉,要求都为选误,重点考查常见而意义古今区别明显容易误解的词,以及活用、双音节构成的古今异义词。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益:动词,扩充,增强。
这道题难度不大。如果仅讲答案,资源就浪费了,应当拓展复习。这道题难度不大。如果仅讲答案,资源就浪费了,应当拓展复习。 “益”是一个使用活泼的词,可以作动词、形容词、副词、名次等,也常见同“溢”。 “多”解释成“称赞”教材中没有出现过,在《史记·管仲列传》虽有“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但选入教材时被删掉
“许”解释“期望”比较少见,宋代陆游《书愤》中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这里的“许”解释“期望”。“许”解释“期望”比较少见,宋代陆游《书愤》中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这里的“许”解释“期望”。 “循吏”也是学生陌生的词,循吏是奉公守法的官吏,说白了就是好官,《史记》中有《循吏列传》。 “矫”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词,《五人墓碑记》中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市民”在文言文中是两个词,应该读成“市 / 民马”。这是学习文言文中常遇到的现象,但要有这种文言意识。
在复习训练中,无论是教材还是训练选文,都要注意这些重要的但学生接触不多的词语。尤其在讲评一篇训练选文,眼光不要仅盯住几道题,而要看一下全文,但凡重要的词(理解句意关键的词),不妨讲一讲或设计练习练一练,如本文中的“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以太夫人忧去官”“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辙幼侍伯父”。在复习训练中,无论是教材还是训练选文,都要注意这些重要的但学生接触不多的词语。尤其在讲评一篇训练选文,眼光不要仅盯住几道题,而要看一下全文,但凡重要的词(理解句意关键的词),不妨讲一讲或设计练习练一练,如本文中的“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以太夫人忧去官”“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辙幼侍伯父”。
【综述】江苏高考单独命题九年:《征人怨》(唐·柳中庸)(2004年);《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唐·李益)(2005年);《鹧鸪天·室人降日》(元·魏初)(2006年);《鹧鸪天·送人》(宋·辛弃疾)(2007年);《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2008年);《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宋·岳飞)(2009年);《送魏二》(唐·王昌龄)(2010年);《春日忆李白》(唐·杜甫)(2011年);《梦江南》(唐·温庭筠)(2012年)。【综述】江苏高考单独命题九年:《征人怨》(唐·柳中庸)(2004年);《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唐·李益)(2005年);《鹧鸪天·室人降日》(元·魏初)(2006年);《鹧鸪天·送人》(宋·辛弃疾)(2007年);《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2008年);《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宋·岳飞)(2009年);《送魏二》(唐·王昌龄)(2010年);《春日忆李白》(唐·杜甫)(2011年);《梦江南》(唐·温庭筠)(2012年)。
古诗鉴赏的选材方向、命题重点、题型比较稳定、成熟。命题的具体要求和题干表述上略有变化。古诗鉴赏的选材方向、命题重点、题型比较稳定、成熟。命题的具体要求和题干表述上略有变化。 从选材范围看,古诗鉴赏青睐唐诗宋词;从题材来说,怀古怀人诗居重;从题型看,重内容理解、情感抒发、表现手法。 我们应当认真研究选材与题型的特点。
例如:古诗句表达艺术赏析题。 赏析古诗句,重点在表达语言与表达艺术方面,要有内容简析。2012年题:赏析结句“摇曳碧云斜”(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斜落消沉在天边)。结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或象征的手法,借“碧云斜”表达或象征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表达或象征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如果单考修辞手法,则在题干中会指明,如“‘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2008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009年)。 一般题目表达为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或赏析诗句,如“‘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007年),“‘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011年),都侧重在借景抒情方面。
复习古诗句表达艺术,应当引导学生首先考虑其抒情特色,其次才考虑其表现手法,最后才从具体诗句出发考虑修辞手法。复习古诗句表达艺术,应当引导学生首先考虑其抒情特色,其次才考虑其表现手法,最后才从具体诗句出发考虑修辞手法。
复习古诗建议: 对2008年至2012年这5年古诗考查的选材、题型与内容作一个全面的分析与归纳,思考新一届复习的思路。一轮复习要坚持“三个重点三个延伸”:选材,唐诗宋词(唐诗绝句五律宋词小令为重点)为重点,名家经典为重点,延伸至“标志性特色优秀篇目”;题材,怀古怀人为重点,延伸至“思妇哀怨”“山水田园”;题型,内容感情、表现手法为重点,延伸至“形象分析”“层次结构分析”。同时,重视古诗复习训练方法的改进,题型与题材交替复习训练。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3分)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4分)
9.(1)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1点1分,共3分)9.(1)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1点1分,共3分) (2)①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1分)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1分)②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1分) (3)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1分)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1分)②这些景物凄冷萧条(1分),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1分)
2012年的默写,把目光转向高中教材,课内名句均选择高中背诵内容,不涉及初中内容,课外名句一句两空,选择选修教材《〈论语〉〈孟子〉选读》“修养的境界”第一则选材,“修养的境界”是常见名句比较集中的的专题。这是江苏单独命题以来,默写题最注重教材的一次命题。 名篇名句默写从2008年开始,稳定中体现微变。稳定在8分,高中、初中、课外兼顾;开始突出高中教材有关名句。 拿满分或高分(7分)应当是名句默写的复习目标。为了便于了解与分析,我们对江苏2004-2012年的默写情况作一统计(如表)。
这张简表告诉我们:(1)经典名篇可以重复考查,但涉及的语句不会重复;名篇中的语句不一定是名句;(2)高中篇目:一篇文章考过之后,隔一到两年会再考一次。经典与重要的名篇,今年考过的篇目,到下一年仍会有一篇考到,但具体句子不重复,如《劝学》考查三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009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010年)。初中篇目:除《论语》之外,其余的篇目没有重复。(3)课外名句默写,一定是名句,与教材有关篇目、内容或生活、重要材料(包括重大事件、活动、新闻、讲话)经常引用有关;主要选材于《论语》《诗经》等经典作品。这张简表告诉我们:(1)经典名篇可以重复考查,但涉及的语句不会重复;名篇中的语句不一定是名句;(2)高中篇目:一篇文章考过之后,隔一到两年会再考一次。经典与重要的名篇,今年考过的篇目,到下一年仍会有一篇考到,但具体句子不重复,如《劝学》考查三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009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010年)。初中篇目:除《论语》之外,其余的篇目没有重复。(3)课外名句默写,一定是名句,与教材有关篇目、内容或生活、重要材料(包括重大事件、活动、新闻、讲话)经常引用有关;主要选材于《论语》《诗经》等经典作品。
复习名篇名句背诵要重视选材与方法。 选材上,先课内再课外,先高中再初中;课内先熟悉未考过的篇目,再熟悉2011年前考过的篇目;课外,重视《论语》《孟子》等经典中的名句,同时也要注意搜集与教材有某种联系的经典诗文名句及近代名人名言(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伟人)。 方法上,分散背诵默写,集中检查;有背必有默,以默促进背。(建立“晨读制”,按序选编语音、成语、名句名篇组成“晨读篇”。)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小说阅读 2012年文学作品考查选取师陀的《邮差先生》,是京派作家师陀的早期作品。京派的基本风貌、特征: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扬抒情写意小说的长处,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炉;风格平和、淡远、隽永;语言简约、古朴、活泼、明净。其中主要的小说作家有废名、凌叔华、沈从文、林徽因、芦焚(师陀)、萧乾、汪曾祺以及杨绛、张中行等;林海音继承京派精神成就显著的女作家;史铁生则是后起之秀,被称为“新京派作家”。他们常常用散文的笔调写小说,如《边城》,或用小说笔法写散文,教材《老王》类似这样的散文。
江苏高考小说阅读:2008年《侯银匠》(汪曾祺);2010年《溜索》(阿诚);2011年《这是你的战争》(宗璞);2012年《邮差先生》(师陀)。这些小说或节选,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情节。(其实,教材中《边城》(节选)、《最后的常春藤叶》等,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情节。) 新课标卷2011年《血的故事》(林海因),2012年《马裤先生》(老舍)等小说也是如此。 完全用传统的小说知识复习小说必然跟不上高考的要求。
复习建议: 我们应当调整复习小说思路,借鉴一点“叙述学”的有用知识去阅读分析小说:情节与叙事的过程、叙事方式,以及前后关系(交代关系,铺垫关系,补充关系或充实关系,因果关系或者依据关系);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及故事叙述者(叙述角度)的形象特点与作用;人物形象的生活状态、命运结局及其原因(周围人物影响,社会背景,自然环境,自身内心因素);典型环境(包括人们的生活场景、生活特点与社会背景)及典型景物的特点与作用;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的特点和作用,等等。
14题 文学作品写作技法的探究: 14.2011年《这是你的战争!》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 【解题思路】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心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特定的景物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或:点明时间,暗示社会背景,渲染氛围;暗示情节的发展;衬托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