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331 Views
音樂 世界. 財二乙 D10112248 賴劭昱. 音樂. 音樂 ,廣義而言,是指任何以聲音組成的藝術。英文Music一詞源於 古希臘語 的μουσική(mousike),意即繆斯(muse)女神的藝術。而中文的音樂二字,許慎《 說文解字 》解釋為「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認為音樂和聲音的區別,在於音樂需要透過人心去想像和創造。音樂可分為 創作 、 演奏 、 聆聽 三個過程,在不同文化和社會,對於音樂的過程及其重要性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西非鼓樂里,每個人皆是參與者,人們不會區分作曲者、演奏者和聆聽者的身份。. 音樂的功能.
E N D
音樂世界 財二乙D10112248 賴劭昱
音樂 • 音樂,廣義而言,是指任何以聲音組成的藝術。英文Music一詞源於古希臘語的μουσική(mousike),意即繆斯(muse)女神的藝術。而中文的音樂二字,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為「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認為音樂和聲音的區別,在於音樂需要透過人心去想像和創造。音樂可分為創作、演奏、聆聽三個過程,在不同文化和社會,對於音樂的過程及其重要性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西非鼓樂里,每個人皆是參與者,人們不會區分作曲者、演奏者和聆聽者的身份。
音樂的功能 • 音樂是一種符號,一種聲音符號,表達人的所思所想。是人們思想的載體之一。音樂是有目的的,是有內涵的,其中隱含了作者的生活體驗,思想情懷。音樂從聲波上分析它介於噪聲和頻率不變的純音之間,從效果上講它可以帶給人美的享受和表達人的情感。 • 音樂是社會行為的一種形式,通過音樂人們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體驗。在歌曲中這種作用表現得最為突出。
音樂理論 • 古代偉大音樂家的創作和民歌的流行基本是憑藉靈感產生的,後來的學者在研究這些能流行多年的音樂,逐漸總結出理論,其後的音樂家就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創作。 • 音樂理論證明哪些音樂能被大多數人接受,使人感到悅耳。現代並結合物理聲學的研究結果,使理論不斷發展完善。 • 但音樂理論也有其局限性,現代音樂理論主要是在西方古典音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時也面臨無法解釋的現象。例如根據音樂理論,小二度音是最不和諧的和聲,但中國的琵琶其中有兩根弦的主音卻是二度音程;現代搖滾音樂根據音樂理論是最不和諧的噪聲,卻受到如此多人的歡迎。音樂理論仍然面臨著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完善的問題。
器樂 • 器樂是相對於聲樂而言,完全用樂器演奏而不用人聲或人聲處於附屬地位的音樂。演奏的樂器可以包括所有種類的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有的器樂曲也應用部分人聲,一般沒有歌詞只是作為效果,但部分作曲家有時也加入一些人聲,例如貝多芬寫作的《第九交響曲》中也加入合唱部分《歡樂頌》,但正確來說交響曲大部分為器樂而做,較少為了聲樂而做。所謂的管樂就是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樂器。
西方音樂 • 西方音樂主要指歐洲的音樂,由於歐洲歷史上統治階層比較重視音樂,因此許多音樂家都得到資助和保護,發展出比較完善的音樂理論。目前西方的音樂理論在全世界的音樂界佔有主導地位,歐洲音樂界發展的記譜法和作曲的程式得到世界的公認。
節奏藍調 • 節奏藍調(英文:Rhythm and Blues,簡稱:R&B或RnB,中國大陸作節奏布魯斯,港澳作節奏藍調,馬新作節奏藍調 ),又稱節奏怨曲。是一種美國非裔藝術家首先採用,並融合了爵士樂、福音音樂和藍調音樂的音樂形式。這個音樂術語由是美國告示牌(Billboard)於1940年代末所提出。
電子音樂 • 電子音樂,亦簡稱電音,是使用電子樂器以及電子音樂技術來製作的音樂;而創作或表演這類音樂的音樂家則稱為電子音樂家。一般而言,使用電子機械技術與使用電子技術製作的聲音是可以區別的。[1]使用電子機械製造聲音的設備有電傳簧風琴(英語:Telharmonium)、漢門式電風琴(英語:Hammond organ)與電吉他;而純粹的電子聲音製造設備則有特雷門、聲音合成器與電腦。[2] • 電子音樂一度幾乎完全與西方藝術音樂連結,但自從1960年代晚期以後,可負擔的起的音樂科技意味著使用電子方式製作音樂的方式變的越來越在流行的領域普遍。[3]今日的電子音樂包含各式各樣以及範圍從實驗藝術音樂到流行形式如電子舞曲。
嘻哈 • 嘻哈(英語:Hip-hop),是1970年代源自紐約市南布朗克斯與哈林區的非洲裔及拉丁裔青年之間的一種邊緣性次文化,繼而發展壯大成為新興藝術型態,並席捲全球。嘻哈包含饒舌、DJ、地板霹靂舞及塗鴉四大要素。另外,亦衍生出節奏口技、嘻哈時裝、嘻哈俗語等次文化。
新世紀音樂 • 新世紀音樂(英語:New Age music)又譯作新紀元音樂,是一種在1970年代出現的一種音樂形式,最早用於幫助冥思及潔浄心靈,但許多後期的創作者已不再抱有這種出發點。另一種說法是:由於其豐富多彩、富於變換,不同於以前任何一種音樂;它並非單指一個類別,而是一個範疇,一切不同以往,象徵時代更替詮釋精神內涵的改良音樂都可歸於此內,所以被命名為New Age,即新世紀音樂。
搖滾樂 • 搖滾樂是流行音樂的一種形式,通常由顯著的人聲伴以吉他、鼓和貝斯演出,很多形態的搖滾樂也使用鍵盤樂器,如風琴、鋼琴、電子琴或合成器。其他樂器,比如薩克斯管、口琴、小提琴、笛、班卓琴、口風琴或定音鼓有時也被應用在搖滾樂之中。此外,不太出名的曼陀鈴或錫塔琴等弦樂器也被使用過。搖滾樂經常有強勁的強拍,圍繞電吉他,空心電吉他,以及木吉他展開。
爵士樂 • 爵士樂(英語:jazz)是一種起源於非洲形成於美國的音樂形式。誕生於19世紀末的美國密西西比河畔港埠新奧爾良,在它之前是一些更早出現的美國黑人音樂(如藍調、福音歌曲等),而這些音樂是美國黑人根植於其非洲音樂傳統的基礎上,結合他們在現實中的遭遇創作出來的。早期藍調主要表現黑人的悲慘境遇和底層生活狀態(藍調的英文原字Blue除了指『藍色』之外亦有『憂鬱』之意),大多比較凄苦。福音歌曲主要是(向上帝)祈求平安,希望得到救贖。爵士樂在其發展過程中除了有黑人音樂的根源外,還吸收了如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諸多音樂元素,逐漸形成了今天多門多類的爵士樂,所傳遞的內容也更為多樣,不只是早期的「黑人風格」。
鄉村音樂 • 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也稱鄉村與西部(Country and Western),是一種當代的流行音樂,起源於美國南部與阿帕拉契山區。鄉村音樂的根源可追溯至1920年代,融合了傳統民謠音樂、凱爾特音樂、福音音樂及古時音樂[1]。1940年代,當鄉土音樂(hillbilly music)地位漸衰時,人們開始以統一的術語「鄉村音樂」作為稱呼,1970年代更大大普及,並在世界各地(除了美國及愛爾蘭)取代了「鄉村與西部」的稱呼[1]。 • 鄉村音樂出了兩位十分知名的暢銷歌手。一位是艾維斯·普利斯萊,人稱貓王,同時也是新音樂類型「搖滾樂」的代表人物。另一位,當代音樂家葛司·布魯克斯(Garth Brooks),擁有一億兩千八百萬專輯銷售量,則是美國史上最暢銷的歌手[2]。
中國音樂 • 先秦時代,禮樂制度被賦予維繫社會秩序的功能。在中國傳統思想裡,音樂與人心情感間的關係受到很大的重視,尤其儒家思想認為音樂對人性具有教化啟迪的作用,這在《詩經》大序、《禮記・樂記》、《荀子・樂論篇》、《史記・樂書》等作品中均可了解。甚至十三經中的《樂經》對音樂的功能也做了更深入的說明,惜今已失傳。 • 中國地域廣闊,民族繁多,各地的民間音樂素材非常豐富。現代中國吸收了西方音樂的理論來整理古代的文獻和民間音樂,編寫民族樂器的曲目,使中國音樂有了很大的發展。
二十世紀中期以後的流行音樂 • 二十世紀中期以後發展起來的流行音樂違背了古典音樂的理論,吸收了世界各地的地方音樂成分,強調了群眾參與,聽眾再也不是靜靜地聆聽音樂的旁聽者,而是熱烈的參與者。音樂回歸到原始的載歌載舞的形式,更能調動人們的情緒,因此受到年輕人的熱烈歡迎,打破地域、民族、國界的限制,在全世界廣泛流行。
其他地區音樂 • 音樂是自從人類出現後就伴隨著人類的進化而發展的,因此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形式和樂器,雖然世界各地的音樂理論發育並不平衡,但音樂風格各異,都有自己的發展道路。現代音樂廣泛吸收了世界各地的音樂素材,各地的音樂對世界音樂的發展都有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