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55 Views
病例分析--隐睾. 病例分析. 患者 男性 32岁 主诉:婚后不孕8年就诊 简要病史:婚后未采取避孕措施一直未孕。后来我院门诊就诊。 既往史:当地医院行包皮环切术史. 病例分析. 查体:患者男性外貌,体型适中,喉结突出;阴茎发育正常,阴毛分布均匀,双侧阴囊空虚,腹股沟区未扪及睾丸。 辅助检查:激素5项正常范围 染色体46 XY Y染色体未见缺失 精液检查离心后未见精子 CT:双侧大骨盆开口平髂棘水平处团块影. 病例分析.
E N D
病例分析 • 患者 男性 32岁 • 主诉:婚后不孕8年就诊 • 简要病史:婚后未采取避孕措施一直未孕。后来我院门诊就诊。 • 既往史:当地医院行包皮环切术史
病例分析 • 查体:患者男性外貌,体型适中,喉结突出;阴茎发育正常,阴毛分布均匀,双侧阴囊空虚,腹股沟区未扪及睾丸。 • 辅助检查:激素5项正常范围 染色体46 XY Y染色体未见缺失 精液检查离心后未见精子 CT:双侧大骨盆开口平髂棘水平处团块影
病例分析 • 治疗过程: • 术中探查发现双侧睾丸位于腹股沟内环口附近,腹膜外; • 保留睾丸及输精管动脉,离断提睾肌及睾丸引带,将睾丸一期固定于腹壁下耻骨上区; • 取部分睾丸组织送检排除恶变。
正常过程 • 妊娠7周:SRY基因启动睾丸分化 • 24-28周(75-80%)经腹股沟管至阴囊 • 妊娠30-32周完成下降 • 睾丸引带将睾丸固定于腹股沟管 • 约3%足月儿表现隐睾,70-77%患儿在3月内自动下降
分型 • 腹腔内 • 腹股沟管内 • 腹股沟外(耻骨上、耻骨下) • 异位(Denis-Browne小窝)
下降不良 • 内分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 雄激素 • 雌激素 • MIS(苗勒管抑制物) • 睾丸引带 • 腹腔内压 • 附睾
病生改变 • 未降睾丸位置与生殖细胞损害呈正比 • 间质细胞减少 • 支持细胞变性 • 生殖母细胞消退延迟 • 精原细胞成熟延迟 •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障碍 • 生殖细胞总数减少
并发症 • 不育症 • 癌变 • 疝气 • 睾丸扭转
治疗原则 • 未下降睾丸的解剖关系、位置、活力的判断 • 判断合并其他相关综合症可能 • 及时固定睾丸于阴囊内,防止睾丸生育或内分泌功能进一步受损 • 将睾丸永久固定于阴囊内正常位置,便于触诊 • 治疗不引起睾丸进一步损害
治疗原则 • 出生后6-12月内完成 • 一侧睾丸正常下降或青春期后男性 • 双侧隐睾,对侧睾丸缺如或腹腔内 • 先天单侧睾丸或双侧腹腔内隐睾
激素治疗(hCG+GnRH/LHRH) • 手术治疗(金标准) 充分游离睾丸及精索 对疝囊高位结扎,修复未闭鞘状突 骨骼化精索,在不破化血管完整性情况下无张力地移植到阴囊内独立位置 于阴囊内制造可容纳睾丸的浅窝
睾丸动脉 • 输精管动脉 • 提睾肌动脉
隐睾 触及与否 未及 可及 睾丸缺如 腹腔内型 手术探查并固定/切除 精索盲段 高位,距内环口2cm外 精索入内环 低位、距内环口2cm内 开放/腹腔镜 终止探查、对侧固定 鞘状突闭合情况 I期手术固定 分期固定 腹股沟探查
治疗要点 • 影线学检测不起关键作用 • 小儿双侧隐睾应排除雌雄间体情况 • 外科手术应于6-12月进行 • 激素治疗有效率低于20%,且于位置有关 • 隐睾中约20%不可触及,其中50%单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