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414 Views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第 4 课. 周灭商:牧野之战. 长子维行,笃生武王。 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 驷騵彭彭。维师尚父, 时维鹰扬。涼彼武王, 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 诗经 · 大雅 · 大明 》. 服. 外. 周人眼中的商朝. 外. 服. 内外服制: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朝强盛时,周围方国可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商朝衰败时,内服则很有可能变成外服的围攻焦点。因此,在西周文献中,仅把商朝称为大邦、大国。. 内服. 指挥姜太公. —— 许悼云: 《 西周史 》.
E N D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第4课
周灭商:牧野之战 长子维行,笃生武王。 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 驷騵彭彭。维师尚父, 时维鹰扬。涼彼武王, 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诗经·大雅·大明》
服 外 周人眼中的商朝 外 服 • 内外服制: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朝强盛时,周围方国可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商朝衰败时,内服则很有可能变成外服的围攻焦点。因此,在西周文献中,仅把商朝称为大邦、大国。 内服
指挥姜太公 ——许悼云:《西周史》
周王与地方势力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 • 政治上,诸侯被认为是国王的臣属,有些诸侯国的国君在中央机构任职。 • 经济上,诸侯要向周王贡纳各种方物,包括粮食、土特产品。 • 军事上,诸侯有义务率领本地的军队,参与周王的征伐战争。
西周的封建等级制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西周封建 等级制 (西欧)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奴隶 有血缘关系的宗法等级制。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井田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诗经·良耜》 畟畟良耜, 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 耜的尖刃多锋利, 南面那田先耕上。 播撒百谷的种子, 颗粒饱满生机旺。 《诗经·采芑》 薄言采芑, 于彼新田, 于此菑亩。 采呀采呀采芑忙, 从那边的新田里, 采到这边菑田旁。
周人眼中的商朝2 • 商人酗酒——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罔爱于殷,惟逸。 •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耽于逸乐, 不敬厥德是 殷人失去天命 的重要原因。 上天只佑助有 德之人。
(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建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建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尚书大传》 周公名旦,武王之弟 主要政绩: 一、辅佐武王,克商灭殷 二、三年东征,平定天下 三、分封诸侯 四、制礼作乐
礼的来源 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范。 乐的来源 指音乐、舞蹈、歌咏等。因此,在祭祀、宴享、朝贺等场合的礼节仪式中,都规定了与之相配合的各种音乐。
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征 请期 亲迎 敦伦 婚礼 冠礼 嘉礼
礼 乐 yi 八佾舞 九鼎 天子 七鼎 六佾舞 诸侯 五鼎 卿大夫 四佾舞 三鼎或一鼎 二佾舞 士
制礼作乐的目的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乐记》 礼的本质是“异”,即差异,用来确定社会各等级间的身份差异和权利义务。 乐的本质是“同”,以音乐及其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礼乐制度的意义 • 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人事,把尊礼看作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 • 产生“敬天保民”的新思想,对后世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封邦建国体制既是中国大一统进程的一部分,也体现了周朝的包容性。礼乐制度则表现了中华文明求‘同’存‘异’之精神。由此可知,西周时期,实在是中国历史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中国特色的文明,其深基从这里真正地扎下了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