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336 Views
第四章 计划与决策. 一、计划概述 二、决策概述 三、决策方法. 一、计划概述. 1 、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的有关未来行动方案的建议说明。 广义的计划包括定义组织目标,制订全局战略,并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具体任务的安排。凡指向未来的活动都属于广义计划的范畴。 狭义的计划是指未来行动的具体安排。 非正式计划仅限于决策阶段对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作出概要的策划。非正式计划不容易在组织中进行交流和扩散,计划的内容也往往比较粗略且缺乏连续性。所以,在规模较大、管理工作较规范的组织中,就需要编制正式的计划。.
E N D
第四章 计划与决策 一、计划概述 二、决策概述 三、决策方法
一、计划概述 1、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的有关未来行动方案的建议说明。 广义的计划包括定义组织目标,制订全局战略,并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具体任务的安排。凡指向未来的活动都属于广义计划的范畴。 狭义的计划是指未来行动的具体安排。 非正式计划仅限于决策阶段对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作出概要的策划。非正式计划不容易在组织中进行交流和扩散,计划的内容也往往比较粗略且缺乏连续性。所以,在规模较大、管理工作较规范的组织中,就需要编制正式的计划。
一、计划概述 2、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计划的制定离不开决策,决策是计划的先期工作,计划则是决策的逻辑延续。不过,计划工作的范围和内容较决策深入而且具体。组织通过正式而精细地制定计划,会促使所形成的决策落到实处,既具体、可操作,同时又相互支持、彼此协调。 正式计划的制定则是一个包括了环境分析、目标确定、方案选择以及计划文件编制这一系列工作步骤的完整的过程。该过程往往会形成组织的一套计划书。计划书要详细、明确并明文规定组织的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什么样的全局性的考虑,并开发出一个全面的分阶段和分层次的计划体系,以综合和协调不同时期和不同部门的活动。可以看出,计划的制定过程是以决策为核心内容的。
一、计划概述 3、计划的作用 • 组织活动分工的依据。 • 组织活动资源筹措的依据。 • 组织活动的检查与控制的依据。
一、计划概述 4、计划的分类 • 按计划的时间期限分: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 按职能分:按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等 • 按影响程度和时间长短的不同分:战略计划、战术计划
一、计划概述 5、组织目标 • 组织在未来一个时期内要实现的目的。是管理者和一切成员的行动指南。 • 组织目标具有综合性、可分性、阶段性的特点。 • 组织目标的作用:决策的依据、效率评价的依据、考核的依据
一、计划概述 6、目标管理原理 由美国Drucker提出(1954《管理实践》)。 • 目标为中心的管理; • 目标网络为基础的系统管理 • 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式管理。
一、计划概述 7、目标管理的要素 • 明确目标 • 参与决策 • 规定期限 • 反馈绩效
一、计划概述 8、目标管理过程 • 目标确定 • 目标贯彻 • 目标考核/
二、决策概述 1、决策的定义 组织或个人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决策必须围绕目标。
二、决策概述 2、决策的有效性标准 • 决策的质量或合理性 • 决策的可接受性 • 决策的时效性 • 决策的经济性
二、决策概述 3、决策的特点 • 目标性 • 可行性 • 选择性 • 满意性 • 过程性 • 动态性
二、决策概述 4、决策的程序 • 发现问题 • 确定目标 (1)提出目标的最低和理想水平。 (2)明确多元目标间的关系。 (3)限定目标的正负面效果。 (4)保持目标的可操作性。 • 拟定可行方案 • 比较和选择方案 • 执行方案 • 检查处理
二、决策概述 5、决策的分类 • 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 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 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 • 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 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具有如下特征:1)回溯分析2)非零点起3)双重优化 •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二、决策概述 6、决策的影响因素 • 环境 • 组织文化 • 过去的决策 • 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 • 决策的时间紧迫性
二、决策概述 7、决策者的理性限度 • 知识有限 • 预见能力有限 • 设计能力有限 原因分析: • 信息的不完全 • 环境多变 • 方案不可穷尽
二、决策概述 8、克服理性限制的策略 • 决策权利下放,把决策交给与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相关的人去制定; • 组织民主决策,用群体的智慧来弥补个人的理性不足。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主要强调两种:组织专家参与,组织下属参与。
三、 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 直接比较方法 决策的理想状态是,无论这一决策下的备选方案有多少,每一方案都只有一种确定无疑的结果,这种具有确定性结果的决策就被称为确定性决策。这里决策从作出决定的角度来说并不困难,因为只要推算出各个方案的结果并加以比较,就可判断方案的优劣。 对确定型决策问题,制定决策的关键环节是计算出什么样的行动方案能产生最优的经济效果。 常用方法举例 确定型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包括量本利分析法、投资回报率评价法、现金流量分析法,等等。
三、 决策方法 2、风险型决策方法 决策树法的应用条件 风险型决策是指方案实施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自然状态),每种情况下的后果(即效益)是可以确定的,但不可确定的是最终将出现哪一种情况,所以就面临者决策的不确定性。不过,如果人们基于历史的数据和以前的经验可以推断出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的话,那么这种决策就成为风险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的评估最常用的是决策树法。 应用条件:存在明确目标、二个以上方案、两种以上的不可控制自然状态,不同方案不同状态下的期望值可测算。 原理: 用方案枝代表可供选择的各方案,用概率枝表示各方案的每一种自然状态,期望值表示当某一方案执行时,在各自然状态下出现的概率损益值。通过对各方案期望值大小的分析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3、风险型决策方法 举例:某企业计划生产某新产品投入市场,有二方案可供选择:大批量年产20万件,小批量年产5万件。调查估计销路如可能性为70%,差可能性为30%,不考虑其他因素,年利润如下表。试以期望值大小为价值准则,进行决策。
解题步骤: (1)画决策树: (2)计算期望值: • Q大= 0.7×100+0.3×5=71.5(万元) • Q小=0.7×20+0.3×20=20(万元) (3)决策: 选方案一。
4、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极大极小损益值法,即小中取大法 先计算各方案在各状态下可能有的收益值,再找出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最小收益值,然后选择与这些最小收益中最大的值相对应的方案。属保守型决策。
极大极大损益值法,即大中取大法 计算各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可能有的收益值,选其收益值最大的方案,是乐观型决策,风险大。
极小极大后悔值法,大中取小法 在最大后悔值中取其最小值所对应的方案为决策方案。后悔值等于最大收益值与所采取的方案的收益值之差。
实例: 方法1:选小批量 方法2:选大批量 方法3: 销路好: 后悔值分别为: 0, 120-85=35,120-40=80 销路一般:后悔值分别为:60-50=10, 0, 60-30=30 销路 差:后悔值分别为:20-(-20)=40,20-10=10, 0 三个方案的最大后悔值分别为:40,35,80 故选中批量方案。
讨论与练习 1、计划分类? 2、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意义? 3、决策的理性限度及其原因? 4、决策的过程? 5、决策的类型? 6、常用的决策方法? 7、由于经营环境是动态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战略,因此,战略是不应该被编制成计划的,否则就会扼杀经营的灵活性。这句话对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