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518 Views
本週話題 : 印象最深的電影. 電影 : 偉大的娛樂. 電影是什麼?. 英文字義 Film 膠卷、底片 Movie 電影 Cinema 電影藝術 Moving image 動態影像 first-run cinema 首輪影院 second-run cinema 二輪影院 silent cinema 默片 ; 無聲片 (= silent film ). 種類. 劇情片 可以是虛構的
E N D
本週話題:印象最深的電影 電影: 偉大的娛樂
電影是什麼? • 英文字義 • Film 膠卷、底片 • Movie 電影 • Cinema 電影藝術 • Moving image 動態影像 • first-run cinema 首輪影院 • second-run cinema 二輪影院 • silent cinema 默片; 無聲片(= silent film )
種類 • 劇情片 可以是虛構的 • 紀錄片 取材自真實,但是紀錄片的形式已 逐步自由, 而至於什麼是真實呢? 還有待商榷。 • 動畫 是一種「把動做出來」的藝術。 • 實驗片 研究、創作 • 資料片 影像記載 • 新聞影片 時事、過了今天成歷史
電影的想像 • 早期奢侈的休閒娛樂 • 社會進步、收入增加的象徵 • 傳達互動的訊息 • 時間彫刻的藝術家 • 以動作畫面傳遞訊息、引起共鳴
建立影片標準形式四個階段 4-1 • (一)吸引力電影(cinema of attractions ,1895―1906) • 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兄弟在巴黎沙龍放映《嬰兒餵奶》(Feeding Baby)、《水澆園丁》(The Gardener and the Little Scamp)、《牆》(the Demolition of a Wall) 、《火車進站》(the Arrival of a Train at the Station)、《工廠下班》(Workers Leaving the Lumière Factory)等短片,每片長度還不足1分鐘,但動態視覺影像的技術展示,像《牆》藉著倒轉沖印技術,將一堵被破壞成一堆碎石的牆,再度變回原本完好的牆壁,新奇的技術已足以吸引觀眾。
建立影片標準形式四個階段 4-2 • (二)敘事電影(1907―1912) • 1905年美國匹茲堡出現第一家五分錢小劇場,兩、三年之間,全美大城就有了上萬家的五分錢戲院 • 它們專門放映長度十分鐘以下的短片,有的戲院每週兩次或三次更新影片,有的還每天更新,造成影片需求量遽增。 • 製片業為應付如此龐大的需求,於是開始逐步工業化。 • 而當時方便設廠大量、穩定生產的影片,唯有喜劇類的敘事電影,它不同於紀錄片需要出外景,既節省額外成本,又容易掌控拍攝過程,尤其拍片環境更能事先籌畫。 • 故原本1904年敘事影片只占年產量的8%,到了1908年,敘事影片已高居年產量的96%
建立影片標準形式四個階段 4-3 • (三)系列影片(1913) • 放映機剛發明之初,投射到銀幕上的光線非常強烈,傳說只要看上兩分鐘,人的眼睛便受不了。 • 後來一再改良其光圈和穿孔器,放映時間也就逐漸延長。 • 到了1900年,每次放映已長達15分鐘,也就是一本影片可以長15分鐘。 • 而每次放完一本,大夥便休息一下,如此放映完三本影片,即構成一部完整的劇情。 • 在世紀的電影史中,這是由單本影片朝劇情長片發展的過渡期,故以每個長約45分鐘的故事,製作成為系列的故事片,即是這段時期最主要的電影形式。 • 例如德國的《世界情人》系列影片(1910-1920);法國的《千面大盜》系列影片(1913)、《寶琳的冒險》系列影片(1914);美國的《凱薩琳的探險》系列影片(1914)。
建立影片標準形式四個階段 4-4 • (四)劇情長片(1910年代中期) • 在1906年之前,電影猶如雜耍一般,愛迪生並沒有意願去繼續開發,而歌舞劇院只是作為表演中穿插的節目而已。 • 1907年、1908年,許多電影院便因缺乏顧客而陸續倒閉。 • 當時電影業曾有過檢討,部分認為是「題材危機」所引起的。蓋因流行的影片,長度僅十分鐘,限制故事必需在十分鐘內說完,情節潦草、技巧拙劣,種種毛病便緣此而生。 • 故法國拉菲特兄弟創辦藝術影片公司,專門從戲劇和文學去發掘題材。1908年12月,他們首部影片《吉斯公爵的被刺》上映,大獲成功之餘,其競爭對手蓄意的借用合夥入股,六個月後便逼使這家小公司退出影壇。
電影衍生的制度與時代 • 建立配樂風格 • 建立片廠制度 • 出現明星制度 • 帶來大眾消費時代 • 開啟電影全球化投資模式 • 類型電影誕生
類型電影 • 類型是一種符碼、慣例、視覺風格的系統,讓觀眾透過認知過程後,很快能判定屬於何種敘事。
類型電影的特徵 1.過度簡單化 2.公式化 3.煽情主義 4.立即滿足報償
類型電影與社會 1.類型電影從不直接處理現今的社會問題 2.類型電影都被設定在非現實的場景中 3.類型電影的世界很簡單,故事只發生在幾個角色身上
類型電影的形式 1.外在形式:類似的場景 類似的服裝 特殊的符號 2.內在形式:類似的主題 故事原型 敘事模式
1.歌舞片 2.恐怖片 3.武俠片 4.西部片 5.科幻片 6.偵探片 7.愛情片 8.喜劇片 類型電影的種類
電影行銷 • 影片定位 • A.屬性(Genre):就是我們常講的『類型』,基本上有滿多種的,像是動作、科幻、劇情、喜劇、驚悚、恐怖、愛情… • B.目標觀眾(Target Audience) • C. 賣點(Selling Point):像是卡司、類型、製作成本、導演 • 【無極】(The Promise):由陳凱歌執導,集合亞洲中、港、日、韓首席巨星,劉燁、陳紅、張柏芝、謝霆鋒、真田廣之、張東健聯合主演,破華語片最大製作預算的奇幻視效動作片。卡司、類型、製作成本、導演就是它的賣點。
SWOT分析 a. 強點(Strength) • 有卡司、知名導演、龐大製作成本、類型…,就是影片的優點 b. 弱點(Weakness): • 有些片子的卡司跟類型,也會是他們的弱點,像是劇情片在台灣市場就比較弱,當卡司弱的時候,觀眾寧可去出租店看DVD。所以站在行銷的角度,就要把片子的優點放大,把弱點掩蓋掉。 • c. 機會點(Opportunity): • 影片上映的最佳時機通常是假期,尤其遇到連假、寒暑假;另外,明星話題(緋聞、得獎)也是一個著力點。 • d. 威脅點(Threat): • 美國票房失利,會影響台灣的票房,畢竟台灣觀眾比較會跟著美國走;口碑不佳、盜版也是影片會遭受到的威脅。不過搶先看盜版的觀眾,卻也幫影片的良劣評分。
行銷策略 • A.行銷策略與行銷組合(Marketing Mix) • 行銷組合=產品策略×價格策略×通路策略×促銷推廣策略 • (行銷組合的關係應該是乘法而非加法) • a.產品(Product) • b.價格(Price):片商不太會針對電影降低價錢,一般都是戲院在玩。 • c.通路(Place):戲院是電影跟觀眾接觸的第一戰場。 • d.推廣(Promotion):與異業結盟或贈品。
B.電影行銷策略的擬定 • 將影片強項透過不同方式的操作(媒體廣告、公關議題、異業結合等)極大化。 • a.製作物(Creative & Design):一張海報的設計,會強調電影的特色,像【無極】(The Promise)有很強的卡司。 • b.媒體廣告計畫(Media & Advertising):拿2006年5月才上映的【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來說,早在2005年12月釋出先行預告。 • c.公關計畫與事件行銷(Publicity & Event):不只是發公關稿,畢竟所有的媒體並非全盤接收,找出電影的特色、目標觀眾,進而推廣。 • d.通路行銷(Channel Exposure & Promotion):海報、立牌、電視牆的預告等,在戲院能取得最佳位置,就可以吸引觀眾的注意。 • e.異業結盟(Cooperate & Media Promotion):上片的兩週前就要動起來。
行銷策略擬定的注意事項 • a.影片定位的延續:策略就是要觀眾了解它的定位,像【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會找一些名人來看片,透過意見領袖的觀點來吸引觀眾。 • b. SWOT分析的輔助 • c.訊息一致性原則:不管平面、電子、活動等,廣告要有一致性。 • d.多元媒體運用與特色掌握度:平面跟網路媒體比較訴求文字的閱讀,片商會給予較多的訊息;電子媒體則要求廣度,給予簡單、精短的訊息,以密集的方式給觀眾。 • e.階段性不間斷:像博偉推【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The Chronicles of Narnia: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時,在2005年7月開始在華納威秀展出劇中的戲服,8月送國內電子媒體前往片場參觀,9月、10月、11月不斷製造話題,直到12月影片上映。
媒體/廣告計畫 • A.電影常用媒體 • a.電子媒體:電視、廣播、電影、網路等。 • b.平面媒體:報紙、雜誌、傳單、DM等。值得一提是目前的年輕人很少看報紙,喜歡上網路瀏覽,片商便把重點擺在網路上。 • c.戶外媒體:大型看板、戶外電視牆、特殊大型製作物、公車與捷運車體、車廂內廣告等。福斯的【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在2004年首次包下捷運車體。 • d.屋內媒體:海報、POP等。 • e.其他:贈品、跑馬燈、宣傳廣播車(現在很少看到了)、捷運票等。像福斯推出日本偶像仲間由紀惠和小田切讓合作的忍術動作片【忍】(Shinobi),在2005年漫畫展的會場上發送印有男女主角的扇子。而華納兄弟的【向左走.向右走】(Turn Left Turn Right)就跟捷運公司合作推出限量的電影捷運票,吸引影迷或是幾米的書迷蒐集。
媒體/廣告計畫 • B.媒體選擇依據 • a.預算規模 • b.目標對象 • c.廣告素材特性 • C.廣告素材的設定 • a.視覺吸引焦點:平面構圖的用色、明星的face。像【如果.愛】(Perhaps Love)的金城武,絶對是吸引女性的焦點。 • b.訊息單一清楚:賣點(卡司、導演、得獎) • c.易懂易記:剪成『卡司篇』,賣的是吸引觀眾的卡司陣容;剪成『故事篇』,就是強調劇情;『口碑推薦篇』,就像【奪魂鋸2】(Saw 2)利用試映會觀眾的極力推薦剪成一支廣告。 • d.特性運用 • D.媒體策略的擬定 • a.最適媒體工具組合:找出最適合影片宣傳的平台 • b.電視獨特購買(Spot Buy vs GPRP Buy):片商大都以Spot Buy,考量到電影是短期性商品。 • c.季節性或特殊時點考量(年假、寒暑假) • d.不同媒體不同溝通方式
數位行銷電影 : Blog行銷電影 • 在web2.0 的網路時代下,數位行銷的網站改以Blog最受歡迎 • 讓閱聽眾更直接的在網路上互動,藉以自己個人真誠、客觀的表述,去影響他人,這種參與式行銷 影像力大,對行銷者而言,亦能省下相當多的經費支出。 • 美國最早利用Blog行銷電影的是《蜘蛛人2》,2003年4月開始,在其官方網站上,由電影的共同製作人Grant Curtis主持了一個網誌,讓所有對電影續集感興趣的影迷一起互動。 • 一篇由應邀參加首映會的來賓所寫的網誌文章,就有200多篇的迴響。 • 提供了為Blogger量身訂做的網誌樣式,讓喜愛蜘蛛人的網誌作者,可以套用樣式。
Blog行銷電影 • 利用Blog行銷電影,除了基本的劇情簡介、導演、演員陣容、媒體報導文章外,大量轉貼引用影評人、名人的推薦文章,還有導演或演員直接在Blog上透過影音或圖文的方式和閱聽眾互動。 • 感動式行銷 • 「行銷4V」變通性(Versatility)、價值觀(Value)、多變性(Variation)、共鳴感(Vibration)。其中共鳴感強調雙向互動,取得顧客共鳴。要讓部落格發揮影響力,一定要先取得共鳴。 • 讓網友產生共鳴是因為大家體會到片商的「用心」
下次作業 找出一電影行銷的個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