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66 Views
个人试验进度阶段性报告. 张明政 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2008.04.22. 主要内容. 发酵用 Bt 优良菌株的筛选 气升 - 搅拌式发酵 Bt 伴胞晶体蛋白 离心过滤发酵液工艺最佳条件研究 微胶囊包裹率检测方法影响因子探索. 发酵用 Bt 优良菌株的筛选. 筛选原因: 前次发酵所用不能产生伴胞晶体,认为菌株退化并且发酵时间太长 (达 96 小时) 筛选目的: 通过对几种 Bt 菌株的平板活化,摇瓶发酵来观察其生长情况,产生晶体的速度,数量及形状来确定最佳的搅拌 - 气升式发酵菌株。. 试验结果: (菌落形态). 试验结果:( PH 变化).
E N D
个人试验进度阶段性报告 张明政 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2008.04.22
主要内容 • 发酵用Bt优良菌株的筛选 • 气升-搅拌式发酵Bt伴胞晶体蛋白 • 离心过滤发酵液工艺最佳条件研究 • 微胶囊包裹率检测方法影响因子探索
发酵用Bt优良菌株的筛选 筛选原因: 前次发酵所用不能产生伴胞晶体,认为菌株退化并且发酵时间太长 (达96小时) 筛选目的: 通过对几种Bt菌株的平板活化,摇瓶发酵来观察其生长情况,产生晶体的速度,数量及形状来确定最佳的搅拌-气升式发酵菌株。
试验结果: • 芽孢数 通过血球板计数 ,14号菌株最高 • 伴胞晶体形态 14号菌株发酵的晶体呈棱形,数量多,视野清楚 15号菌株发酵产物未观察到晶体,形态为椭圆形的菌体,且数量多,视野清楚,不是污染的迹象,可能此菌株不是Bt.
试验结论: 14号菌株最理想 [Bt-HD-0203-01]
二:气升-搅拌式发酵Bt伴胞晶体蛋白 试验结论: (1)此次发酵相比前几次的发酵是最成功的,发酵液颜色呈黄白状态,而前几次的则比较暗,并且通过等电点法提取的蛋白质为黑色。 (2)此次发酵时间较短,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污染。 (3)该发酵罐温度控制不好,不通过冷凝水的循环或者流出夹层的流动,温度降低,若冷凝水保持不流出只是在夹层内循环则温度升高。 (4)通过底部气升式鼓气,而上面转动搅拌,使得溶氧充足,相比只是单纯的气升式发酵要好。
三、离心过滤发酵液工艺最佳条件研究 试验结果:(处理量)
试验结论: 处理量0.5L/次,温度10℃、PH4.5时过滤效果最好。
四、微胶囊包裹率检测方法影响因子探索 1.考马斯G-250法绘制标准白蛋白曲线 2. PH对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影响 3.壁材浓度对蛋白质含量检测的影响 4.亲水性胶体浓度对蛋白质含量检测的影响
试验结果:1. 标准曲线的绘制 以蛋白质含量(x)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A=0.012000+0.006970X R=0.9983 FR=0.9965
试验结论: (1)在微胶囊包裹率检测中PH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标准方法中PH很低,使得囊壁材料凝结在一起形成絮状物而影响浓度的检测。试验虽然证明在一定PH梯度范围内结果飘逸不大,但是能不能改变标准的考马斯配置方法,还不能确定。 (2)壁材浓度和亲水性胶体浓度的影响可以通过稀释溶液到低浓度的方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