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世界格局的转换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世界格局的转换. 本章重点难点: 1 、一战的起源 2 、一战的性质、结果和影响 3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4 、国际联盟.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争起源 世界大战是世界整体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世界秩序又严重失调的产物。

tyan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世界格局的转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转换 本章重点难点: 1、一战的起源 2、一战的性质、结果和影响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4、国际联盟

  2.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争起源 世界大战是世界整体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世界秩序又严重失调的产物。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列强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寻找同盟者,波斯尼亚危机、两次摩洛哥危机、意土战争和两次巴尔干战争加速了欧洲列强力量重组,到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英法俄协约国集团和德奥同盟国集团相对峙的两极格局,随着矛盾和冲突的激化,最终酿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剧。

  3.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与英德矛盾的激化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与英德矛盾的激化 德国“世界政策”的出台: 随着德国实力的增强,德国的统治阶级已不满足于欧洲范围内的霸权,而是想成为一个世界强国。1897年威廉二世改组政府,最终抛弃了俾斯麦相对保守的大陆联盟政策,取而代之的是旨在争霸全球的富有进攻性的“世界政策”,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大德意志帝国”。

  4. 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 面对德国实力的迅猛增长和咄咄逼人的“世界政策”,英国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英德矛盾日渐加深,凸显为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这一矛盾,英德同盟谈判的破裂使英国转而与俄法协调了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的利益争夺和冲突,并于1904年和1907年相继签定了《英法协定》和《英俄协定》,在欧洲形成了英法俄协约国集团和德奥同盟集团相对峙的两极军事格局。

  5.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6. 德皇威廉二世与沙皇尼古拉二世

  7. 3、巴尔干问题 • 波斯尼亚危机: • 1908年为防止大塞尔维亚主义的进一步蔓延,奥匈决定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两省,引起塞尔维亚和俄国不满,但最终塞尔维亚在各方压力和俄国的劝说下屈服。波斯尼亚危机使俄国与德奥关系恶化到无法缓和地步, • 其次,塞尔维亚对奥匈的痛恨也达到了极点。

  8. 两次巴尔干战争: 1912年3-8月,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结成反对土耳其的巴尔干同盟,10月发生了反土耳其的战争。土耳其很快战败,它在巴尔干的领土几乎丧失殆尽,被迫求和,并请求列强调停。巴尔干半岛各民族终于摆脱了土耳其的统治。

  9. 1913年6月,巴尔干各国之间因争夺领土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6月29日,保加利亚向塞尔维亚和希腊两国发起进攻,土耳其也乘机参加了反保战争,保加利亚很快战败。这场战争的后果是反土耳其联盟已不存在,巴尔干诸国分成了两个集团:一方是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站在这个集团后面的是俄国;另一方是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站在这个集团后面的是奥匈,奥匈后面是德国。塞尔维亚的领土几乎增加了一倍,势力大增,波、黑要求与塞尔维亚合并。这势必引起奥匈对塞的恐惧,决心吞并塞,奥塞冲突势必引起奥俄冲突。并最终引发两个军事同盟的冲突。

  10. 二、战争的爆发和进程 • 1、萨拉热窝事件和大战的爆发

  11. 2、战争进程 • 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先后形成四条战线: • 西线:从北海延伸至瑞士北部边境,英、法、比与德国作战 • 东线:从波罗的海延伸到罗马尼亚北部边境,俄国同德奥交战 • 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与奥匈作战 • 意大利战线:意大利同奥匈作战 • 另外,在西亚俄、英、法在南高加索、美索不达米亚、巴勒斯坦和达达尼尔海峡同土耳其交战,形成土耳其战线。

  12. 战争的欧洲阶段 • 德国闪击战的破产(施利芬计划与马恩河战役) • 坦能堡战役 • 凡尔登战役 • 索姆河战役

  13. 战争的全球阶段 •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和美国的参战

  14. 3、战争的结束

  15. 三、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 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16. 一战的影响: • 第一,战争开始了欧洲的衰落进程 • 第二,战争引起一系列革命 • 第三,战争造成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 • 第四,战争造成了国际关系新格局 • 第五,战争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17. 第二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及20年代的国际关系 • 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和第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的成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秩序,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国际事务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事件无不直接间接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动荡的、充满危机的特殊的转化过渡时期。

  18. 一、主要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考虑 • 共识:掠夺战败国;绞杀苏维埃政权;有限地承认民族自决权;成立国际联盟 • 各自计划: • 美国争霸世界的计划; • 英国试图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并主宰欧洲; • 法国争夺欧洲霸权; • 意大利的地中海霸权梦与日本企图巩固其远东霸权;

  19. 二、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的主要议题 1、制定对德合约 2、建立国际联盟 3、策划武装干涉苏俄

  20. 第一、制定对德合约是首要问题 • 1 关于德国领土问题 • 2 关于德国军备问题 • 3 关于赔款问题 • 4 关于德国殖民地问题

  21. 第二、建立国际联盟 1 、国联产生的背景: 观点之一:资产阶级和平主义者从巩固自身利益出发,提出建立保障和平的国际组织方案,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小资产阶级和群众则受到蒙蔽,幻想能够建立一个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国际组织. 观点二、建立国际联盟的思想并非威尔逊所独撰,客观上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广泛社会化,乃至国际化的社会经济基础引起的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 观点之三:从世界统一性原则来看待此时国际联盟的产生。认为这是人类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产物。

  22. 2、国际联盟盟约的主要内容 • (1)裁减军备; • (2)会员国有相互尊重并保持领土完整和行政独立,以防御侵略的义务; • (3)公开外交,反对秘密外交; • (4)对前德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制度;

  23. 3、对国际联盟的评价 • 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它反映了20世纪世界已发展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国联在早期也就裁军、调整欧洲国家间关系做了一些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它成为外交活动的中心。但是国联作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存在的情况下,实际成为英法所操纵的,并时时为美国所支持的维护它们在战后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外交工具。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和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制裁的失败表明它已名存实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