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第四课

第四课. 十五从军征. 导入新课. 继 《 诗经 》 之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民歌又进行了一次大汇集,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它将女性题材作品放在了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它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的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这就是汉乐府民歌。今天,我们欣赏一首描绘了一个 “ 少小离家老大回 ” 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情景的叙事诗 ----- 《 十五从军征 》. 汉乐府.

twy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课 十五从军征

  2. 导入新课 • 继《诗经》之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民歌又进行了一次大汇集,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它将女性题材作品放在了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它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的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这就是汉乐府民歌。今天,我们欣赏一首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情景的叙事诗----- 《十五从军征》

  3. 汉乐府 汉乐府原指汉代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书·艺文志》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观风俗,知薄厚云。”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4. 汉乐府的主要思想内容 (1)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揭露与反抗。如《东门行》、《妇病行》等。 (2)对战争和徭役的控诉与揭露。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 (3) 对封建礼教和婚姻的抗议,对劳动人民坚贞爱情的歌颂。如《上邪》等。 (4) 其他。有的讽刺统治阶级的贪淫残暴,如《长安有狭邪行》讽刺卖官鬻爵;有的阐发人生哲理。如《长歌行》末两句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 •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 • 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6.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 (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

  7. 十五从军征

  8. 十五从军征

  9. 十五从军征

  10.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诗一开头用了“十五”和“八十”两个数字,尖锐地揭露了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一个足足服了六十五年兵役的老兵,最后才得拖着垂死的身躯,穷老归乡。可以想见,这六十五年,他必然经历了千辛万苦。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11.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老兵,“道逢乡里人”,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家中有阿谁?”“乡里人”答道:“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了解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实情感。

  12.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 这些处于不同方位的动、植物在这里构成的是一幅多么悲凉的景象啊!造成这一景象的直接原因是老兵家中无人。而其家中无人,又是谁造成的呢?对此,诗未明言,这又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13.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 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无亲人了,到头来还是他孤身一人。这不仅照应了上文——乡里人的答话与老兵返家后所看到的景象,而且继续以哀景写哀情。

  14.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 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

  15. 情感----两个“阿谁” • “家中有阿谁”是指老兵久征回归,近乡途中问人的话,表现了老人那满怀悲怯、犹存侥幸、终归绝望的心情,颇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味道。 • “不知贻阿谁”是指老兵回家做饭,孤苦伶仃,连个一同吃饭的亲人都找不到,我们可以体味到他那渴盼亲情、渴求慰藉却又举目荒坟的孤凄处境。能有“阿谁”呢?苍茫天地,荒旷世界,唯老人孑然一身而已,这真是惨不忍闻的人间悲剧!

  16. 结 构 •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 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17. 三个场面 • 老兵回家前和乡人的对话 • 回家后烧饭作羹 • 饭菜熟后难以独自进餐

  18. 主 旨 • 对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19. 写作特点 (1)善于发现富有代表性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 (2)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20. 讨 论 • 造成老兵悲惨一生的原因是什么?

  21.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