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83 Views
第六章. 天然災害 Ⅱ. 洪水的成因. 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是 暴雨 由於 颱風 和 梅雨鋒面 帶來巨大的降水量,若渲洩不及時,便成 洪水. 洪水的成因 ( 續 ). 當地表狀態改變,雨水無法滲入地下,雨水成為地表逕流,使洪峰流量增加,易使河水溢出河道,造成洪水 都市化 和 行水區 及 洪泛平原被開墾 利用,容易造成水患. 都市化造成蒸散與滲透至地下的水減少、逕流量增加. 防災方法及影響. 興建堤防 是最常見的防災方法,但仍有可能發生潰堤及影響原有的生態環境 管制河川地、山坡地、低窪地及洪泛平原的開發. 防災方法及影響 ( 續 ).
E N D
第六章 天然災害Ⅱ
洪水的成因 • 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是暴雨 • 由於颱風和梅雨鋒面帶來巨大的降水量,若渲洩不及時,便成洪水
洪水的成因(續) • 當地表狀態改變,雨水無法滲入地下,雨水成為地表逕流,使洪峰流量增加,易使河水溢出河道,造成洪水 • 都市化和行水區及洪泛平原被開墾利用,容易造成水患
都市化造成蒸散與滲透至地下的水減少、逕流量增加都市化造成蒸散與滲透至地下的水減少、逕流量增加
防災方法及影響 • 興建堤防是最常見的防災方法,但仍有可能發生潰堤及影響原有的生態環境 • 管制河川地、山坡地、低窪地及洪泛平原的開發
防災方法及影響(續) • 維護綠地及做好水土保持,以增加地表透水面積及減少地表逕流量 • 設置疏洪道及滯洪區,消減洪峰流量
山 崩 • 山崩分成落石與地滑 • 落石:岩體或岩屑從高處呈自由落體快速向下掉落的現象 • 地滑:岩塊沿破壞面向下滑動的現象
山 崩 (續) • 落石常發生於岩層有裂隙、破碎、坡度陡峭的山坡地,當地震或豪雨後,發生的可能性會提高 • 地滑常發生於順向坡地區,當傾斜角太大或坡腳移除時易發生滑動,軟弱的厚層土壤邊坡,因水土保持不當,亦是容易發生的地區
土石流 • 土石流是因過多的水驅使厚層鬆軟的土石呈液體狀快速向下運動 • 土石流形成的基本條件有三: 一是豐富的鬆散土石,二是陡峻的坡度,三是充分的水分 • 大量降雨是造成土石流的直接因素
土石流 土石流發生的分區
如何降低土石流災害 • 根據雨量資料與地質調查的結果,分析土石流高危險的地區 • 即時通知警戒的地區採取應變措施,如疏散居民,以減低災害
臺灣的地震分布 • 臺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發生地震的原因主要是斷層所引起 • 臺灣分成為三大地震帶── (1) 東部地震帶 (2) 西部地震帶 (3) 東北部地震帶
臺灣的地震分布(續) • 臺灣近百年來的大地震分布於西部平原與花東近海地區 • 1999 年 921 大地震主要由車籠埔斷層活動所引起
地震災害 • 地震造成的災害有:地層位移、山崩、地滑、土石鬆動、土壤液化、海嘯、水壩崩潰引起水災、電線走火引發火災、交通中斷
地震災害(續) • 土壤液化:指地震時土壤顆粒被緊密地壓縮在一起,同時土壤中的水無法順利排出,以至於土壤孔隙水壓上升,當孔隙水壓升高到土壤所能承受的極限時,土壤將無法再承受外力,結合現象完全消失,土壤因而呈液態的現象
地震災害(續) • 海嘯是海底地震引發海底急速沉降,會使海水產生巨浪襲擊海岸,且接近陸地時,波高迅速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