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69 Views
如何推動落實 公務員核心價值. 花蓮縣玉里鎮公所人事室 葉正宗 98 年 9 月 16 日. 一、什麼是價值觀. 價值觀是處理事情時判斷對錯、做選擇時取捨的標準。換句話說,價值觀是一種深藏於內心的準繩,在面臨抉擇時的一項依據。個人價價觀的養成受家庭環境、教育背景、成長過程與文化塑造等因素所影響,是學習而來的,所以會改變,也是主觀的、因人而異的。. 二、什麼是核心價值. 就公務員而言,核心價值是一種價值觀,是每位公務員必須具備的共同價值觀;是公務員固守的信念,是引導公務員的行為準則。能堅持核心價值,談目標、理想、願景才有意義!. 四、核心價值 之訂定.
E N D
如何推動落實公務員核心價值 花蓮縣玉里鎮公所人事室 葉正宗 98年9月16日
一、什麼是價值觀 • 價值觀是處理事情時判斷對錯、做選擇時取捨的標準。換句話說,價值觀是一種深藏於內心的準繩,在面臨抉擇時的一項依據。個人價價觀的養成受家庭環境、教育背景、成長過程與文化塑造等因素所影響,是學習而來的,所以會改變,也是主觀的、因人而異的。
二、什麼是核心價值 • 就公務員而言,核心價值是一種價值觀,是每位公務員必須具備的共同價值觀;是公務員固守的信念,是引導公務員的行為準則。能堅持核心價值,談目標、理想、願景才有意義!
四、核心價值 之訂定 • 行政院於民國90年依據「行政革新會議」結論,核定「建立行政核心價值體系推動方案」,其中列舉「建立對國家忠誠感」等五項價值,雖能為各方所接受,但較屬一般國民所應有的共同素養,對當前政府機關行政文化之改善,效果較有限。經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多次邀請專家學者及機關代表研商,評選出「創新」、「進取」、「專業」3項新核心價值,並經行政院於93年7月5日函頒「各級行政機關推動核心價值實施計畫」,期能藉由積極推廣,達到強力啟動公務人員變革的效果。
四、核心價值 之訂定 • 嗣因前述3項核心價值推行已逾4年未作修正,為因應當前環境需要,並符合全民的期待,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爰蒐集參考其他國家政府核心價值與企業核心價值範例,並多次邀請專家學者及各機關代表會商,於97年10月29日簽院核定行政院及各級機關公務人員核心價值為「廉正、專業、效能、關懷」,並於同年11月4日通函各機關實施。
五、核心價值—廉正 • 「廉」者清也、儉也、斂也,自檢斂也;「正」者是也、正中也、方直不曲也。廉正即廉潔、公正,具有高尚品格之意。此一核心價值期待公務員同仁廉潔、公正,具有高尚人格。清廉自持,潔身自好,不收受不當利益,並主動利益迴避;誠信公平執行公務,以兼顧各方利益之均衡,營造全民良善之生存發展環境。
五、核心價值—廉正 • 現代國家莫不強調公務員須依法行政,而法律雖然建構了社會規範,但該規範並不如想像的巨細彌遺與週延,有些難以用法律規範的社會秩序,有賴「道德」來補充,以彌補法律的不足。但道德不具強制性,要使道德觀念深入人心,必須加強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的培養,才能有效發揮道德的力量。
五、核心價值—廉正 • 身為公務人員,尤以「廉正」為首要,只要秉持廉正的心態,公務員必能不貪財不苟取;只要秉持廉正的心態,公務員必能不徇私不枉法;只要秉持廉正的心態,公務員必能明辨是非,維繫社會安定;只要秉持廉正的心態,公務人員方能以法為重,達到依法行政的目標。因此,要求公務員廉正一向是中國的普世價值。
六、廉正的故事—清白廉潔的楊震 • 楊震(西元54年-124年),東漢時期弘農華陰人。楊震年少好學,自幼苦讀詩書,通曉經史,成長後為遠近馳名的經學家,被譽為「關西孔子」。楊震不喜仕途,一直教了二十多年的書。這期間雖然不缺吃穿,卻始終過著非常儉樸的生活。他常對學生說,儉樸像一副良藥,能使人砥礪鬥志、奮發向上,求學讀書時更要養成節儉的習慣,以後才能吃得了苦。
六、廉正的故事—清白廉潔的楊震 • 直到五十歲,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舉薦他為官,先後出任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等職務。他在赴任東萊太守途中經過昌邑縣,縣令王密正是受楊震舉薦任官的學生。王密深夜謁見楊震,並致贈黃金十斤。楊震拒受,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回答:「暮夜無知者。」楊震義正詞嚴地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王密只好羞愧離開。楊震後代,為紀念這段典故,遂將堂號改成「四知堂」。
六、廉正的故事—清白廉潔的楊震 • 楊震嗣後調任諑州太守仍清廉如故,從不接受別人的私下拜謁。他的子孫們吃的是粗茶淡飯,出門也不乘車。曾有長輩勸楊震給子孫們置辦些產業,楊震卻說:「使後代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好一個「清白吏」!中國的官場中有幾人懂的留給子孫最豐厚的遺產不是錢財的多少,而是得以流芳百世的精神呢?
七、廉正的故事—履受罷黜的海瑞 • 海瑞(西元1514年-1587年),字汝賢,一字國開,號剛峰,瓊山市府城鎮金花村人。海瑞一生剛直不阿,執法如山。他體察民情,革除弊政,積極反對貪污和奢侈;禁饋贈,懲貪官,秉公執法,鐵面無私,審理積抑,昭雪了許多冤獄。然而在當時官場制度難容清流,海瑞屢受排擠、仕途坎坷,履受罷黜。
七、廉正的故事—履受罷黜的海瑞 • 明世宗寵信方術,恣意齋蘸,妄求長生不死之藥,忽朝失政,無人敢諫,只有海瑞冒死上疏,犯顔直諫,震驚朝野,皇帝大怒,立即著人拿下。刑部主張處以絞刑,幸為首輔徐階所救,只被罷官入獄,世宗死後獲釋。 • 隆慶三年(1569年)海瑞受徐階提拔任應天巡撫。為解決江南土地兼併問題,海瑞懲貪抑霸,整頓吏治,修浚吳淞江與白茆河,清濬大量良田可安置13萬災民,被譽為「海青天」,隆慶四年,吏科給事中戴鳳翔劾瑞「庇護刁民,魚肉鄉紳,沽名亂政」,又被革職回鄉,「民聞訊,號泣載道,家繪像祀之。」
七、廉正的故事—履受罷黜的海瑞 • 海瑞一生節儉勤勞,曾經為母親謝氏祝壽,只買了二斤肉,因而聲名遠播。萬曆十三年(1585年)以薦被任為南京右僉都御史等職,都只是虛銜。萬曆十五年卒於任上。去世的前幾天,海瑞退掉兵部送來的七兩銀子。海瑞死後御史王用汲到海瑞家收集遺物,僅餘葛幃舊衣,無以為殮,不禁潸然淚下,幸賴同僚捐治葬具。發喪之日,「市民送者夾岸,酹酒而哭者百里不絕。」海氏清廉竟一至於此,足為後世公務員典範。
八、如何建立廉正的核心價值 • (一)推行品格教育 • 早年學校教育非常重視學生品格的培養。近年經濟起發,物慾横流,早將品格這個老古董棄如蔽屣。殊不知人民道德水準及品格的高低與政府廉潔程度成正比。試想,具有高尚品各者怎會貪污?教育部最近推動「台灣有品運動」,希望重新找回品格的價值。根據培基文教基金會所篩選的49項品格,其中至少誠實、明辨、忠貞、盡責、公正、知足、節儉等品格與廉正相關。如將品格內化成為公務員認知結構的一部分,自能清廉自持、潔身自好。
八、如何建立廉正的核心價值 • (二)改善司法制度 • 有人認為,治亂世應用重典;我以為應「信賞必罰」,其中重點在「信」與「必」,而不在「賞」和「罰」。在貪污及圖利行為發覺不易,起訴後定罪率又不高的情形下,自有人挺而走險;但如貪污行為都能被揭發並受制裁,無須重刑,即能杜絕僥倖之心。而我國冗長的審判程序,更是久受垢病。貪污罪常為無關痛癢的細節,一再發回更審,一拖十數年未能結案,更甚者,常隨著時間的經過,越判越輕,最終無罪定讞。如此的司法,如何使人民信賴?又如何整飭政風吏治,維護官箴?
九、核心價值—專業 • 專業價值是以謙虛的態度,終身學習,積極充實職務所需之知識技能,並熟悉主管法令及相關政策措施,以提供全民第一流的公共服務。科技的進步,一日千里。二十年前,不識字者被稱為文盲,如今,識字但不懂電腦者,也被稱文盲,真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終身學習的必要,可見一斑。
九、核心價值—專業 •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如何自主學習、讓知識再生,已是現代人面對競爭、不被淘汰的重要技能。當求知路上不再有教室、沒有課表、沒有考試、不須再拚文憑的時候,更讓人體驗求知的美好滋味;然而這需要強烈的動機與紀律。
九、核心價值—專業 • 一項調查指出,就算八成的台灣人都認為讀書很重要,卻有四百五十萬台灣人不看書,每周讀書的時間只剩二點七二小時,平均每天只花廿三分鐘看書。有個消遣公務員的笑話說:哪種職業的腦袋最值錢?答案是公務員的,因為它們是全新的,最未被使用過。公務員是鐡飯碗,工作權受法律保障,很多人一進入公務體系後從此便終止學習,如此怎能跟上社會的脚步?又怎能不被淘汰?
九、核心價值—專業 • 進入網路時代,「閱讀」活動的媒介不再只是紙本書,網路更是資訊浩海。終身學習已不再是難事。透過網路,可學得任何知識。例如著名的維基百科(Wikipedia),不僅可免費使用,其資料隨時由全球熱心網友更新,比起紙本百科全書,自然是經濟、方便得多。此外,這幾年主管機關也有計畫的提供數位教材,置於網站供公務員於任何時段地點點閱學習。在教材及學習管道充實的情形下,效果何以不彰?所欠缺者,無非「動機」而已。
十、如何昇公務員的專業職能 • 公務人員考試,縱向依序有初等考試、普考、高考三、二、一級等 ;然而橫向之轉職系考試卻付之闕如。如將數位學習課程按照性質及各職系所需職能加以適當分類,於完成某職系一定時數學習後,即得參加每年或間年舉行的實體測驗,測驗及格得者取得該職系原職等的任用資格,如此應能大大加強同仁的學習動機,進而提昇同仁的專業素養。
十一、核心價值—效能 • 效能價值的內涵是運用有效方法,簡化行政程序;研修相關法令、措施應符合成本效益要求;發揮執行力,以提高行政效率與工作績效,達成政策目標。 • 「效率」為產出與投入的比率;而「效能」卻是達成目標的程度,因二者不能有所偏廢,遂有學者將其合稱為績效(performance)。此處所謂的效能,應係指績效而言。
十一、核心價值—效能 • 近年來,從世界經濟論壇(WEF)到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所發表的國家競爭力評比報告,都將「政府效能」列為國家競爭力評比的重要指標。 • 今年五月,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二○○九年世界競爭力年鑑」,台灣今年競爭力退步十名,排名由去年第十三退居至第二十三;洛桑學院今年並額外增加「競爭壓力測試」排名,分析各國在經濟逆境下改善未來競爭力的能力,台灣壓力測試排名第二十一,在東亞國家中,落後新加坡、香港、中國等,領先日本及南韓。
十一、核心價值—效能 • 據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建甫表示,台灣競爭壓力測試落後於新加坡、香港及中國,主要是政府效能不足,執行力不夠,政府通過擴大內需預算,拖個半年才開始招標發包,相較於香港、新加坡、中國等單一政黨的國家,政府效能超高,壓力測試就優於台灣。
十一、核心價值—效能 • 日前登陸的莫拉克颱風挾帶年僅見的豪雨,「八八水災」造成全台人民生命財產極大損失,而政府救災脚步遲緩,飽受各界批評。 • 以上所談政府效能低落都是公務員的責任嗎?公務員同仁全為尸位素餐之輩嗎?我想箇中原因多半是法規未能鬆綁所致。
十一、核心價值—效能 • 我國法律制定理念仍處於「防弊大於興利」階段,尤其攸關國計民生的法案,因涉及利益更寬廣,更需要層層的約束。就拿工程發包來說,招標必須依政府採購法為之,但該法及其子法體系的複雜及細密,舉世無雙。任你擴大內需或災修工程如何緊急,發包仍須依循法定的程序及時程辦理,同時還須符合其他法律如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的規定。冗長程序加嚴苛的條件,常使工程標案一再流標。如此一來,災修工程於颱風季來臨前未能開始施工,就不足為奇了。
十一、核心價值—效能 • 我國公務員考績規定的週延縝密,同樣世界各國無出其右者。而考績結果將影響當事人考績奬金、晉敘俸級、晉升職等,升官等訓練、升官等考試、陞遷考核……。考績背負著太多的任務,反而模糊了焦點,喪失制度設計的原意。
十一、核心價值—效能 • 另外,雖無明文規定,銓敘部總是要求各機關考列甲等人數不得逾75%。然而依統計學上鐘形曲線的常態分配,組織中表現較優異的人數約佔25%。反道而行的結果,依據美國學者亞當斯(Adams)的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考列乙等者因其他相同表現者考列甲等,必深感不平;而考列甲等者則覺得理所當然,甚或減少努力,以求心理平衡。考績不僅無激勵功能,反而適得其反,成為打擊工作士氣的原兇。
十二、如何增進政府的效能 • 欲提昇政府效能,最重要的莫過於法規鬆綁。唯有去除心理障礙,不再以防弊為首要目的,法制作業優先考量執行力及效能,才能使我國真正脫胎換骨,擠身已開發國家之林。
十三、核心價值—關懷 • 關懷價值要我們時時以民眾福祉為念,親切提供服務;對人民之需要及所遭遇之困難與問題,能以同理心設身處地著想,並提供必要之協助與照護,以增進其利益。
十三、核心價值—關懷 • 八八水災救災期間政府官員失當的言行,引起社會大加撻伐,並開始對公務員同理心有所要求。這些言行例如社會處官員替受災戶及屋主拍照存證時竟要災民「笑一個」,令人錯愕;再如新聞媒體報導,某堤防潰決,林務局官員竟以警力封鎖道路,不許災民進入搶救,以便該局將珍貴漂流木作標記,則更顯得冷血。
十三、核心價值—關懷 • 同理心為同情與理解,就是能夠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感同身受的心情,也就是要經常的站在對方的立場,替對方著想。同理心的養成簡化成一個小動作,就是經常去想:「如果我是他」,會有什麼感覺?什麼感受?什麼反應?怎麼想?怎麼做?心情如何?希望怎麼樣……?
十三、核心價值—關懷 • 以下是不久前發生在作家黃春明身上的小故事:「有一次我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站上來一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我從廁所出來,車一轉彎,我撞到一個學生。『你怎麼搞的?』他很不高興。「我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他看看我,說:『反正你快要死了。』我心裡好痛,回家說給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也不用你這樣講。」
十三、核心價值—關懷 •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台下學生大笑。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 黃春明、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在優渥的生活中,在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下,我們會不會養出了「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
十三、核心價值—關懷 •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國小學生指著桌上的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洪蘭很吃驚,她當場剝了一個小柑橘和小學生一人一半,「你看,又甜又多汁啊。」「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洪蘭感嘆,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身處優勢的人還視為理所當然,「大人教孩子對人有差別待遇,從小就學了看不起人。 」
十三、核心價值—關懷 • 以上2則故事摘自聯合報記者梁玉芳、賴素鈴的報導,這些故事中的學生普遍缺乏同理心,不會懂得關懷別人。同理心的培養應從小開始,越是生長在優渥環境的人,越難期待生而具備同理心。
十三、如何培養同理心 • 天下出版社《我到我們的世代》一書建議培養同理心的方法有六: • 一、討論感覺。 • 二、適度規範。 • 三、讚美孩子的良好行為。 • 四、善用行為楷模。 • 五、以身做則。 • 六、提供道德指南。
十四、如何表達我們的關懷 • 至於同理心的表達則屬於另一個層次。我們常被要求應具備同理心,但如何表現同理心?則鮮少人提起。例如有人剛買新車不幸遭遇車禍,愛車全毀。我們如安慰他:「就當成破財消災吧,人沒事就是萬幸!」這些理性十足的話一點兒也没錯!但當事人自已何嘗不知?還用你說,這種安慰充其量不過是表示關心罷了,並不真正具有同理心。但如果這樣說:「新車剛買來就撞壞你一定很心疼,再買一部又是不小的負擔!」則真正說中他的心事,表示你和他站在同一邊,屬於同理心的表現。
十五、結語 • 宋太宗「誡石銘」說:「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我們既為公僕,在目前不景氣的環境中仍保有一份差強人意的待遇,自當忠實執行政府政策,堅持廉正、專業、效能、關懷等四項核心價值,兢兢業業,勠力以赴。一切施政以國家利益及人民服祉為依歸,提供民眾最完善的服務,果能如此,則國家幸甚!人民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