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欧美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作为尊重人并致力于人的发展的社会工作与西方的文化传统及社会思想有关。. (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 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tudo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2.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 一、欧美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一)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 •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作为尊重人并致力于人的发展的社会工作与西方的文化传统及社会思想有关。

  3. (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 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接着到1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工业革命不但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 • 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而来的社会问题,引起了欧美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同时,他们还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这些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4. 一、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 二、专业社会工作的出现 • (一)西方教会对社会工作的推动 • 不论基于善良的人性还是同类意识的发现抑或宗教教义的宣示,对处于困境者和弱者的帮助是早就存在的。在其中宗教对于西方社会工作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 西方国家早期的慈善事业主要是由教会推动的。保护孤儿、照顾寡妇、帮助老弱病残者,这一些行为不但是教士的义务,而且是教徒们死后避免天谴而使灵魂得救的方法。这种宗教观念引导信徒们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慈善活动。

  5. (二)各国社会救助制度对社会工作的推动 • 17世纪以来西方各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对现代社会工作作出了直接的贡献。 • 从欧美社会工作的发展来看,英国伊莉莎白济贫法(l601年)、德国汉堡制(1788年)与爱尔伯福制(1852年)、慈善组织会社(1869年)、睦邻组织运动(1884年)等都是早期的为社会工作的产生提供了直接前提的重要实践。以后,西方又逐步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并产生了福利国家思潮.

  6. A英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 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现代社会工作专业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首先,政府负起了社会救助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 • 其次,《济贫法》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这 既是一个救助原则,又是一个救助理念,使社会资源得以有效 利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刺激一些人的“懒汉”思想。 • 第三,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它确立 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 • 第四,它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 形式。

  7. B、德国汉堡制(1788年) • 汉堡是德国的一个富庶的都市,工业革命以后,人口众多,居民往来无定,贫富分化极为严重。市内乞丐和贫民人数很多,以至于列队游行、沿街乞讨,成为汉堡市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堡市民于1788年组织了一个团体,提出了改良市政管理制度的建议和救贫行政方案。

  8. C、爱尔伯福制(1852年) • 1852年,德国另一小市镇爱尔伯福,仿照汉堡制并加以改良,建立了颇具特色的救济制度,即爱尔伯福制。 该制度把爱尔伯福全市分为564段,每段约有居民300人,其间贫民不得超过4人。每段设赈济员工人,综理全段救济工作。 凡贫民求助者皆须与赈济员接洽,赈济员调查实情后按其需要予以补助,并在两星期后对接收补助者的情况予以追踪调查。

  9. D、社会保障制度(1883年) •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那些局部的、地方的、补救性的措施已渐渐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为了稳定社会秩序,西方国家政府举办了系统的社会福利事业,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全国性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为现代社会工作奠定了组织制度基础。

  10.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 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883年创立强制劳工保险制度,并从1883年的疾病保险发展到1884年的职业灾害保险以及1889年的残疾与老年保险。该制度采取危险分担的保险原则,集合工人、企业主及政府的财力,给劳动者以保障。此后,德国又在这一制度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社会保障措施。

  11.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 英国于1911年通过《国民保险法案》,设立了疾病与失业强制保险;1925年通过《寡妇、孤儿及老年补助年金法案》;1934年通过专门的《失业法案》,扩大和加强了社会保险的项目和内容。在研究方面,1909年英国社会工作者就提出积极预防与强制原则,力倡社会福利与个人责任并重。

  12. 贝佛里奇报告书 • 1942年发表的贝佛里奇报告书是一个划时代的社会改革文献,对英国乃至西方社会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极大的贡献。 该报告强调四项主要原则:一是每个国民均需列为社会保险对象;二是所有可能丧失谋生能力的情况,如疾病、失业、意外伤害、老年、守寡、产妇等,都应包括在一个单独的保险中;三是采取均等费率,即不管纳费者的收人是多少,一律缴同等费率;四是采取均等给付,使每个人有相等的权利。

  13.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 美国自1929年10月纽约股票交换所破产所引起的经济大恐慌之后,失业人数有增无减,政府救济费用日渐沉重。当时,胡佛总统仍坚守他的信条,认为私人救济事业应继续为失业者解决问题。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逐步采取了联邦救助的各项措施,也就是所谓的“新政”。联邦救助的措施强化了美国民众需要一个“全国性”的计划的观念,而这一观念的改变,恰恰为美国社会安全制度的发展铺了一条新路。政府开始负责办理全国性的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事业,先后设立了各种联邦救济行政机构。

  14. 继1933年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案》之后,1935年制定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社会保障法案》,从而美国社会保障有了永久性的立法与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其一,社会保险方案,包括老年保险制度、失业补偿制度;其二,公共分类救助方案,包括把老年人、贫苦盲人及失依儿童作为救助对象;其三,卫生及福利服务方案,包括妇幼卫生服务、残疾儿童服务、儿童福利服务、职业重建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

  15. 社会保障制度在全球的发展 • 20世纪60年代中叶,林顿·约翰逊总统运用“新政”的意识形态,采取了一系列扩大福利救济的措施。 在这一期间,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开始引进和创建社会保障制度,到1979年为止,已有134个国家在不同程度地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许多西方国家还以建立“福利国家”为其最终目标,后来则进一步提出建立“福利社会”的理想。

  16. (三)社会工作的形成 • A、慈善组织会社(1869) • 在英国,一方面由于济贫法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工业的影响,失业与贫民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开始特别关心贫民问题,各种具有不同目标的慈善组织纷纷成立。这些慈善组织之间缺乏联系与协调,步骤不一,重复浪费甚至相互冲突现象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869年伦敦成立了“组织慈善救济暨抑止行乞会社”,后易名为“伦敦慈善组织会社”。

  17. 慈善组织会社的基本观点 • 慈善组织会社认为:个人应对其贫穷负责;接受公共救济,将摧毁贫民之自尊心、进取心及道德意识,终使贫民依赖救济为生。会社主张贫民应尽其所能维持其本人的生活。 因此,他们反对扩大公共贫穷救济,特别强调以道德的影响来改变贫民的生活方式,鼓励私人慈善会社的建立及私人对贫民的救济行为。

  18. 1877年,在美国的布法罗市成立了美国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 该会社除有效救济贫民外,力求克服救济机构间经费浪费、工作重复的现象。会社强调对个人或家庭的需要予以“调查”,以保证所提供的经济救助是给予那些“值得救济的贫民”,即最有可能成为自主自助、维持自己生活的救济申请者。至于那些“不值得救济的贫民”,则应强迫他们在救济院或习艺所内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19. B、睦邻组织运动(1884年) • 19世纪80年代英美两国兴起了一场睦邻组织运动或社区睦邻运动,这是出现的一场社区改造运动。睦邻组织运动以社区睦邻服务所的建立为标志,以知识界人士的广泛、深入地参与社区生活,调动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服务于社区居民为特色,是社会工作萌发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它为社区工作方法奠定了基石。

  20. 睦邻组织运动始于1884年英国伦敦东部圣犹太教区的牧师巴涅特创设的汤恩比馆。巴氏是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任东伦敦教区牧师,当时,该区是伦敦最贫困的教区之一。巴氏夫妇在拥有8000位公民的教区里发现很多失业者、患病者以及住在污秽拥挤住宅中的人们,于是,巴涅特夫妇经常写信征求牛津、剑桥大学两校对协助贫民有兴趣的学生前来该地为贫民服务,并邀请他们住在教区内,与贫民共同生活,了解贫民生活情形。

  21. 汤恩比馆类的服务社的共同特点 • 一、设于贫民区,备有宿舍,所有工作人员都住在社区内,与贫民共同生活,他们的日号是“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相亲相爱”。 • 二、没有既定的工作计划,随时视当地居民实际需要安排工作计划。 • 三、尽量发动当地人力,培养其自动自发、互助合作的精神,以为地方服务。 • 四、不但使各地服务社成为当地的服务中心,而且尽量设法向当地居民介绍本国和外国的文化,使其也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

  22. (四)世界专业社会工作的出现 • 早在国内战争时期、美国就出现了一些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开始成为一种职业。随着服务工作的需要,美国纽约慈善学院于1896年开始对给薪的“友善访问员”进行培训,同时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成立,开始社会工作训练。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个要求有系统的服务体系、服务人员需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追求服务效果的现代社会工作逐步形成了。

  23. 三、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 (一)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 1898年,美国纽约慈善学院成立,对当时受薪的“慈善访问员”进行专业训练。同一时期,荷兰成立了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开设两年制的社会工作课程。1904年纽约社会工作学院宣告成立。到1910年,美国一些大学如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都已开设了有关社会工作的课程;1912年波士顿社会工作学院还首先开设了医疗社会工作课程。当时开设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都是私立院校,通常以两年制的硕士研究班专业训练为主。

  24. 从1919年到1953年,美国专业教育机构日趋完善,已逐步形成本科、硕士两个阶段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 (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 • 在1915年召开的美国慈善与矫治委员会大会上,佛勒克斯诺发表了《社会工作是专业吗?》的著名演说,提出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问题。

  25. 1917年里奇蒙德(Richmond)出版了著名的《社会诊断》一书,该书主要从社会学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因素在了解个人行为时的重要性,把医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工作专业,使社会工作向多学科的方向发展。同时,该书试图使社会工作的方法技术作为一套独立的知识系统加以传授,首次把这种助人的工作加以专门研究和讲授,这无异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正式起点,也是社会工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此后她又发表《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到了30年代中期,个案工作一直是社会工作界普遍承认的唯一的工作方法。

  26. 1936年以前,社会工作主要指“社会个案工作”。30年代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心理学的影响,研究个人,向内探究人格结构,寻找人类问题的成因。虽然取得了不小成就,但社会工作无法跳出“医疗模式”的局限。本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迅速发展,政府及各级公立机构也大规模介入了社会工作。1955年,美国全国社会工作员协会成立,将原有七个较专门的社会工作社团合并,成为美国最大的社会工作者组织。至1980年为止,它有86000多位会员。1936年以前,社会工作主要指“社会个案工作”。30年代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心理学的影响,研究个人,向内探究人格结构,寻找人类问题的成因。虽然取得了不小成就,但社会工作无法跳出“医疗模式”的局限。本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迅速发展,政府及各级公立机构也大规模介入了社会工作。1955年,美国全国社会工作员协会成立,将原有七个较专门的社会工作社团合并,成为美国最大的社会工作者组织。至1980年为止,它有86000多位会员。

  27.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小组(团体)工作被纳入社会工作训练课程,并积极从事小组(团体)工作理论的建构。到40年代中期,小组(团体)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被接受。 1939年莱恩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美国社会工作会议上提出研究报告(即著名的《莱恩报告》),认为社区组织这一有着悠久历史发展背景的概念代表着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形式,从而使社区工作与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一道,被正式确认为社会工作三大传统方法。

  28.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小组(团体)工作被纳入社会工作训练课程,并积极从事小组(团体)工作理论的建构。到40年代中期,小组(团体)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被接受。 1939年莱恩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美国社会工作会议上提出研究报告(即著名的《莱恩报告》),认为社区组织这一有着悠久历史发展背景的概念代表着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形式,从而使社区工作与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一道,被正式确认为社会工作三大传统方法。

  29. 1977年英美两国的社会工作专家更集会商议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运用方向。从1970年至今,社会工作的整合已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很多学校的课程与出版物逐渐趋向这个方向,并努力使社会工作方法朝更整合、更广、更深的专业方向发展。

  30.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发展 • 我们将从两个层面来考察社会工作在 中国的发展历史: • 一、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 • 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31. 一、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 •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 思想和实践为现代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 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经 验。 • (二)秦汉至清末的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 • (一)夏商周时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 救助

  32. 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 (一)社会救助制度和社会工作教育的 发展 • (二)典型的慈善事业的发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