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诸子散文

第四章. 诸子散文. 运城学院中文系 关永利 制作.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一个新的思想家阶层. 他们有的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卿相之职;有的虽一度出仕,但以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为主;有的则终身为“处士”、客卿。 他们以从感性经验中抽象升华出理性原则为己务,其活动富有高层次的思想文化特色。 后代习惯尊称他们为 诸子 。. 先秦诸子的共同特点是:.

trudy
Download Presentation

诸子散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诸子散文 运城学院中文系 关永利 制作

  2.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一个新的思想家阶层 • 他们有的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卿相之职;有的虽一度出仕,但以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为主;有的则终身为“处士”、客卿。 • 他们以从感性经验中抽象升华出理性原则为己务,其活动富有高层次的思想文化特色。 • 后代习惯尊称他们为诸子。

  3. 先秦诸子的共同特点是: • 立足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面对社会和人生,作富有理性特色的思考,力图对自然和社会的存在,政治、经济、军事斗争,道德形式,伦理关系,人生价值以及人的主体思维、感情欲求的发展,做超出感性经验范围以上的、具有理论性原则性规律性的说明、阐释和总结,以求从中寻找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设计出社会发展的蓝图。

  4. 诸子著作—— • 百家争鸣:由于先秦诸子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接触的实践范围、接受的思想文化影响均不相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发展成不同的派别系统。 • 诸子散文:诸子的著作在内容性质上属于思想学术范畴,但从其形式表达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看,则属于散文作品。

  5. 诸子散文都是理论性著作,在散文发展史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说水平的提高上。诸子散文都是理论性著作,在散文发展史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说水平的提高上。 • 奠定了古代论说散文的基本形式。 • 提高了论说散文的表达技巧。 • 开始追求章法技巧的变化; • 更广泛地引进了形象因素; • 注入了强烈的主体情感,形成了一种冲击力和感染力。

  6. 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 • 根据文章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水平,分为: • 第一阶段:《论语》、《老子》; • 第二阶段:《孟子》、《庄子》; • 第三阶段:《韩非子》、《荀子》; • 第四阶段:《吕氏春秋》。

  7. 第一节(一) 《论语》

  8. 《论语》:概况 • 《论语》是以语录形式简要记载孔子言行的一部书。以记述孔子的言论为主,约略涉及孔子的一些行迹,同时也穿插记载了其弟子的一些言行事迹。 • 该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汉代以来,长期被列入经书范围;南宋以后,又作为《四书》之一,成为士人学子必读的教科书。

  9. 《论语》:孔子其人其事 • 孔子(公元前 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昌平乡陬邑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 孔子祖先是宋国人,为殷商苗裔,但至孔子时已从贵族降到一般平民。他早年受到了比较全面的文化教育,也从事一些平凡的工作,有短暂出仕经历,后来周游列国,屡不得志,晚年整理文献,教授生徒。

  10. 《论语》:孔子的贡献 • 孔子的历史贡献是把他以前的中国思想文化的积累做了比较全面的清理总结,并传输给后代,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主要基础。 •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授徒讲学之风。一生发愤忘食,乐人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把主要精力用在思想文化方面,目的是希图在总结历史遗产的基础上,寻求出理想的政治、道德、伦理规范,确立一个能体现这些规范的理想人格模式,并由此确定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和途径。

  11. 《史记·孔子世家》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12. 曲阜孔庙大成殿

  13. 曲阜孔庙大成殿龙柱

  14. 曲阜孔庙十三碑亭

  15. 曲阜孔林神道

  16. 曲阜孔林孔子墓

  17. 南京夫子庙

  18. 四川德阳文庙

  19. 山西平遥文庙

  20. 吉林文庙

  21. 台北孔庙

  22. 越南河内文庙

  23. 日本长崎孔庙

  24. 德国科隆孔庙

  25. 美国华岗大成馆

  26. 《论语》是孔子从事教育活动的产物。 • 《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 《论语》的编定者和编定时间。 • 《鲁论》、《古论》和《齐论》。

  27. 《论语》尚称不上真正成型的文章。 • 《论语》每篇有多少不等的章。有的接近40章,有的只有3章,甚至1章。 • 每篇取首章首句二或三字为标题,内容没有明确的中心,也不构成完整的体系。 • 每章是一条独立的内容,章与章之间互不连贯,甚至有的章内容、文字重复。

  28. 《论语》只提出论断,不作论证和阐述,近于格言警句。《论语》只提出论断,不作论证和阐述,近于格言警句。 • 这是由《论语》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 • 长者对弟子的教诲,具有权威性和可信赖性,不必如向人主般的论证; • 孔子极善于从普遍的日常社会生活实践中,直接提炼、概括、升华出合乎规律性的理性结论,它们都是人人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曾经感受过的,就像几何公理那样,根本不需要论证。

  29. 《论语》最卓越的价值在其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 • 《论语》的结构形式是一种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对弟子(包括时人)的简短教诲或应答,但在这种极其简单的甚至可说是单一的形式中,语言的运用却有极丰富的变化,其总体风格是自然、成熟、老练,有着极强的表现力。

  30. 孔子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时,不是干巴巴地直白训诫,而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显示了对语言无穷丰富的潜在功能的熟练掌握。孔子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时,不是干巴巴地直白训诫,而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显示了对语言无穷丰富的潜在功能的熟练掌握。 ●《论语》语言艺术之一

  31. 例一:论仁 •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2. 例二:论孝 •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33. 例三:论为人 •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4. 例四:语调变化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35. 例五:语调变化 •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於予与何诛?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36. 《论语》在取象用象上自然多变,不着痕迹地融化在叙说、议论、评述、感叹中,并能赋予简单凝练的意象以多重的丰富内蕴。《论语》在取象用象上自然多变,不着痕迹地融化在叙说、议论、评述、感叹中,并能赋予简单凝练的意象以多重的丰富内蕴。 ●《论语》语言艺术之二

  37. 例六:取象用象 •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 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38. 《论语》通过精炼概括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有个性、有血肉、有多重性格侧面、有七情六欲的灵气活现的孔子形象。 ●《论语》语言艺术之三

  39. 例七:人物形象 •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之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40. 例八:人物形象 •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41. 例九:人物形象 •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42. 《论语》通过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简单的故事,反映了孔子与他人的关系,展示了一系列人物的性格。 ●《论语》语言艺术之四

  43. 例十:孔子与弟子 •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 子曰:由之瑟,奚为於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食夫稻,衣夫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44. 例十一:叙事 •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5. 例十一:叙事 •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46. 《论语》的流传 • 西汉孔安国有《古文论语训解》,西汉张禹注《鲁论》,称《张侯论》。定州简《论语》。东汉有熹平石经《论语》和东汉郑玄《论语注》。 • 魏何晏等《论语集解》,梁代皇侃有《论语义疏》。唐有敦煌写本,北宋邢昺《论语注疏》,南宋朱熹《论语集注》 •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程树德有《论语集释》,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47. 吐鲁番出土唐写本郑注论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