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高中新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新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孙先亮 2006 年 8 月. 一、建设高质量、高效益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应当是课程改革中最精彩、也是最艰难的内容。青岛二中知难而进,首先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实施课程改革攻坚。. 1 、实施课堂教学攻坚的出发点. 首先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是学校生存之根本,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知识是其学习主要的任务,只有通过学生对知识的高效益把握,才能体现教学的质量。 其次,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主要阵地,学生是课程内容的传递者和教学价值的最终体现者。课堂的质量和效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水平;

tric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高中新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中新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孙先亮 2006年8月

  2. 一、建设高质量、高效益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应当是课程改革中最精彩、也是最艰难的内容。青岛二中知难而进,首先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实施课程改革攻坚。

  3. 1、实施课堂教学攻坚的出发点 首先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是学校生存之根本,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知识是其学习主要的任务,只有通过学生对知识的高效益把握,才能体现教学的质量。 其次,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主要阵地,学生是课程内容的传递者和教学价值的最终体现者。课堂的质量和效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水平; 第三,课堂教学的效益是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只有高效益的课程才能为多层次课程的规划和实施创造有效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为学生自身素质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创造条件; 第四,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资源整合和优化的主要因素,教师的意义在于按照人的成长发展规律的要求,合理有效有序地帮助学生建设一个高责任感、高幸福感、高成就感的人生,因此可以说教师的作用主要不是在于给予学生什么,而在于通过科学引导将学生自身那些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

  4. 2、实施课堂改造行动方案 1)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是:从演绎法向归纳法转变; 2)课堂教学的基本方针是:低起点、高观点、高目标; 3)课堂教学的文化价值:知识是有情感的、课堂是有灵性的; 4)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观:以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知识为载体。

  5. 3、学校实施改造课堂行动、建设高效益课堂的四步行动:3、学校实施改造课堂行动、建设高效益课堂的四步行动: • 研究课堂 • 聚焦课堂 • 精彩课堂 • 达标课堂

  6. 二、建设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新课程实施中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着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综合素质培养。 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始终围绕着服从并服务于学生发展这一核心,体现着学校办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7. 1、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 • (1)树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价值目标的观念,体现素质教育要求; • (2)树立了开放的课程观,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富有个性化的大课程体系。 • (3)全员参与、资源整合、自主合作; • (4)四大类课程有机统一:学科课程和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

  8. 2、课程设计观 • 坚持课程设计的文化观:用课程体现文化,用文化塑造素质、用素质体现价值 • 坚持课程设计的素质观:以学生素质培养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学生素质的形成为终极标准。 • 坚持课程设计的特色观:体现区域特色、学校特色和学生特色。 • 坚持课程设计的发展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舞台、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为学校发展创造空间 • 坚持课程设计的整体观:整体规划、全面协调、分步实施。 • 坚持课程设计的个性观:追求个性发展、满足个性要求、体现个性差异

  9. 3、整合资源、文化主导,实现校本课程多元化3、整合资源、文化主导,实现校本课程多元化 • 教师资源:专业素养、智慧优势、个性特长 • 学生资源: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锻造、自创社团、自主学习与研究 • 学校资源:环境建设、文化建设 • 社会资源:社区、家庭、科研院所(科学教育学院)

  10. 科学激趣类 以授课、辅导、实验、观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竞赛辅导类 选修Ⅱ课程 文学艺术类 通过选修课、活动课、阅读课、科学教育学院、学生沙龙、周六大舞台、主题班会、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形式实现 人文素养类 语言工具类 技术类 高中三年学生至少参与一个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类 体验感悟类 学生干部经历 周六大舞台

  11. 《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解题方法指导 数学思想方法培养 生活中的数学 趣味数学 英美文化背景及实用翻译 英美概况 An Outline Introduction to Britain and America 英语视听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生活中的物理 力学方法讲座 电学方法讲座 物理学史讲座 化学实验中的问题分析 体育舞蹈基本功 化学学法指导 生活中的化学 化学科技前沿与基础理论

  12. 新中国外交 气候经济学 气象学、 城乡规划 气候学 世界近现代重大历史问题探究 中国古代重大历史事件再解读 中国近现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再解读 天文学基础 天文观测 世界文学名著电影欣赏 语文基础知识 《红楼梦》研读 西洋歌剧赏析 篆刻艺术技法 中国古代经典建筑结构赏析

  13. 《B22: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S21:生活与哲学的思考创新》 《S22:经济生活的轻松节拍》 《M210:+数学思想方法》 《E21:胜利之门英语》 《C22:世界名著与电影赏析》 《C21:汉语语法入门》 《M21:数学思想方法》 《k210:+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P22:物理学史》 《P21:无线电技术》 《B21:生物科技与社会》 《E220:+英语听力》

  14. ①学科类:文学社、校刊交响、历史社、军事社、电脑社①学科类:文学社、校刊交响、历史社、军事社、电脑社 ②科技类:天文台、生物社、史地兴趣小组、环保社 ③艺术类:话剧社、动漫社、电影社、街舞社、手语社、DV社、吉他社、K歌社、管乐团、民乐、舞蹈、摄影 ④体育类:球类社(足球社、羽毛球社、网球社、乒乓球社、街球社、)、棋类社(象棋、围棋、军棋、跳棋)、旱冰社、游泳社 ⑤综合类:电视台、广播站、爱心基金、武侠社、DIY社、心理社、模联社

  15. 选课:选修Ⅰ与部分校本课程;网上选课 走班:切块走班 周六大舞台 竞争参与 公益性活动 4、课程实施:选课与走班

  16. 三、创设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 1、创设机制: 竞争机制:竞争聘任 奖励机制:名牌教师、专家评选、学术休假; 评价机制: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同事评价、领导评价

  17. 2、开展教育研究 • 校本教研:以教研组为单位 • 实践研究:做中学、学中做 • 教育叙事:积累与提升

  18. 3、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 • 自主规划 • 自主实施 • 自我反馈 • 自我调控 • 自我评价

  19. 四、建立提升学生素质的评价体系 • 多元评价:主体多元 • 过程评价: • 发展性评价: • 学分引导:阳光档案;学生全面素质评价;

  20. 五、新课程带来的变化 • 学生交流和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范围进一步扩大,综合素质提高; • 教师自我提升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 学校民主管理和开放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21. 六、实施新课程的反思 1、影响新课程着陆的因素 1)观念问题 2)社会环境、政策支持问题 3)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4)高考的导向性不够明晰的问题 5)新课程技术性、操作性问题

  22. 2、处理好几个关系 1)传统与变革的关系 2)新课程实施与学校发展的关系 3)高考与新课程实施的关系

  23. 七、课程改革实施的体会 • 做起来,不等不靠;不犹豫、不徘徊、不动摇。 • 做下去,涉及新的各方面变革,都要积极进行探索,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方面都坚持探讨下去,面对困难要知难而进,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 做上去,课程不能停滞,不能低层次徘徊,应当通过课程改革在改造学校方面真正建立起一个高效益运转体系。

  24. 谢 谢! 校园网主页 http://www.qderzhong.net/ 学生发展性评价电子档案系统 http://www.qderzhong.net/kcgg/szpj.htm 网上选课系统 http://www.qderzhong.net/kcgg/xk.htm 社团管理系统 http://www.qderzhong.net/kcgg/shetuan.htm 教师评价系统 http://info.qderzhong.net/ap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