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785 Views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 廖 果 四川省政协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一、低碳经济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 指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 , 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推广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新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对煤炭、石油、柴薪、天然气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清洁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 可持续发展 模式 。 发展背景 世界近 200 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消耗了大量化石能源、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CO2 )和二氧化硫( SO2 ),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E N D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 廖 果 四川省政协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一、低碳经济基本概念 • 低碳经济 指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推广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新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对煤炭、石油、柴薪、天然气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清洁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 发展背景世界近200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消耗了大量化石能源、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CO2 )和二氧化硫( SO2 ),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 发展目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方式,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降低极端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减少臭氧层蚀缺。 • 低碳能源指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替代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低碳技术产品指清洁煤技术(IGCC)、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09年的统计数据,虽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人均CO2排放量还比较小,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英国的二分之一,但中国2007年因消费化石燃料而排放的CO2量为60.7亿吨,超过美国的57.7亿吨,成为全球第一大CO2排放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09年的统计数据,虽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人均CO2排放量还比较小,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英国的二分之一,但中国2007年因消费化石燃料而排放的CO2量为60.7亿吨,超过美国的57.7亿吨,成为全球第一大CO2排放国。
四川省人口众多,资源消费也多。 • 四川重化工业特征显著,工业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土地资源方面,人均耕地不足0.69亩,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在矿产资源方面,人均占有量只有全国人均水平的60%,石油、铝土、铬、钨、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匮缺;虽有较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原油及其加工品输入依赖度接近100% ;煤炭人均可采储量仅为全国的25%、世界的14%。水资源方面,虽然四川水能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并不富足,人均占有水资源3023立方米,虽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但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43.6%。在环境容量方面,四川地处长江、黄河最上游、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区域生态脆弱,环境承载能力很小,工业污染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部分流域污染防治任务繁重。
在能源消耗方面,2006年我省万元GDP能耗比全国高25.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高35.6%,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11301万吨标准煤,其中工业耗能为8005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70.83%,农、林、牧、渔业耗能273万吨标准煤,建筑业耗能155万吨标准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耗能665万吨标准煤,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耗能308万吨标准煤,其它耗能321万吨标准煤,生活消费1574万吨标准煤。所以,生态脆弱、环境约束、资源有限是影响四川建设西部经济高地和灾后重建美好新家园、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得不重视的客观因素。只有调整结构、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的压力,才能保护生态环境;只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循环利用,才能实现“两个加快”。在能源消耗方面,2006年我省万元GDP能耗比全国高25.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高35.6%,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11301万吨标准煤,其中工业耗能为8005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70.83%,农、林、牧、渔业耗能273万吨标准煤,建筑业耗能155万吨标准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耗能665万吨标准煤,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耗能308万吨标准煤,其它耗能321万吨标准煤,生活消费1574万吨标准煤。所以,生态脆弱、环境约束、资源有限是影响四川建设西部经济高地和灾后重建美好新家园、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得不重视的客观因素。只有调整结构、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的压力,才能保护生态环境;只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循环利用,才能实现“两个加快”。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 2007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 •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 碳汇 可以理解为:清洁发展机制(CDM)下,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发达国家开展碳排放指标交易的筹码。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扩大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烧柴、烧煤的数量、削减高耗能工业产品数量等方式来增加碳汇,发达国家则出钱购买这些经联合国相关机构审核认可的碳汇,从而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
2009年12月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发表《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2009年12月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发表《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 • 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把法律法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2005年至2008年,可再生能源增长51%,年均增长14.7%。2008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2.5亿吨标准煤。农村有3050万户用上沼气,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4900多万吨。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光伏发电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2005年至2008年,可再生能源增长51%,年均增长14.7%。2008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2.5亿吨标准煤。农村有3050万户用上沼气,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4900多万吨。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光伏发电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1990至200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我们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将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1990至200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我们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将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
四川能源消耗明细单位:万吨;亿立方米(天然气,沼气);万立方米(秸秆,薪柴)四川能源消耗明细单位:万吨;亿立方米(天然气,沼气);万立方米(秸秆,薪柴)
二、从四个经济指标看一个地区的节能减排情况二、从四个经济指标看一个地区的节能减排情况 • 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一地区经济状况的简明指标。能源强度,又叫做单位GDP能耗,就是指每生产出一个单位GDP所消耗的标准煤的数量。 • 人均生产总值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人均生产总值越低,将来排放上升空间越大。2007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24位。 •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次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化程度越低,将来排放上升空间越大。2007年四川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的41.2%,在40%-60%之间,还处在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 • 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率越低,将来排放上升空间越大。 2007年四川省城镇化率35.6%,全国平均为46%,中等收入国家61%、高收入国家78% 。
在基本指标相似省份单位GDP能耗排名中,我省排名第五,能源利用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基本指标相似省份单位GDP能耗排名中,我省排名第五,能源利用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 在2007年全国生产总值排名中,我省位列上海、辽宁之后,领先于北京、福建,但在这五个省的单位GDP能耗排名中,我省位列第二,只优于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辽宁省,落后于比四川经济总量大的上海市,在能源消费总量排名中,能源消费量少于辽宁,但同样高于其他三个省市。
三、当前我省节能减排工作基本情况 •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2010年比2005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在2006年初同国务院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从指标分解情况看,除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青海、西藏的节能目标低于20%外,其余24个省(区、市)的节能目标均不低于20%。四川“十一五”能耗降低目标更是高达22%。 按照四川省“十一五”规划,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从2005年的1.70吨标准煤/万元降低到2010年的1.36吨标准煤/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下降4.4%。
截至2009年,全省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累计降低16.34%,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81.7%;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13%,比全国平均降幅多2个百分点;二氧化硫(SO2)、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分别减少16.35万吨和3.54万吨,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100.6%和90.4%。截至2009年,全省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累计降低16.34%,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81.7%;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13%,比全国平均降幅多2个百分点;二氧化硫(SO2)、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分别减少16.35万吨和3.54万吨,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100.6%和90.4%。 • 2008年全省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3%和13.2%,比国内先进水平的广东省高93.1%和185%,这意味着我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仍有很大提升潜力。
工业循环经济 • 节能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确保经济健康、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抓手,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 • 1990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Pearce和R.K.Turner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概念。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或闭环流动的经济形式,是人类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建构的经济系统,该经济系统能够融汇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与其它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相处。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3R原则,即物质的“减量化(reduce)”、“资源化(resource)”、“再使用(reuse)”三大原则。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3R原则,即物质的“减量化(reduce)”、“资源化(resource)”、“再使用(reuse)”三大原则。 • 工业生态学198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副总裁罗伯特·福罗什(Robert Frosch)和工程师尼古拉斯·加罗布劳斯(Nicolas Gallopoulos)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了《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正式提出工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IE)理念:“在工业生态系统里,通过能源和材料的消费最优化,一个生产过程的排放物可以作为另一个过程的原材料”。
工业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 • (1)小循环—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指工厂生产过程中将下游工序的废物,经过必要的处理后返回上游工序,作为原料重新利用;其实现路径是在工业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以减少生产的物料和能源使用量,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 • (2)中循环—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下游工业的废物,经过处理后,返回上游工业,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或将某一工业的废物、余能,送往其他工业去加以利用。其实现路径是建设工业循环经济园区。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量,建立工业共生网络关系。
(3)大循环——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工业产品经使用报废后,其中部分物质返回原工业部门,作为原料,重新利用。其实现路径是构建区域内部的生态工业网(Eco-industrial Net,EIN)。所谓区域生态工业网,是指某一区域范围内的企业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资源(原材料、副产品、信息、资金、人才等)为纽带形成的具有产业衔接关系的企业联盟,实现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循环流动。
四、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情况 •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环保产业及节能环保服务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 • 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41万亿元,约占当年GDP的4.7%,带动就业2500万人。其中,节能产业产值约为270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约为6600亿元,环保产业约为4800亿元。 •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约为600亿元,带动就业人口约110万人。
(一)目前我省拥有的节能环保技术 • 电机变频技术、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技术、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纯烧高炉煤气发电、纯低温余热发电等节能技术,工业固体废弃物及农林三剩物生产建筑材料等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工业废水处理等环保技术。
(二)“十二五”期间四川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二)“十二五”期间四川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 • 1. 产业目标 • 到2015年,我省将基本形成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财税、金融、价格、市场、环境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形成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环保产业及相应服务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总产值力争达到1500亿元,实现增加值600亿元。创建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产业园区(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其中,年产值上亿元节能环保企业超过20家,5千万元以上企业40~50家,产值上20亿元的产业园区(基地)3个,产值上10亿元的7个,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2. 布局目标 • 根据我省资源条件及产业布局,到2015年逐步形成6大分工明确、特色鲜明、具有区域和全国影响力的企业集群和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体加快发展。德阳、自贡着力打造大型节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成都、乐山全面建设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带;绵阳加快建设节能家电产品制造基地和废旧家电、金属回收利用基地;内江积极构建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遂宁全力创建西部高效照明产业基地;资阳探索建设中国西部节能产业之都。
3. 技术产品目标 • 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水平要比“十一五”末有较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总体达到国内平均水平,部分指标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企业。全省节能环保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力争达到3%以上,30%以上重点骨干企业建立起企业技术中心;节能环保产品在全省的市场整体占有率达到30%以上;培育一批中国驰名、省著名商标或中国名牌称号的节能环保产品。
(三)“十二五”期间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三)“十二五”期间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 • 1.节能产业 • (1) 重点节能技术。重点发展煤的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工业窑炉高效节能技术、高效节能回转式空预器密封回收成套技术、高压高动态电气驱动系统、高效电机变频节能技术等大型节能设备生产制造技术;推广天然气液化技术、高炉煤气回收及发电技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地源热泵、小水电技术等清洁能源及余能回收利用技术;加快开发电网智能调度技术、节能环保风机、新型节能长轴泵、天然气变频压缩机等高效节能风机、泵类等设备制造技术。
(2) 重点节能产品。重点发展节能家用空调器、高效节能连锁装置洗衣机等节能家电和办公产品;推广应用稀土三基色电子节能灯、新型LED城市照明系统以及液氧、液氮、液氩照明产品等节能照明器具;LNG成套设备、利用焦炉煤气发电压缩机等清洁能源和余能利用设备;加快发展外墙保温装饰板、自保温混凝土砌块及高强建筑石膏等节能建材;积极研发推广节能环保电动汽车、压水型推进器船舶、混合动力机车等新型节能运输工具。
(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 1. 重点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重点推广五效真空制盐清洁生产技术、超低排放循环水冷却装置、钛白粉及海绵钛清洁生产技术、离子膜技术、卤水净化综合利用废渣废水的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积极发展低品位矿(渣)回收提炼技术、粉煤灰生产高效节能建材技术、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生活垃圾衍生燃料等固废回收利用技术;焦炉煤气回收开发技术及瓦斯发电技术;食品酿造行业清洁生产技术、酒精废渣综合提取技术;废旧轮胎、橡胶回收再利用技术;加快发展滤油机、滤水器、油净化装置泵类等石化废弃物回收利用设备制造技术,废旧机电产品拆解和回收利用技术、车用电池回收再生利用技术。
2. 重点资源循环利用产品。鼓励利用煤矸石、磷石膏和林木三剩材等大宗废弃物生产水泥、中密度纤维板、蒸压矿渣砖等建材;综合利用工业冶炼废渣(特别是含钒钛钢渣)及尾矿进行提炼铁、钒、钛等;重点发展再生金属、再生橡胶等再生资源产品。
(五)环保产业 • 1. 重点环保技术。重点推广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乡镇污水处理技术、中水回用技术、废水磁化处理技术、重金属微生物处理技术、集约化禽畜养殖废水处理技术、集约化禽畜养殖粪便处理技术、烟气脱硫技术、垃圾微波消解处理技术、废弃泥浆固化及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加快发展烧结脱硫成套技术、污水脱磷脱氮技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危险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等。
2. 重点环保产品。重点推广乡镇污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污水流化床处理设备、乡镇污水处理成套设备、高效微生物组合菌剂、新型高压静电除尘设备、垃圾分拣破碎设备、生态环保卫生间、COD自动在线监测仪、氨氮(NH3-N)自动在线监测仪、烟气自动在线监测仪等环保监管仪器。加快发展烟气脱硝成套装置、烟气脱硫关键设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备、生活垃圾处理设备等。
(六)节能环保服务业 • 1. 节能服务。鼓励有实力的大型工程建设公司、设计院所开展节能工程总承包、节能系统集成设计、安装调试等综合性节能服务;支持能源服务公司(ESCO)、各类节能技术服务机构等为工商行业和党政机关等用能单位提供合同能源管理、专业能源审计、节能项目设计、节能量监测、培训咨询等专业化节能服务;加强全省节能监测监管网络建设。 • 2. 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以成都、德阳、绵阳、内江等地区为重点,以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为载体,整合、改造、规范和提升现有回收体系,形成以社区回收网点为基础、再生资源市场为载体,加工利用为目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 3.环保服务。重点推广特许经营模式,对新建烟气脱硫设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由专业化的环保公司投资、设计、建设和运行,推动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市场化。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审核、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监理等咨询服务。
五、合同能源管理 • 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指节能服务企业与用能单位签订节约能源管理合同,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节能项目融资(争取政府节能政策性贷款)、节能技术改造等服务,最后从节能效益的分成中收回投资、获取利润(往往是政府财政补贴和节省电费)的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服务机制。具体运作模式又可分为节能效益分享型、承诺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三种合同能源管理业务。 • 能源管理合同 甲方:节能服务企业 乙方:用能单位 甲方投入资金、技术和设备,改造乙方生产设备、办公大楼的能源消耗结构(乙方是企业则多是改造工厂、酒店等的生产用电设备,是机关、学校、医院则多是改造大楼的用电设备),实现节能,节能省下的钱双方按照一定比例分成。 • 合同能源管理在推销节能产品和技术的同时,也推销给用能单位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
(一)三种典型的能源管理合同 • 1.节能效益分享型 这种类型的合同规定由EMCo负责项目融资,在项目期内客户和EMCo 双方分享节能效益的比例。例如,在5年项目合同期内,客户企业和EMCo 双方分别分享节能效益的20%和80%,EMCo必须确保在项目合同期内收回其项目成本以及利润。此外,在合同期内双方分享节能效益的比例可以变化。例如,在合同期的头2年里,EMCo 分享100%的节能效益,合同期的后3年里客户和EMCo双方各分享50%的节能效益。
2.节能量保证型 在这种类型的合同里,EMCo 保证客户的能源费用将减少一定的百分比,既可由EMCo提供项目融资,也可由客户自行融资。例如,EMCo保证客户锅炉的燃料费减少10%,而所有附加的节能效益全归EMCo享受。 • 3.能源费用托管型 在这类型合同中,由EMCo负责管理客户企业整个能源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承包能源费用。
“合同能源管理”也专指从事能源服务的企业(简称EMC)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节能技术及其产品的商业运作模式。“合同能源管理”也专指从事能源服务的企业(简称EMC)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节能技术及其产品的商业运作模式。
2003年11月13日,国家发改委与世界银行共同决定启动项目二期。在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设立世行项目部为中小企业解决贷款担保的难题,并专门成立了一个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促进节能服务公司成长的行业协会——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2003年11月13日,国家发改委与世界银行共同决定启动项目二期。在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设立世行项目部为中小企业解决贷款担保的难题,并专门成立了一个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促进节能服务公司成长的行业协会——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
(二)节能服务公司 • 节能服务公司(国外称为Energy Service Company,简称ESCO、国内称为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简称EMCo)。EMC公司的经营机制是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管理;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EMC公司才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
EMC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服务,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或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EMC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服务,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或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