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09 Views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 在医院的存在与发展. 孙卫星. 孙卫星. 2014 年,在浙江医学工程年会上的发言. 存在:. 五、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做什么 六、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生存状态 七、 看不见的贡献,清楚的效益 八、 各方对医工人员的要求 九、 医学工程能形成学科吗 十、 医学工程的发展方向 十一、 职业怎么发展 十二、 个人 体会. 背景: 一、 从一个困惑而引发的一次调查 二、 谁在医院从事医学工程工作 三、 医院 哪 些部门有医学工程职能 四、 行政管理部门又是如何界定. 发展:.
E N D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 在医院的存在与发展 孙卫星 孙卫星 2014年,在浙江医学工程年会上的发言
存在: 五、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做什么 六、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生存状态 七、看不见的贡献,清楚的效益 八、各方对医工人员的要求 九、医学工程能形成学科吗 十、医学工程的发展方向 十一、职业怎么发展 十二、个人体会 背景: 一、从一个困惑而引发的一次调查 二、谁在医院从事医学工程工作 三、医院哪些部门有医学工程职能 四、行政管理部门又是如何界定 发展:
背 景 一、从一个困惑而引发的一次调查(1) 医学工程,是在座技术人员的专业,也许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但上互联网查 “医学工程” ,基本上是医院医疗器械从业工程技术人员自己在说说的,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概念。 大学本科专业找不到,技术职称晋升找不到这个专业名称。与之最能搭边的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属于工学的生物医学工程类学科),(简称BME)。但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生物材料和信息(信号处理)技术的,与我们在做 的工作,相去甚远。
背 景 一、从一个困惑而引发的一次调查(2) 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暂且把医学工程界定为“在医疗机构与医疗器械相关的工程技术工作”,与之相关的人员称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与之相关部门称为医学工程管理部门。 随着医院的现代化发展,是离不开工程技术人员的保障的。它在医院存在与发展着,具体情况如何?带着这个疑惑, 我们进行了一次医工情况的基线调查。涉及我省县级 及以上医疗机构349家(占全省62%), 内容涉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管理部门等。
背 景 二、谁在医院从事医学工程工作(1) 从统计来看,我省医学工程从业人员一千三百多人(不含采购部门),初始学历:三级医院大部分是为本科,少部分在职取得专业工程硕士学位。二级及以下医院,大部分为大、中专学历。所学专业大部分是工程类,如医疗器械维修、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工程(早期)、计算机应用等。 设备科长(负责人):近70%是工程类技术人员; 另有30%来自临床、护理、药学、检验、放射、会计等其它专业。 医用耗材采购部门主任(负责人), 80%以上是来自护理等非工程类专业。 。
背 景 二、谁在医院从事医学工程工作(2) 厂家在设备设计上模块化的理念,用户对设备的可修性越来越困难,只能依靠专业的维修机构。 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设备的利用率越来越高,经济效益越来越好,特别是大型医用设备越来越倾向于购买保修服务。 由于盈利模式的需要,经销商往往会把设备的维修承包,如检验设备、放射胶片打印设备等。 综合以上情况,设备科可自修的机器, 估计占到在用医疗设备总值的50%。
背 景 三、医院那些部门有医学工程职能 医疗器械统一部门管理的医院占45;分散管理的占55%。 涉及的部门名称主要有: 1、设备科、医疗设备处、医学装备管理科、医学装备部、 医学工程服务部、医学工程科、临床医学工程部、 临床工程科、设备信息科 2、总务科、后勤科、总务设备科、总务耗材部、后勤保障科、 设备后勤保障中心、综合办、医疗保障部、国资科 3、设备物资科采购中心物资采购中心、采购供应科、 物资供应科、耗材管理办公室、物流中心
背 景 四、行政管理部门是如何界定(1): 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从业人员,没有明确要求! 卫生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第十五条 在医疗机构从事医疗器械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技术职称或者经过相关技术培训,并获得国家认可的执业技术水平资格。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技术人员和从事医疗器械保障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建立培训、考核制度。组织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前规范化培训,开展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操作规程等相关培训,建立培训档案,定期检查评价。
背 景 四、行政管理部门是如何界定(2): 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从业人员,没有明确要求!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没有对医学工程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九条 使用单位应当设立与其规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指定符合条件的人员负责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工作,并按照产品说明书、技术操作规范等要求管理医疗器械,保障在用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第十三条 使用单位应当由专门的管理机构或者指定人员统一采购医疗器械,其他机构或者人员不得自行采购医疗器械。
存 在 五、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做什么 1、计划采购:包括计划、论证、提供招标需要的基础资料(参数、配置)、合同签订、装机、验收、使用培训 2、维修:预防性维修、故障维修、保修设备的配合 3、质量控制:计量检定、安全监测、不良事件管理、 溯源管理、险管理、巡检 4、资产管理:台账、周期性盘点、报废、处置 5、应用研究:个别医院的医工人员在对医疗器械技术改进、 和研发工作。
存 在 六、医工技术人员生存状态 1、岗位性质:是行政员还是技术,是职能还是医技部门? 2、职称(专业)多样化: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工程、医疗器械 维修、机械、技师和管理师。 3、成长受阻:进入医院后,与其他专业相比,进步缓慢。起点 越高(名校),受伤害越大。能晋升工程类正高的人渺渺。 4、职业生涯变化快:部分设备科长在一、两届后,就轮岗了。 5、从业资格不明:无法在行政部门发布的文件中找到对应序列。
存 在 七、看不见的贡献,清楚的效益 很多人都认为:设备科是个花钱的地方,不产生经济效益。 事实是:据我院为例,每年医疗设备维修费,是可以算出来的。以设备资产为3亿,去除带耗材的经销商自保的设备5000万,剩下2.5亿,以6%的年维修保障费来算,预计为1500万。经计算,我院实际支出维修(含各类保修)费为600余万。 这样算下来,每年为医院节省了900万 的费用。这难道不是效益吗?
存 在 八、各方对医工人员的要求: 1、医院院长对设备科要求:第一为临床做好服务,第二对领 导决策的执行力强,第三是为医院节省成本开支。 2、临床科室对设备科要求:采购迅速、维修快一点,停机时 间少一点,维修费用节省一点(科室效益挂钩)。 3、行政管理部门对设备科要求:加强质量安全控制,确保医 疗设备的安全、有效,杜绝医疗事故。 4、厂家与设备科的关系:厂家对技术人员进行 技术封锁(不提供维修密码和配件、漫天要价)。
发 展 九、医学工程能形成学科吗 想及设备科发展,颇多感慨,二十多年来,医疗设备被大量装备医疗机构,带动医学工程快速发展。但近几年,随着厂家(特别是国外公司)售后服务的完善和高度盈利化,以及临床、医技对设备技术的掌握,其“红利”丧失殆尽,被不断弱化、分散化和边缘化。 一个学科(医学相关)形成,最主要是市场客观需求,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学术队伍,同时其从业人员资格还需有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目前,医学工程这几方面特征不明显,很难形成独立学科。
发 展 十、医学工程的发展方向: 医院的医学工程(医疗器械管理)职能存在,工作分散: 1、采购工作,特别是医用耗材,由医院采购部门承担,设备采 购委托招标机构。 2、维修由设备科(医学工程科)承担,也可委托第三方承包, 事实上,已有在用价值一半以上的设备由第三方服务了。 3、质量控制由设备科(医学工程科)承担,部分质量检测委托 第三方公司承担。 4、资产管理由国资科或财务科承担。
发 展 十一、职业生涯怎么发展: 1、结合所学专业,根据个人的情况发展,按医院的当前需 求发展,工作缺什么,什么就是我的专业。 2、善于学习,学校里的知识有三分之一能用于工作就不错了,大部分自学来的,不仅要掌握工程知识,还需学习管理、法律等,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初级技术人员应打好基础。中、高级技术人员寻找突破点,做技术应用性研究,比如医疗器械的国产化,很需要医院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
发 展 十二、个人体会 1、医工技术人员自我定位要准,不能与医生比,像他们一样“绚丽多彩”,我们能做个“码农”、“创客”不错了! 2、扬长避短,策略发展。多学点实用技术,学会交叉和综合应用,要以成果说话。借鉴发达国家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实际应用,突破 “国内专家” 权威,取得平等发展机会。 3、单位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是个人发展不竭的动力。 套用恩格斯的话:“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从虚幻到现实是痛苦的, 而清醒,是希望的开始!
作者介绍 孙卫星 湖州中心医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湖州市医学装备协会 理事长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理事 承担过卫生部、省卫生厅、市科技局 医学装备信息化和工程创新研究项目 • 联系我们:www.hzyxz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