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80 Views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搭建中高职衔接的有效平台 宣讲人:李明驰. ● 教育部最近出台的 《 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 提出,要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 ◆ 要合理确定中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注重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 ◆ 要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和继续学习制度,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查方式,探索中高职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 探索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搭建科学有效的平台。.
E N D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搭建中高职衔接的有效平台 宣讲人:李明驰
●教育部最近出台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 ◆要合理确定中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注重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 ◆要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和继续学习制度,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查方式,探索中高职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搭建科学有效的平台。
为了更好的探索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要论述:为了更好的探索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 目前中高职招生考试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 国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的模式与启示 • 以灵活开放的招生考试制度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 • 统筹设计与规划,为中高职有效衔接创造政策环境
一、目前中高职衔接招生考试制度的现状与问题(1)一、目前中高职衔接招生考试制度的现状与问题(1) 现状一:五年一贯制。 即一个高职院校与几个中职学校形成的衔接模式,具体表现为 “3+2”形式, 即由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学生在接受完3年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再接受2年高职教育,毕业后发给相应的中高职文凭。 现状二:对口升学模式。 即中职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习,通过对口升学考试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接受二至三年的高职教育模式。 问题一: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中高职各自属于不同的办学层次。 中高职定位和目标不明确,管理和人才培养脱节。不管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主要局限在学校教育,未打通中高职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渠道。 问题二:高职院校以招收普通高中学生为主,对口升学招生指标限定在5%以内,中职学生求学深造的道路依然艰难。 尽管目前中职毕业生已超过普通高中毕业生数量,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相差仍有十余倍。这既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无益于目前社会上的“普高热”的缓解。
一、目前中高职衔接招生考试制度的现状与问题(2)一、目前中高职衔接招生考试制度的现状与问题(2) 实例分析: 以我代表的合肥铁路工程学校为例,这所由铁道部举办的中专学校如不尽快实现中高职的衔接,将很难发展甚至生存下去,主要原因: ①专业的特殊性。我校专业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不论是铁路线的建设,还是桥、遂、涵的建设,都需要较深厚的铁路基本知识和专业素养,而它的土石方基础建设大部分已由农民工承担,不同于培养端盘子、叠被子、数票子、开车床、进流水线的专业学校; ②铁路基建用人单位层次的提高。追踪调查表明,铁路基建用人单位招收的测量员、施工员、实验员、领工员、预算员、资料员及施工监理等,都要求学历在专科以上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甚至铁路列车员也开始招收专科以上的毕业生。
一、目前中高职衔接招生考试制度的现状与问题(3)一、目前中高职衔接招生考试制度的现状与问题(3) 我校学生野 外勘测实习。
二、国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的模式与启示(1)二、国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的模式与启示(1) 模式一:直接注册入学。 国外高校实行“宽进严出”的策略,规定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都可在高校注册入学,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只要取得这种学历就有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资格,无需通过任何形式的考试。 模式二:职业学校同时举办中高职教育,同时招生。 英国和美国的中高职教育可以在同一所学校或学院内完成。法国在职业院校之间的衔接也较为完善,如法国职业高中,既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也设立短期高等职业教育,招收职业高中会考毕业生,开展高级技术员证书课程,进行高级技术员培训,毕业证书等同于其他两年制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文凭。 模式三:职业学校的衔接成为体系。 澳大利亚职业学校之间衔接更规范、更灵活,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主要是以全国84所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即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为主构成的,主要实施职前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高中阶段部分职业课程和高中后的职业教育培训主要由该体系承担。
二、国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的模式与启示(2)二、国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的模式与启示(2) 国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的模式与启示 总之,世界各国中高职教育学校的衔接正是由于采取相同或相近专业学生对口招生,中高职学校联合办学或由高等职业院校举办高等职业预科班等多种形式,从而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世界各国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的比例越来越高。 如比利时、丹麦、希腊、爱尔兰和英国的比例高达60%。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极大地促进了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三、以灵活开放的招生考试制度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1)三、以灵活开放的招生考试制度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1) 1、普遍实施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自主招生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招生院校依法自主规定报考资格、自主组织专业考试、自主确定录取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选拔不同类型学生到高职院校学习。目前还在试点,有必要普及到所有高职院校。 2、实行免试制度和推荐入学制度。 在普通高校扩招的情况下,应适当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入高职的比例。如对中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免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制度,能够极大地调动中职院校学生学技能、比本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积极推行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及推荐优秀学生直接升入高职的做法。
三、以灵活开放的招生考试制度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2)三、以灵活开放的招生考试制度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2) 3、改革考试内容与形式。 目前高职单考单招主要采取“3+X”的考试形式,“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X”是指综合专业课。这样的考试模式,其特点是考试内容中文化课比重较大,使得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偏重文化课,忽视专业技能课,从而偏离了职业教育本身的方向,并且直接导致了中职许多技能过硬但文化基础差的学生无法入学深造。因此,必须尽快完善高职的入学考试和招生办法。要给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更大的自主权,将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职的教学、考试、证书、技能竞赛等成绩结合起来,完善高职院校对接中职的自主招生制度。同时,探索给企业一定的权力,由企业推荐工作2至3年的职工到高职学习 。 4、放宽招生计划比例。 目前教育部对五年一贯制、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的三种中高职衔接教育招生,给定了三个5%的计划政策。尽管这个比例在各地运行中都有所突破,但这比例数与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期望值仍然有一定差距。应依据市场需求,适当放宽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衔接5%的招生计划比例。
三、以灵活开放的招生考试制度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3)三、以灵活开放的招生考试制度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3) 5、重点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联合举办高中后三年制高职教育。 应当允许一些有专业特殊优势的重点中职学校举办高中后三年制高职教育,由高职院校统一招生,按照高职培养规格要求组织教育教学,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水平,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 6、尝试开展高职预科教育。 面向中职学校各专业毕业生,开展由高职院校主办、中职学校协办的高职预科教育。这样可以使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培养方式等方面,尽早对培养目标进行系统设计和具体分解,避免理论课与专业课及技能训练的重复,进一步提高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以灵活开放的招生考试制度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4)三、以灵活开放的招生考试制度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4) 7、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模式。 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实现中高职教育贯通办学模式,对优秀学生具有吸引力,有利于提高招生质量。尝试整合中高职学校的资源,提升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水平和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教育资源。 8、拓宽生源渠道,实现“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 高等职业院校要以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及其同等学历者为主。中高职学校尤其要改变目前招生对象的严重错位现象,招收范围可以由传统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扩大为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进城农民工、退役士兵、生产服务一线职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城乡劳动者。
四、统筹设计与规划,为中高职有效衔接创造政策环境(1)四、统筹设计与规划,为中高职有效衔接创造政策环境(1) 1.优先发展政策。 中高职教育需要建立装备先进的实训基地,在资金投入上自然需要更多。据有关专家统计和估算,职业院校的人均培养经费投入应该是普通中学、高校的2倍多。而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各级政府的决策和教育投入往往偏向于普通教育,没有给职业教育以足够的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更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高职学校的招生规模。 2、统一招生平台。 中高职衔接,中职是基础,高职是中职的延伸、拓展和深化。要统筹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行统一组织领导,统一下达招生计划,统一机构实施,统一招生宣传,统一组织考试,统一划定分数线,统一填报志愿,统一录取,统一注册学籍,统一信息标准。
四、统筹设计与规划,为中高职有效衔接创造政策环境(2)四、统筹设计与规划,为中高职有效衔接创造政策环境(2) 3.优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当前中高职在课程或教材上的安排不一致,造成中高职之间知识难以衔接,这是许多学生中职考高职落榜的主要原因。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是课程和教材的衔接。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中职毕业生的文化基础课较差,需要补上相应的课程,如何制定一个统一的课程标准,构建一种知识与技能的平台,是衔接的交叉点。要整合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不仅使职业教育内部做到各个层次的衔接,而且使学生所学知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重新修订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种类繁多,且覆盖范围较窄,许多学生找不到对口的高职专业。要重新修订中高职学校专业目录,规范专业大类、统一专业名称。中高职共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职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后通过选拔有机会到高职院校继续学习2年。
四、统筹设计与规划,为中高职有效衔接创造政策环境(3)四、统筹设计与规划,为中高职有效衔接创造政策环境(3) 5.规范中职学生实习时间。 中职学生毕业实习与高职招生考试复习迎考时间上的冲突,影响了考试成绩。无论职高或中专,多数采用“2+1”模式,第三年顶岗实习,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多数进行毕业实习,而高职招生考试也恰恰安排在第三年的第二学期。因此,准备参加高职升学考试的学生,一方面要参加毕业实习,另一方面又要复习迎考,精力和时间难以兼顾,不仅影响学生考试成绩,也使得部分学生虽报考但最终放弃继续升学。
结束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毋庸置疑,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促进中高职的有效贯通和衔接,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就在上周我们的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已经实现完美的二次对接,中国载人航天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取得的巨大成功激励着我们在自身的领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我始终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以上就是我今天讲话的内容,尤其是改革招生制度的八条意见,改善政策环境的五点建议,一定存在着不当、不妥、甚至不可行的地方,这里仅抛砖引玉,提出供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