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49 Views
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導讀 : 龎郁玥. 教學前準備. ( 一 ) 決定 人數 根據班級 人數、空間 大小及 學習任務 難易度等因素決定組別多寡及小組人數大小。由於小組愈大,組內學生有效進行小組學習所需的人際關係能力和小團體技巧變得更加複雜,基本上是小組 愈小愈好 。 考慮其他 因素,也宜遵循「由小而大」原則. ( 二 ) 進行 分組 分組 的基本原則是讓小組具有 異質性 。 隨機法 立意法 ( 三 ) 分配組 內角色 學習工作 支援工作 其中有主持人、記錄員、報告員、觀察員、檢查員、教練員、 、 。. 〈. 〈.
E N D
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導讀:龎郁玥
教學前準備 • (一)決定人數 根據班級人數、空間大小及學習任務難易度等因素決定組別多寡及小組人數大小。由於小組愈大,組內學生有效進行小組學習所需的人際關係能力和小團體技巧變得更加複雜,基本上是小組愈小愈好。 考慮其他因素,也宜遵循「由小而大」原則
(二)進行分組 • 分組的基本原則是讓小組具有異質性。 隨機法 立意法 (三)分配組內角色 學習工作 支援工作 其中有主持人、記錄員、報告員、觀察員、檢查員、教練員、、。 〈 〈
(四)安排教室空間 組間的空間儘量擴大,避免干擾現象。小組成員座位應儘量接近,可以看見彼此、容易溝通、指導,預留通行通道讓學生與老師便於接近各組。 (五)準備教材 教學時的種種材料,包含教學內容、教學流程、作業單、評鑑工具等,依據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分配給各小組使用,以便有效學習。
教學的實施 (一)說明學習任務: (二)說明成功的規準: 說明如何表現是可以接受的,讓每一成員明確知道努力的方向和水準,凝聚小組動力。
(三)建立積極互賴性: 積極互賴是合作學習成功的關鍵,小組成員不只要為自己學習的成敗負責,也要為小組其他成員的學習成敗負責。 合作學習的積極互賴可以表現在很多方面: 1.目標互賴:大家努力追求共同目標。 2.工作互賴:同一學習工作大家分擔。 3.資源互賴:大家分享學習材料、資源或資訊。 4.角色互賴:分配成員擔任不同角色,例如記錄員、觀察員、資料員等等。 5.酬賞互賴:提供酬賞給予表現優良的小組。
(四)設計個別績效評鑑: 教學開始即應讓學生暸解每個人的學習責任,說明評鑑是以個別學生的學習為對象,讓每個學生均能注意小組內每個人的學習成果,而不是只由能力好的人完成作業即可。
(五)指出期許的合作行為: 合作學習的目標包含學習任務和合作任務,因此合作有關的人際技巧必須明確地指陳出來,並和學生一起討論,使學生確實了解和體會,明白實現的方法,在小組學習中去行動。 (六)進行合作學習教學: 選擇適切的合遊戲競賽法、拼圖法、小組協力教學法…作學習教學模式,如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小組…等,雖然教學模式不盡相同,但基本理念和精神是一致的。
學習評鑑與表揚 (一)追蹤學生的行為: 進行學生行為追蹤時,教師可採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來蒐集資料,前者如系統觀察方式,後者如師生對話、同儕對話等,用以觀察學生的互動,評鑑其學習的表現。 (二)提供學習任務和社會技巧的協助: 教師必須做好形成性評量,根據結果澄清學生的誤解,再一次教導學習的方法和策略,指導工作技能,並將特定的社會技巧教給學生。
(三)評鑑學習結果: 學習結果評鑑宜兼顧量與質兩方面,採測驗口試或成果評鑑的方式皆可。評鑑時宜以每一小組成員為對象,採用標準參照方式,而非所有學生拼出高下。 (四)進行學習表揚: 小組表揚的設計必須能激發小組成員之間的互賴關係,合作學習的行為才會出現,也才能見到學習成效。學習表揚也可針對個別成績進步較多的學生和優異成績給予獎勵,這樣才能鼓勵學生求進步,能力強的學生追求更優異的表現。
團體歷程與教學反省 (一)反省團體的功能: 團體功能的反省可採用兩種方式, 一是全班進行反省,由教師給予學生回饋,或由各組學生檢討各組的學習讓大家分享; 二是小組進行反省,由小組分別討論該組學習工作哪裡最有效,合作最好,哪裡需要改進,如何讓小組功能發揮更好等。小組反省可由觀察員先報告觀察情形,再由其他人補充。反省時,不論是說明或是回饋,都應儘量清楚明確,而且都要儘量提出積極而有建設性的建議和期望。
(二)反省及改進整個教學過程: 合作學習的教學過程,最後一個步驟是教學反省。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完成時,應有一個總檢討,以反省教學設計是否適當,教學步驟是否妥切,教材準備是否周全,教學目標是否達成,若有缺失將來繼續實施合作學習教學時應如何調整改進等等,並應切實評鑑。評鑑結果宜回饋於合作學習的每一環節,才能提昇合作學習的品質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