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38 Views
联合国全球协议. 单元 2– 企业理据 第1节 : 背景描述 全球环境的状况. 地球现况:是否值得关注?. 地球现况. 综述当务之急概览. 气候变化 淡水清耗 生物多样性损失 渔获耗损 土壤侵蚀 农田与森林消失 人口增长 废物量日增 消费日增.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图片. 地球表面温度变化: 1000 年至 2100 年. 几个模型全属 排放情景特别报告 ( SRES )界限 . 摄氏度温度差距(以 1990 年值为准). 北半球结合自然录及气候变迁资料观察 . 全球仪器观察. 预测 . 竖条显示 2100 年 由几个模型
E N D
联合国全球协议 单元2–企业理据 第1节:背景描述 全球环境的状况
地球现况 综述当务之急概览 • 气候变化 • 淡水清耗 • 生物多样性损失 • 渔获耗损 • 土壤侵蚀 • 农田与森林消失 • 人口增长 • 废物量日增 • 消费日增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图片 地球表面温度变化:1000年至2100年 几个模型全属 排放情景特别报告 (SRES)界限 摄氏度温度差距(以1990年值为准) 北半球结合自然录及气候变迁资料观察 全球仪器观察 预测 竖条显示2100年 由几个模型 所产生的较差 情 景 地球现况 气候变化(1)
气 温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图片 海平线上升 降雨量 健康影响 农业影响 森林影响 水源影响 沿岸影响 物种与自然区域 气候相关死亡事故 传染疾病 空气质素呼吸道疾病 农作物收成 灌溉需要 森林组成 森林地理范围 森林健康与生产力 食水供应 食水质量 食水竞争 海滩侵蚀 沿海陆地遭淹没 保护沿海社区的 额外成本 栖息地及物种 丧失 地球现况 气候变化(2)
地球现况 资源清耗-淡水 • 淡水供应紧张可算是目前世界最迫切的资源问题 • 每年约有500万人因缺乏水源及卫生问题而死亡 • 全球大约有30%的人生活在中度至高度供水紧张的国家 到了2025年将有40亿以上的人受供水紧张所威胁 • 在1900至1995年间全球淡水耗用量升幅超过6倍,比人口升幅高出两倍 • 全球淡水鱼品种当中有超过20%在最近数十年已绝种、濒临绝种或生存遭受威胁 • 在60%人口超过10万的欧洲城市中,地下水的耗用速度比补充率快
按地区计世界人口(亿),1972年-2000年 西亚 亚太 非洲 北美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 欧洲 世界人口正以每年7千7百万人的幅度增长,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亚太区。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口署2001 地球现况 人口增长
地球现况 人口增长、消费、生产 • 环境恶化的主因不在于人口多寡,而在于消费与生产模式 • 必须适当平衡以下各方面的要求: • 现今人口的基本需求(食物、房屋、健康、衣着) • 后代的各种需要 • 须找到对现今一代以至世世代代皆公平的平衡点
德国 发展中国家 能源消耗(TJ) 2.2 15.8 温室气体(t) 130 1370 氯氟碳化合物(Kg) 1.6 45 废物量(t) 12 40 有毒废物(T) 0.2 18.7 载客车辆 0.6 44.3 钢消费量 0.5 65.5 地球现况 不可持续的消费 环境造成损害人数(以万人计)(按下列各项因素分类)
地球现况 消费不平等 • 约有13亿人每日靠少于1美元过活 • 全球最富裕五分之一人口消费较全球最贫穷五分之一人口高出16倍 • 全球有近1亿6千万儿童营养不良 • 超过8亿8千万人缺乏医疗服务 • 有15亿人缺乏卫生设施和清洁食水
本地总产值 北美 西欧 日本和南韩 人均购买力平价 (以美元计) 超过25 000 20 000至25 000 15 000至20 000 10 000至15 000 7 000至10 000 4 000至7 000 2 000至4 000 少于2 000 价值 本方格代表千亿美元 本地总产值
地球现况 不可持续的消费全球消费阶层:部分国家(2002) 国家消费者(百万)占全国人口% 美国243 84 日本121 95 德国76 92 俄罗斯联邦61 43 巴西 58 33 中国240 19 印度 122 12
年份 私家车 1980 0 2000 500万 2002 1000万 2003 1400万 2015 1亿5000万(估計) 地球现况 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
地区生态足迹 (1996年人均土地面积单位) 非洲 亚太区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中东和中亚 中欧和东欧 西欧 北美洲 地球现况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用以估量人类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以“土地面积”作为单位。每一单位相对若干公顷为人提供食物和木材、基础设施或用作吸收来自燃烧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的肥沃土地,所以可真正反映出人类对环境所造成影响的总和。 全世界的生态足迹,包含了人口总和、人均资源消费量、以及所用科技的资源耗用量。1970-1996年期间,全世界的生态足迹就由110亿土地面积单位增加至160亿单位。1985-1996年期间,全世界平均生态足迹保持稳定,人均土地面积单位为2.85。
地球现况 后果:2100年需要4个地球的资源才够用 2003 2100 1900 2050
消费者的杂乱信息 我希望消除贫穷,制止暴力和 种族主义,并且根除污染。 人人都应该平等。 我要穿最上等的服装, 开名贵房车,用最新款的手提电话, 看全新的DVD录像。
地球现况 提高资源效能的需要 “20%的世界人口消费着80%的资源。如果每个人的消费水平都那样高,那得要4个额外的地球来供应所需的资源。如这种消费生活方法在全球蔓延开去,地球就只会走上自然灾难这条末路。” 生态足迹 “要在2040年达到可持续平衡点,我们必须把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物的排放减到低于现有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水平的10%。” 荷兰环境及自然议会
地球现况 实施上的鸿沟 “要达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彻底改变现时社会沿用的生产及消费方法。 所有国家都必须提倡可持续性消费和生产模式…… 政府、有关国际组织、私人机构以及所有主要团体都必须积极参与改变目前的不可持续的消费及生产模式。” WSSD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 ,2002年9月
商界转向自然资本主义 大幅增加资源生产力 铲除对废物的原有观念:改为利用生物性的生产模式 重新投资在自然资本上 重新投资在人和社会制度上 地球现况 “四大因素”改善法
地球现况 亟需转变 “我们不能奢望依目前的方法,或只作少许改变就能达到可持续性。 如果真的要达到目标,我们必须重新研究差不多所有的工业程序。” 杜邦公司前CEO Edgar S Woolard
地球现况 可持续消费 了解资源效率改善与可持续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 “回弹效应” • 就“回弹效应”而言,藉着清洁生产与增强生态效率等措施而达致的生产/效率方面的成效,往往因生产量持续扩大,与消费模式不断增加而遭抵消。 • 虽然越来越多人明白生产过程所带来的问题,但一般对产品的消费(或耗用)与弃置的认识仍然贫乏。 • 经济与环境政策往往未能充分考虑各方面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反之亦然。
地球现况 挑战所在 推动可持续消费及生产 • 以产品为本,制定新的战略(例如在设计制造过程中采用循环再生观念) • 了解消费 • 以一套综合方法将可持续消费与生产融汇起来 • 将环境破坏与经济增长脱钩
地球现况 没有可持续生产就没有可持续消费, 反之亦然。
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 重新部署 重新设计 递增式改变 “低垂的水果” 时间 研究发展的长期投资 出自Arthur D Little - Sustai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1996)一书
企业环境保护简史 企业环保大略分为下列时期: • 1960年代以前:一无所知时期 • 1960及1970年代:敌对/不情愿服从时期 • 1980年代:超越服从时期 • 1990年代:路线转变时期 • 2000年以后:共同承担责任?
约翰内斯堡高峰会议 全球协议 哥本哈根社会发展峰会 里约地球峰会 九一一袭击 布伦特兰报告 政府间气候变化 专门委员会(IPCC ) 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京都议定书 蒙特利尔议定书 主要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兴起 道 •琼斯 可持续性指数(DJSI) 发现臭氧层洞 美国洁净空气法 切尔诺贝尔事故 瑞典测出酸雨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世贸乌拉圭回合 贸易会谈 西雅图示威 首次能源危机 就可持续性课题而不断演化的企业行为
V 可持续性伙伴关系 企业参与 IV 超越服从时期 III 服从时期 II 抗拒/敌对时期 I 一无所知时期 就可持续性课题而不断演化的企业行为
企业环境保护简史 1960及1970年代-不情愿服从时期 • 企业自然环境意识日增 • 1964年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的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出版1970年地球日示威 • 罗马俱乐部(Club of Rome)的《增长的极限》(Limits to Growth)和《生态学家》(The Ecologist)的《生存蓝图》(A Blueprint for Survival)两本书在1972 年出版 •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在1972年召开 • 商界展开以下工作: • 建立内部技术支援,以解决环境问题 • 采取控制污染措施并展开网络建设 • 但所采取大抵为被动措施 • 社会活动以慈善性质为主
企业环境保护简史 1980年代-“超越服从”时期 • 改善环保表现的压力来源: • 主要工业事故:博帕尔市的厂房发生氰酸甲脂泄漏事件(印度,1984)与山德士有毒物质泄漏事件(瑞士,1986) • 1987年发表的布伦特兰报告(The Brundtland Report)将可持续性概念明确地带到国际政治舞台。 • 商界开始: • 制订具特定成果承诺的环境政策 • 确立专责环保职能,并且增加部门责任,结合环保及社会方面的工作 • 采用防止污染及清洁生产技术 • 为解决环境及社会问题而与其他公司建立更大网络关系(例如化工界的责任行为计划) • 增设环境审计等可持续性工具
企业环境保护简史 1990年代-“路线转变”时期 • 就环境及可持续发展课题促进国际政策行动 • 1992年里约地球峰会 • 环境协议的数目不断增加(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商界回应以制度化与创新为特征 • 国际商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宪章在1991年颁布 •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成立 • ISO14000环境标准的制订 • 环境及社会报导的增加 • 制订创新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工具如生命周期评价、环保设计及产品管理
企业环境保护简史 2000年以后-“言出必行”? • 对全球公司造成影响的主要战略性趋势 非政府组织不断施加压力,要求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和问责性 • 机构投资者与金融界日益重视环保政策与良好管治;尤其在安隆案发生以后,业界已对传统分析方法投以不信任票 • 全球以及本地对环境问题的规管压力日增(如京都议定书以及欧洲退休金规定) • 社会日渐理解可持续性的企业理据,而又逐渐接受有必要正视各方面对可持续性的关注
企业环保主义:战略性趋势 非政府组织与消费者对企业的问责性要求日高
英国道德审查基金资产增长 英镑(百万) 资料来源:EIRIS 企业环保主义:战略性趋势 投资者的参与程度日深
企业环保主义:战略性趋势 条例监管压力日增 全球趋势 • 环境协议数目日增 • 国际企业问责性/跨国公司责任制 • 欧盟化学品政策(REACH) • 欧盟共同产品政策-涉及生命周期评估 • 对报告的规管压力 • 环境税改革要求 • 通过个人/集体诉讼的索偿
气候变化的诉讼 “有关气候的诉讼正日益增加,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日趋严重,不但提起诉讼的人数将与日俱增,提起诉讼者可以采取的法律行动,亦势将不断增加。” 澳洲产品责任律师 国际 • 7月14日,由来自29个国家的70个非政府组织、律师、学者以及个人组成联盟,推出“气候审判计划”,目的在于促进现有法律的执行,务使对气候造成破坏者负上法律责任。 澳洲 • 澳洲气候行动网络通知排名前200家上市公司董事有关气候变化的财务风险和法律责任。所针对者包括温室气体排放者以及产业金融家。预期公司会就气候变化进行风险评估。 美国 • 2004年7月21日,美囯8个州与纽约市联手对美国五大能源公司提起一宗妨害公共利益诉讼。
企业环保主义:战略性趋势 企业责任下一波指标 • 可持续性报告 • 战略性伙伴关系 • 金融市场参与 • 学术界与教育 • 传媒
企业环保主义:战略性趋势 将来社会的企业? • “在将来的社会,大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 • 的最大挑战也许在于它的社会合法性:它的价值、使命、远景。” Peter Drucker
企业可持续性:理想企业? 企业可持续性:理想公司的特征? • 将环境与社会问题融进其核心策略之中 • 将其活动的社会与环境成本加以量化 • 在产品与服务整个生命周期中坚持创新原则 • 推行健全的企业管治常规 • 承诺保持透明度与问责性 • 在同业间、在邻近社区中,以至在供应链每一环上,促进意义重大的变革
企业可持续性 补充资源: 《催化改变》(Catalysing Change)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www.uneptie.org/outreach/business/best_practice.htm 自然步伐(The Natural Step): www.naturalstep.org/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Development): www.wbcsd.ch 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ww.wri.org/ 伍珀塔尔研究所(Wuppertal Institute): www.wupperins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