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643 Views
補救教學概論 從支援學生學習談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甄曉蘭 10/1/2013. 前言. 95 年度起,教育部開始推動「攜手計畫 - 課後扶助方案」及「教育優先區計畫 — 學習輔導」,以照顧弱勢之個人或地區 為因應十二年國教實施, 102 年起將整合國中小補救教學計畫,以協助所有學習成就低落的學生 廣義而言,補救教學是學習輔導的一環。當學生發生學習困難時,他們便應獲得的一種診斷式教學. 學生學習成就的分布. 特殊教育 5-6%. 補救教學 35% 以下 Special Education needs 特殊需求者: Difficulty 學習困難
E N D
補救教學概論從支援學生學習談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甄曉蘭 10/1/2013
前言 • 95年度起,教育部開始推動「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及「教育優先區計畫—學習輔導」,以照顧弱勢之個人或地區 • 為因應十二年國教實施,102年起將整合國中小補救教學計畫,以協助所有學習成就低落的學生 • 廣義而言,補救教學是學習輔導的一環。當學生發生學習困難時,他們便應獲得的一種診斷式教學
學生學習成就的分布 特殊教育5-6% 補救教學 35%以下 Special Education needs特殊需求者: Difficulty 學習困難 Disadvantage 教育不利(弱勢) Disabilities 障礙
多元的需求多層次的補救教學 T3 診斷教學,小組、密集 修改、重組課程 各層級學生百分比會因教育而差異 T2 單元前基礎能力補救 降級的基本能力補救 T1 有效的教學 單元內(困難概念)診斷與補救 洪儷瑜(2012)全民教育—補救教學的基本概念與實施,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單純的學習困難 70~80% 學生 第一層的補救教學 *全體教師都應具有 • 知道學生的差異性 • 能評量和診斷學生的錯誤和迷思 • 能在學科同級內的教材調整 • 能補進行單純學科學習失敗的補救 在班級教學時、 課後、下課短時間進行 不是不斷練習考試 需不同方式、不同步驟去教相同概念或技能 洪儷瑜(2012)全民教育—補救教學的基本概念與實施,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複雜的困難成因(環境、能力、累積) 15~25% 第二層補救教學 *40~60% 教師應具有 • 知道學科能力架構與其基礎能力 • 知道與學科學習相關之認知能力 • 能簡化或濃縮、調整教材 • 能用簡化、結構、系統的教學方法 • 能設計各種教具、教法引導學生學習 需要額外抽離的時間 補救需要長期、密集 需要不同教材、教具、幫助學生學習 必要時,要調整目標 洪儷瑜(2012)全民教育—補救教學的基本概念與實施,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特殊教育學生有特教教師支援 --資源班、巡迴 第三層 特殊教育 不同需求、程度的特殊學生 普通班教師 特教教師 洪儷瑜(2012)全民教育—補救教學的基本概念與實施,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帶好每一個學生 多元需求,多層學習支援 每一層都很重要 洪儷瑜(2012)全民教育—補救教學的基本概念與實施,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教師對補救教學之「不」能 • 不知道學生基礎能力有多低,或基礎能力在哪裡 • 不知道如何往下補救 • 不知道低成就學生的特質(行為、家庭需求、心理需求) • 不知道如何應用相關測驗資料進行補救教學 • 不知道如何經營沒有學習動機的學生之班級 只會抱怨學生很差! 抱怨家庭功能差! 洪儷瑜(2012)補救教學理論與技術,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如何解決:提升教師知能 • 認識教室學生多元能力、多元需求 • 能執行差異化的教學策略 • 能確實評估學生的不同學習成熟 • 瞭解學校和地方政府的學習支援 • 能與相關資源(校內、校外)合作 • 確定自己在全校學習支援系統的角色、主動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 洪儷瑜(2012)補救教學理論與技術,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急需的補救教學知能 • 第一層補救之師資知能 • 多元學習需求與學習困難 • 補救教學政策 • 補救教學概念/理論與實務 • 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與輔導 • 差異性教學(differentiated teaching) • 學習評量與診斷(教育評量,部份另與學科結合) • 第二層補救之師資知能 • 補救教學政策 • 補救教學理論與技術 • 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與輔導 • 補救教學班級經營 • 學習困難診斷與評量 • 各科補教教學教材設計 • 各科補教教學策略 洪儷瑜(2012)全民教育—補救教學的基本概念與實施,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教育行政單位亟需做的 • 建立三層補救教學制度、確實提供三層補救教學支援 • 隨時監控三層需求之學生比率和問題 • 提供第二、三層補救教學所需的學校諮商輔導專業人員 洪儷瑜(2012)全民教育—補救教學的基本概念與實施,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從評估需求,釐清問題開始 有關補救教學的推動…
學業低成就的成因 個人內在因素 智能障礙 感官障礙 情緒或行為障礙 學習障礙 生理病弱 外在環境因素 缺乏學習機會 文化不利 經濟不利 教學不當 學業低成就 Under /low achievement 修正自Kirk, S. 7 Gallagher, J. (1989).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6th ed.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p. 186.
影響學習的因素 • 外在因素: • 學校 • 家庭 • 社區 • 內在因素: • 學習能力 • 學習策略 • 學習動機 (林建平,1997,頁11)
影響學習品質三因素 「能不能學」 「會不會學」 是沒有能力? 還是缺乏 資源的問題? 是懶惰?還是沒有好的學習方法? 「要不要學」 是不在乎?還是不相信努力是有用的? 唐淑華(2012)補救教學理論與技術,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學校應如何掌握低成就學生學習表現不佳的成因?學校應如何掌握低成就學生學習表現不佳的成因?
學生學習需求評估需求即能力上的落差 • 學生目前的能力— 學生已知的、了解的、能做到的 • 學生應達到的標準— 學習的目標、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 教材教法的調整— 如何彌補落差 釐清 落差的原因
有效補救教學方法研究發現的共通建議 • 直接教學(結構、編序的教學指導) • 呈現具體的問題解決策略、精熟教導策略的每一步驟 • 針對學生常犯錯誤發展具體的導正程序 • 逐步從「教師指導」練習轉換成「獨立」練習 • 累進地複習已學的概念 • 責任轉換 • 解釋與示範 練習與指導 責任的轉換 • 協同合作 • 學習前的概覽、過程中的提點、學習後得綜合
對症下藥的補救教學策略 • 必須具體(針對問題的對策) • 必須有明確的目標 • 必須是以學習者為中心 • 必須與學生溝通學習的價值 • 必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 必須可行(需考量時間、成本、結果)
補救教學原則(1)提供適性與多元的學習材料補救教學原則(1)提供適性與多元的學習材料 • 對於學習的迷思 • 是「失敗為成功之母?」「化悲憤為力量?」「越挫越勇?」 還是 • 習得無助感?! • 選擇補救教材的原則 • 應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勝任感」:學習任務難易適中、鼓勵挑戰與犯錯、獎勵努力而非能力 • 符合「自主性」的精神:設定個人學習的目標、鼓勵學生思考學習的價值、允許學生以自己的速率進步、避免競爭,鼓勵合作、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 唐淑華(2012)補救教學理論與技術,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補救教學原則(2)運用適性與多元的教學方法補救教學原則(2)運用適性與多元的教學方法 • 學習沒有捷徑,但一定有方法! • 應教導有效的學習策略 • 認知策略:複誦(如抄筆記、劃重點)、意義化(如摘要、提問、類比)、組織策略(如做大綱、畫組織圖) • 後設認知策略:計畫(設定目標)、監控(自我測試)、調整(調整閱讀速度、應試策略) • 資源管理策略:時間管理(預定進度)、環境管理(如了解哪裡是安靜區域)、努力管理(歸因方式)、尋求他人協助(如尋求師長或同儕協助) • 最重要的是,要運用各學科教學知識以進行補救教學(參見Schulman, 1987) 唐淑華(2012)補救教學理論與技術,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補救教學原則(3)設定學習成效方面的教學目標補救教學原則(3)設定學習成效方面的教學目標 • 提供多層次的學習支援系統 • 初級介入:由原班級老師擔任,一般教室內之學生都包括在內 • 次級介入:以較密集的方式提供額外的、小組的協助 • 三級介入:提供更密集、更個別化、更明示的協助 • 定期檢測成果:運用「評量—教學—再評量」的循環模式 • 學習過程中,應提供高品質的回饋 唐淑華(2012)補救教學理論與技術,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補救教學原則(4)有效增進學習成功之信心 • 提升學習動機 • 動機「喚起」階段—趣味性原則 • 儘量呼應學生的個人興趣 • 使用高趣味性的學習媒材 • 將學生的生活經驗納入思考 • 動機「維持」階段 • 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 協助學生建立適當的失敗歸因 • 運用自主性的教學策略 • 創造一個富「學習型組織」的環境 • 建立互信的師生關係 • 鼓勵同儕之間的合作學習 唐淑華(2012)補救教學理論與技術,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補救教學箴言I:亡羊補牢 • 補救教學的第一步乃是正確的問題診斷。愈精確的診斷,愈能給予有效的協助 • 想一想:為什麼學生不會解應用問題?(張景媛與陳萩卿,2004) • 想一想:為什麼學生不愛閱讀?(陳淑麗與洪儷瑜,2010) • 想一想:是學生駑鈍?還是缺乏背景知識?是懶惰?還是沒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是不認真?還是缺乏一套好的行動控制能力?是不在乎?還是不相信努力是有用的? • 除了使用課本之外,亦能使用適性多元的補充教材 • 配合學生不同特性與需求,彈性調整補救策略與教學方法 • 時間永遠都不夠用,因此對於教學目標的掌握非常重要 • 系統定期的進行學習成效評估,最終目的是在幫助他們回到同儕水準 唐淑華(2012)補救教學理論與技術,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補救教學箴言I I :預防勝於治療 • 以「希望感」的角度設計學習輔導方案 • Snyder認為希望感並非一種情緒,而是個體在追尋所欲目標(desired goals)時所產生的認知結果 • 希望感三元素 • 個體在追尋目標的過程中,若自覺一直沒有進展,其希望感會因而降低,負向情緒會接踵而至,最後還會嚴重損害其幸福感 • 幫助那群看似「目標」明確,卻不知為何而戰的青年 • 幫助那群想唸好書,卻沒有好「方法」的青年 • 幫助那群想專心唸書,但卻沒有強烈「意志力」的青年 唐淑華(2012)補救教學理論與技術,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理想補救教學方案的特色 • 著重補救教學的實質,不以活動取勝 • 不給學生貼標籤,不讓學生覺得難堪 • 教師有充足的時間計畫、執行補救教學 • 在學生獲得充分休息、能夠充分合作下進行補救教學 • 學生有成功經驗時立即予以回饋和肯定 • 持續評估學生進步情形並予以紀錄
理想補救教學方案的特色 • 學習材料能引起學生興趣,開始時簡單,當有進步時,材料則可逐步加深 • 能檢測學生的錯誤類型與成功經驗 • 教師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 作業練習避免讓學生覺得無聊或疲憊不堪 • 提供不同的練習與活動機會 • 試行後若計畫無效即予以終止 • 持續給予個別指導,直到學生培養出學習改進技巧
需要怎樣的補救教學策略方案?需要規劃怎樣的研習課程來提升教師知能?您有怎樣的構想?需要怎樣的補救教學策略方案?需要規劃怎樣的研習課程來提升教師知能?您有怎樣的構想? 引自:www.guide2digitallearning.com/blog_elizabeth_...
共同呵護 培育孩子順利成長 引自:energyforsuccess.biz/?p=1 謝謝聆聽 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