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肖 明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肖 明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地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八章 地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8 - 1 地热资源量和应用的现状 一、地热的类型 地热是储存在地球内部的一种清洁绿色能源 地热能系指储存于地球内部的能量,一方面来源于地球深处的高温熔融体;另一方面源于放射性元素( U 、 TU 、 40K )的衰变。. 地热能. 地热能发电场. 宜兰县清水地热发电场. 地热能. 按其属性地热能可分为 4 种类型: ① 水热型 ,即地球浅处(地下 100 ~ 4500m )所见的热水或水热蒸气;

to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肖 明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肖 明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地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第八章 地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8-1地热资源量和应用的现状 一、地热的类型 • 地热是储存在地球内部的一种清洁绿色能源 • 地热能系指储存于地球内部的能量,一方面来源于地球深处的高温熔融体;另一方面源于放射性元素(U、TU、40K)的衰变。

  3. 地热能

  4. 地热能发电场 宜兰县清水地热发电场 地热能

  5. 按其属性地热能可分为4种类型: • ①水热型,即地球浅处(地下100~4500m)所见的热水或水热蒸气; • ②地压地热能,即某些大型沉积盆地(或含油气)盆地深处(3~6km)存在着高温高压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 • ③干热岩地热能,需要人工注水的办法才能将其热能取出; • ④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700~1200℃)熔融岩体中的巨大热能,但如何开发利用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 在上述4类地热资源中,只有第一类水热资源在中国已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6. 中国地热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三种类型 • ①高温(>150℃)对流型地热资源,这类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腾冲现代火山区及台湾,前二者属地中海地热带中的东延部分,而台湾位居环太平洋地热带中。 • ②中温(90~150℃)、低温(<90℃)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如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区; • ③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这类资源分布在中新生代大中型沉积盆地如华北、松辽、四川、鄂尔多斯等。这类资源又往往跟油气或其他矿产资源如煤炭等处在同一盆地之中。 • 上述三类地热资源分布在我国不同地区,并与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密切相关。

  7. 二、世界地热的开发利用现状 • 在人们日益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和矿物燃料利用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的今天,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而倍受各国重视。 • 利用温泉洗浴已有数千年历史,但20世纪才应用于供暖和工业。 • 1904年意大利首次利用地热发电; • 1930年冰岛开始具有规模利用地热进行城市供暖; • 1970年众多国家开始利用地热发电;前10名国家是:中国、美国、冰岛、日本、匈牙利、土耳其、意大利、法国、新西兰。

  8. 三、我国的地热资源与应用现状 • 我国的地热资源非常丰富,在我国大陆地区地热资源分布丰富的地区有西藏、云南、广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 地热资源分为:对流型地热资源和传导型地热资源。 • 对流型地热资源以热水方式向外排热,呈零星分布; • 传导型地热资源分布范围广,资源潜力大。

  9. 我国内地的地热资源情况如表1所示 据统计,我国已开采的温泉,年放热量为101.9 PJ,约折合3.48Mt标准煤,这些只占我国地热可开采量的一小部分,我国地热资源的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10. §8-2地热的开发和利用   目前我国地热资源的利用有两种方式 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 一、地热发电 •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研究地热发电,由于缺乏经验及其它历史原因,建立的试验性地热电站,大部分由于效率太低而停止运行。 • 目前我国内地共有7座地热电站仍在运行(表2),总装机容量达27.78 MW。

  11. 地热蒸汽管道

  12. 新西兰地热电站

  13. 我国已建成的7座地热电站的概况 1、怀来地热电站:1979年4月发电,实行综合利用,共计向温室提供75℃和52℃的地下热水。 2、温汤地热电站:发电、供热,可为农业温室、疗养院、热带鱼池供热。 3、熊岳地热发电站:发电,并通过发电后的排水进行综合利用,收到了显着效益。 4、邓屋地热电站:1970年建成的我国的第一座地热电站,当时的装机容量为86kw。

  14. 羊八井地热电站

  15. 二、地热直接利用 • 中低温地热的直接利用在我国非常广泛,已利用的地热点有1300多处,地热采暖面积达800多万m2,地热温室、地热养殖和温泉浴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 地热供暖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北方城市,其基本形式有2种:直接供暖和间接供暖。

  16. 二、地热直接利用 1.直接供暖就是以地热水为工质供热;地热水供暖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地热水所含元素成分和温度; 2.间接供暖是利用地热水加热供热介质,再利用介质循环供热。 • 间接供暖需要中间换热器,初投资较大; • 中间热交换增加了热损失,会大大降低供暖的经济性。 • 因此,一般都采用直接供暖,间接供暖只用在地热水质差而水温较高之处

  17. 地热利用—地热温室

  18. 龙门温泉 亚洲第一

  19. 二、地热直接利用 • “绿色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 • 北京计划投资100万美元新增地热井160多眼,增加地热源热泵空调系统。北京要在奥运村打10口深层地热井,采暖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并提供2万人生活用水。 • 另外,北京正在建设亚洲最大的地热供暖工程――北苑家园,供暖面积146万平方米。如今,随着北京奥运工程的顺利进行,地热开发又成为人们的一个新的关注热点。

  20. 三、地热的其他利用 • 地热制冷:利用高温水驱动制冷设备; • 地热泵:通过热泵完成采暖、制冷和提供热水的一种系统设备; • 地热温室 • 地热养殖 • 地热孵化 • 地热烘干 • 地热医疗、旅游

  21. 四、地热应用前景 • 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热能,这种热能就称为地热。 • 火山是最猛烈的地热显示,温泉是最常见的地热露头。 • 地热一般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蕴藏在地下2000米以内岩层中的热水、热蒸汽,或出露地表成为温泉的“湿地热”; • 另一类是储存在地壳深部3000――5000米的高温岩石(火山岩体或变质岩体所积蓄的炽热能,称作“干地热”。

  22. 四、地热应用前景 • 地热同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并称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它不受地域限制,也不受外界环境条件所制约。 • 科学家计算过,只要利用地壳上层一万米内1%的热能就可保障人类相当长时间内的能量需求。

  23. 四、地热应用前景 • 地热利用不仅减少了大量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还能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 国际能源专家普遍认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21世纪将得到快速发展的能源。 •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为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加速地热的开发,为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工业及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24. 地壳内部金属矿产聚集的深层动力过程与兴、蒙成矿域找矿探查的战略意义地壳内部金属矿产聚集的深层动力过程与兴、蒙成矿域找矿探查的战略意义 §8-3地下矿场资源开发的意义

  25. 第二深度空间找矿、勘探理论的提出与时代背景第二深度空间找矿、勘探理论的提出与时代背景

  26.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基础是物质生产,而人类科学与技术进步、社会与经济发展都必须以矿产资源的消耗为前提。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基础是物质生产,而人类科学与技术进步、社会与经济发展都必须以矿产资源的消耗为前提。 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经济腾飞的进程之中,强化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m)的找矿勘探,延长老矿山的生产寿命,在深部发现更多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和多金属矿集区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历史重任。

  27. 在20世纪的百年里,地球已为人类提供了海量的金属矿产资源。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这些矿产资源的投入,就没有今天的世界文明,离开矿业开发与利用,就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及飞跃,即使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也必然是如此。在20世纪的百年里,地球已为人类提供了海量的金属矿产资源。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这些矿产资源的投入,就没有今天的世界文明,离开矿业开发与利用,就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及飞跃,即使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也必然是如此。

  28. 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科学和经济大潮中,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正在掘起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在发展或快速发展,而矿产资源的供给已成为各国发展与腾飞的制约。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科学和经济大潮中,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正在掘起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在发展或快速发展,而矿产资源的供给已成为各国发展与腾飞的制约。 • 基于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其深层动力过程,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迫使我们必须开拓第二深度空间的找矿勘探。

  29. 人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突破已有的找矿勘探和开发的框架与理念,并深入的仔细思考、研究,以资全方位的去揭示地球内部的奥秘,为此本文主要讨论在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人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突破已有的找矿勘探和开发的框架与理念,并深入的仔细思考、研究,以资全方位的去揭示地球内部的奥秘,为此本文主要讨论在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30. 1  当今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严重紧缺的基本格局与对外依有度正在不断扩大;1  当今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严重紧缺的基本格局与对外依有度正在不断扩大; 2  在多元化共享世界矿产资源的同时,必须立足本土; 3  加速兴、蒙多金属矿产资源深部找矿勘探和战略后备基地的建设; 4 必须强化开展第二深度空间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勘探; 5 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与成矿机制研究和典型成矿带的壳、幔精细结构刻划。

  31. 一、当今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严重紧缺的基本格局 和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扩大

  32. 1. 1 当今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与其基本势态 (1)紧缺概况 我国自全国解放以后,已发现矿产资源171种,探明158种有储量的矿产。根据经济可采储量和其对2020年需求的保障程度,可将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划分为4个级次:

  33. 1. 1 当今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与其基本势态 ①可以保证供给的有:稀土、菱镁矿、彭润土等8种矿产; ②不足的有:天然气、钨、钼、磷、钛等10种矿产; ③短缺的有:石油、煤、铀、铁、铝土矿、铅、锌等21种矿产; ④严重短缺的有:铜、铬、钾盐等6种矿产;

  34. 1. 1 当今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与其基本势态 (2)大、中型金属矿山资源枯竭程度与日俱增 在20世纪末我国25种主要金属矿产产出的415个大中型矿山中,目前已关闭了38个,占大、中型矿山总数的9 %; 严重危机的矿山54个,约占13 %;中度危机的矿山35个,约占8 %;轻度危机的矿山82个,约占20 %左右。

  35. 1. 1 当今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与其基本势态 由以上分析可见,金属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为此,向深部“进军”已为必然!

  36. 1.2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正在不断扩大 (1)近年来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与对外依存度增长概况 近十年来,中国重要金属矿产的国内自主供应能力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差距逐年扩大。现以2003年和2004年为例。

  37. 1.2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正在不断扩大 • 2003年我国铁矿需求量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2 % ,铝对外依存度接近于40 % ,铜接近于70 %,钾盐却超过了80 %。 2003年我国消耗矿产资源量已超过50亿吨,并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第二大消费国家。

  38. 1.2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正在不断扩大 b. 2004年的金属矿产对外依存度为: 铁矿石进口2. 08亿吨,对外依存45 %;铜进口270万吨,对外依存度为80 %; 氧化铝进口588万吨,对外依存57 %; 铝精矿进口83万吨,对外依存44 %.

  39. 1.2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正在不断扩大 (2)2010年和2020年及以后,我国对重要的、大宗的矿产资源需求与缺口形势分析和预测 • 2020年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缺口为: • 铁矿石约40亿吨(成品矿) ,相当于我国现有储量的2/ 3 ; • 铜约6000万吨,相当于我国现有铜矿储量的3倍多; • 铝约8000万吨,相当于我国现有储量的2/3。

  40. 1.2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正在不断扩大

  41. 二、在多元化共享世界资源的同时,必须立足本土二、在多元化共享世界资源的同时,必须立足本土

  42. 2.1安全、可靠、可持续矿产资源供给必须以国内为本2.1安全、可靠、可持续矿产资源供给必须以国内为本 (1)未来中国将成为金属矿产资源世界第一消费大国已为必然 基于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与资源需求的总体框架与格局;在2010年前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重要矿产资源第一消费大国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43. 2.1安全、可靠、可持续矿产资源供给必须以国内为本2.1安全、可靠、可持续矿产资源供给必须以国内为本 (2)以国内矿产资源供给为本,挖掘潜力,强化矿产资源后备战略基地的建设。 国内矿产资源是国家处于非常时期或特别时期国家安全的基石。在多元化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必须加强和加快国内矿产资源的勘查和潜力评价。从而保证国家处于不同时期与状况下的资源安全供给。

  44. 2.2只有立足于本土才能获得更多的可利用矿产资源2.2只有立足于本土才能获得更多的可利用矿产资源 我国地处东亚、成矿地质构造条件优越,全球三大构造成矿域;环太平洋构造域、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古亚洲洋构造域分别通过我国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为此,应迅速加大探矿投入和加强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支撑,特别是要强化第二深度空间的找矿、勘探和开发,建立起立足本土的资源、特别是紧缺矿产资源的战备后备基础。

  45. 三、加速兴、蒙多金属矿产资源深部找矿勘探和战略后备基地的建设三、加速兴、蒙多金属矿产资源深部找矿勘探和战略后备基地的建设

  46. (1)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前景良好 我国东北地域包括兴、蒙地带和其东部陆缘地带在大地构造,深部壳、幔结构和周边地域的动力学响应,确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确具良好远景

  47. (2)大兴安岭地区的两大主要成矿期形成了两大重要成矿系列(2)大兴安岭地区的两大主要成矿期形成了两大重要成矿系列 第一成矿系。古生代与火山-沉积盆地演化有关的海底热液喷流-沉积成矿系列(以早二叠纪成矿为主),同时还有与海西期埃达克岩有关的斑岩型矿床; 第二成矿系。中生代与大陆地壳中酸性火山-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热液成矿系列,包括热液脉型、斑岩型、硅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48. 四、必须强化开展第二深度空间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勘探四、必须强化开展第二深度空间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勘探

  49. 4 .1金属矿产资源形成与聚集的深部成因

  50. (1)深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成矿 地面浅表处所见内生的金属矿产资源,如大型、超大型矿床和多金属矿集区的形成,均是由于地球内部在地史期间深部物质与能量交换所致,而不是近地表处形成与堆积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