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表阿霉素在膀胱癌治疗及复发预防中的应用

表阿霉素在膀胱癌治疗及复发预防中的应用. 膀胱癌.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70-80% 为浅表性膀胱癌。虽然大多数膀胱肿瘤可经手术切除而治愈 , 大部分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但是 50-70% 的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出现复发 , 其中约 30% 的复发病例伴有恶性程度增高或浸润能力增强。 因此 , 辅助性药物治疗对膀胱癌患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局部用药易于使病灶处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 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 , 同时降低全身毒副反应的发生。. 表阿霉素( EPI )对膀胱癌的作用机制.

to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表阿霉素在膀胱癌治疗及复发预防中的应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表阿霉素在膀胱癌治疗及复发预防中的应用

  2. 膀胱癌 •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70-80%为浅表性膀胱癌。虽然大多数膀胱肿瘤可经手术切除而治愈,大部分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但是50-70%的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出现复发, 其中约30%的复发病例伴有恶性程度增高或浸润能力增强。因此, 辅助性药物治疗对膀胱癌患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局部用药易于使病灶处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 同时降低全身毒副反应的发生。

  3. 表阿霉素(EPI)对膀胱癌的作用机制 • 表阿霉素是将蒽环类药物阿霉素氨基糖部分4‘-OH基由顺式变成反式而衍生出的抗肿瘤抗生素, 这种差向异构使表阿霉素具有下述药理和临床效益: • 降低机体急性毒性反应 • 将心肌毒性与抗肿瘤作用分开 • 具有一定组织特异性 • 渗透性增强, 细胞水平杀伤作用增加 • 理想的膀胱腔内化疗药物应能在膀胱上皮内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全身吸收最少, 毒副作用最低。

  4. 表阿霉素对膀胱癌的治疗使用 • 单次给药:术后6 小时内单次灌注表柔比星80 mg/50ml,保留2小时后排尿。 • 多次给药:术后10天内灌注表柔比星40 mg ,每周灌注1 次,8~10 次后改为每月1 次,至术后1 年。灌注药物以50 ml 生理盐水稀释。 • 联合用药:表柔比星(EPI)+白介素-2(HL-2) 术后1周起检查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后开始行膀胱灌注,用EPI50mg注射用水4 0ml经导尿管注入膀胱,每5min更换体位1次左(右侧位,仰俯卧位,站立位,膝胸位),保留30min从导尿管排出,然后用白介素-210万溶于注射用水40ML,经留置的导尿管注入膀胱,每20min变换体位1次,保留2h后排出尿,每周1次,连续8周,以后每月1次,持续1年。

  5. 表阿霉素对膀胱癌的治疗使用 刘本春、张元芳,表阿霉素在膀胱癌治疗及复发预防中的应用,中国癌症杂志,1998.9

  6. 表阿霉素对膀胱癌的治疗使用

  7. 表柔比星是人工合成蒽环类抗癌药物,具有很强的抗癌活性。虽然应用病例数最少,但其疗效可靠,多数研究报道复发率较低, 年复发率仅为10-15%,其引起的化学性膀胱炎、肝肾功能损伤、粒细胞减少等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少,是我院近期膀胱灌注主要用药,随访年复发率为12.5%,与文献报道相似。在单药灌注中,表柔比星应用于高级别膀胱肿瘤的术后灌注比例最高,为73.5%。但其价格昂贵,为种药物之首,从而限制了该药在临床上的应用。 胡卫锋等,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药物应用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9.3

  8. 表阿霉素对膀胱癌的治疗使用 •  为开放对照研究,入选病人随机分为3 组,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案:A 组病人术后6 小时内单次灌注表柔比星80 mg ;B 组术后10天内灌注表柔比星40 mg ,每周灌注1 次,8~10 次后改为每月1 次,至术后1 年;C 组用药为丝裂霉素,剂量用法同B 组。灌注药物均以50 ml 生理盐水稀释。膀胱药物灌注前首先排空膀胱,并适当限制水分摄入量,药物全部灌入膀胱后拔除导尿管或迅速夹管,使药物在膀胱内保留达60 min ,其间每15min 改变1 次体位,以利于药物与膀胱粘膜充分接触。 • 3 组病例中膀胱癌术后1 年复发率分别为:A 组22.12 %(8/ 36) 、B 组18.12 %(6/33) 、C 组21.19 %(7/ 32) ,经χ2 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所有完整随访病例1 年肿瘤复发率为20.18 %(21/ 101) 。 •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A 组25 %(9/ 36) 、B 组42.4 %(14/ 33) 、C 组43.8 %(14/ 32) ,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C 两组者( P <0.01)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膀胱痉挛(4、2、2 例) 、尿道刺激征(2、1、1 例) 、血尿(2、3、2 例) 、化学性膀胱炎(1、3、3 例) 、尿道感染(0、5、5 例) 、尿道狭窄(0、0、1 例) 。

  9. 表阿霉素对膀胱癌的治疗使用 • 表柔比星是蒽环类抗肿瘤药物阿霉素的衍生物,其抗瘤作用和抗瘤谱与阿霉素相似而毒性较低,且亲脂性高,这种非离子化脂溶性形式有利于粘膜局部发挥作用。表柔比星分子量高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后更不易于粘膜吸收,有利于降低全身性毒副作用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表柔比星多次膀胱灌注的肿瘤复发率及无病间期与丝裂霉素者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前者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作用可靠。 • 本研究于应用表柔比星单次灌注法,并与多次灌注组结果比较,发现两种方案对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相近。有关单次灌注表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比较各组患者灌注后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多次者明显高于单次组,丝裂霉素组尚有尿道狭窄发生。该研究结果提示,单次膀胱灌注方案可作为浅表性膀胱癌术后预防复发的辅助治疗措施,且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10. 总结 • 单次给药较多次给药、联合用药疗效相当、副反应少、复发率低。 • 多次给药中,EPI明显优于HCPT、MMC、DDP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