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地點 : 故宮博物院 展覽時間 : 2004-09-04 起 展覽室: 206 一禮 林巧娟 張郡蘭 製作

地點 : 故宮博物院 展覽時間 : 2004-09-04 起 展覽室: 206 一禮 林巧娟 張郡蘭 製作. 展覽名稱由來. 展覽以 康熙皇帝御筆書寫滿漢文「知道了」 為標題,目的在指出這檔展覽重點在說明奏摺的呈遞、批閱、發還、回繳等過程。 讓觀眾知曉清代皇帝是如何得知天下事的。 知道了是皇帝批閱大臣奏摺的常用語,意思是說所奏之事,「朕」知道了。. 康熙皇帝與奏摺制度.

tok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地點 : 故宮博物院 展覽時間 : 2004-09-04 起 展覽室: 206 一禮 林巧娟 張郡蘭 製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覽時間: 2004-09-04 起 展覽室:206 一禮 林巧娟 張郡蘭 製作

  2. 展覽名稱由來 • 展覽以康熙皇帝御筆書寫滿漢文「知道了」 為標題,目的在指出這檔展覽重點在說明奏摺的呈遞、批閱、發還、回繳等過程。 讓觀眾知曉清代皇帝是如何得知天下事的。 • 知道了是皇帝批閱大臣奏摺的常用語,意思是說所奏之事,「朕」知道了。

  3. 康熙皇帝與奏摺制度 • 究竟奏摺制度起源於何時?目前學界有兩種說法 一是起源於順治皇帝時期,因為順治朝 「實錄」上已見 「奏摺」一詞,然由於今僅見康熙以後的奏摺,未見順治朝的實物,故多數學者主張奏摺制度起源於康熙年間 。 • 一般以為,康熙皇帝親政後 了解地方民情 即要求部分官員在題本、奏本等公文書外、另行繕寫密摺進呈,從此成為清代皇帝與官員之間的秘密交通管道,由於這項制度是始於康熙何年並沒有定論,現之最早的漢文奏摺是康熙二十八年「奏謝諭賜問平安摺」。

  4. 康熙硃批:凡奏摺不是請安用不得用黃面黃封

  5. 硃批一詞之由來 • 自古以來,臣工向皇帝進承的報告名稱繁多,如章、奏、表、議、疏、啟、書、記、狀、札、揭、封事等。 • 以奏摺為名,則始於清康熙年間,初時僅為某些特定官員向皇帝密報所用,由於是密封值達御前,辦事既密且快 深得君心。 • 雍正皇帝遂擴大了使用範圍,並逐漸畫一了奏摺的形式。 • 到了乾隆朝,成為定制,經皇帝用硃筆批閱的奏摺,稱為「硃批奏摺」或「硃批諭旨」。

  6. 字真是小到欠打… 會說明一下^^

  7. 內容概括 • 硃批奏摺,是經皇帝親自批閱的文件、史料。價值極高。舉凡:內政、外交、軍事、戰爭、財政、農業、工業、商業、水利工程、交通、運輸、文教、法律、宗教、天文地理、民族事務、社會運動,以及官員大小私事、皇帝精采批語等,俱在摺中。

  8. 批奏摺最勤的皇帝 • 康、雍兩朝,要求官員務必親自繕寫奏摺,但仍有假他人之手之例,乾隆以後,奏摺行之既久,成為政府通行之簡便文書。親筆繕寫的要求也相對的鬆懈下來,但皇帝硃批(除幼年皇帝外) 則從不假手於人。 • 康熙皇帝曾因右手有疾,不能寫字,而用左手批摺,雍正皇帝批奏摺尤勤,經常挑燈夜閱,動輒數十言,甚至數百或數千言,奏摺尾端,行間批滿,則另附紙,貼紙再批 。

  9. 康熙墨批 諭此文朕已知悉,著發回本人,欽此 Fung tiyan I jiyanggiyun anjuhu de wasimbure hesei vithe emke Grnere ildun I booi nirui janggin .sen guwamboo I jui tabku de Afabufi unggihe jiyanggiyun i Galai neifi tuwa *這些像亂碼的文字是滿文發音… 符咒? 這是滿文~康熙寫的喔 爛爛的數位相機把它拍成這樣…

  10. 雍正的親筆批文喔~

  11. 乾隆的親筆批文~ 有點模糊…|||

  12. 嘉慶和道光的硃批

  13. 咸豐和同治的硃批

  14. 光緒的硃批 宣統的諭令 用鋼筆寫的喔!

  15. 奏摺中多采多姿的圖繪 • 「珠批奏摺 」的史料價值,不僅侷限於奏摺本身。奏摺中常附有精采的附件。例如雨水物價清單: 賦稅錢糧清單、晴雨錄、試題、供詞、節略、歷書及各式圖繪等,種類繁多,不及備載。但為了此次展覽,特別挑選出幾幅圖,如建築圖、河工圖、地形圖、疆域圖、戰略圖、農業器具設計圖等。這些精采的圖繪,都夾附在原本的奏摺中, 輔助說明用。當奏摺經皇帝硃批發回原奏人後, 摺中附件便留置於軍機處,與原抄錄之副本合併 成為「軍機處奏摺錄副」。

  16. 紫禁城午門至 正陽橋擬修工程 (光緒21年)

  17. 展覽觀後心得~郡蘭 • 其實這個展覽是再我無意之中發現的,因為想到故宮好久沒去了,所以就選擇了這個地點。為什麼會想看硃批呢?一來是因為《國史概要》有提到,二來是因為我對清朝的歷史文物還蠻有興趣的,於是就向巧娟提出了這個意見。 • 這個展覽室真的是非常的小,晃一圈很快就出來了,不過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仔細看看,印象最深刻的是,才剛一踏進去,隨後就來了一個香港的觀光團,導覽小姐是用廣東話介紹的,不過我只聽得懂「康熙」、「乾隆」等等。我最喜歡這個展覽的地方就是「滿文」滿文真的很漂亮,字體瘦長,不過可千萬別以為清朝的皇帝只會寫滿文,他們的漢字也寫的很好呢! • 這個展覽很值得去欣賞,不僅反映了當代的特色,也可以了解到他們的政治制度。

  18. 展覽觀後心得~巧娟 • 這次展覽主題是郡蘭找的~要做時我覺得有點困難,因為本身對於清朝不是很了解,但是就是因為不了解所以會去查詢這一方面的資料,現在對於清朝印象是又更加深了一層;此次展覽對我來說覺得收穫最大的就是可以看到皇帝的親筆砒奏,沒想到清朝皇帝們的字都十漂亮呢~彷彿時間又回到了從前似的。 • 不大滿意的就是裡面不能照像,如果你想要圖片的話就非得要花200元去買一本解說手冊….這次報告圖就是出自那本書。 • 大家如果想要感受一下那種回到清朝的感覺的話記得一定要去看展覽喔~

  19. 參考資料 實際訪查 • 國立故宮博物院 書面&網路資料 • 故宮博物院網站http://www.npm.gov.tw/exh93/understood9310/index.htm • 知道了-硃批摺奏展<故宮博物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