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65 Views
教师基本能力测试:第三题反馈. 雨花教研室 · 戴锁清 suoqingdai@163.co m 2010.3.25. 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小题:编制 2 道选择题( 10 分) 1. 题料选择: 紧扣文本内容,可以适当联系学生已有的积累。 2. 题点选择: 实词虚词的理解,句读及朗读,句意理解及翻译,词、句表达作用、表达效果的理解,文章内容、思路、主旨和写法的理解 …… 3. 语言表达: 题干表述指向明确;题干和选择枝的语言要正确、清楚、简洁。. 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小题:编制 2 道选择题( 10 分)
E N D
教师基本能力测试:第三题反馈 雨花教研室 ·戴锁清 suoqingdai@163.com 2010.3.25
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小题:编制2道选择题(10分) 1.题料选择:紧扣文本内容,可以适当联系学生已有的积累。 2.题点选择:实词虚词的理解,句读及朗读,句意理解及翻译,词、句表达作用、表达效果的理解,文章内容、思路、主旨和写法的理解…… 3.语言表达:题干表述指向明确;题干和选择枝的语言要正确、清楚、简洁。
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小题:编制2道选择题(10分) 4.选择枝呈现:语言材料比较丰厚,干扰项有一定的迷惑性,无知识性错误。 5.命题规范:两道题,题点不重复;拟定正确答案。选择枝的序号用同一种文字排列。 6.评分操作:每小题5分;无效题不得分。有一处不足扣1分,扣满5分至。
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二小题:编制一道主观题(6分) 1.总体要求: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指向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答案具有开放性。 2.题点选择:词句表达作用、表达效果的分析;段落的分析及段意的理解;段篇写作方法的理解;文章的主旨、意趣、人物形象的分析等等…… 3.语言表达:题干指向明确,语言清楚简洁。
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二小题:编制一道主观题(6分) 4.命题规范:拟定正确的参考答案(答案有开放性,可用示例的形式),拟定合理的评分标准。 5.评分操作:本题6分;非主观理解题不得分。题目正确有 效2分;语言表述1分;拟定答案2分,确定易于操作的评分 标准准确1分。总体评卷,有一处斑点扣1分,扣满6分至。
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三小题:陈述命题意图(9分) 1.总体要求:应紧扣课标、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 学情,阐述命制题目的依据和意图。阐述语言观点要明确, 体现某种教学理念或思想。语言表达要清晰有序。 2.得分点分配:每道题命制意图的陈述为3分;其中观点1分,理由1分,(考什么,为什么考),语言表达1分。 3.附则:如只就一道测试题陈述命制意图,阐述深刻,可在3分基础上适当加分,但最高不得超过6分。
三、主要问题 第1小题:命制两道选择题。 1.拟题错误,题目无效。 例如:有的题目是单项选择,但选项中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不止一个;有的题干表述不正确,对文言虚实的“意义”和“用法”分不清;有的解词错误,尤其是对“余闻之也∕久”“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的断句,误断很多。有的题目正确,但答案有误。 2.忽视学段,要求超前。 例如:针对七年级学生命制的题目,有的却用“意动用法”、“词类活用”等术语,要求学生进行选择。有的选择项,出现了学生还没有学到的文言句子,给学生造成知识障碍。
三、主要问题 第1小题:命制两道选择题 3.考点重复,题免太窄。 两道选择题,有的仅仅围绕一个点来设题,要么全部是词, 要么全部是虚词,单一、单薄,没有兼顾知识的覆盖面;有的 一道题,只是就某个词的意义来选择(比如,选出“尝”字的正 确含义),且只有两三个选项。 4.题意不明,不够规范。 有的题干表述不完整,使题意指向不明;有的选择项多于 四个或少于四个,参差不齐;有的标号,英文字母和数字符号 参杂在一起。选项中的词语随意撮合,没有精选;有的没有 拟定正确答案。
三、主要问题 第2小题:命制一道主观题 1.不合要求,不是主观题。 缺少主观性和开放性,把主观题出成文言句子的翻 译题,甚至出成词语解释题。 2.游离文本,不是理解题。 无助于对《伤仲永》一文的理解,游离在文本的外 面。例如,以课堂讨论题或辩论题的形式,要求学生 就成才的条件发表看法(这类题像课堂教学的活动设 计)。再如,要求学生补充一个勤奋、努力成才的事 例等等。
三、主要问题 第2小题:命制一道主观题 3.答案失准,没有解好文。 从文意来看,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是“不使学”,是 “受于人之不至”。有些答案在解释这个原因时认为,方仲永缺 少了勤奋和努力,并且用爱因斯坦等例子来反衬,在谈到人的 成才原因时,论及遗传、环境、机遇、文化等许多因素,这个 显然没有抓住文本主旨核心。 4.拖沓不清,拟题不规范。 题干表述,语言不简,或引用一大段话后,才设问;或一连三四个问题, 碎问、啰嗦(例如: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谈谈 你对成才条件的看法。)。有些题目指向不明,无法作答(例如,你相信 伤仲永的故事吗?)。有的没有评分标准,或标准不清。
三、主要问题 第三小题:陈述命题意图 1.缺少依据。 回答命题的意图,片言只语,仅仅说考什么,没谈为什 么考。没有依据课标、教材、课堂目标、学情等展开阐述,。 2.泛用套话。 照抄课标语言,和拟题意图毫无关系,没有针对自己所拟 的具体题目进行阐述。对题型、答案、评分标准等因素思考 少。 3.陈述无序 观点理由混为一谈,东拉西扯,言之无序。
四、改进建议 1.研读文本,多角度整合文本,从中提炼出精致的命题材料。 a.使语言材料具有板块性,一个板块就是一个检测角度。 b.使材料组织具有牵引行,以较大的信息覆盖面来检测。 c.使题目的排列具有层进性,易到难,浅到深、简单到复杂,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
四、改进建议 2.研究考题,多角度剖析,在实践中提升命题技术。 a.多实践,改变一味依赖现成教辅资料的习惯。 b.勤钻研,从题点、题型、题料、拟定答案和评分标准以及语 言规范等角度研究试题、不断提高自我筛选、命制的能力。 c.依据学情,命制出适合教学反馈、评价等目的不同,功能各异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