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k likes | 1.45k Views
第一讲. 药物合成技术 --酰化技术 (4-1). 制药工程教研室 蒋翠岚. 概述 N- 酰化 羧酸酰化剂 羧酸酯酰化剂. 工作任务. 围绕典型产品的生成过程 , 完成以羧酸、羧酸酯为酰化剂生产酰胺类产品 . 学习目标. l 掌握羧酸酰化剂、羧酸酯酰化剂的特点、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及其在 N- 酰化中的应用; l 掌握根据不同的被酰化物,正确选择酰化剂、反应条件的方法。 l 掌握生产中操作及注意事项. 第四章 酰化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酰化技术 酰化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与氧、氮、碳、硫 等原子相连 的氢被酰基取代的反应。
E N D
药物合成技术--酰化技术(4-1) 制药工程教研室 蒋翠岚
概述 • N-酰化 • 羧酸酰化剂 • 羧酸酯酰化剂
工作任务 • 围绕典型产品的生成过程, • 完成以羧酸、羧酸酯为酰化剂生产酰胺类产品.
学习目标 l掌握羧酸酰化剂、羧酸酯酰化剂的特点、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及其在N-酰化中的应用; l掌握根据不同的被酰化物,正确选择酰化剂、反应条件的方法。 l掌握生产中操作及注意事项
第四章 酰化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酰化技术 • 酰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与氧、氮、碳、硫 等原子相连 的氢被酰基取代的反应。 • 酰基:从含氧的有机酸、无机酸或磺酸等分子中脱去羟基 后所剩余的基团。 • 反应通式 式中RCOZ为酰化剂,Z代表X,OCOR,OH,ORˊ,NHR″等;SH为被酰化物,S代表RˊO 、R″NH、Ar等。
概述 二、常用酰化剂及其活性 • 常用酰化剂:羧酸、羧酸酯、酸酐、酰氯等 • 酰化剂的活性规律: 当酰化剂(RCOZ)中R基相同时,其酰化能力随Z— 的离去能力增大而增加(即酰化剂的酰化能力随离去基团的稳定性增加而增大) • 常用酰化试剂的酰化能力强弱顺序一般为: 酰氯 >酸酐 >羧酸酯 >羧酸 >酰胺
概述 三、酰化技术在化学制药中的应用 • 永久性酰化 制备含有某些官能团的药物 • 保护性酰化(在“基团保护”中讲) 通过酰化反应可以形成酯、酰胺等,这些基团常常是一些药物的必要的官能团。 如解热镇痛药贝诺酯、镇痛药盐酸哌替啶、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 如在氯霉素生产过程中用乙酰化保护胺基等。
第二节N-酰化 • 制备酰胺类化合物 • 被酰化物为胺类 • 反应过程 • 被酰化胺类的活性与其亲核性及空间位阻均有关 • 活性规律 • 伯胺>仲胺 • 位阻小的胺>位阻大的胺 • 脂肪胺>芳香胺
N-酰化常用酰化剂 • 羧酸酰化剂 • 羧酸酯酰化剂 • 酸酐酰化剂 • 酰氯酰化剂
一、羧酸酰化剂 1.反应过程 2.适用对象活性较强的胺类 3.反应条件 • 酸过量 • 脱水 • 催化剂
脱水方法 • 高温熔融脱水酰化法适用于稳定铵盐的脱水 例如苯甲酸和苯胺加热到225℃进行脱水,可制得N-苯甲酰苯胺。 • 反应精馏脱水法主要用于乙酸与芳胺的N-酰化 例如,将乙酸和苯胺加热至沸腾,用蒸馏法先蒸出含水乙酸,然后减压蒸出多余的乙酸,即可得N-乙酰苯胺。 • 溶剂共沸脱水法 主要用于甲酸(沸点100.8℃)与 芳胺的N-酰化反应 以上方法大多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不适合热敏性酸或胺
催化剂 • 强酸作催化剂适用于活性较强的胺类的酰化 • 缩合剂作催化剂 适用于活性弱的胺类、热敏性的酸 • 或胺类 • 常用的此类缩合剂有 • DCC(Dicyclohexylcarbodiimide,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 DIC(Diisopropyl Carbodiimide,二异丙基碳二亚胺)等。
二、羧酸酯酰化剂 反应过程
二、羧酸酯酰化剂 1.反应物活性 • 对于羧酸酯(RCOORˊ) • 电性 有吸电子取代基则活性高,易酰化。 • 位阻 若酰基中R空间位阻大,则活性小 • 离去基团的稳定性 离去基团越稳定,则活性越高 • 对于胺类 • 胺的碱性碱性越强,活性越高 • 空间位阻 空间位阻越小,活性越高 但羧酸二酯与二胺类化合物,如果反应后能得到稳定的六元环,则反应易发生。
生成稳定的六元环实例 • 哌拉西林等青霉素药物中间体乙基-2,3-哌嗪二酮(6) • 催眠药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7)等的合成
羧酸酯酰化剂 2.催化剂 • 强碱作催化剂由于酯的活性较弱,因此在反应中常用碱作为催化剂脱掉质子,以增加胺的亲核性。 常用的碱性催化剂有醇钠或更强的碱,如NaNH2、n-BuLi、LiAlH4、NaH、Na等 • 反应物胺作催化剂过量的反应物胺也可起催化作用。 • 催化剂的选择与反应物的活性有关 反应物活性越高,则可选用较弱的碱催化;反之,则需用较强的碱催化。 在此类酰化反应中还可加入BBr3来提高酰化的收率
羧酸酯酰化剂 3.活性酯 制备活性酯时主要考虑增加酯分子中离去基团的稳定性,以促使其离去
羧酸酯酰化剂 4.生产实例 头孢噻肟酸的合成过程
头孢噻肟酸的制备操作过程 • 将7—ACA 、水、丙酮加入反应体系中 • 降温 • 加入三乙胺、活性酯,反应 • 检测终点 • 至终点,加酸,有头孢噻肟酸沉淀生成 • 过滤,得头孢噻肟酸粗品
头孢噻肟酸制备流程框图 三乙胺 活性酯 7-ACA 水 降温 酯化 终点检测 丙酮 过滤 结晶 产品(头孢噻肟酸) 乙酸 注: TLC检测终点
头孢噻肟酸制备操作注意事项 • 水和丙酮的配比 • 三乙胺用量及滴加速度 • 活性酯质量 • 终点检测 • 有机酸的种类及用量 • 温度控制
本次课小结 • 酰化技术概述 • 概念(酰化反应、酰基) • 酰化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 N-酰化(实例、反应条件、影响因素) • 羧酸酰化剂 • 羧酸酯酰化剂
N-酰化 • 酸酐酰化剂 • 酰氯酰化剂
工作任务 围绕典型药品生产过程, 以酸酐、酰氯为酰化剂生产酰胺类产品.
学习目标 • l掌握酸酐酰化剂、酰氯酰化剂的特点、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及其在N-酰化中的应用; • l掌握根据不同的被酰化物,正确选择酰化剂、反应条件的方法。 • l掌握主要产品生产中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酸酐酰化剂 1.反应过程 2.反应条件与催化剂 酸酐用量 一般略高于理论量的5~10%(不可逆),最常用的 酸酐是乙酸酐,通常在20~90℃可顺利进行反应(活性高) 溶剂 • 不另加溶剂 被酰化的胺和酰化产物熔点不太高时 • 非水惰性有机溶剂 被酰化的胺和酰化产物熔点较高时 • 水 若被酰化的胺和酰化产物易溶于水(乙酰化的速度比乙 • 酸酐的水解速度快的多)
酸酐酰化剂 3.应用 脂肪族酸酐主要用于较难酰化的胺类(酸酐酰化能力强) 环状的酸酐为酰化剂时,在低温下常生成单酰化物,高温则可得双酰化物,从而制得二酰亚胺类化合物。
酸酐酰化剂 4. 混合酸酐 特点 反应活性更强 应用范围更广 位阻大或离去基团离去能力强 制备 混合酸酐由某些位阻大的羧酸与一些试剂作用制得 酰化机理
酸酐酰化剂 5.生产实例 (1)头孢拉定的生产 头孢拉定是以双氢苯甘氨酸(DHPC)为原料,成盐后经两次缩合制成混酐,再与7-ADCA进行酰化反应,而后经水解、中和、结晶和精制等过程制得的。
乙酰乙酸甲酯 特戊酰氯 二氯甲烷 DHPC 甲醇钠 成盐 缩合1 缩合2 甲醇 产品(头孢拉定) 酰化 水解 7-ADACA 注:缩合2所得产物为混酐 头孢拉定制备流程框图
(2)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氯霉素中间体)的制备(2)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氯霉素中间体)的制备 反应过程
生产操作过程 • 向乙酰化反应罐中加入母液 • 冷至0~3℃,加入上步水解物,开动搅拌 • 将结晶打成浆状,加入乙酸酐 • 搅拌均匀后,先慢后快地加入乙酸钠溶液 • 于18~20℃反应1h • 测定反应终点 • 终点到达后,冷却析晶 • 过滤 • 洗涤 • 先用常水洗涤,再以1%~1.5%的碳酸氢钠溶液洗结晶液至PH7,甩干称重交缩合岗位 • 滤液回收乙酸钠。
终点测定 取少量反应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和至碱性,在40℃左右加热后放置15min,滤液澄清不显红色示终点到达,若滤液显红色或混浊,应适当补加乙酸酐和乙酸钠溶液,继续反应。
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 PH值 • 加料次序 • 乙酸钠的速度
四、酰氯酰化剂 • 酰氯性质活泼,很容易与胺反应生成酰胺 • (反应不可逆) • 反应过程
1.反应条件 • 加入碱性试剂以中和生成的氯化氢 • (防止氯化氢与胺反应成铵盐) • 中和生成的氯化氢可采用三种形式 • 使用过量的胺反应 • 加入有机碱(同时起到催化作用) • 加入无机碱 • 反应采用的溶剂常常根据所用的酰化试剂而定
对于高级的脂肪酰氯 • 高级脂肪酰氯亲水性差,而且容易分解 • 应在无水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酸、苯、甲苯、乙醚、二氯乙烷以及吡啶等中进行。 • 吡啶既可做溶剂,又可中和氯化氢,还能促进反应,但由于其毒性大,在工业上应尽量避免使用。
对于乙酰氯等低级的脂肪酰氯 • 反应速度快 • 反应可以在水中进行 • 水作溶剂,减少酰氯水解的措施 • 在滴加酰氯的同时,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或固体碳酸钠,始终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在7~8左右
对于芳酰氯 • 芳酰氯的活性比低级的脂肪酰氯稍差 • 反应温度需要高一些 • 芳酰氯一般不易水解 • 可以在强碱性水介质中进行反应
酰氯酰化剂 2.应用 活性低的氨基的酰化 位阻大的胺以及热敏性物质的酰化
酰氯酰化剂 3.生产实例(头孢哌酮的制备) 反应过程
头孢哌酮钠制备操作过程 • 配制羟基-EPCP 的 DMA液1,冷却 • 配制7-ATCA的DMA溶液2 • 向溶液1中加入溶液2 • 反应得头孢哌酮酸 • 成盐 • 结晶得头孢哌酮钠
头孢哌酮钠制备流程框图 7-ATCA的DMA溶液 羟基-FPCP 降温 酰化 DMA 结晶 成盐 产品(头孢哌酮钠) 盐酸 碳酸氢钠
生产操作控制方案 进料流量控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