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1

导航:影视 视听语言 from 周琳

导航:影视 视听语言 from 周琳. 艺术的语言.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 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 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 …… 文学:文字. 对于 影视 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分析,是 影视作品 欣赏、读解的过程。 分析,是一种思想、感觉的经历。 分析,是 影视 手段、技巧的学习。 分析,是 影视作品 创作、规律的总结。 分析,是导演方法细化学习过程。 分析,是我们对 影视 知识的补充。 分析,是我们对 影视 理论的积淀。

Download Presentation

导航:影视 视听语言 from 周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导航:影视视听语言from 周琳

  2. 艺术的语言 •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 • 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 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 • 文学:文字

  3. 对于影视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对于影视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 分析,是影视作品欣赏、读解的过程。 • 分析,是一种思想、感觉的经历。 • 分析,是影视手段、技巧的学习。 • 分析,是影视作品创作、规律的总结。 • 分析,是导演方法细化学习过程。 • 分析,是我们对影视知识的补充。 • 分析,是我们对影视理论的积淀。 • 分析,是我们对影视历史的了解。 • 分析,是对影视作品艺术特性的总体把握。

  4. 影视的语言 • 观点①:“画面、音响、表演、和蒙太奇方法” • 观点②:“画面、音响、色彩……” • 观点③:“影像、声音、剪辑。” (《影视的元素》)

  5. Chapter 1:影视艺术的影像 • 影视“视”第一,“听”第二。 • 影视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

  6. 影像的重要性 • ①、影视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 •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 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

  7. 镜头 •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 • 马尔丹讲:  ①、(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  ②、(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  ③、(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8. 影像构成元素 • ①、构图:对角线、对称、斜线、S线等 • ②、景别:远全中近特 • ③、角度:俯仰平 • ④、运动:推拉摇移跟 • ⑤、照明:三点布光 • ⑥、色彩:冷暖色调、颜色的象征意义

  9. 画格 •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 影视每秒24格

  10. 画格构图三原则 • ①美学原则; • ②主题服务原则; • ③变化原则。(整部影视作品而言)

  11. 一、美学原则 • 构图目的:视觉美感 • 内容美——拍什么 • 形式美——怎么拍 • 光线、色彩、 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

  12. 原则 • 主体与陪体 • 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

  13. ①、主体不要居中 • “黄金分割原则”即: 1 ∶ 1.618 • ②、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 • ③、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 • ④、主体不要过分孤单

  14. ⑤、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不应喧宾夺主。 •   ⑥、人或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   ⑦、人或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等,应有疏有密。 •   ⑧、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不应歪斜不稳。 •   ⑨、人最好不要完全正面,应与画格形成一定的角度。 •   ⑩、构图不应雷同、抄袭。

  15. 二、主题服务原则 • ①、为了表现好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 • 例如《黄土地》 • ②、为了表现好主题,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  A、构图内容不美:臭水沟 B、构图形式不美 :《黄土地》

  16. 三、变化原则 • 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 • 着眼于整部影视作品

  17. Chapter 2:影视影像的景别 • 一、景别的划分原则和标准 ①、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是被摄主体 ②、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

  18. 一 景别: • 影视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如人物、景物等一般称之为“景”,摄影机与被摄主体的空间距离叫做景别。 • 按照摄影机和被拍摄物体从远到近的距离,可以粗略的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19. 1远景:指摄影机与主体距离极远,能充分展示主体与环境的对比,突出空间范围的广阔恢宏感。这种距离模式适于营造史诗性场面。1远景:指摄影机与主体距离极远,能充分展示主体与环境的对比,突出空间范围的广阔恢宏感。这种距离模式适于营造史诗性场面。 • 作用: • 能够交待空间环境; • 往往有抒情作用

  20. 2全景:以表现一个成年人的全身为距离概念。用来展示主体的全貌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距离模式营造了客观化的关注效果。2全景:以表现一个成年人的全身为距离概念。用来展示主体的全貌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距离模式营造了客观化的关注效果。 作用: 客观展现被摄体全貌;交待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交待主体与环境之间关系

  21. 3中景:以表现一个成年人膝盖以上为距离概念。这种拍摄距离运用最多,是从客观性距离到主观性距离的过渡地带,一般呈现中性色彩。3中景:以表现一个成年人膝盖以上为距离概念。这种拍摄距离运用最多,是从客观性距离到主观性距离的过渡地带,一般呈现中性色彩。 作用:利于表现动作、姿态、手势;利于情节交流;是影视剧中用得最多的镜头。

  22. 4近景:以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为距离概念。用来展示主体的上半身动作。距离的逼近,使关注重心逐渐移向细节,并使动作的幅度增强,产生一定的冲击力。4近景:以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为距离概念。用来展示主体的上半身动作。距离的逼近,使关注重心逐渐移向细节,并使动作的幅度增强,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 重在表现人的神态;重在表现事物色彩、质地、纹理。

  23. 5特写:以表现成人肩以上为距离概念。它能呈现主体最丰富的细节变化,它常被用来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心理情绪。5特写:以表现成人肩以上为距离概念。它能呈现主体最丰富的细节变化,它常被用来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心理情绪。

  24. 特写元素在影视中的作用: 1、特写是影视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是影视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主要标志。 2、特写能够有力地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和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是影视通过细节刻划 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3、特写能够帮助观众更直接、更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加深观众对事物和对生活的认识。

  25. 特写镜头不能滥用 • 特写其实是把一些平时我们肉眼不易察觉的东西,放大、夸张给我们看。放大和夸张固然是好,但是,如果都是放大和夸张其实也就没有放大和夸张了。特写如同音乐中的高音,音乐中不可能都是高音。国产影视中特写镜头过多,其弊病是: • ①、由于都是“突出”,结果到了真正应该突出的地方也不能“突出”了。 • ②、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不重要的人物和细节上去,干扰了影视作品的叙事和主题。 • 所以,特写镜头不能滥用。

  26. 景别决定影视作品的风格 • 戏剧性因素较强的影视作品,不论是商业片还 是艺术片,它们必然要运用或者说是依赖近景、特写等较小的景别,来突出其戏剧化特征,来把观众带入其波澜曲折、催人泪下的戏剧化情境;与它相反,戏剧性因素较弱,追求生活化的影视,它们则也必然更多地使用全景、远景等较大的景别,来减弱人为的戏剧化的倾向,把观众带入那种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非 戏剧化情境。

  27. Chapter 3:影视影像的角度一、镜头角度的划分 两大类: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 1、垂直变化: ①平角;②仰角;③俯角。 2、水平变化: 正面(0度 ),侧面(90度 ),背面(180度 )

  28. 垂直角度 • a平视镜头 • 指与水平持相同角度,接近于常人视线的感受的镜头,它可以使观众产生真实、平稳、庄重的感觉。

  29. b俯视镜头 • 指低于水平角度,朝下俯拍的镜头,这种镜头能使人和物的体积压缩以至于形状奇异,造成观众心理上的渺小、可怜、压迫以及宿命的感觉,同时它可获得开阔的视野,可表现大的场景。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有一种蔑视的态度

  30. c仰视镜头 • 指高于水平角度、朝上仰拍的镜头。这种镜头能夸大物象的体积,常用来表现人物或景物的高大、威严、壮观等。适合近距离表现高大物体,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带有崇敬感情色彩;

  31. 水平角度的基本风格 1、正面角度: 被摄体正面对准镜头,显得庄重、正规,如拍领袖作报告。 正面角度易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的本来面貌;适合表现安静、严肃、庄重的主题;利于画内画外直接的交流 。 2、侧面角度:被摄体侧面对准镜头 利于表现动作、姿态、手势; 利于表现动作的方向、方位和轮廓显得活泼、自然。它是一部影视作品中用得最多的角度。 3、背面角度:被摄体背面对准镜头; 背面角度比较含蓄,想像联想空间大;具有悬念效果和写意效果

  32. 视点 • 1客观视点 • 它相当于剧作中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的描述,始终与被描述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深入它的内部(进行情感描述),也不故意拉大距离(显出冷漠感),又称中立镜头。

  33. 2主观视点 • 它模仿片中某一人物的眼睛,或代表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作者的眼睛,具有极大的主观色彩。使观众与人物建立认同,得以掩盖某些剧情,或使故事的叙述进入一种别致的形式。

  34. 3全知视点 • 这种视点像无所不知的上帝,既可以远观世界,又可以随时深入到每个角色的心灵,是大多数影视作品必须借助的视点。

  35. Chapter 4:影视影像的运动 一、影视运动的构成 影视的运动主要由两方面组成:被摄对象运动;摄影机运动。 影视的运动又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被摄对象运动: ②、摄影机运动: ③、综合运动:

  36. 二、摄影机运动的主要方式 1、推镜头(推): 两种情况: A、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 B、采取变焦距镜头,从短焦距调至长焦距。 两种方法的区别: ①、变焦距镜头往往带有强调的成分。 ②、变焦距镜头的主要特征是主观性,摄影机前行的主要特征则是客观性。

  37. 推镜头的作用 ①、介绍:镜头的移动把我们带入故事环境。 ②、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 ③、内心表现。 ①、把观众带入故事环境;(摄影机前行) ②、把被摄主体(人或者物)从众多的被摄对象中突出出来; ③、突出人物身体某一部分的表演的表现力,如脸、手、眼睛等。 ④、强调、夸张某一被摄物体的局部。(变焦距镜头) ⑤、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变焦距镜头) 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变焦距镜头)《法国中尉的女人、海边相遇》。

  38. 2、拉镜头(拉) 两种情况: A、 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后移动; B、 采取变焦距镜头,从长焦距调至短焦距。 两种方法的区别: ①、变焦距镜头往往带有强调的成分。 ②、 变焦距镜头的主要特征是主观性,摄影机后退的主要特征则是客观性。

  39. 拉镜头的作用: 马尔丹讲: ①、作为结论; ②、表现在空间中远离; ③、 道德思想上的突破; ④、 孤独感、痛苦感、无能为力感和死亡感。 具体表现 ①、表现被摄主体与它所处环境的关系; ②、结束一个段落或者为全片结尾。

  40. 3、摇镜头(摇) 在拍摄一个镜头时,摄影机的机位不动,只有机身作上下、左右的旋转等运动。 摇镜头的作用 ①、介绍环境。 ②、从一个被摄主体转向另一个被摄主体。 ③、表现人物的运动。 ④、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 ⑤、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感受。

  41. 4、移动镜头(移) 摄影机沿水平方向作各方面的移动。(“升”、“降”是垂直方向)。 两种情况: A、人不动,摄影机动; B、人和摄影机都动。(接近“跟”,但是,速度不一样)

  42. 移镜头的作用:1具有形成风格和体现空间的作用:移动是建立在空间基础之上的,没有足够的空间,就没有足够的相对移动。移动除了可以表现空间的真实性和可能性之外,还可以形成一种风格。2创造视觉节奏和韵律:移镜头的不断变化,不但可以创造不断变化的画面,同时,因为移动,也能造成视觉节奏富于韵律的变化。在荒岛,大海的边上,一个小孩骑在马上飞奔。可以用一个静止不同的镜头来表现,这时候的拍摄更像是一种客观记录,如果用摄影机的平行移动,这时画面就能产生一种视觉节奏感,同时这种节奏感还能使得画面在情绪的铺排上,更具有一种富有变化的韵律美感。3形成机位调度:机位的调度是表现空间规模、空间关系的重要方式。利用移镜头可以在空间有限、人物动作有限的情况下,形成机位的主观运动处理,寻求空间的展示和画面的变化,从而带来视觉的变化,产生场景调度的感觉。移镜头的作用:1具有形成风格和体现空间的作用:移动是建立在空间基础之上的,没有足够的空间,就没有足够的相对移动。移动除了可以表现空间的真实性和可能性之外,还可以形成一种风格。2创造视觉节奏和韵律:移镜头的不断变化,不但可以创造不断变化的画面,同时,因为移动,也能造成视觉节奏富于韵律的变化。在荒岛,大海的边上,一个小孩骑在马上飞奔。可以用一个静止不同的镜头来表现,这时候的拍摄更像是一种客观记录,如果用摄影机的平行移动,这时画面就能产生一种视觉节奏感,同时这种节奏感还能使得画面在情绪的铺排上,更具有一种富有变化的韵律美感。3形成机位调度:机位的调度是表现空间规模、空间关系的重要方式。利用移镜头可以在空间有限、人物动作有限的情况下,形成机位的主观运动处理,寻求空间的展示和画面的变化,从而带来视觉的变化,产生场景调度的感觉。

  43. 5、跟镜头(跟) 摄影机跟随被摄主体一起运动。 “跟”与“移”的区别: ①、摄影机的运动速度与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一致; ②、被摄主体在画面构图中的位置基本不变; ③、画面构图的景别不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