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一)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质,深刻理解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和超越,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实质,认清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一、写作背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写于1879年12月至1880年4月底的一部著作,分期发表于1880年3—5月,后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titus
Download Presentation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和超越,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实质,认清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3. 一、写作背景

  4.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写于1879年12月至1880年4月底的一部著作,分期发表于1880年3—5月,后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写于1879年12月至1880年4月底的一部著作,分期发表于1880年3—5月,后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19世纪70年代起,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阶段过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新情况。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迫使它的敌人不得不收买工人阶级中的上层分子,培植工人贵族做他们的代言人。这两种情况都助长了社会主义的思潮,使各种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在工人队伍内部流行起来,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模糊不清,在各种思潮中,杜林的理论风靡一时,在党内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不仅社会主义者纷纷出来捧场,而且相当一部分党员、甚至党的领导人也受到迷惑。例如党的领袖倍倍尔曾经认为杜林的作品可以“为了党的利益介绍来出来并加以利用”,为此他还亲自以《新共产主义者》为题在党的中央机关报上发表文章推荐杜林的著作。

  5. 为了消除杜林的影响,促进德国党的健康发展,更加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纠正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必须对杜林进行彻底的批判。当时为了保证马克思对《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修改,恩格斯毅然放下手头的工作,中断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写作,承担了批判杜林著作的艰巨任务,使得他“不得不坐硬板凳、喝冷酒,忽然把一切都搁下来去收拾无聊的杜林”。在马克思的密切合作下,恩格斯写成了一系列批判文章,从1877年起连续刊登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报《前进报》上,1878年夏,集印成名,名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所实行的变革》也就是著名的名著《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一次集中地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是一部社会主义的百科全书,这部著作被誉为“仅次于《资本论》的最卓越最重要的一部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为了消除杜林的影响,促进德国党的健康发展,更加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纠正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必须对杜林进行彻底的批判。当时为了保证马克思对《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修改,恩格斯毅然放下手头的工作,中断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写作,承担了批判杜林著作的艰巨任务,使得他“不得不坐硬板凳、喝冷酒,忽然把一切都搁下来去收拾无聊的杜林”。在马克思的密切合作下,恩格斯写成了一系列批判文章,从1877年起连续刊登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报《前进报》上,1878年夏,集印成名,名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所实行的变革》也就是著名的名著《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一次集中地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是一部社会主义的百科全书,这部著作被誉为“仅次于《资本论》的最卓越最重要的一部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

  6. 1880年,应恩格斯的朋友——法国革命家保·法拉格的请求,恩格斯把《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一章、第三编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改写成为一篇独立的通俗的著作。由法拉格译成法文,先在《社会主义评论》上发表,随后以通俗小册子形式出版。恩格斯认为,这种译本小册子,比起马克思的《资本论》那样厚的著作来,更能为工人所理解。1880年,应恩格斯的朋友——法国革命家保·法拉格的请求,恩格斯把《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一章、第三编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改写成为一篇独立的通俗的著作。由法拉格译成法文,先在《社会主义评论》上发表,随后以通俗小册子形式出版。恩格斯认为,这种译本小册子,比起马克思的《资本论》那样厚的著作来,更能为工人所理解。 1883年出版德文时,书名改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学习这一著作,对于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具有重要的启蒙和奠基意义。马克思称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由此可知,恩格斯这部著作的价值和意义。

  7. 二、本课的内容结构 《发展》的重新内容是说明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并围绕着这个中心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由五大部分组成:马克思写的1880年法文版前言、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1891年德文第四版序言、1892年英文版导言和正文三章。本文节选正文部分。 第一章 主要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共29自然段,分三个问题) 1、论述了现代社会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根源(第1~5段)。 2、阐明了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第6~8段)。 3、恩格斯重点评价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第9~29段)。

  8. 第二章 恩格斯着重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阐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1、阐述了辩证法的发展过程和唯物辩证法产生的意义(第1~9段)。 2、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大意义(第10~12段)。 第三章的中心内容是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1、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和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经济根源(第1~3段)。 2、恩格斯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市场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第4~16段)。 3、阐明了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第17~21段)。

  9. 4、恩格斯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并分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途径和依靠力量(第22~24段)。4、恩格斯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并分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途径和依靠力量(第22~24段)。 5、恩格斯生动地描述了未来新社会(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大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第25~27段)。 6、恩格斯对正文第三部分内容进行的高度概括与总结(第28~36段)。

  10. 三、学习本课要着重领会的问题需着重领会的问题三、学习本课要着重领会的问题需着重领会的问题 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见红本第19页)。 2、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思维方式的根本区别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见红本第20页)。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见红本第21页)

  11. 四、《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理论贡献及当代启示 第一、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全面系统深入的剖析,为我们识别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提供了思想武器。 第二、全面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理论基石,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指南。 第三,全面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后辈马克思主义者建设社会主义理想社会提供了指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