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第十章 隋统一帝国的再建 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581-618)

第十章 隋统一帝国的再建 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581-618). 教学要点: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末农民战争。 教学内容: 杨坚建立隋朝;隋初的改革措施;隋灭陈的经过;隋统一的意义;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的迅速强盛;隋炀帝的功绩;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战争;隋朝的灭亡。 考核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 “ 大索貌阅 ” 、 “ 输籍定样 ” 等名词概念;弄清隋朝统一全国的原因;弄清隋初改革的内容;弄清大运河的修建及其意义;弄清隋末农民战争与隋炀帝的关系;对隋炀帝进行公正的评价;正确认识隋王朝的历史地位。. 唐 阎立本

tirz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章 隋统一帝国的再建 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581-618)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隋统一帝国的再建 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581-618)

  2. 教学要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末农民战争。教学要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末农民战争。 • 教学内容:杨坚建立隋朝;隋初的改革措施;隋灭陈的经过;隋统一的意义;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的迅速强盛;隋炀帝的功绩;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战争;隋朝的灭亡。 • 考核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大索貌阅”、“输籍定样”等名词概念;弄清隋朝统一全国的原因;弄清隋初改革的内容;弄清大运河的修建及其意义;弄清隋末农民战争与隋炀帝的关系;对隋炀帝进行公正的评价;正确认识隋王朝的历史地位。

  3.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2)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这是统一的重要条件之一。 (3)隋朝的强大与此时南方陈朝的腐朽形成明显对比,隋灭陈是历史的必然。

  4. 3.统一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并为隋的建设提供了必要前提条件。隋的繁荣正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条件的。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5. 二、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官制。在北周官制基础上调改。(三省六部制) 中央三师(大司徒、大司马、大司宝)、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功臣、世家的名誉虚衔,位高俸多不掌实权。 五省是实际办事机构。秘书省事务少,内侍省主管宫廷事务和宦官;真正负责的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 内史省:决策。门下省:审议。 尚书省:执行。下辖吏、礼、兵、度支(民)、都官(刑)、工“六部”,办理具体事务。 地方行政为两级制,初为州县,炀帝时改郡县。最盛时全国辖190郡,1255县。

  6. 2、兵制。沿用北周府兵制,均田制下男子皆兵。隋初军士自立军籍,不久兵农合一,“凡是军人,可悉属郡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隋书·高祖纪)。原北齐“坊兵制”系职业兵,靠军饷过活,隋文帝取缔,将其纳入府兵系统了。

  7. 3、刑律。减少酷刑,“以轻代重,化死为生”,由苏威、牛弘改定《开皇律》十二卷500条(已佚,内容见后《唐律》处)。中央大理寺负责审理全国死囚案件。法律给予贵族官僚以特权,但若犯有十恶之罪是不能宽恕的,即十恶不赦。《开皇律》继承了中国法制的基本精神,所以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唐律》就是直接沿袭《开皇律》而来的。3、刑律。减少酷刑,“以轻代重,化死为生”,由苏威、牛弘改定《开皇律》十二卷500条(已佚,内容见后《唐律》处)。中央大理寺负责审理全国死囚案件。法律给予贵族官僚以特权,但若犯有十恶之罪是不能宽恕的,即十恶不赦。《开皇律》继承了中国法制的基本精神,所以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唐律》就是直接沿袭《开皇律》而来的。

  8. 4、创立科举。通过文化考试选官,由出身转向个人才华。初行“九品中正制”,每州岁贡三人,以“文章华美”为标准,后又以“先行修谨”(德)、“清平干济”(才)二科举人。由于不放心各州推荐上来的人而进行考核,引发了科举考试。继而很快发展为不再推荐,完全凭考试选官了。隋炀帝是创设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科举制度的开始。意义见书401页。4、创立科举。通过文化考试选官,由出身转向个人才华。初行“九品中正制”,每州岁贡三人,以“文章华美”为标准,后又以“先行修谨”(德)、“清平干济”(才)二科举人。由于不放心各州推荐上来的人而进行考核,引发了科举考试。继而很快发展为不再推荐,完全凭考试选官了。隋炀帝是创设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科举制度的开始。意义见书401页。

  9. 然而,随文帝晚年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对元老重臣猜忌诛灭,对平民百姓滥施苛法:晚年刚愎自用,言路断绝。文帝用人方面有失误。对山东士族既用又防,罢、贬杀很多,鲜有终其天命者,增加了离心因素。选嗣子时,初立杨勇,杨广封晋王,杨勇性奢侈,且多违制被废,改立杨广。后来文帝病中恢复立杨勇,被杨广谋杀,并矫诏赐死杨勇,继帝位,改元大业。是为炀帝。《隋书、高祖纪》评论说,隋代衰怠之源,起于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然而,随文帝晚年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对元老重臣猜忌诛灭,对平民百姓滥施苛法:晚年刚愎自用,言路断绝。文帝用人方面有失误。对山东士族既用又防,罢、贬杀很多,鲜有终其天命者,增加了离心因素。选嗣子时,初立杨勇,杨广封晋王,杨勇性奢侈,且多违制被废,改立杨广。后来文帝病中恢复立杨勇,被杨广谋杀,并矫诏赐死杨勇,继帝位,改元大业。是为炀帝。《隋书、高祖纪》评论说,隋代衰怠之源,起于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 • 5、开皇之治。文帝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了一个繁荣安定的社会局面。

  10. 三、隋朝的建设 1.兴建两都(1)两都的兴建是隋朝在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力量的前提下,以此来从事营建工作的。(2)大兴城的兴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体现。它的设计和

  11. 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影响,堪称“世界第一城”。而东京洛阳不仅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更是经济的重心。尤其是运河开通后,洛阳成为两段运河的衔接点,成为南北经济交流和物资集中的枢纽。(3)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历史名城——唐代长安和洛阳,实际营建的朝代在隋而不在唐。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影响,堪称“世界第一城”。而东京洛阳不仅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更是经济的重心。尤其是运河开通后,洛阳成为两段运河的衔接点,成为南北经济交流和物资集中的枢纽。(3)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历史名城——唐代长安和洛阳,实际营建的朝代在隋而不在唐。 2.广设仓库。这反映了在人民的辛勤劳动下,隋朝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封建经济日益发达,另一方面又是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农民的见证。

  12. 3.开通运河。 (1)开通运河的时间。 (2)运河的起止地点及中心,几段组成。 (3)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a.运河南起余杭,中经洛阳,北到涿郡,贯通南北,因此有利于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b.运河各水路交汇处商业日益繁荣,成为繁盛的都会,也是物资和人文荟萃的地方。c.运河对后世乃至今天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原因、意义见书413、414页

  13. 隋堤柳 白居易 歲久年深盡衰朽 風飄飄兮雨蕭蕭 吳公臺下多悲風 二百年來汴河路 沙草和煙朝復暮 後王何以鑒前王 請看隋堤亡國樹 汴河 羅鄴 煬帝開河鬼亦悲 生民不獨力空疲 至今嗚咽東流水 似向清平怨昔時 七言絕句 胡曾 千里長河一旦開 亡隋波浪九天來 錦帆未落干戈起 惆悵龍舟更不回 七言絕句 皮日休 盡道隋亡爲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較多

  14. 煬帝此舉,為其國促數年之祚,而為後世開萬世之利,可謂不仁而有功者矣。(顾炎武)煬帝此舉,為其國促數年之祚,而為後世開萬世之利,可謂不仁而有功者矣。(顾炎武) 隋代运河图 隋氏作之雖勞,後代實受其利焉。 《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河阴县》

  15. 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示意图

  16. 4.修筑驰道。 (1)隋炀帝时修筑的两条重要驰道。 (2)隋炀帝虽为巡游而修驰道,但客观上改善了北方的交通状况。 (3)修整道路,交通便利,促使沿途经济繁荣,而繁荣的经济又促使交通的发展,彼此互为影响,相得益彰。

  17. 隋朝的建设项目所产生的影响对你有什么启示?隋朝的建设项目所产生的影响对你有什么启示? (1)这些建设项目无疑巩固了统一,繁荣了经济。 (2)隋朝统治者进行的发展经济的建设,是通过压榨人民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在经济发展繁荣之际,阶级矛盾也日趋激烈了。

  18. 四、炀帝暴政和隋朝的灭亡 • 炀帝性情外向,“好为吴语”,崇尚江南风俗,当时习俗南文北武,与关中出身的军事贵族不同,总与关中官僚、将士发生矛盾。 • 炀帝自继位当年始,于605、610、616年三游江都,其间还北巡长城、张掖。在位十四年,居京师不足一年,最后被弑仍在江都。

  19. 在二、三次游江都之间还三次征伐高丽。高丽在开皇十八年曾侵犯辽西,炀帝令其王高元入朝不从,遂伐之。前两次失败而返,最后一次高丽求和,方停止讨伐。在二、三次游江都之间还三次征伐高丽。高丽在开皇十八年曾侵犯辽西,炀帝令其王高元入朝不从,遂伐之。前两次失败而返,最后一次高丽求和,方停止讨伐。 • 与之同时还营建东都洛阳、修筑长城、徭役大增,甚至役及妇人。 • 炀帝性喜夸耀,奢移,以丝帛缠树向西域夸富。高颖等人谏止被杀,众人不敢言。

  20.   炀帝的暴政:滥用民力;征伐高丽;奢侈腐化;严刑峻法  炀帝的暴政:滥用民力;征伐高丽;奢侈腐化;严刑峻法 隋炀帝对内大兴土木,对外穷兵黩武,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大量的劳动力用于非生产上,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其结果必然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起义的爆发。 隋炀帝

  21. 暴君隋炀帝 荒淫无 度的宫 廷生活 营建洛阳 乘龙舟出游. 发动对高丽的战争

  22. 隋末农民起义 611年开始 山东长白山(首发地) 翟让、 李密---瓦岗军

  23. 隋的灭亡 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举起大旗,揭开了全国农民起义的序幕,各地纷纷响应。 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是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农民军队伍。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历时三十八年的隋朝统治到此便告结束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