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学习情境五: 张大千绘画技法与解析. 技能 目标. 相关 知识. 职业 素质.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 1 )鉴定张大千绘画作品的真伪。( 2 )辨别近代画家作品真伪的能力,基本辨别市场流通书画的真伪。( 3 )临摹完成张大千整幅作品。. 近代绘画特点,张大千的生平、绘画特点。. ( 1 )博物馆工作任务的熟悉与掌握。 ( 2 )培养学生独立辨别近代画家作品真伪的能力。. 一 、收集. 任务: 1 、张大千生平和其艺术成就的关系? 2 、张大千书法师承有哪些? 3 、南张北溥是谁提出的?.

tirz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学习情境五: 张大千绘画技法与解析

  2. 技能 目标 相关 知识 职业 素质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1)鉴定张大千绘画作品的真伪。(2)辨别近代画家作品真伪的能力,基本辨别市场流通书画的真伪。(3)临摹完成张大千整幅作品。 近代绘画特点,张大千的生平、绘画特点。 (1)博物馆工作任务的熟悉与掌握。 (2)培养学生独立辨别近代画家作品真伪的能力。

  3. 一 、收集 任务:1、张大千生平和其艺术成就的关系? 2、张大千书法师承有哪些? 3、南张北溥是谁提出的?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一个画家一定要三有:有大、有年、

  4.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五百年来一大千 ------张大千书画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蝯,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四川内江人。是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生平 (一)早年张大千 1、1899年5月10日,张大千生于四川省内江县一个普通人家。父亲从事小贩生意。母亲曾友贞聪慧仁慈,擅长绘画、白描、绣花等,以刺绣、绘制花鸟画为业,贴补家用。张大千二哥善子、大姐琼枝,均自幼从母习画。 张大千二哥善子曾赴日本留学,学习染织技术。1916年底,父兄决定也送大千到日本学习染织。1917年初抵达日本东京,进校学习染织技术。.日本各寺院及博物馆公私收藏及在二哥善子的教导下,虽仅两年,但对其一生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5.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2、1918年夏,回国寄居上海。 先后拜入名师曾熙(1861~1930),李瑞清(1867~1920)门下,学习书法、绘画、诗文等。这是大千一生艺术事业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他的书法“学三代两汉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由于二师皆为文人画家,又特别爱好石涛,八大山人的绘画,因此大千也开始临学石涛、朱耷。并扩展到“海派”任伯年,吴昌硕等,以及“黄山画派”梅清和明代南京的张风等。通过二师认识许多书画名家、收藏家。 曾熙书法 李瑞清书法

  6.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1924年,26岁的张大千随二哥参加“秋英会”拜见雅集聚会的文人儒士。放笔绘画题诗,才华显露,一鸣惊人,被赞为“后起之秀”。翌年,张大千在上海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展出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百余幅作品,全面展现了他的绘画才能与水平。展品销售一空,展览大获成功。 29岁时,大千同二哥善子第一次登上了秀丽的黄山。 1934年至1938年之间,移居北平。1935年5月22日,于非闇在《北平晨报》上发表一文,标题为《南张北溥》。

  7.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三) 海外萍踪叶归根 1949~1978年11月回台湾定居,近30年时间在海外生活的。 1952年,张大千返回大陆的愿望落空后,决定前往“阿根廷”定居。但因缺欠居住资格而迁往巴西。 经过两年开拓,1956年,“八德园”初具规模。此年,张大千应邀赴巴黎举办个展,并造访毕加索。 1981年7月7日,大千巨构《庐山图》开笔。是历时一年半之久完成,10米*1.8米 1983年3月8日,为画家李可染、李苦禅、王个簃,等13位大陆朋友赠《张大千画集》 1983年4月2日晨8时15分,在台北荣民医院溘然长逝,享年85岁。

  8. 二、决策 任务:1、请思考张大千为什么 要面壁敦煌? 2、张大千临仿过哪些古代画家? 3、张大千作品典型风格是什么 ?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面壁敦煌,奠定大师的地位

  9.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二) 面壁敦煌 1937年~1938年五月,仿古范围由元人上追两宋,偶而兼习唐五代画风。至1941年间,在成都与重庆之间活动。青城与峨嵋成为创作源泉, 1941年3月~1943年6月中旬离开榆林窟。共临摹壁画276件。 至敦煌很大程度受到了叶恭绰的启发。 叶:“人物画一脉,吴道子、李公麟后已成绝响,仇实父决之软媚、陈老莲失之诡异,有清三百年,更无一人焉。”力劝大千放弃花卉、山水,专攻人物,振此颓风。 记录完成29万字《敦煌石室记》;在张大千、于右任倡议下,1943年正式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1.早年清丽雅逸、变为细腻华秀 2.仕女造型一扫清明纤弱之气,转变为敦煌浓艳,丰腴健硕。 3.山水由过去清新淡泊变为宏大于阔,更加重视渲染,喜用青绿重彩和层峦叠峰的 全景式山水构图。 到敦煌去!!

  10.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二.旧藏书法名画和仿造古代书画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张大千以其仿造古画的范围之广,题材风格之丰,质量之高,为当世之冠。 临摹至仿古: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张大千仿造的几乎都是明清时期的名家,这一时期,张大千仿造的对象由石涛、髡残、朱耷、弘仁、梅清、金农、华岩,高凤翰、戴本孝、龚贤、程家燧、黄道周、倪元璐、陈洪绶、董其昌、陈淳、徐渭、张风、唐寅、仇英、林良、吴伟等人。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由于他收藏日丰,眼界日高,仿造对象也由宋元而上述到隋唐,从元代盛懋、王蒙、倪瓒、黄公望,到宋代的易元吉,巨然,再到五代董源 书法仿造如金农,高凤翰(张大千以左手仿高氏书法),徐渭、侯方域和方以智等。

  11.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特点如下: 1.张大千以仿为主,对临的作品很少,往往将几幅真迹构图组合在一起 2.向苏州周苍龙求教如何把仿品作旧。 3.求人在各地搜访旧纸,旧绢,旧墨、旧颜色,旧印泥。材料上符合仿造时代 4.雇佣印章雕刻师傅将印章仿制在木料上 5.张大千仿作多选取历代著录书中有名之作,按记载绘图,使人信服

  12.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3、张大千作品典型风格是什么 ?

  13. 三、示范 任务:1、如何临摹张大千作品? 2、张大千作品中临仿的难点在哪里? 3、张大千绘画笔墨技法有什么特点?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材料:大千纸、乾隆墨! 难点:可学者形,难得者魂!!

  14.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张大千山水画风 1、早期风格大约作于20世纪20年代,主摹石涛,兼及梅清、髡残、朱耷和弘仁。 2、30年代初期开始对明代董其昌贬低的“没骨山水”发生兴趣。 30年代至敦煌创作主要围绕着对色彩纯化加以展开

  15.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40年代,开始重点临习赵孟頫、盛懋和王蒙。 50年代着眼于李成、范宽、郭熙的关注

  16.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5、50年代末,泼墨泼彩成熟

  17. 四、实践 任务:1、临摹张大千作品的过程? 2、张大千代表作品有哪些? 3、总结张大千作品风格 ?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选择以下代表作品完成临摹!!

  18.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1、人物画代表作品

  19.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2、山水画代表作品

  20.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3、花鸟画代表作品

  21. 五、总结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任务:1、如何鉴定张大千作品? 2、张大千作品个案研究总结? 3、什么是个人风格中的笔墨 ? 不知道个人风格,就无从谈鉴定!! 难点:笔墨是什么?

  22.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个人风格 个人风格,比时代风格更具体,更容易捉摸,在书画鉴定中的作用更大。一个书画家,由于他的思想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审美观点以及运笔的方法、使用的工具不同,会产生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些具有个性特点的画风或习惯,鉴定学笼统把它称为个人风格。究其要素,又有笔法、构图、墨色、师承、水平高低等,而笔法则是个人风格中的展示核心,万万不可忽视。 一个小猫咪啊!!一人一个样啊!!

  23.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一)笔法笔法,就是有顿挫、有规律地用笔锋画出毛笔书画效果的具体表现方法,它是在书画鉴定中最可靠、最重要的依据。每一个书画家,由于他执笔、行笔的方式不同,便会形成不同的笔法特点,这可以视为一个书画家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笔法特点或习惯。造假的人要想在很短时间内全部学会,并做到天衣无缝,几乎是不可能,即使摹临那些很工整的绘画或楷书,虽有表面的形似,但还会缺少原画家应有的内在气质而表现出自身的笔法特点。至于那些大写意画和草书,则更是无法临摹的。因此,笔法是造假之人下工夫最多而又最难突破的一关。

  24.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笔法也在不断地丰富,如人物画中的“十八描”(如铁线描、游丝描、兰叶描等)和山水画中的“二十四皴”(如斧劈皴、披麻皴、鬼面皴等)以及点、攒、擢、剔等新的笔法,也可以为鉴定书法提供佐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描法、皴法和点法,只能断前,不能断后,因为后人可以利用前人已形成的这些笔法作伪。再者,凭笔法鉴别书画,必须多看实物,心中有历代主要名家名作的“样板”,只有掌握了一个书画家早、中、晚不同时期的笔法特点,了解某人作品的全貌或代表作,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25.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二)墨色 笔要依靠墨来体现在纸绢上,绘画还有颜色的施用问题,就墨和色的特点讲,有它自身的方法和形式,有其个性。墨有晕、刷、泼、渗等方法和破墨、泼墨、积墨以及浓墨、焦墨、淡墨、枯墨、湿墨等。每一个书画家在用墨上,又有各自的习惯。书法中,如宋代的苏轼,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刘墉、郑燮、赵之谦爱用浓墨;明代的张弼,清代的朱耷、王文治等喜用淡墨,王铎写的大字,经常笔上蘸墨极饱满,往往下第一笔墨走得很厉害。

  26.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元代的倪瓒、王蒙,清代髡残、弘仁、程邃、汪之瑞爱用干墨

  27.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戴本孝与戴熙都是枯墨的典型

  28.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徐渭的画,墨中加胶水,故能见到墨渍痕,蒋廷锡的墨有时掺入赭石。

  29.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同样题材 不同材料

  30.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绘画的赋色,不同的画家,也有不同的习惯。传世作品中,用色则有晕染、泼彩、没骨等方法和重彩、淡彩、浅绛、青绿设色等方式,即使同一类画,用色也各具个人特色。如明代的花卉与清代设色就不相同,这些都可为书画辨伪提供佐证。但墨色容易被造假之人所仿造,因此,凭墨色鉴定书画,必须和笔法以及其他辅助依据相结合。

  31. 六、评估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任务:1、如何鉴定张大千作品? 2、张大千作品个案研究总结? 3、对收集的张大千作品比较分析真伪? 对收集的张大千作品比较分析真伪?

  32.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33.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34.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35. 国画传统技法与解析 五百年来 一大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