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29 Views
生物累積. 有些毒性物質不能被利用、分解及排除 經食物鏈累積到更大的生物。 水中之毒性物質最初濃度僅 lppm( 百萬分之一 ) 藻類吸收後累積成為 5ppm 濃度 小魚吃了藻類後再累積成 1Oppm 濃度 大魚中累積成 2Oppm 濃度, 最後被人食用累積為 4Oppm ,對人體造成毒害. 綠牡蠣事件.
E N D
生物累積 • 有些毒性物質不能被利用、分解及排除 • 經食物鏈累積到更大的生物。 • 水中之毒性物質最初濃度僅lppm(百萬分之一) • 藻類吸收後累積成為5ppm濃度 • 小魚吃了藻類後再累積成1Oppm濃度 • 大魚中累積成2Oppm濃度, • 最後被人食用累積為4Oppm ,對人體造成毒害
綠牡蠣事件 二仁溪兩岸的五金業者,為求自身的利益,而焚燒、酸洗、電鍍等五金類,而其廢液又不經處理,而直接傾倒置溪中,然而,其廢液中充滿許多重金屬,經由溪流流到海中,而在海口處之牡蠣,大量吸收重金屬之銅離子,而經由生物累積作用,顏色慢慢轉變成綠色,而稱這種牡蠣為綠牡蠣。當時政府賠償了8億元以上的金錢,以補貼農民。
鎘米事件 • 鎘使用於塗料、塑膠、電池裡面的穩定劑, • 灌溉農地用水被污染,就出現鎘米。 • 痛痛病,關節變形、全身疼痛不能入睡 • 腎因長期存濃度高鎘,導致腎功能失調。 • 台灣農地污染面積就高達446公頃, • 2004年4.94公頃農田生產稻米含鎘量超標,銷燬污染稻穀近3萬公斤。
烏腳病 • 1950年代末期 • 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特有的末梢血管阻塞疾病,因患者雙足發黑而得名。 • 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及臺南縣學甲鎮、北門鄉等四個濱海鄉鎮案例最多。 • 深井水中含有高量砷高達0.4至0.6ppm,遠超過國家標準0.005ppm • 隨著自來水普及後病患已大幅減少。 • 外科以截趾、截肢或局口傷口治癒為主
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 • http://www.blackfoot.org.tw/know/life/index.html
西施舌事件 • 台灣南部有人因食用西施舌中毒而死 • 因西施舌身體累積有毒藻類而引起的 • 家庭污水很多清潔劑含有磷、牲畜養殖的排泄物中也會含磷 ,當被排入排水系統,會造成江河、溪水、湖泊及水庫的藻類大量繁殖,形成藻華。 • 優養化現象,導致魚類生物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