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649 Views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http://www.lsyf.cn 谌业锋主页 http://lsyf.cn/jksyf.html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QQ: 178990915 电话 : 18981539788 E-mail: jksyf@163.com.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E N D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四川省特级教师⊙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http://www.lsyf.cn 谌业锋主页http://lsyf.cn/jksyf.html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QQ:178990915 电话:18981539788E-mail:jksyf@163.com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 一、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情况分析 • 二、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的基本要求 • 三、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的工作重点 • 四、加强寄宿制民族学生的管理
凉山彝族自治州幅员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全州少数民族人口213万人,占总人口的48. 9%,彝族197. 5万人,占总人口的45. 3%,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 2012年,全州少数民族在校学生发展到48.84万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全州中小学在校生的58.9%。 • 凉山州全州的寄宿制学校有1034所,寄宿制在校生46万人。
全州享受民族寄宿制生活补助的学校643所,享受“十年行动计划”寄宿制生活补助的学生13.34万人,享受寄宿制生活补助的学生达到21.78万人,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达到29万人。全州享受民族寄宿制生活补助的学校643所,享受“十年行动计划”寄宿制生活补助的学生13.34万人,享受寄宿制生活补助的学生达到21.78万人,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达到29万人。 • 2001年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2004年实施"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来,
凉山州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寄宿制教育,在扩大规模和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办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寄宿制教育成为我州基础教育的重要支柱,为我州全面推进"两基"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凉山州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寄宿制教育,在扩大规模和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办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寄宿制教育成为我州基础教育的重要支柱,为我州全面推进"两基"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寄宿制学校是民族地区方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把学生集中起来,有更多的教学时间,全面培养寄宿制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一、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情况分析1. 出现的问题 •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各个不同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及杂居区的部分村落,由于他们所居地区的经济、文化、民俗、民风、受现代文化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各有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特别大,加之他们来到学校远离家乡及父母亲人,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容易结成一个个小团体,学生有自卑、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差等不良现象。
表现在新住校的学生文明礼貌差,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主动谦让,力争高低动手打架。学习习惯方面,学习主动性不够好,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讨论发表意见不积极,课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差,不能经常阅读课外读物,反映了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表现在新住校的学生文明礼貌差,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主动谦让,力争高低动手打架。学习习惯方面,学习主动性不够好,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讨论发表意见不积极,课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差,不能经常阅读课外读物,反映了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
2. 问题及原因分析 • 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三个方面,部分学生品德行为、学习、卫生习惯较差,主要原因是:
(1)与家庭教育相关 • ①有学生和别人交流中还没形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尤其是课后和校外;有的学生还没养成讲卫生的习惯,造成这种结果,一方面由于生家庭环境多处于边远贫困的地区,有的刚解决温饱、有的还在贫困线以下,部分家长对学生卫生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要求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较差。
②有的学生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谦让,甚至动手打架,学生对有困难同学不能主动帮助。问题的原因在于受不良影视、不良家庭教育影响,由于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常有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冲突家长却不能正确对待的现象,树人树德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为了使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紧密配合,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素质尤为必要和迫切。②有的学生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谦让,甚至动手打架,学生对有困难同学不能主动帮助。问题的原因在于受不良影视、不良家庭教育影响,由于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常有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冲突家长却不能正确对待的现象,树人树德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为了使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紧密配合,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素质尤为必要和迫切。
(2)与教师教育观念有关 • 学生自我主动学习意识薄弱。究其原因,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关,还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有关,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几乎全是临聘教师,教师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自身素质不够好,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教师中或多或少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有重视优生,忽视差生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倡导新课改理念,转变教师正确的学生观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让师生深刻了解新课改的重要意义。
(3)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 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教育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多,引导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说话不诚实,自我约束能力差。而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如果能有效抓好学生常规教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习惯,对提高教育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的基本要求(一)安全管理二、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的基本要求(一)安全管理 • 1. 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建立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制定落实预防措施,建立安全应急机制。 • 2. 按国家有关标准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保卫人员。安全保卫人员应具有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 3. 开展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存、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4. 加强学校校舍、设施、学生活动场所的安全保卫,设立防火防盗设施,定期检查并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切实采取措施防止汛期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对学生的安全威胁。 • 5. 严格门卫值班、巡逻制度和学生请、销假制度,全面掌握学生请假、到校、离校等情况。建立校外人员入校登记、验证制度,禁止社会闲杂人员或车辆进入校园,禁止学生将刀具、棍棒、有毒有害物品带入学校。寄宿生住校期间未经准假不得擅自离校。加强对宿舍、食堂、库房、财务室、电教室等重点区位的防护措施。
6. 安排专人组织路队,负责学生离校,组织学生乘坐经检验合格的交通工具。集中供暖时宿舍必须留设通风门窗。 • 7.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郊游、劳动、社会实践和校外集体活动,须指定专人带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做好安全应急预案。举行大型集体活动,应当事先与公安机关共同研究并落实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卫生管理 • 1. 建立卫生负责和检查制度,把学校卫生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内容。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立重大疫情报告制度,做好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 2. 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惑,增强学生学习、生活的信心。
3. 学校应按国家有关标准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保健)人员或者兼职卫生保健教师,购置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保障对学生常见病的治疗。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咨询。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卫生室。 • 4. 加强与县(乡)医院、卫生院的联系,建立与医疗机构及时沟通、救助的机制。 • 5. 配备必需的清洁卫生工具,切实做好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保持校园干净、整洁、卫生。
(三)饮食管理 • 1. 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要求,根据学校实际,营养配餐,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办好学生食堂。 • 2. 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建立食堂物资采购登记,饭菜留验和记录等制度。
3. 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聘任专门食堂管理员,食堂从业人员必须两证齐全,每学期体检一次。有少数民族学生的学校要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习惯,办好清真灶。 • 4. 定期足额发放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
(四)住宿管理 • 1. 建立宿舍管理制度,按标准配备生活教师,小学低年级寄宿生原则上要配备生活保育员,生活教师和保育员要严格履行工作职责,负责宿舍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严格外来人员登记制度,禁止外来人员随意出入学生宿舍。
2. 对学生宿舍实行夜间巡查、值班制度,督促学生遵守住宿纪律,按时作息。针对女生宿舍安全工作特点,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 • 3. 按照男、女学生相对独立的原则安排住宿,尽量做到一人一床,安全、方便。 • 4. 教育学生讲究个人卫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指导学生整理内务,保持宿舍清洁。 • 5. 建立寄宿生信息档案,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
三、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的工作重点(一)生活自理能力及行为习惯的培养1. 加强寄宿制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 学生在家里都有父母照顾生活,到学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脸、叠被、打扫房间、洗澡、洗衣服,妥善保管自己的西,还要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寄宿制师生上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拓宽了小学生的群体交往,因此通过班级组织、寝室小集体及兴趣小组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交往,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2. 实行目标管理 • 在寄宿制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学生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就没有行为范围的合理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基础”。
(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但体现了寄宿制学生的文明程度,而且还影响整体素质。特别是地处山区,由于学生的卫生意识不高,卫生习惯不好。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学校应加重视对寄宿制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1. 开展以卫生知识、文明举止、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 。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要求各班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良好卫生行为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如“爱我学校,美化校园”、“讲究卫生,从我做起”,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班队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实践。
2. 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活动。 • 通过评比活动,有力地调动寝室、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卫生认识上升为卫生行为表现。
3. 加强卫生检查监督力度。 • 值周教师和值周学生负责全校卫生监督工作和班级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工作,并且进行记录通报,和文明班级评比挂钩,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督促全校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管理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4. 开展个人卫生检查。 • 由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教师和各班卫生委员组成检查组,对各班学生进行逐个检查,并成为每学年一次的文明示范班级评比的依据。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使卫生工作细致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也利于监督、指导、查漏补缺,最终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寄宿制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良好养成教育的目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寄宿制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良好养成教育的目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狠抓养成教育,培养寄宿制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三)狠抓养成教育,培养寄宿制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 寄宿制教育不仅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重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生活、卫生、品德等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围绕学生的衣、食、住、行、学五个环节,凉山州要求寄宿制学校实施“一训、两要两无、三查、四洗、五化、六心、七个一条线”的养成教育工程。
“一训、两要两无、三查、四洗、五化、六心、七个一条线”的养成教育工程。“一训、两要两无、三查、四洗、五化、六心、七个一条线”的养成教育工程。 • “一训”,对新招寄宿制学生进行军训; • “两要两无”,被盖要方正、床单要平整,寝室卫生要做到墙上无污迹、地上无尘土; • “三查”,值周教师早晨巡查、班主任中午巡查、管理教师晚上巡查;
“四洗”,学生一天一洗脸和脚,一周一洗澡,一周一洗衣,一月一洗被; • “五化”,学生训练军事化、宿舍管理专人化、生活配备统一化、日常行为规范化、清洁卫生经常化;
“六心”,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做到"六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关心、谈心、耐心、细心和尽心",让学生有学校就是我的家,老师是亲人的感觉,构建融洽和谐的育人环境。“六心”,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做到"六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关心、谈心、耐心、细心和尽心",让学生有学校就是我的家,老师是亲人的感觉,构建融洽和谐的育人环境。 • “七个一条线”,学生寝室物品摆放要做到口盅牙刷一条线、碗筷一条线、面盆一条线、毛巾一条线、鞋子一条线、被子一条线、杂物一条线。
四、加强寄宿制民族学生的管理(一)研究和了解学生时,要因材施教四、加强寄宿制民族学生的管理(一)研究和了解学生时,要因材施教 • 要想教育好学生,加强了解学生是前提,要走入学生之中,深入细致地了解和研究每一位学生,及时从每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地对其加以教育,从而达到最为理想的教育实效。
为此,任教民族班的教师应对班上的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汉语水平、智力特点、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成长经历以及家庭现状等方面作进一步的了解,并认真作好学生情况记录,然后根据每一位民族生的不同特点来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方案,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让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足迹,知晓我奋斗,我努力,我能行。为此,任教民族班的教师应对班上的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汉语水平、智力特点、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成长经历以及家庭现状等方面作进一步的了解,并认真作好学生情况记录,然后根据每一位民族生的不同特点来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方案,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让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足迹,知晓我奋斗,我努力,我能行。
(二)奉献爱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 寄宿制的学生是从四年级开始招收的,他们的年龄偏小,一般在8-12岁之间各有不同。由于年龄偏小,远离家园,又初次离开父母,特别是女生,在进校前两周之内常因思念父母及亲人而哭泣。
对节假日而不能回家的孩子,老师要陪同他们一起搞活动、拉家常、组织看看电视,让他们感到从一个“小家”来到了一个“大家庭”里,班上的同学都是兄弟姐妹,老师就是他们的家长,让他们不感到自己身在异乡有孤单的感觉,而是受到了老师的关爱,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友爱,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更好地“亲其师,信其道”,在校发奋学习,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健康快乐成长。对节假日而不能回家的孩子,老师要陪同他们一起搞活动、拉家常、组织看看电视,让他们感到从一个“小家”来到了一个“大家庭”里,班上的同学都是兄弟姐妹,老师就是他们的家长,让他们不感到自己身在异乡有孤单的感觉,而是受到了老师的关爱,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友爱,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更好地“亲其师,信其道”,在校发奋学习,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健康快乐成长。
(三)把校当家,积极为民族生营造温馨、舒适的寝室环境(三)把校当家,积极为民族生营造温馨、舒适的寝室环境 • 学生来校注册报名时,老师要和学校、生活管理老师一起把新生带入寝室安排好,比如东西的摆放、床位的放置、被子的折叠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的差异,搭配好床位,大同学和小同学同住一床,同时成立互帮互助小组,让高年级同学在生活、学习方面帮助、关心低年级同学,大哥哥大姐姐起好示范、楷模作用,让学生离开父母不感到孤独、寂寞,像自己家里一样舒适、温馨。
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学习统一制定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把自己住的寝室,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同学当成“兄弟姐妹”,我们就是这个“家”的主人。每个寝室选出室长,充分发挥室长的作用,怎样来管好自己的这个“家”,怎样做好自己的事,怎样与兄弟姐妹们融洽相处。通过学习讨论,同学们增强了主人公意识,各寝室又制定出自己的“室规”,逐渐形成了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从而将遵守纪律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自律风气。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学习统一制定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把自己住的寝室,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同学当成“兄弟姐妹”,我们就是这个“家”的主人。每个寝室选出室长,充分发挥室长的作用,怎样来管好自己的这个“家”,怎样做好自己的事,怎样与兄弟姐妹们融洽相处。通过学习讨论,同学们增强了主人公意识,各寝室又制定出自己的“室规”,逐渐形成了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从而将遵守纪律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自律风气。
(四)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四)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 1. 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管理体系,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开学时,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班级开展入学教育,内容包括列队、礼仪、内务、卫生。通过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列队“快、静、齐”(即动作迅速、站立安静、站立整齐);学生对待学生,学生对待师长有礼貌;整理内务做到被盖、枕头、床单、鞋子、凳子、牙膏、牙刷、口盅、饭盒、香皂、毛巾、杂物等排列整齐有序,实行摆放“一条线”。
就餐实行“就餐列队制”,要学生养成排队按次序就餐,吃多吃少量力而行,先少打后添加,不乱倒饭菜,养成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实行“寝室操行评分制”,每天由学校行政、管理员组成检查组进行量化打分评比,每月评出优秀寝室、优秀室长、优秀室员均给予表彰,使学生形成自觉遵守整理内务、自觉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就餐实行“就餐列队制”,要学生养成排队按次序就餐,吃多吃少量力而行,先少打后添加,不乱倒饭菜,养成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实行“寝室操行评分制”,每天由学校行政、管理员组成检查组进行量化打分评比,每月评出优秀寝室、优秀室长、优秀室员均给予表彰,使学生形成自觉遵守整理内务、自觉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2. 建立常规的管理体系,培养新生代良好行为习惯 •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对班委的民主选举组建,对班干部的指导和帮助,积极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的作用。通过班委会、主题会等形式,引导学生们做班级的主人,对班级的卫生、纪律、公物等由学生自我管理,利用各种班队会形式,讨论如何才能把班级建设好、管理好,成为同学们积极学习、健康成长的集体,同时讨论一些违纪的现象和不良行为习惯。
实行“班级操行评分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做操快、静、齐;随时随地做好事,随时随地讲卫生;不能随便打骂人,不说脏话;建立“红领巾监督岗”,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佩戴红领巾的良好习惯;实行“课间总结制”和“每周一总结制”,即在课间操后,值周老师总结当天的工作,每周一值周老师对上周工作做总结,并把每周操行在校公示栏公示,让学生知道每天或每周在纪律、卫生、红领巾佩戴、两操练习等方面的情况,并指出不足,要求作整改、随时随地矫正不良的行为,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行“班级操行评分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做操快、静、齐;随时随地做好事,随时随地讲卫生;不能随便打骂人,不说脏话;建立“红领巾监督岗”,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佩戴红领巾的良好习惯;实行“课间总结制”和“每周一总结制”,即在课间操后,值周老师总结当天的工作,每周一值周老师对上周工作做总结,并把每周操行在校公示栏公示,让学生知道每天或每周在纪律、卫生、红领巾佩戴、两操练习等方面的情况,并指出不足,要求作整改、随时随地矫正不良的行为,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 实行“奖学金制度”,统一由学校从生活费中提取10%作为奖金,用来奖励家庭贫困及学习好、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这样他们会努力去获取奖学金,同时也顺其自然地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 一、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情况分析 • 二、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的基本要求 • 三、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的工作重点 • 四、加强寄宿制民族学生的管理
欢迎访问 http://www.lsyf.cn http://lsyf.cn/jksyf.html 相逢就是缘,愿与大家成为朋友! 电话:18981539788 QQ:178990915 E-mail:jksyf@163.com 微信号:lsjksyf 业锋教育在线 谌业锋主页 谢谢大家!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首批专家型教师 •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 凉山州教科所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 西昌学院数学教育、教育心理学客座教授 • ⊙ 中国数学会会员 ⊙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 ⊙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 ⊙ 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 ⊙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 ⊙ 四川省中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 ⊙ 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 • ⊙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 • ⊙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成员 • ⊙ 凉山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 ⊙ 凉山州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