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必修三第五单元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必修三第五单元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江苏高考命题回顾与选题策略. 一、近年高考命题回顾 二、选题策略 三、试题精选. 一、近年高考命题回顾. 2012 年 选择题. 2010 年选择题、 2012 年非选择题( 13 分). 2010 年、 2011 年、 2013 年均考选择题. 近几年均未涉及. “师夷长技”.

Download Presentation

必修三第五单元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必修三第五单元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江苏高考命题回顾与选题策略

  2. 一、近年高考命题回顾 二、选题策略 三、试题精选

  3. 一、近年高考命题回顾 2012年选择题 2010年选择题、2012年非选择题(13分) 2010年、2011年、2013年均考选择题 近几年均未涉及

  4. “师夷长技” (2012、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 维新思想 (2010、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6. 维新思想 (2012.22). (13 分) 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 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 的时候,我所看 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 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 因此我的论断不 免有舛误的地方。 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 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 现这个论断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 “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 谓 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 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冶的古训。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7. 材料二:萧公权于 1940 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 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 …… 直到后来看到 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 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 , 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 材料三: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 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 认识,而且这些条 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8.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 (4 分) •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 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 (9 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 字左右)

  9. 新文化运动 (2010.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 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 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 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 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10. 新文化运动 (2011.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11. 新文化运动 (2013.7)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2. 题型上: 小结: 本专题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 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是命题的密集区。 新史料、新情境的试题依然占据着突出 的位置。 从内容讲,结合具体时代背景考查基本 思想的主张,抓住思想主张的特征加以对比分析,关 注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并同当时的政治、经 济及世界形势相联系是命题的主要角度。从能力讲, 考查学生解析材料能力和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精神及 论证、探讨问题能力也是命题的重要角度。 内容上: 命题特点上: 命题思路上:

  13. 师夷长技 二、选题策略 1. 本考点中林、魏的主张与实践,人民版与人教版教材呈现的史实大体相同,基础知识部分的掌握依据教材即可。 2.要注意思想史的命题多会借助材料来提高考查深度,因此备考要多接触一些原始材料,尤其是《海国图志》。 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人民版教材未涉及,考查的可能性不大。

  14. 例:(2013年重庆高考7题)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编》 【答案】B

  15. 维新思想 1.本考点教材叙述比较苍白,人民版和人教版教材叙述差异也较大,命题可能借助材料,创设新情景,因此材料阅读、分析能力要求会高。 2.材料一般会上挂下连结合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陈独秀等学习西学、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一制度一思想”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以及各派别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很有可能涉及思想变革指导下发生的重大事件(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所以应注重近代思想解放中的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的关系问题

  16. 例: 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戊戌维新, 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 义第一章也。”下列论述能证明其观点的有 ①开辟了向西方学习之路,促进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 ②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成为20世纪民主革命的开端 ③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近代中国的首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创新时代风气 ⑤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D

  17. 新文化运动 1.本考点教材叙述比较明确,理解没有困难。对于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务必要理解透彻.如新文化运动提 倡的“民主”与“科学”、新道德与反对的旧道德的 内涵。 2.本考点还要重视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评价, 树立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正确的扬弃观; 3.新文学革命考查选择题更容易设题。 4. 整个单元要重视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 化的交流与碰撞对我国历史发展阶段产生的影响。

  18. 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 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 有利玛窦者始泛海抵广州。 ……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 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 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 官。……并许其自行其教。 ——引自清朝《文献通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 有什么新变化? 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传到中国(或答中西文化交融)。

  19. 材料二 (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材料二 (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 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 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 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 “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 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 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 得尤为充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18世纪末叶 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 并概括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尤其是技术文明的迅速发展;殖民扩张。中国闭关锁国,日趋落后。 影响: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带来资本主义文明,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0.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 共同点:均作为救国救民的武器,力求实现中国的独立与民主、富强。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趋势: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

  2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 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命题为主。注意两种教材相交的内容,如李大钊歌颂十月革命的三篇文章;五四运动后,《新青年》杂志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等。 2. 对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表现应掌握: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

  22. 例: (2013·安徽师大附中)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 治》一文中表示“劳动阶级的枷锁镣铐分明是自由主 义带上的,若仍旧妄想否认政治是彻底的改造,迷信 自由主义万能,岂不是睁着眼睛走错路吗?”对此理 解正确的是陈独秀 A.在政治上主张改良主义 B.主张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主张推到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D.已具有初步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答案】D

  23. 三、试题精选

  24. (2013·丽水模拟)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出,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权 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答案】 B

  25. 阅读魏源的相关资料 资料中体现出魏源向西方学习的因素有() ①民族危机严重②追求变革的意识③较早接受西方影响④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D

  26. (2012·杭州调研)《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 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 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 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魏源 此言意在强调 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 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 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 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 【答案】B

  27. (2013年天津高考5题)“不识国民之原理, 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 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 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答案】D

  28. (2012·成都联考)“晚清以来的一种潮流,外界传入中国的一种新事物,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还是制度方面的,总会有人出来证明,中国古已有之,暗示外国人只是拾了中国古人的牙慧,至少是受了中国古人的教化或影响才有的”。下列符合这种评价的是A.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思潮B.“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C.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科学潮流D.20世纪初民主共和的潮流  【答案】A

  29. (2013·天津新华中学)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 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 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 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学。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 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 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 是 A.林则徐       B.郑观应 C.张之洞 D.康有为 【答案】C

  30. (2013·江苏苏锡常镇一模·7)甲午战争失败后, 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吁请修备储才折》中提出了 “练陆军、练海军、造铁路、设枪炮厂、广开学堂、 速讲商务、讲求工政、多派游历人员、预备巡幸之 所”等九项措施。这些措施(  ①是清廷内部补救危局的全新纲领     ②体现了当时 社会进步思潮的主流③反映了洋务派在近代化中的 贡献     ④说明办洋务未因甲午战败而终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31. (2013·北京西城)清光绪年间编订《刑事民事诉讼(2013·北京西城)清光绪年间编订《刑事民事诉讼 法》,张之洞对之大力抨击,认为该法规所定父子 异财、兄弟析产、夫妇分资及妇女到堂作证的内容, “万不可行”。结果该法案不了了之。这表明当时的 中国 A.开始向西方学习历程   B.尝试建立起平等社会 C.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 D.近代化实践阻力重重 【答案】D

  32. 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 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西 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据此,可以 得出的认识应该是张之洞 A.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 B.仍坚持洋务派的一贯主张 C.预备完全地改弦更张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答案】 A

  33. (2013·邹城)西方某史学家在评论近代中国 的某一派别时说:“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 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 巨变进行辩护。”该派别应是 A.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答案】B

  34. (2013年安徽高考13题)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 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答案】A

  35. (2013·杭州质检)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2013·杭州质检)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答案】 C

  36. 晚清有人提出:“皇上先断发易服,诏天下……令百官易服而朝。”此人属于晚清有人提出:“皇上先断发易服,诏天下……令百官易服而朝。”此人属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 C.革命派 D.维新派 答案 D

  37.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 “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 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 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A.契约立国            B.人民主权            C.以法治国        D.君主立宪 【答案】D

  38.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 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 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 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 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答案】D

  3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为何可能,而在中国又为什么屡屡失败。先是戊戌,紧接着是辛亥,这种悲剧的一再重演,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这主要表明当时“他们” A.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成果的肯定和赞扬 C.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答案】C

  40.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 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 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 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答案】B

  41. (2013·广西联考)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 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 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哪一口号呼 应了上述观点()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打倒孔家店 C.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答案】B

  42. (2013·吉林市)1916年春,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 觉悟》,他在文章中说:“今之所谓共和、所谓立宪者, 乃少数政党之主张,多数国民不见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 有所取舍也。……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 数国民之自动,惟曰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 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 无以异也。”陈独秀的本质意图是 A.倡导国民革命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 B.提倡民主思想启蒙民众 C.揭露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 D.批判国民的愚昧和落后 【答案】B

  43. (2013·淄博一中)现代一位学者在评价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时指出:“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尊理性,而迷信斩焉,无知妄作之风息焉。”该运动的口号应是 A.中体西用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D.社会主义 【答案】C

  44. (2013·北京西城)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2013·北京西城)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 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 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 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45. (2013·杭州模拟)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 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 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 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 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答案】C

  46. 一位学者自述:因为爱看地方戏曲,才对民 间传说有大概的领略;又因为社会上流行思想 革命,我才大胆提出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也 因为征集歌谣的缘故,而注意到许多风俗材料。 这位学者的行为最可能受到的影响 A.鸦片战争前的程朱理学 B.晚清时期的中体西用说 C.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 D.“文革”时期的破旧立新说 【答案】C

More Related